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励志作文10篇

高考励志作文10篇

一、作文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没有走错了路,就不会发现好的路。

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上面三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走的人多了,也就没了路鲁迅先生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可是我要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没了路。

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

大道、捷径、坦途,自然为人们喜欢;小道、险路、绝地,往往被人们排斥。

习惯于行通衢大道,贪图于走终南捷径,久而久之,滋长了惰性,消磨了锐气,就可能丧失了开辟新路的热情,断路与失路的危机将随之产生。

因此,要敢于走自己的路,才能寻找到别样的风景。

不趋时,不媚俗,才能走出自己的路。

若是随波逐流,亦步亦趋地行路,必将窒息灵动的个性,扼杀高尚的志趣,而使自己陷入邯郸学步、削足适履的困境。

人各有路,他人的未必就合适你,大家都行的未必你也一定合适。

“条条大路通罗马”,哪一条是与你对路的?这需要你的理智决断。

而能不为时潮所羁绊,不为流俗所动摇,坚定地抉择自己认定的一条路径去走,这需要的更是勇气。

比尔·盖茨、马云们青年时期的创业之路,不正是他们秉守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昂扬的斗志去奋勇拼搏才成就的吗?不知足,不自满,才能走好自己的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创新之路无止境。

《礼记》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奔跑于创新之路,最需要的莫过于永不知足的精神。

乔布斯曾说:“保持初学者心态,放下成功,当个新手。

”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常说:“百度离破产只有30天。

别看我们现在是第一,如果你30天停止工作,这个公司就完了。

”马云也常说:“我们要么是在危机中,要么在走向危机中。

”正因为他们不自满,不知足,常怀危机意识,锐意创新,积极创生新机制,研发新产品,以满足大众水涨船高,日新月异的消费需求,他们的创业经营之路才掀开了一重又一重的新境界。

英国历史学家托·富勒说:“走众人所走的路,你就安全了。

”诚哉斯言,但是一味耽溺于众人所走之常路,陶然自足于安逸平和之境,则可能吞噬了创新的潜能,熄灭了进取的动力。

而只有不断自我挑战,自我超越,敢于涉险境,闯新路,才能走得更远!“深山必有路,绝处总逢生。

”生逢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黄金时代,创客们更需有一种敢入深山的闯劲,一种勇履绝处的干劲,从而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去激励和感召一批又一批的追随者,才能催生一个革故鼎新的“创造”中国!【解析】试题分析:这是福建高考作文题选取了三句话为命题材料,且这三句话对于考生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这就降低了考生的审题难度。

这三句话都与“路”有关,第一句话是说“路”是可以开创的;第二句话是说即使走错了,也可以有所得;第三句话是说只要勇敢去走,就能找到自己的路。

在确定立意时需注意,此题所给的三句话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考生可就其中一句来立意行文,也可以综合三句话来立意行文。

话题是路,三条路有不同的含义,考生要理解路的象征意义,围绕面对困难、创新、信仰、理想等来立意,找准材料命题的中心,选择自己熟悉的知识、文化背景,贴近自己的思想实际,才能避免空洞。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材料作文写作策略: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

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

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鲁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品读经典,可以让我们如饮甘泉,得到无限启迪。

在浩如烟海的经典中,我却总是铭记着一句让我心生无限敬意的话。

《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谓:天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

梁启超曾在清华大学作过演讲,他在演讲中引用了“自强不息”等话语。

此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成为了清华校规。

这无疑告诉我们:若想成功,必先自强。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的一句感叹,让世人对孙权有了更深的认识。

他年少亡父,随兄长颠沛流离,年仅十八,就接替父兄基业,坐领江东。

年少万兜鍪,他以他的自强精神与老谋深算的劲敌相抗衡,使得江东政治清明,人民乐业,也正是因为他的自强自立,为江东打下坚实基础。

这,难道不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吗?人生中是非成败,变幻难测。

如果你有天赋,勤奋则使你如虎添翼;如果你没有天赋,勤奋将使你赢得一切。

命运掌握在那些勤勤恳恳、自强不息的人手中。

获得成功的人往往不是那些天才,而是那些平凡但勤奋、自强的人;不是那些天资卓越、才华四射的天才,而是那些不论在哪一个行业都勤恳、自立的人。

拥有天赋而不会自强和自立人的成功只是转瞬即逝的火花。

许多意志坚强、持之以恒而心中有信念的人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

真正的成功必定由自强铸造,轻而易举的成功和对别人的依赖都是令人轻视的。

我们将来都要走入社会,只有具备自强不息的品格才能立足于社会,成为有所作为的人,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塑造坚毅刚强,还要有奋发向上的性格。

自强,不仅是在逆境中的奋斗;自强,也是一个人时刻的需求。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朱熹的话告诉我们,在顺境中,人也不应该停下脚步。

一个人无论事业上取得怎样的成就,都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

自强不息,不仅仅是超越别人,更应该超越自己。

成绩只能证明过去,决不能躺在已经取得的成绩上沾沾自喜,不思进取。

只有自强,才有进步。

我们应该把自强不息当作我们的座右铭,时刻牢记,奋斗不息。

天行健,君子,当以自强不息!【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

材料中的名句都是含蕴丰富,可以引发读者悠远想象的话。

要想写好这篇由富有哲思的话引发出来的作文,首先就要深层次地挖掘话语的含义。

命题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实则是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组合,从“小我”或“大我”的角度,以古鉴今,古为今用,激活名句的内在生命力。

考生既可以集中论述两三个名句的相通内涵,如以①⑤为基础探讨自强奋发、敢作敢为;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个名句组合生发的新含意,如以③④⑤为基础,讨论自信与正视问题、开放进取之间的关系;考生还可以深入研析个人、国家、社会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以①③④⑤为基础,探究如何全面提升个人的人格境界,或以②⑤为基础,表现个人对家国情怀、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索,或以③⑤⑥为基础,论说坚持自我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等。

点睛:考生应审题准确,完成题目要求。

作文要求的关键是在六个诗句中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所以考生在写作时应明确每个诗句的立意,然后选出两三个在立意上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句子确定出一个立意,可寻每个句子立意的共同点,因果关系等。

思路一:第一句可立意为君子要自强不息方可强大。

第二句可立意为思乡。

第三句可立意为重视内在之美,或自信的品格。

第四句可立意为人因所处位置不同,而视野、格局不同,实现的理想价值也不同。

或人要有远大的理想,立志四方。

第五句可立意为要敢于正视自己。

第六句可立意为个人、民族、国家的自信自强。

例如,第一句和第六句的立意有共同点均是自信自强,那么考生可据此立意;也可将一、四、六立意为实现理想需要视野、自强、自信等因素。

总之,考生需寻找两句或三句间的立意关联,从而确定出一个立意,并在写作时引用。

思路二:考生需准确审题、明确立意、体现思考,准确理解诗句含义,并选择其中两至三句在文中合理引用,言之成理即可。

上述立意角度都是跳出材料的,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

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

选择议论文,应小切口,深分析。

写散文或记叙文,应情感饱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有灵性。

3.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

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

”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语文新高考博客博文引发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

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不得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略【解析】今年的浙江卷没有沿用往年的新标题作文的命题模式,而是借鉴了新材料作文的经验,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主立意。

这则材料反映了一个关于“中等生”的话题,在学校里,大多数人属于这样的“中等生”,然而他们的成长缺乏真正的关注。

孩子提出来我不愿意做英雄,我愿意成为在英雄经过的时候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反映了当前社会的功利性,不注重道德教育,只重视智力教育!反应了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

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考生写出写出优秀的作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