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方向一、化学反应的方向1.化学反应具有方向性,许多化学反应的正反应能自发进行,而其逆反应无法自发进行。
2.自发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动进行的反应。
二、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1.能量判据自然界中的自发过程,都有由能量较高状态向能量较低状态转化的倾向;绝大多数放热反应都能自发进行,且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体系能量降低得也越多,反应越完全。
反应的焓变是制约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因素之一。
2.熵判据(1)熵用来度量体系混乱程度的物理量。
熵值越大,混乱程度越大。
符号为S。
单位:J·mol-1·K-1。
(2)熵值大小的比较同一种物质不同状态时熵值大小为S(g)>S(l)>S(s)。
(3)熵变:反应前后体系熵的变化,符号为ΔS。
若发生变化后体系的混乱度增大,该过程的ΔS>0,反之,ΔS<0。
(4)熵变与化学反应自发性关系ΔS>0,反应自发进行;ΔS<0,反应不能进行。
化学反应的ΔS越大,越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
3.复合判据体系能量降低(ΔH<0)和混乱度增大(ΔS>0)都有促使反应自发进行的倾向,判断反应的自发性必须综合考虑反应的焓变和熵变。
在恒温、恒压时:(1)当ΔH<0,ΔS>0时,反应自发进行。
(2)当ΔH>0,ΔS<0时,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3)当ΔH<0,ΔS<0时,反应在较低温度下自发进行。
(4)当ΔH>0,ΔS>0时,反应在较高温度下自发进行。
知识点一能量判据1.实验证明,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对此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所有的放热反应都是自发进行的B.所有的自发反应都是放热的C.焓变是影响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一个重要因素D.焓变是决定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惟一判据答案 C解析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并不是所有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既然说“多数”,必定存在特例,所以只能说“焓变是影响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2.下列自发反应可用焓判据来解释的是()A.2N2O5(g)===4NO2(g)+O2(g) ΔH=+56.7 kJ·mol-1B.(NH4)2CO3(s)===NH4HCO3(s)+NH3(g) ΔH=+74.9 kJ·mol-1C.2H2(g)+O2(g)===2H2O(l)ΔH=-286 kJ·mol-1D.CaCO3(s)===CaO(s)+CO2(g) ΔH=+178.2 kJ·mol-1答案 C解析从焓变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有由高能状态向低能状态转化、使体系能量降低的趋势,表现为放热反应较易进行。
知识点二熵判据3.碳酸铵(NH4)2CO3在室温下就能自发的分解产生氨气,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铵分解是因为生成了易挥发的气体,使体系的熵增大B.碳酸铵分解是因为外界给予了能量C.碳酸铵分解是吸热反应,根据能量判据不能自发分解D.碳酸盐都不稳定,都能自发分解答案 A解析(NH4)2CO3的分解为吸热反应,而吸热反应不易自发进行;根据焓变与熵变对化学反应的共同影响,该反应熵值一定增大。
知识点三复合判据5.某反应:A===B+C在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对该反应过程ΔH、ΔS的判断正确的是()A.ΔH<0、ΔS<0 B.ΔH>0、ΔS<0C.ΔH<0、ΔS>0 D.ΔH>0、ΔS>0答案 D解析由题意知:该反应在室温下不能自发反应,而高温下能自发进行。
根据ΔH和ΔS 对反应方向的共同影响可推知:ΔH>0,ΔS>0。
4.已知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为:ΔH-TΔS<0,反应能正向自发进行;ΔH-TΔS=0,反应达平衡状态;ΔH-TΔS>0,反应能逆向自发进行。
(其中ΔH为焓变,ΔS为熵变,T为热力学温度,单位为K)设反应A(s)===D(g)+E(g)ΔH-TΔS=(-4 500+11T)J·mol-1,要防止反应发生,温度必须()A.高于409 KB.低于136 KC.高于136 K而且低于409 KD.低于409 K答案 A5.25 ℃和1.01×105 Pa时,反应2N2O5(g)===4NO2(g)+O2(g)ΔH=+56.7 kJ/mol,自发进行的原因是()A.是吸热反应B.是放热反应C.是熵减少的反应D.熵增大效应大于能量效应答案 D6.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石墨)+O2(g)===CO2(g) ΔH=-393.51 kJ·mol-1C(金刚石)+O2(g)===CO2(g) ΔH=-395.41 kJ·mol-1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相互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自发进行的过程B.金刚石转化成石墨是自发进行的过程C.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D.金刚石比石墨能量低答案 B解析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石墨比金刚石能量低,1 mol石墨转化为1 mol金刚石需吸收1.9 kJ的热量,金刚石转化为石墨是放热反应,因此金刚石转化为石墨是自发进行的过程。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
点拨:那些不用借助外力就可以自动进行的自发过程的共同特点是:体系趋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这时体系会对外部做功或释放热量),这就是所谓的能量判据。
但是自动进行的自发反应不一定都是由高能状态到低能状态的过程,例如,硝酸铵溶于水。
因而只使用能量判据来确定变化过程的方向是片面的。
对具体反应需应用能量判据和熵判据综合进行分析,即凡是能够使体系能量降低、熵增大的方向就是化学反应容易进行的方向。
第2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一、化学平衡常数 1.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a A(g)+b B(g)C(g)+d D(g),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 =c c (C )·c d (D )c a (A )·c b (B )。
2.意义(1)K 值越大,说明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反之就转化越不完全,转化率就越小。
(2)K 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二、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1.定义物质在反应中转化量与起始量的比值。
2.表达式α=Δn n 始×100%=Δcc 始×100%。
3.意义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表示在一定温度和一定起始浓度下反应进行的限度。
知识点一 化学平衡常数1.关于化学平衡常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与化学反应方程式本身和温度有关 B .只与反应的温度有关C .与化学反应本身和温度有关,并且会受到起始浓度的影响D .只与化学反应本身有关,与其他任何条件无关的一个不变的常数 答案 A解析 大量实验证明,化学平衡常数决定于两个方面的因素:化学反应的本身和反应体系的温度,与起始浓度等其他外界条件没有任何关系。
2.1 000 K 时反应C(s)+2H 2(g)CH 4(g)的K =8.28×107,当各气体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H 2 0.7 mol·L -1、CH 4 0.2 mol·L -1时,上述反应( ) A .正向移动 B .逆向移动 C .达到平衡 D .不一定 答案 A解析 Q =0.2(0.7)2=0.408Q <K ,说明该反应没达到平衡,v 正>v 逆。
知识点二 转化率3.在某温度下,将2 mol A 和3 mol B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 A(g)+B(g)C(g)+D(g),5 min 后达平衡。
已知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关系为c (A)a·c (B)=c (C)·c (D)。
若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的容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B的转化率为()A.60% B.24% C.12% D.40%答案 D4.在一定条件下,SO2和O2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ΔH<0。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
(2)降低温度,该反应的K值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二氧化硫的转化率________,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
答案(1)c2(SO3)c2(SO2)·c(O2)(2)增大增大减小解析(1)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里生成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之比,故K=c2(SO3)c2(SO2)·c(O2)。
(2)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增大,故K值增大,二氧化硫转化率增大,但化学反应速率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有关化学平衡移动的知识下节介绍)知识点三化学平衡计算5.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有如下平衡:H2(g)+I2(g)。
已知H2 和I2的起始浓度均为0.1 mol·L-1,达到平衡时,HI的浓度为0.16 mol·L-1。
若H2和I2的起始浓度变为0.2 mol·L-1,则平衡时H2的浓度(mol·L-1)是()A.0.16 B.0.08 C.0.04 D.0.02答案 C解析由于开始时HI的浓度为0,平衡时HI的浓度为0.16 mol·L-1,故反应中H2和I2的浓度都减小了0.08 mol·L-1,H2、I2、HI的平衡浓度分别为0.02 mol·L-1、0.02 mol·L-1、0.16 mol·L-1,则H2+I2的化学平衡常数为:K=0.1620.02×0.02=64,若H2和I2的起始浓度变为0.2 mol·L-1,设达到平衡时H2的浓度减少了x mol·L-1,则:H2+I22HI开始浓度(mol·L-1)0.20.20变化浓度(mol·L-1)x x2x平衡浓度(mol·L-1)0.2-x0.2-x2x将平衡浓度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2x)2(0.2-x)2=64,解得x=0.16 mol·L-1,故平衡时H2的浓度是0.2 mol·L-1-0.16 mol·L-1=0.04 mol·L-1。
6.某温度下,将H2和I2各0.1 mol的气态混合物充入10 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H2)=0.008 mol·L-1。
(1)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2)在上述温度下,该容器中若通入H2和I2蒸气各0.2 mol,试求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