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安装公司质量管理作业性文件Sz101~106-2010锅炉安装程序文件汇编目录1.文件控制程序2.记录控制程序3.内容审核程序4.不合格控制程序5.纠正措施管理程序6.预防措施管理程序1 目的对于质量有关的文件和资料进行控制,确保各相关场所及时得到并使用有效版本的文件。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与质量有关的文件和资料的控制。
3 职责3.1 资料档案负责人负责质量体系文件的登记、标识、发放、回收及销毁等管理工作。
3.2 各部门及基层单位的专(兼)职资料员应保证文件和资料的及时传递;负责文件和资料的区域性管理。
4工作程序4.1 总则所有对质量起影响作用的文件和资料按程序要求办理文件的批准、接收、登记、标识、发放、保存、归档、处理等管理手续,以便有效的大对文件和资料进行控制。
4.2 受控文件分类(含声光软件)4.2.1 外来文件,包括:施工图纸、技术文件、设计变更文件、国标、部标(行业标准)、规范、技术条件、技术标准、行业标准图集、顾客提供的样件等。
4.2.2 内编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作业性文件、工艺文件、质量计划、施工组织设计等。
4.3 文件的编制和审批4.3.1 质量手册由质量管理工程师组织编写,质保工程师审核,公司经理批准发布。
4.3.2 程序文件和管理制度由质保工程师组织各相关部门编写,部门负责人审核,质保工程师批准。
4.3.3 作业指导书由各相关部门编写,专业责任师审批。
4.3.4 文件的编写要求文字简练、语言通顺,不得用简称及不规范的简化字。
4.4 文件的编号、标识、登记4.4.1 文件的编号文件的编号执行《文件和记录编码系统》,外来文件已有的变码予以保留,不实行再编码。
4.4.2 文件的标识1)文件分为“受控”和“非受控”两大类,凡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紧密相关的文件应为“受控”文件,受控文件是本公司内部使用的有效版本,设有“受控”栏方框的文件在框内填写受控号码,否则应在其封面相应位置加盖“受控”印章,并注明受控号码。
非受控文件一般不作标识。
2)所有已作废的或被代替的文件和资料应加盖“作废”印章,经批准后销毁,以防止误用,作为资料而保存的已作废的文件和资料另加盖“参考资料”印章。
3)资料档案责任人应识别文件的现行修订状态,分类编制有效版本目录。
4)对于公司使用的外来文件,应予以标识并控制其分发。
4.4.3 文件的登记1)文件形成后,由文件批准人规定发放范围,资料档案责任人负责文件的发放。
2)任何人不得在受控文件上乱涂乱改,文件未经有关授权人批准不得外借,应确保文件的清晰、整洁和完好。
3)资料档案责任人员按期发布文件有效目录,并定期核查所使用标准的有效性。
4.5.2 文件的回收1)专(兼)职资料员应将作废的文件和资料及时收回,及时移交资料档案责任人并在“登记表”中注明回收日期,做好标识。
2)及时收回调离工作岗位人员领取的质量文件。
3)若发生质量体系文件丢失,责任人应写出书面检查,说明原因,质保工程师批准处理。
4.6 文件的批审和更改4.6.1 应定期对文件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修改和重新批准。
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由质量管理工程师汇总评审和修改意见,填写《文件变更申请批表》,经质保工程师审核,公司经理批准后统一组织更改并下发。
4.6.2 其它质量文件的更改由各相应责任师填写“文件变更申请批表”,经原审批人员审批,再由各责任师进行更改,交资料档案负责人发放、处理。
如果指定其他人审批时,该人员应获得审批所需依据的有关背景资料。
4.6.3 文件变更时,与修改文件不协调的其它文件必须同时修改,以保证相关文件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4.6.4 文件修改后,应按原“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中的登记及时将“文件变更通知单”和修改后的文件发放给文件原持有人,若文件换版,应同时收回作废的文件版本,并加盖“作废”印章。
4.6.5 一般文件的更改可采用换页、局部修改、划改等方式,如发生重大修改,则应进行文件评审,评估修改对于全局的影响。
当文件经多次变更后,审批人员应考虑换版,重新印制和发布。
4.7 文件归档4.7.1 部门和基层单位的专(兼)职资料员应及时收集质量文件和工程资料,并进行整理,报相关部门审核后,于第二年一季度前交公司档案室归档。
4.7.2 公司档案室按《科技档案管理制度》对归档的文件进行编号和管理。
4.8文件借阅文件借阅应按《科技档案管理制度》填写“文件档案借阅登记表”,办理手续后方可借阅。
所有借出的文件应妥善保管,用完后及时归还。
不得擅自复制,不得丢失或损坏。
4.9 声光软件的管理严格控制声光软件的发放、复制,并进行编号,该类文件应与质量体系文件同等对待。
4.10 文件的处理4.10.1 公司档案室对作废的或已无保存价值的文件和资料按《科技档案管理制度》进行造册,经质保工程师批准后统一销毁。
4.10.2 所销毁的文件应填写“档案销毁清单”,并予归档。
5 记录在实施本控制程序过程中,应及时、真实、准确的完成以下质量记录:收文登记表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文件变更申请审批表文件变更通知单文件档案借阅登记表档案销毁清单6 相关/支持性文件科技档案管理制度文件和记录编码系统质量记录控制程序7 本文件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1 目的对记录实施控制,确保及时、准确提供工程(产品)质量和质量体系运行符合规定要求的客观证据,满足追溯要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公司承建工程(产品)和质量体系运行满足目标要求作为证据和追溯依据的记录的控制和管理。
3 职责3.1 资料档案负责人负责对质量记录的真实性、有效性和标准性进行监督检查。
3.2 部门及基层单位专(兼)职资料员负责收集、整理、保管本部门的质量记录并及时移交档案室。
3.3 资料档案负责人管理本公司档案室并负责对归档的记录进行标识、编目、贮存、保管、查阅和处理工作。
4 工作原理4.1 质量记录的范围4.1.1 与工程(产品)质量有关的记录:各种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证明文件;检验和实验记录;顾客提供财产的记录;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记录;不合格品评审和处置记录;质量计划执行的相关记录;产品质量信息反馈及顾客投诉和服务记录等。
4.1.2 质量体系运行记录:质量体系审核记录;管理评审记录;顾客要求评审记录;测量和监视装置的校准记录;过程控制和确认记录;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记录;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记录;人员资格培训评价记录等。
4.2 质量记录的形式和要求4.2.1 记录一般采用表格的形式。
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是文字、卡片、报告、光盘、磁带、胶片和样件。
4.2.2 记录的填写应及时,内容真实完整准确,字迹清晰。
不得随意更改、涂抹。
如发现数据填写错误,要用划线的方式进行更正,并签名、注上日期。
4.3 质量记录的标识、编目4.3.1 质量记录的标识按《文件和记录编码系统》执行。
应保证每一种记录具有唯一的编号。
4.3.2 记录应采用统一格式或用统一的表格,如需设计使用专用表格,应得到质保工程师批准。
4.3.3 与工程(产品)质量相关的记录应直接引用行业或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表格。
4.4 质量记录的收集、整理、归档施工项目部、公司各职能部门的专(兼)职资料员及时收集本部门所形成的各种质量记录,认真整理并根据需要于次年三月底前移交资料档案负责人归档。
质量记录归档时,各资料员填写《记录移交清单》,较公司档案室审核后归档。
4.5 质量记录的贮存、保管4.5.1 记录归档后,有公司档案管理人员按档案管理规范要求进行组卷、编目、标识,建立《记录登记台帐》,以便于检索。
4.5.2 归档后的记录应存放在专用档案柜内。
档案库内保持清洁,做到防火、防盗、防潮、防照射、防蛀、防磁和防变质。
4.6 质量记录的保存期限a)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记录:五年;b)一般工程(产品)及其过程记录:十五年;c)重点工程、代表性工程(产品)记录,管理评审记录:永久保存。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记录保存到期后,根据需要经质保工程师同意可以办理延期保存。
4.7 记录的查阅和借阅4.7.1 记录原则上只供本公司员工工作需要时在档案室内查阅,因工作需要借阅记录时,应填写《记录借阅审批表》,质保工程师、总工程师或主管副经理批准后方可借阅。
4.7.2 合同要求时,记录也可以在商定时间内提供给顾客,但需经总工程师批准。
4.8 记录的处置对超过保存期限的记录,经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予以销毁,并按《质量记录销毁清单》要求做好记录。
5 记录在实施本控制程序过程中,应及时准确的完成以下质量记录:1)记录清单2)记录移交清单3)记录登记台帐4)记录借阅审批表5)记录销毁审批表6)记录销毁清单6 相关/支持性文件科技档案管理制度文件和记录编码系统文件控制程序7 本文件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1 目的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和符合性,实施内部审核以发现不合格,并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实现持续改进。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审核。
3 职责3.1 质保工程师负责内部质量审核的策划和协调工作。
3.2 质量管理工程师协助质保工程师负责内部质量审核的计划编制、组织实施、验证工作。
3.3 公司其它相关部门和人员对内部审核工作全面配合。
4 工作程序4.1 审核的策划4.1.1 公司根据拟审核活动和区域的状况及重要程度,以往审核结果,由质量管理工程师组织策划全年度内部审核方案,编制年度内审计划,确定审核范围、频次和方法,经质保工程师审核后报公司经理批准。
4.1.2 每次审核前,应编制审核计划。
审核计划的内容包括:审核目的、范围、审核依据和方法、审核组成人员及分工、主要审核活动的时间安排及受审核部门。
4.1.3 内审每年至少一次,审核应覆盖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要求,当出现以下情况时由质保工程师及时组织内部质量审核:1)公司组织机构和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时;2)外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发生变更时;3)公司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用户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时;4)公司即将接受锅炉安装取证或换证时。
4.2 审核的准备4.2.1 质保工程师聘任经检查机构培训考核的具有审核人员资格并与所审核领域无直接责任的人员组成审核组,并指派审核组长。
4.2.2 每次审核前由审核组长编制该次“审核活动计划表”经质保工程师批准后组织召开审核会议,明确各成员的分工要求。
4.2.3 审核前,审核员根据分工和审核任务编写检查表,并经审核组长批准。
检查表应覆盖拟审范围的全部要求,包括本公司和顾客的一些特殊要求。
4.2.4 内审前至少一周前通知受审核部门做好各项准备,包括人员、资料、现场等,确保审核顺利进行。
4.2.5 审核用的所有文件、记录表格由质量管理工程师负责提供给内审员,清单见表4.2.5。
4.3 审核的实施4.3.1 首次会议审核前召开由审核组长主持的首次会议,审核组全体成员和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参加,与会人员需签到,会议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主要内容:1)向受审核部门接受审核组成人员及分工;2)声明审核范围、目的和依据;3)简要介绍实施审核所采用的方式和程序;4)澄清审核计划中不明确的内容,对审核计划进行确认;5)确定末次会议的日期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