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不定项)1、国内最古老的地理文献当属战国时代的()A.《史记》B.《山海经》C.《禹贡》D.《汉书》2、14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经济地理学前身()的产生。
A.人文地理学B.商业地理学C.农业地理学D.工业地理学3、20世纪上半时,经济地理学发展中的最重大事件当属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入。
此时期,引入的经济活动区位论包括A.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B.克里斯塔勒的以商业为主的“中心地理论”C.廖仕的“区位经济论”D.配鲁的“增长极理论“4、依据本教材的观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经济活动的内容B.经济活动区位C.经济活动空间组织D. 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二、填空题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分别为:,和。
2、17世纪中叶,最具影响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是苏格兰学者1889年出版的《商业地理手册》。
3、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俄国科学家在《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
4、本书从研究,和三方面概括了20 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5、前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问题有两种不同观点,以致形成两种学派。
一是以巴朗斯基,萨乌仕金等为代表的,另一是以费根和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的。
7、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最基本单元是。
三、判断题1、17世纪中叶,欧洲地理学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之一。
()2、以前苏联学者萨乌什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认为经济地理学着重研究区域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配置规律。
3、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环境就是单纯的经济环境。
()4、通论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中历史最悠久的分支,区域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理论层次最高的一个分支。
()5、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所持的观点主要倾向于欧美学者的观点。
()四、简答题1.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 试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3. 简述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及其意义。
4.简述20世纪以来经济地理学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以及各种思维方法所强调的观点。
五、论述题1、结合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些令人困扰的问题,谈谈经济地理学对当今世界重大实际问题的贡献作用。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一、选择题(不定项)1、区位一词源于德文的standort,是由()A.杜能 B. w.高次 C.韦伯 D.哈特向2、“区位因子”最早由()提出,并将其定义为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所得到的利益即费用的节约。
A.格林哈特 B.哈特向 C.艾萨德 D.韦伯3、在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中,将成本纳为三种,即()A.运费 B.资本 C.劳动力成本 D.集聚4、原材料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主要是通过()以及原材料价值和其在产品成本中构成状况等反映。
A.种类B.可替代性C.运费大小D.可运性5、劳动力因子主要通过哪些方面()对经济区为产生影响A.劳动力特色 B.劳动力素质 C.劳动力成本 D.劳动力移动6、现代经济活动主要围绕市场而开展的,以获取更多()成为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投资的主要动机之一。
A.高科技劳动力B.商业信息C.市场份额D.技术因素7下列选项中,属于产业环境要素的有()A.产业聚集 B.生产服务 C.基础设施 D.人文环境8、场所的可进入性对经济活动区位有着重要影响,这里的可进入性主要指()A.地理可进入性B.经济可进入性C.制度可进入性D. 社会可进入性二、名词解释1、区位2、区位理论3、区位主体4、区位条件5、区位因子三、判断题1、古典与现代区位理论主要区别在于立论依据以及考虑问题的范围和内容有所差异。
()2、区位条件是相对于区位主体而言的,区位主体不同,区位条件随之不同。
()3、经济活动的区位研究在于解释经济现象的空间现象,把握经济活动的地域结构,从而形成其作为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4、地理可进入性即场所对外交往的地理方便程度,它主要决定于地理位置和距离,这里的地理位置主要指数理地理位置。
()4、交通技术与手段决定空间相互作用的深度与广度,交通技术与手段的进步是改变经济活动区位的重要因素之一。
()6、一个地区的交通网密度越大,意味着该地区交通越为便利。
()四、简答题1、简述区位理论及其基本内涵?2.简述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
3.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有何区别?4、衡量交通网结构状况的主要指标有哪些,并对各指标作简要说明。
五、论述题1、论述区位因子中资本因子是如何对经济区位产生影响的?2、市场规模是市场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试论述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3、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及其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一、填空题:1、杜能的,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
2、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的目的在于:。
3、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认为:作物种植的分界线并不取决于任何一种作物的,而取决于在种植不同作物的。
4、分散因子的作用是结果所产生的,可以说是的反作用。
二、判断题:1、作物的地租曲线斜率大小由运费率所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农作物的地租曲线一般斜率较小。
()2、区位因子分为一般因子和特殊因子。
如运费、劳动力则属于前者;而地租、空气湿度等则属于后者。
()3、运费指向论所要解决的问题:在给定原料产地和消费地下,如何确定仅考虑运费的工厂区位,即运费最小的区位。
4、如果劳动费用指数小,那么,从最小运费区位移向廉价劳动费区位的可能性就大;否则,这种可能性就小。
()三.名词解释:1、地租曲线2、区位因子3、一般因子4、特殊因子5、集聚因子6、分散因子7、等费用线8、综合等费用线9、临界等费用线10、劳动费指数四、简答题:1、评价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2、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最小运费原理。
3、评价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意义。
五、论述题1、分析杜能农业区位论中的杜能圈或农业空间结构形成机制。
第四章中心地理论一、填空题1、补充区域是中心地的周围从中心地接受供给的区域。
2、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的主要模式是中心地呈排列,市场区呈分布。
3、在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为的中心地系统。
4、廖什将中心地的市场区域称为。
认为其包括了所有的市场区域的一般模型,也称为。
二、判断题1、商品服务范围上限是由对中心商品的供给所限定的,商品服务范围下限是由中心商品的需求角度所规定的边界。
()2、某种货物供应点出现的频率,与该种货物的等级成反比。
()3、在文化水平高、工业人口多(人口密度高)的区域,市场原则比交通原则的作用大。
()4、市场原则适用于由市场及其市场区域构成的中世纪的中心地的商品供给。
()5、区域内同类职能的中心地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稀疏,而在人口密度低的地方则比较密布。
()三、名词解释1、中心地2、中心商品3、中心地职能4、中心性7、门槛人口四、简答题1.分析市场原则的中心地系统形成机制及特点。
2.分析交通原则的中心地系统形成机制及特点。
3.分析行政原则的中心地系统形成机制及特点。
五、论述题1.比较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与廖什中心地理论的差异第五章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一、填空题1、企业增长的动因包括,,和。
2、规模经济是由于的增加或扩大而引起的产品的降低.。
3、为了减少市场交易成本,企业可通过,实现内部交易。
4、实现内部交易的动机既具有意义,又具有意义。
5、企业增长战略有和。
企业实现扩张的方法则包括和。
6、企业空间扩张(如销售区发展、新工厂建立以及兼并活动发生的区位)具有和特点。
7、哈坎逊的全球扩张模式市场占领策略指、和三部曲。
二、判断题1、随着专业化生产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提高,企业的最佳规模在不断扩展。
()2、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不同,它是指由于企业经济范围扩大而获得的效率。
()3、横向纵向一体化指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
()4、泰勒的认为公司组织变形与区域演化过程公司首先为跨越信息空间,其次跨越活动空间,最后为决策空间。
()5、功能部结构即按照专业化功能而进行部门划分的公司结构。
()三、名词解释1、规模经济2、范围经济3、横向一体化4、纵向一体化5、接触扩散6、等级扩散四、简答题1、简述企业成长的动因。
2、简述企业增长战略和扩展方法。
3、试述企业的空间增长过程及其原因。
4、简述企业的空间扩张规律。
5、试述沃茨的市场区扩大模式。
第六章区域的结构与组织一、选择题1、经济地理学中“区域”概念的内涵有()A.空间是其本质特征之一,具有层次、等级之分。
B.既有同质区域又有集聚区域。
C.区域有自己的结构和功能D.区域有形成、发展、成熟、衰退或再生等阶段所组成的生命周期2、下列选项属于区域经济结构范畴的有()A.产业结构B.空间结构C.要素结构D.技术结构3、克拉克产业分类又称为()A.产业功能分类B.四次产业分类C.三次产业分类D 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4、基础性产业的功能表现为()A.为区域经济增长提高基础保障B.为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服务C.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对总量的扩张影响比较大的产业D.为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5、高产业关联度是主导产业必须所具备的特征之一。
某产业的关联度可通过()来判断。
A.输出率系数B. 感应度系数C. 影响力系数D.生产率系数6、在构建区域产业结构时,选择区域的潜导产业应当考虑的因素包括()A.世界进步的大趋势B.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走向C.本区域具体经济发展状况与条件D.巨大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7、下列关于霍夫曼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B.霍夫曼比例=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C.其核心思想是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呈上升趋势D.其核心思想是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呈下降趋势8、影响区域空间结构形成和发展的机制中,()是最基本的力量。
A.集聚机制B. 区位指向C. 空间近邻效应D.扩散机制9、对于城市职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基本职能主要是指为城市本身服务的活动。
B.一个城市的发展主要是靠起所有的特殊职能C.基本职能是一个城市赖以发展的根本D.一般职能是每个城市都具有的职能10、衡量一个区域城市化水平或程度的指标有()A.经济指标B.环境指标C.人口指标D.用地指标二、名词解释:1、区域经济结构2、产业(industry)3、区域产业结构4、主导产业5、关联产业6、潜导产业7、区域空间结构8、空间近邻效应三、判断题1、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在进行具体的区域经济问题研究时,区域都是指具有明确的地理界线的经济活动空间范围。
()2、产业功能分类是根据产业对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不同而划分的产业类型。
()3、在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或同阶段的不同的区域,主导产业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