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政治九年级全册集体备课:7.2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
人教版政治九年级全册集体备课:7.2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
课堂练习(见课件)
课堂小结: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我们要增强创新能力,准备将来在“四个尊重”的良好社会氛围大胆创业,在社会主义经济大舞台上大显身手。
举例子: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意义:
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也将充分涌流。
3.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是怎样的?
组织学生辨析。辨析:2000年小康实现程度为96%,其中东部基本实现,中部实现78%,西部实现56%。东、中、西部发展的不平衡违背了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
小结: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
延伸:为了防止贫富差距过大,国家还采取了那些措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谈自己的打算。
学生了解相关链接 :P97
结合板书小结。学 生 活 动讨论、发言。
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党和政府对知识、科技特别是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的尊重,感受科技的力量,分享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的的荣耀,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树立“四个尊重”的思想意识。
通过小严创业这一事例的探究,引导学生感悟这样一些道理:我们生活的社会为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作为个人,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增长才干,利用有利的社会条件,积极创业,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的思想意识。
1、胡老汉一家4口分别属于哪些分配方式?(4分)
2、他一家收入形式反映出我国在分配上存在什么现象?此现象存在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2)分配制度的决定性应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活动三:认识共同富裕
“几位民营企业家的倡议”
1.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倡议的?
2.请就如何缩小地区差异提出自己的建议。 .如何看待我国现阶段存在的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呢?
新授
(一)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
活动二: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
多媒体显示教材第95页上的材料。
让学生说说自己家庭的经济收入 我家收入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1)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2)练习:在胡老汉一家四口人,他和妻子开了一家日杂小店,还把一间店面出租给他人经营,年收入2多元,儿子儿媳在国有企业上班,年收入超过5万,儿子还利用自己的技术专长,担任某私营企业的技术顾问,年收入达1万元。
4.提倡“四个尊重”有什么意义?
小结:在我们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活动四:探讨如何抓住有利条件,实现自我价值
活动五:多媒体显示教材第95页上、下两个材料:指导学生阅读并思考、回答问题: 1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创造了那些良好的条件? 2小严在创业的过程中体现了怎样的素质? 3.你准备怎么办?
2、发挥自身才能,为国家经济发展作贡献。
作业设计
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怎样的?
2.共同富裕是同步富裕吗?应怎样理解?
3.四个尊重的意义?
板书设计
一.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
1.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分配制度确立的依据: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二.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1、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教学手段方法
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或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是由什么决定的?
学生思考回答: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通过分析提问,让学生初步了解上节课与本节课之间的联系,自然地导入新课。
通过分析提问,让学生初步了解上节课与本节课之间的联系,自然导入新课。
年级:九年级上册 学科:思想品德科 著作人:唐利审稿人:
教学课题: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项目
设计内容
备 注
课时
第一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共同富裕的实质、内涵,知道不同时代共同富裕所具有的不同内容;知道“四个尊重”的具体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结合我国生产力水平、教育科学水平、地理位置等方面的情形,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动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有利于调动官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这一两个方面,体会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辩证统一性。
通过讨论、辨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体会“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辩证统一
(二)、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活动四:探讨“四个尊重”的意义
问题:1.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如果你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或科技工作者,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3.类似的例子,你还能举出几个?他们靠什么致富?见课件
通过学习初步掌握教材内容。
讨论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认识我国的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
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1.如何看待.途径。
学生回答:税收、扶贫计划、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减轻农民负担……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家庭多样化的合法收入,了解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以利于学生学习我国的基本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以利于学生学习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等内容。
态度与情感
从促进生产力发展、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角度,认同“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财富的创造和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知识、科技等角度,培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
重点
我国的分配制度。
难点
理解“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