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综合视频监控13.1一般规定13.1.1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以下简称综合视频系统)由视频节点、视频汇集点、视频采集点、承载网络和终端设备组成。
其中,视频节点包括视频核心节点、视频区域节点、I 类视频接入节点和II类视频接入节点,视频终端包括用户终端(含显示设备)和管理终端。
13.1.2 视频节点设备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交换设备、解码设备等;视频汇集点设备包括编码设备、视频光端机、网络交换设备等;视频采集点设备,即前端采集设备,包括摄像机、镜头、视频光端机,及与之配套的云台、防护罩、室外设备箱、视频杆塔等附属设备;终端设备包括计算机、通信接入设备等。
前端采集设备、编码设备及视频接入设备等设备总称前端设备。
113.2 设备管理13.2.1 综合视频系统的维护分界13.2.1.1综合视频专业与通信其他专业分界(1)与传输专业分界:以连接传输设备的第一连接端子为界,连接器(不含)至视频监控设备由视频监控专业负责;(2)与数据网专业分界:以数据网设备所在机房配线架的连接器(或第一端子)为界,连接器(不含)至视频监控设备由视频监控专业负责。
(3)与通信线路专业分界:以进入综合视频系统的第一连接处为分界点,连接处至视频监控设备由视频监控专业负责。
13.2.1.2通信专业与铁路其它专业部门的维护分界(1)前端设备与节点设备间的分界:前端采集设备为模拟摄像机时,以编码设备的输入端为界,编码设备(含)至节点设备由通信专业负责;编码器(不含)至摄像机由前端设备维护单位负责。
前端采集设备为IP摄像机时,以通信接入设备为界,通信接入设备至节点设备由通信部门负责维护,通信接入设备(不含)至IP摄像机由铁路局指定单位负责维护。
(2)用户终端与节点设备间的分界:以用户终端的通信接入设备为界,通信接入设备至节点设备由通信部门负责维护,通信接入设备(不含)至用户终端由用户终端维护单位负责。
13.2.2 接入综合视频系统的视频终端应进行存储介质封闭处理;严禁在视频终端上进行与视频监控系统无关的操作;严禁在视频终端上安装、运行与视频监控系统无关的软件;未经批准,严禁擅自接入视频终端。
13.2.3 维护人员不得擅自改变综合视频系统的系统数据,对确实需要改动的系统数据,需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13.2.4 铁路局应做好管内综合视频系统用户及设备编码规划、分配和管理工作。
13.2.5 维护单位根据测试检修工作需要,应配备以下主要仪器仪表和专用工具:视频测试卡、视频信号发生器、视频信号分析仪、图像质量分析仪、视频监控测试仪、网络仿真仪、照度计13.2.6 维护部门应具备以下主要技术资料:(1)相关工程竣工资料、验收测试记录;(2)视频监控系统组网图;(3)传输通道、路由径路图;(4)室内设备布置和配线图;(5)IP地址分配表;92(6)设备运用台账(含路由交换设备、编码器端口运用台账,存储设备存储容量台账,摄像机运用及管理台账,用户及用户终端台账,设备编码台账等);(7)设备技术资料(含说明书、维护手册、操作手册等);(8)仪器仪表使用说明书;(9)应急预案。
13.3 设备维护13.3.1 前端设备的维修项目与周期见表13.3.1.9313.3.2 接入节点、区域节点、核心节点设备的维修项目与周期见表13.3.2。
94注:重点区域包括咽喉区、公跨铁、隧道口、疏散通道以及路局指定的其他监控点等。
13.4 质量标准13.4.1 综合视频系统维护质量标准应符合表13.4.1的规定。
表13.4.1 综合视频系统维护质量标准9513.4.2 系统图像质量13.4.2.1 摄像机在标准照度下,图像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对图像画面进行切换时,不影响画面质量;(2)实时音视频和回放音视频清晰、稳定;图像质量按照主观评价体系进行评价,白天单项评分和综合评分均不应小于4.0分,夜晚单项评分和综合评分均不应小于3.5分。
13.4.2.2 主观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指标13.4.2.2.1主观评价指标体系主观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图像质量主要采用主观评价的方法。
根据铁路视频监控的特殊要求,有两种主观评价指标体系。
两种评价体系均采用5级评分制。
评价实时图像和回放图像所采用的显示设备的成像面积应相同。
在实验室内进行测试时,宜采用主观评价指标体系一,见表13.4.2.2.1(a)。
表13.4.2.2.1(a)主观评价指标体系一注:主观评价评价指标说明(1)马赛克效应视频编码过程中出现数据流丢失,特别是某些关键帧的丢失,会造成视频编码信息不全而导致画面中出现方块现象;或是清晰度不够造成方块现象。
(2)边缘处理指为避免视频处理时物体边缘出现抖动、云雾、模糊等情况,造成图像轮廓的不清晰而进行的编码处理方法。
边缘处理的好坏主要体现为物体轮廓的清晰和逼真。
(3)颜色平滑度指图像经过压缩再还原后,颜色过渡处理的好坏程度。
一般采用色带或色彩变化较为丰富的标准视频源进行主观对比测试。
(4)画面还原清晰度96指图像经过压缩再还原后,画面还原质量的好坏程度。
一般画面还原清晰度监测环境宜选用对清晰度要求较高的应用场合,如售票窗口点钞。
(5)快速运动图像处理指对快速运动图像编码时,为提高每帧图像的压缩效率,保证解码端图像质量的处理方法。
一般是在记录快速运动图像时,图像清晰且不出现丢帧现象作为衡量标准,可选用火车运行环境。
(6)复杂运动图像处理指对复杂运动环境中物体形状进行有效提取的处理方法。
一般复杂运动图像处理是以能识别、区分物体的特征及动作来衡量。
(7)低照度环境图像处理指对低照度环境产生的噪声进行最低抑制处理。
低照度情况下,视频信号噪声的主要表现方式是雪花亮点,一般通过雪花亮点的多少来衡量低照度处理效果。
在现场环境进行测试时,应采用主观评价指标体系二,见表13.4.2.2.1(b)。
13.4.2.3模拟复合视频信号应符合表13.4.2.3要求。
9713.4.2.4数字视频信号应符合表13.4.2.4要求。
13.4.3 综合视频系统网络性能指标核心节点到区域节点,以及区域节点到接入节点间网络传输质量要求:(1)网络时延不大于400 ms;(2)时延抖动不大于50 ms;(3)丢包率不大于1×10-3。
13.4.4 系统时延13.4.4.1综合视频系统的端到端时延应符合下列要求:(1)音视频失步时间不大于300 ms;98(2)端到端的双向信息延迟时间不大于3 s,每级转发时延不大于50 ms。
13.4.4.2端到端的双向信息延迟时间系指从用户发起请求到在用户终端上呈现音视频的时延,主要包括请求消息处理、发送端信息编码、网络传输(不大于150 ms)、接收端信息解码、显示等过程需要的时间。
13.4.5 视频图像资源命名和时间显示要求13.4.5.1 视频图像资源命名应符合下列要求:图像命名使用中文,反色显示,在图像左上角宜用一行,不超过64字符。
13.4.5.2 时间显示应符合下列要求:(1)时间宜在视频图像的右下角显示;(2)时间显示格式应符合yyyy-mm-dd hh:mm:ss。
13.4.6 主要设备质量标准13.4.6.1 摄像机13.4.6.1.1摄像机守望位准确;摄像机镜头清洁,摄像机视野没有异物遮挡;摄像机与云台、防护罩连接牢固,没有螺丝松动现象;支架焊接无开裂;摄像机视频线、电源线、控制线绑扎整齐,接头牢固。
13.4.6.1.1 模拟摄像机(1)通用质量标准1)带有电子曝光、多种白平衡以及自动增益控制功能;2)特殊场合使用的摄像机具有防抖动、图像增强功能;3)应用于光线对比强烈的监视场所的摄像机具有宽动态、强光抑制及逆光补偿功能;4)视频输出接口为BNC,阻抗为75 Ω,幅值1V[p-p];5)室内环境防护等级不低于IP54标准,室外露天环境防护等级不低于IP66标准。
(2)各类模拟摄像机质量标准见表13.4.6.1.1。
表13.4.6.1.1模拟摄像机质量标准9913.4.6.1.2 IP摄像机(1)通用质量标准:1)IP摄像机的标称像素为500万(2592×1944,1944P)、200万(1920×1080,1080P)、100万(1280×720,720P)、40万(704×576,D1)等,在标称像素以下可分档配置,最低可至40万像素(704×576),IP摄像机支持不同码率的设定,支持多码流输出;2)带有电子曝光、多种白平衡以及自动增益控制功能;3)支持昼夜自动转换功能;4)具有双向语音交互功能;5)特殊场合应用时具有防抖动功能;6)特殊场合应用时支持9:16显示功能;7)应用于光线对比强烈的监视场所的摄像机具有宽动态、强光抑制及逆光补偿功能;8)枪机最大功率不大于30 W,球机不大于60 W,支持电压波动范围为标称电压的±25%;9)室内环境防护等级不低于IP54标准,室外露天环境防护等级不低于IP66标准。
(2)各类IP摄像机质量标准见表13.4.6.1.2。
10013.4.6.3 防护罩(1)外观良好无破损,玻璃无破碎裂纹现象;(2)安装、连接牢固,没有螺丝松动现象;支架焊接无开裂;(3)室内环境防护等级不低于IP54;室外露天场所防护等级不低于IP66;(4)防冻、防热、防霜、防1雨、防逆光等配件功能良好(如配备)。
13.4.6.4 云台(1)外观良好无破损;(2)安装、连接牢固,没有螺丝松动现象;支架无锈蚀,焊接无开裂;(3)连接缆线整齐牢固、无破损和严重老化;(4)云台水平度及垂直度符合要求;(5)水平旋转角度0~355°,垂直旋转角度+20~-70°;(6)水平旋转角速度不小于6°/s,垂直面旋转角速度不小于3°/s;(7)室内环境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4,室外露天环境不应低于IP66;(8)内置自动加热功能良好(如具备);(9)自定义巡视及多种扫描模式功能良好;101(10)预置位功能良好。
13.4.6.5 红外灯(1)红外灯正常工作;(2)支架无锈蚀,设备安装牢固,连接缆线整齐牢固、无破损和严重老化。
(3)照射距离不小于100 m;(4)照射角度不小于30°;(5)波长:850 nm(有红暴)、940 nm(无红暴);(6)光控功能或外部控制功能良好,使用光控功能时光照度低于10 lx时自动开启;13.4.6.6 室外设备箱(1)箱内干燥、清洁;(2)各线缆标签规范、连接整齐牢固、无破损和严重老化;(3)连接器密封良好;防雷和保安装置连接良好;(4)各设备指示灯正常;外部走线口密封良好、控制箱门牢靠、箱体安装牢固无破损。
(5)电源、视频信号、控制信号防雷保护功能良好;(6)箱体无锈蚀,标识清楚;箱体与箱门展开大于120°;(7)箱门锁功能良好;(8)防护等级:不低于IP66;13.4.6.7 视频光端机(1)设备表面清洁,出风口无明显积尘;(2)连接线缆标签规范、连接整齐牢固、无破损和严重老化;(3)设备运行正常,无告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