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_课件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_课件
自
主
导
学而不厌。教师要尽自己的社会职责,应重视自身的学
学
习修养,掌握广博的知识,具有高尚的品德,这是教人的前
课
堂 提条件。
互
动
探 究
菜单
晨
温故知新。教师既要了解掌握过去的政治历史知识,又
读
开 卷
要借鉴有益的历史经验认识当代社会问题,知道解决的办
助 读
有
参
益 法。
考
译
文
课
诲人不倦。孔子 30 岁左右开始办学,40 多年不间断地
堂
互 动
神。
探
究
菜单
晨
读
开
助
卷
读
有
参
益
考
2.孟子在第 34、37、39 三章中,谈到的选择教师和学
译 文
课
前 自
生的标准是什么?
主
导 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单
晨
读
开 卷
【答案】
首先,他希望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认为这
互 动
上教师的光辉典范,他所体现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
探
究 教学精神,已成为中国教师的优良传统。
菜单
晨
读
开
助
卷
读
有
参
益
考
译 文
课
前 自
本板块强调了学习态度和教育态度的重要性,提出了启
主
导 学
发式教学的思想,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有教无类的教育思
想等。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单
晨
读
开
助
卷
读
有
参
益
探
究
菜单
晨 读
30.颜渊感叹着说:“老师之道,越抬头看,越觉得高;
开 卷
越用力钻研,越觉得深。看看,似乎在前面,忽然又到后面
助 读
有
参
益
去了。(虽然这样高深和不容易捉摸,可是)老师善于有步骤
考 译
文
课 地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拓展我的知识,又用一定的礼义
前
自
主 来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我已经用尽我
开
助
卷 有
诚者,不予回答。像滕更这种“挟贵”、“挟贤”的人,不
读 参
益
考
值得作为学生。因为求教于老师门下,目的是为了学习知识,
译 文
课
前 切磋学问,教学相长,因而不能掺杂“贵”、“贤”、“长”、
自
主 导
“勋劳”、“故旧”等外在因素。
学
很明显,孟子在选择教师和学生的标准上与孔子是有差
课 堂
异的。
互
动
探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单
晨
读 开
【答案】 第 36 章:孟子认为,在各种教育方式中, 助
卷
读
有 还有一种是不屑于去教诲者,让他自己去反省觉悟,自我修 参
益
考
省,这与循循善诱可谓殊途同归,也是教诲的一种方式。
译 文
课
前 自
第 38 章:孟子提出了君子的五种教育方式,实际上告
主
导 诉我们,对学生必因其材质之不同,而给予必要之辅导和教
学
育,因其材质之不同而授以不同之内容。这是对因材施教的
课
堂 最好注解。
互
动
探 究
菜单
晨
读
开
助
卷
读
有 益
阅读课文 34~39,完成下面的问题。
参 考
译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属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是( ) 文
课
前 自
A.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主
导 学
B.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课
C.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助 读 参 考
舜发于畎亩之中动词,起
译 文
课 前 自 主
(2)发此病后三期当发动词,发作 使人发书至赵王动词,发送
导 学
发闾左適戍渔阳动词,征发
谋未发而闻于国动词,行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单
晨 读
3.词类活用
开 卷
(1)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名词作动词,称王,
堂 互
D.且庸人尚羞.之
动
探
究
菜单
晨 读
【解析】 A 项,王:统治,名词活用作动词。B 项,
开
助
卷 有
短:说……的坏话,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C 项,弱:使……
读 参
益
削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D 项,羞:认为……羞耻,形容
考 译
文
课 前
词的意动用法。
自
主 导
【答案】 A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单
开
卷 我没有不教诲的。”
助 读
有
参
益
——《论语·述而第七》
考 译
文
课 前
27.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
自
主 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来的时候,不去启
导
学 发他。告诉他一边或一角却不能推知其他三条边或三个角,
课 便不再教他了。”
堂
互 动
——《论语·述而第七》
探
究
菜单
晨
诲人以规矩,论述学习应当依循规矩。孟子既肯定了人在学
课
堂 互
习中主观努力的重要性,又强调了学习要遵循客观规律。
动
探
究
菜单
晨
读
开
助
卷
读
有
参
益
考
4.孟子在第 36 章和第 38 章中,是怎样对因材施教进
译 文
课
前 行阐述的?
自
主
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
学 的才力,(但老师之道)高峻卓绝,仿佛矗立于眼前。要想再
课 向前迈进一步,又不知怎样着手了。”
堂
互 动
——《论语·子罕第九》
探
究
菜单
晨
31.子路问:“听到就做吗?”孔子道:“有父亲哥哥
读
开 活着,怎么能听到就做?”冉有问:“听到就做吗?”孔子 助
卷
读
有 益
道:“听到就做。”
参 考
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就做吗,您说,‘有父亲哥哥
前
自 主
从事教育活动,就是从政的 5 年间,也仍然从事传授活动,
导
学 周游列国时,也随处讲学。有的学生品德很差,起点较低,
课 或屡犯错误,他也不会嫌弃,耐心诱导,造就成才。“爱之,
堂
互 动
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对学生的爱和高度负责,是
探
究 他以诲人不倦教学态度的思想基础。
菜单
晨
以身作则。孔子对学生的教育,不仅有言教,更注重身
菜单
晨
读
开
助
卷
读
有 益
树立教师的典范
参
考
译
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单
晨
读 开
孔子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将毕 助
卷
读
有 生的精力贡献于后代的教育工作, 敏而好学,具有丰富的 参
益
考
实践经验,重视道德修养,是一位尽职的好教师。他为后世
译 文
课
前 的教师树立了五个方面的典范:
究
菜单
晨
3.孟子在第 35 章中论述求学的方法是什么?他是用什
读
开 卷
么方法进行阐述的?
助 读
有
参
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 译
文
课
前 自
【答案】 这一章用类比的方式形象地阐述了求学的方
主
导 学
法:用羿教人射箭,论述学习应当尽到最大的努力;用大匠
读 参
益
考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
译
文
课 前
——《论语·为政第二》
自
主 导
25.孔子说:“(把所见所闻的)默默记在心里,努力学
学
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
课 堂
呢?”
互
动 探
——《论语·述而第七》
究
菜单
晨 读
26.孔子说:“自从带着十条干肉的薄礼来求学开始,
考
译 文
课 前
1.孔子“诲人不倦”的教学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两章?
自
主 导
你是怎样认识的?
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单
Hale Waihona Puke 晨【答案】 诲人不倦,主要体现在第 25、26 章。
读
开 卷
第 25 章:这是孔子追求学问和为人师长的态度。他说:
(4)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状语后置)
课 堂
译文:抬__头__对__天__无__愧___,__低__头__对__人__无__愧__。_
互
动 探
(5)博我以文,约我以礼(状语后置)
究
译文:用__文__献__来__拓__展__我__的__知__识__,__用__礼__义__来__约__束__我___的__行__为_ 。
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