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专业内容]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专业内容]
第六章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
1
高等教育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 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的关系,理解 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人文魅力, 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各门艺术的发 展历程及其精华所在,进而从文化 角度把握古代艺术的整体风貌,达 到熟悉并热爱古典艺术之目的。
颂有形容的意思,它是朝廷用于祭祀鬼神、 赞美祖先和统治者功德的舞曲。
15
高等教中育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
3、《诗经》就其艺术特色而言,其表现手法主 要分为赋、比、兴三类。它和风、雅、颂一起被 称为《诗经》“六义”。它的基本含义按朱熹的 说法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也就是 陈述铺叙的意思。
13
高等教中育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
有的表现兵役给人们带来的不尽灾难, 反映爱情和婚姻的占很大比重。
如《郑风》中的《将仲子》描写青年男 女的恋爱经历。《秦风·兼葭》“兼葭苍 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反映爱情和婚姻的占很大比重。
如《郑风》中的《将仲子》描写青年男 女的恋爱经历。《秦风·兼葭》“兼葭苍 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8
高等教中育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
近体诗
近体诗是指唐朝以后的诗歌,主要指 律诗和绝句。
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的 规定,文人称之为调平仄。按规定近 体诗只能押平声韵。
9
高等教中育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
一、《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诗歌总集。它反映了从 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 500多年广泛的社会生 活,共选录305首诗, 主要是四言诗。
14
高等教中育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
2、《诗经》各篇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所 以司马迁说孔子曾弦歌三百五篇。风、雅、 颂的划分就是由于音乐的不同而分类的。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 的意思,当时人们把王圾直接统治地区的 音乐看成正声。
2
高等教中育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学 一、诗词 二、散文 三、小说 四、戏剧 第二节 辉煌的远古艺术 一、原始彩陶 二、青铜纹饰
3
高等教中育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
第三节 主要艺术门类 一、书法 二、绘画 三、音乐 第四节 中国古代艺术各个门类的风采与成就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国艺术的内在精神 二、中国艺术的基本类型 三、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
12
高等教中育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
“雅颂”有文献价值和文学价值。“国 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的 全部则是平王东迁以后至春秋中叶的作 品。
“风”包括十五国风,有160篇,主要 是民间歌谣,《诗经》中的精华,有的 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和腐朽,如《魏 风·伐檀》“砍砍伐檀兮,置之河之干 兮?”《硕鼠》的鼠比喻令人憎恶的统 治者。
10
高等教中育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
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包括十五“国风”, 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分《大雅》和《小雅》,有 诗一百零五篇;颂分“周颂”、“鲁颂”、“商 颂”,有诗四十篇。
它们的创作年代很难具体指出,但从形式和内容 的特点来看,可以大体确定:“周颂”全部和“大 雅”的大部分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大雅”的小 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是西周末年的作品; “雅”主要是贵族宫廷宴乐的乐歌。
11
高等教中育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
《湛露》写宫廷贵族“厌厌夜饮,不醉不 归”。《鱼丽》描写了他们筵席的丰富。
《宾之初筵》具体描写了贵族宴饮的场面; 《鸣鹿》“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通过喜迎嘉宾,欢天喜地,表 现了社会景象的繁荣太平。
另外《大雅》中的一些诗篇叙述周族历史的 一些片段,如《公刘》叙述周的远祖公刘率 领部族迁移到幽的经历。
4
高等教中育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学
5
高等教中育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
一、诗词
诗歌
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功能是抒情,以表现 意境为追求目标。中国古代将不合乐的称 为诗,将合乐的称为歌。
古代文学往往与音乐紧密联系,诗歌、戏 剧、散曲、能读能唱,自不必说,小说也 往往搬上舞台表演。
4、《诗经》的思想内容
《诗经》的内容极为丰富,称得上周代社会生活 的百科全书。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歌颂周代的祖先发祥、迁徙、发展、壮大 的过程和历史事件。如《大雅》中的《生民》、 《公刘》、《绵》、《皇矣》、《大明》等,堪 称周民族史诗的重要作品。
(2)描绘了周人在生产生活中的极为恢宏的画 卷和农牧渔猎的真实场景。如《豳风·七月》、 《周颂·噫嘻》等。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实际上就是比喻。 《卫风·氓》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谢比喻夫妇爱情
的变化。 还有《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
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 兮”连用四个明喻,表现美人之美,成为古代文 学中描写美人的观止之作。
16
高等教中育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
17
高等教中育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
(3)婚恋题材在《诗经》中占有很大的比 重。约占三分之一以上。有反映婚姻不幸 与失恋的诗篇。《卫风·氓》是反映不幸婚 姻的诗。
《氓》中没有留下姓名的女主人公是一位 勤劳善良、忠贞专一的妇女。她追述了自 己与氓的相识、恋爱、婚姻和家庭生活, 谴责了丈夫遗弃她的负心忘义的行为。这 首诗为后代弃妇诗开了先河。也有反映美 好爱情的诗,如《周南·关雎》、《秦风·蒹 葭》是反映美好爱情的诗等。
6
高等教中育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
诗歌分类
从古至今,按历史发展可把诗歌分为古 体诗、近体诗(五四以后)和新体诗。
7
高等教中育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
古体诗
古体诗是指唐朝以前的诗歌,主要是 四言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有少 部分的六言诗。
古体诗不受格律限制,在押韵方面比 近体诗要自由的多,韵脚也可平可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