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技术》自测填空题1.科学经历了不同的时代。
16世纪是以科学家伽利略为代表的个体活动时代,17世纪是以科学家牛顿为代表的皇家学会时代,18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以科学家爱迪生为代表的集体研究时代。
当今科学已经进入了国际合作的跨国建制时代。
2.18世纪末,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指出:技术是为了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4.1895年,达尔文出版了划时代巨著《物种起源》,标志着科学的生物进化论的诞生。
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思想是自然选择学说。
5.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①变异的普遍性; ②繁殖过剩; ③生存斗争与适者生存。
6.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
7.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并列入21世纪重点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领域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
8.原子的范围是10-10m、原子核的范围是10-14m、夸克的范围10-20m。
9.原子能的释放方式是:原子能的衰变、原子能的裂变、原子能的聚变。
其中利用最多的是原子能的裂变。
10.核能的和平利用中最主要的一种方式是核电。
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所放出的核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发电厂。
11. 现代化学发展的特点是研究层面由宏观向微观发展,研究方法由定性向定量发展,研究对象由静态向动态发展,研究结果由描述性向推理性发展。
12.基础分析化学的任务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13.细胞融合技术属于细胞融合工程,多利羊的培育主要采用了细胞核移植技术。
14.目前,大多数人都采用“诱导楔合假说”来解释酶的作用机理。
(科学家早期提出的是“锁钥假说”)15.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包括核膜、核仁、染色质和核液四个组成部分。
16.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的确立。
17.生物体内存在两大类核酸。
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另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18.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氨基酸,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根据碱基配对原则,与碱基C配对的是G。
(在DNA中,与碱基A配对的是T,在R NA中,A与U配对)19.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20.DNA分子通过半保留复制方式把遗传信息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21.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转译两个步骤。
转录是遗传信息从DNA到RNA的转移。
转译也叫翻译,是生物按照从DNA转录得到的mRNA上的遗传信息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22.基因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
23.宇宙中最主要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
24.恒星的归宿方式有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是因初始质量不同而有不同的结局。
25.地球的外部圈层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26.太阳大气共分三层,自外向里依次是日冕、色球和光球。
27.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8.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名称为ENIAC可直译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29.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是Intel 4004。
它诞生于1971年,它的设计者是美国科学家特德·霍夫30.世界上第一个提出集成电路思想的人是达默,时间是1952年。
31.全球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海洋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32.我国环境的基本情况是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相当严重,总体在恶化,局部有所改善。
具体表现为淡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严重,生物物种减少,森林资源破坏,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
33.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有基础环境学、应用环境学、环境学。
一、关于作业3作业3的内容包括第五章现代宇宙学、地球科学与空间技术;第六章计算机科学与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宇宙学、地球科学是当今自然科学前沿的重要科学领域,分别研究宇宙的起源、结构和演化,地球圈层的形成、特征等问题。
近年来,这些领域的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20世纪科学界最著名的四大科学模型就包括宇宙学中的大爆炸宇宙模型和地球科学中的板块构造模型在内。
空间技术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的天体的综合性技术,也是现代技术革命的主要组成部分。
我们学习这一章,要掌握基本内容、基本脉络、重要的概念和基本的发展趋势。
星系、地球圈层结构等是基本概念,大爆炸理论、板块构造说是基本理论,宇宙的未来事关我们的世界观,是应该把握的基本发展趋势。
新版的改变也就在这里。
简答题中有一道“宇宙的未来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是关于人类宇宙观的问题,至今尚无明确答案,人们只能按照大爆炸的模型,进行推论,有三种可能:一种是宇宙膨胀将永远继续下去。
一种是膨胀停止而代之以收缩。
第三种是振荡宇宙,宇宙一直在反复地收缩然后又膨胀着。
参考答案大家参照教材P187页。
论述题“简述恒星的形成、演化和归宿的全过程”,可以参照教材P195的内容。
答案要有恒星的形成,包括第一阶段、星云阶段,第二阶段原恒星阶段;恒星的演化,恒星的“青壮年时期”、“更年期”、“老年期”;恒星的归宿,白矮星、中子星、黑洞。
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最重大的发明之一。
电子计算机诞生的时间不长,但是发展速度很快。
围绕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形成了一门新兴的科学——计算机科学。
电子计算机正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日益成为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工具。
通信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主干,先进的通信和网络系统,使得信息流动更为快速、便捷,因此成为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
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科技的结构,通信加网络成为信息传输处理的主干,全世界的信息处理工作好象已经处在同一幢现代化的大楼之中,极大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第六章的内容要求了解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基本硬件、基本软件;掌握计算机语言、病毒、网络等概念;了解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
同时,作为中小学教师,有必要对中小学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网络道德问题有一个清醒认识。
二、关于作业4作业4包括第七章现代科技革命与可持续发展,这一章包括三部分内容:从科技革命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出发,辨证地看待科技革命对社会的进步和自然环境的两重意义;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
作业也是围绕这三方面内容的。
简答题“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回答两点:(1)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20世纪下半叶,以微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拉开了帷幕,科技进步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比过去显得更加强烈。
简答题“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答案要点,要点一:19世纪的下半叶,马克思在考察了近代欧洲科学技术发展和产业革命的历史以后,提出了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的著名论断。
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要点二:科学技术进步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
论述题“你如何理解‘人和环境和谐相处’的思想?”的回答要点有:要点一:地球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场所,人类自身不仅是在适应地球环境长期发展演化过程中成长的,而且为了求得更美好的生活,又不断地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改造、利用地球环境。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具有两重性。
要点二: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产生了环境问题。
说到底,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
要点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关于复习:这次考试与前几次大同小异,题型是一样的,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简答、论述两种题型的答题要求有一些变化,论述题的要求有一些变化,更严格一些。
要求要答出主要论点,同时还要举例说明。
如: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你是如何体会的?一个论述题三小问,第三问是谈自己的体会,占10分。
重点问题(一)1.什么是科学?(1)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后,将这些认识综合起来,并通过概念系统形成的知识体系。
(2)科学是一个产生知识和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科学在分析、研究事物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又不断地以事实为依据,用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自我矫正的探索过程。
(3)现在的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是一项国家事业。
因为当今科学活动的规模迅速加大,研究的课题领域越来越复杂,科学家探究活动的结果,体现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因此科学不仅仅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相关活动和科学家的事业,更是一项整个人类社会的事业。
2.简述科学认识发展的动因。
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于科学外部的,二是存在于科学内部的。
(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越来越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
一般地说,在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是落后于生产和技术的,它的发展是在生产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
而从19世纪下半叶以后,科学理论研究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还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现代科学产生了空前的先行作用,科学变成了超越一般技术进步的因素。
(2)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动因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有其自身的矛盾运动和继承积累关系。
科学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是它的内部动力。
它表现为:1)新事实和旧理论的矛盾;2) 各种不同观点、假说和理论的矛盾3.为什么说核能是高效、清洁和安全的能源?(1)核能是高效的能源,一千克天然铀所能够发出的电量是同量木材,煤,石油等燃料所发电量的万倍以上,也是太阳能,水能等天然能源发电量的万倍以上。
(2)核能是清洁的能源,一座的核电站每年卸出的燃烧后的乏燃料所产生的污染要比一座同功率的燃煤电站所产生的污染要小得多。
当然,由于核电站的乏燃料都是放射性元素,处理时要解决特殊的科学技术问题。
但总量少、总容积小是其基本特点。
(3)核能是安全的能源,核电站和原子弹所用的核燃料浓度不同,工作原理不同,不会发生类似原子弹的爆炸现象。
核电站的乏燃料中的放射性物质被层层包围在包壳,压力壳和安全壳三道屏障内,不会释放出来危害人类和生物。
历史上的美国三里岛事故和前苏联(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事故,是由于人为的操作不当造成的,总结这些经验教训,核电站的安全乃是有充分保证的。
4.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说明了什么?爱因斯坦在关于狭义相对论的第二篇短文中论述了质量与能量的关系△E=(△m)c2 ,式中E为能量,m为质量,c为光速。
光的速度为c=3×108kms-1,是一切物质运动速度的最大极限。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物体的能量每增加△E,相应的惯性质量也必定增加△m=△E/c2;反之,每减少△m 的质量,就意味着释放出△E=(△m)c 2的巨大能量。
也就是说:质量与能量是等价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少量的质量能够转换为十分巨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