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硅是生产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B.水玻璃可用于生产黏合剂和防火剂C.盐析可提纯蛋白质并保持其生理活性D.石油分馏可获得乙烯、丙烯和丁二烯2.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 g磷消耗掉314 mL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 )A.3∶1 B.5∶3 C.2∶3 D.1∶23将22.4 L某气态氮氧化合物与足量的灼热铜粉完全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11.2 L(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该氮氧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NO2 B.N2O2 C.N2O D.N2O44.(2010·山东,13)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C.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5.大多数碳的化合物都是共价化合物,其原因是( )A.碳原子最外电子层有4个电子B.碳元素是非金属元素C.碳有多种同素异形体D.碳元素有三种同位素6.开发新材料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
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氮化硅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C60属于原子晶体,用于制造纳米材料C.纤维素乙酸酯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D.单晶硅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7.为增大氯水中c(HClO),应采取的措施是( )A.加入NaOH固体 B.加入食盐固体C.加入CaCO3 D.加入Na2SO3固体1.将0.4g NaOH和1.06 g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 mol·L-1稀盐酸。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2.把一块镁铝合金投入到1 mol/L的HCl溶液里,待合金完全溶解后,往溶液里加入1 mol/L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mL)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镁铝合金具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它不溶解在任何酸、碱或盐中B.c值越大,合金中Al的含量越高C.b值越大,合金中Mg的含量越高D.假设a=25,整个反应过程中,主要发生了5个离子反应3.将15.6 g Na2O2和5.4 g Al同时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200 mL溶液,再向该溶液中缓慢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6.72 L,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反应过程中得到6.72 L的气体B.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c(Cl-)+c(OH-)C.最终得到7.8 g的沉淀D.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1.5 mol·L-14.由Na2O2、Na2CO3、NaHCO3、Na2O、NaCl中的某几种组成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有气体放出。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气体体积减少。
将上述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有气体放出且固体质量增加。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混合物中一定不含Na2CO3、NaClB.混合物中一定有Na2O2、NaHCO3、Na2OC.无法确定混合物中是否含有NaHCO3D.混合物中一定不含Na2O2、NaCl6.由5 mol Fe2O34 mol Fe3O4和3 mol FeO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纯铁1 mol并在高温下和Fe2O3反应。
若纯铁完全反应,则反应后混合物中FeO与Fe2O3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是( )A.4∶3 B.3∶2 C.3∶1 D.2∶17.将铝和过氧化钠混合溶于足量的水中,得到澄清溶液,同时产生3.5 g气体,向所得溶液中加入200 mL 3.5 mol/L的盐酸,先有沉淀出现,随后沉淀恰好溶解,则Al和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2 B.1∶4 C.11∶2 D.2∶118.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Ⅳ.……(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电子式是________。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________,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9.钡盐行业生产中排出大量的钡泥[主要含有BaCO3、BaSiO3、BaSO3、Ba(FeO2)2等]。
某主要生产BaCl2、BaCO3、BaSO4的化工厂利用钡泥制取Ba(NO3)2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1)酸溶后溶液的pH=1,Ba(FeO2)2与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溶时通常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70℃,且不使用浓硝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该厂结合本厂实际,选用的X为________(填化学式);中和I使溶液中________(填离子符号)的浓度减小(中和I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
(4)上述流程中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
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 mol/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
2NO2+2NaOH===NaNO3+NaNO2+H2O(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
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________。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装置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
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
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试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
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____________。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b.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8.坐落在山东沿海地区的潍坊纯碱厂是我国重点大型企业,其生产工艺沿用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①上述生产纯碱的方法称________,副产品的一种用途为________。
②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上述流程中X 的分子式________。
④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主要是设计了________(填上述流程中的编号)的循环。
⑤向母液中通氨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通氨气的作用有________。
A .增大NH +4的浓度,使NH 4Cl 更多地析出B .使NaHCO 3更多地析出C .使NaHCO 3转化为Na 2CO 3,提高析出的NH 4Cl 纯度9.废旧印刷电路板的回收利用可实现资源再生,并减少污染。
废旧印刷电路板经粉碎分离,能得到非金属粉末和金属粉末。
(1)下列处理印刷电路板非金属粉末的方法中,不符合环境保护理念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热裂解形成燃油B .露天焚烧C .作为有机复合建筑材料的原料D .直接填埋(2)用H 2O 2和H 2SO 4的混合溶液可溶出印刷电路板金属粉末中的铜。
已知:Cu(s)+2H +(aq)=Cu 2+(aq)+H 2(g);ΔH =+64.39 kJ ·mol -12H 2O 2(l)===2H 2O(l)+O 2(g);ΔH =-196.46 kJ ·mol -1H 2(g)+12O 2(g)===H 2O(l);ΔH =-285.84 kJ ·mol -1 在H 2SO 4溶液中Cu 与H 2O 2反应生成Cu 2+和H 2O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印刷电路板的金属粉末用10%H 2O 2和3.0 mol ·L -1 H 2SO 4的混合溶液处理,测得不同温度下铜的平均溶解速率(见下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提纯后的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SO3和NaCl溶液,加热,生成CuCl沉淀。
制备CuCl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