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经济仲裁与经济诉讼
纷的事业单位法人。《仲裁法》第10条规定,仲 裁委员会可以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 在地的市设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 设立,不按行政区划层设立。 n 仲裁委员会由主任1人、副主任2~4人和委员 7~11人组成。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法律、 经济贸易专家不得少于2/3。 n 中国仲裁协会是社会团体法人,是仲裁委员会 的自律性组织。 n 中国仲裁协会的职责,一是根据章程对仲裁委 员会及其组成人员、仲裁员的违纪行为进行监督; 二是依照《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 定制定仲裁规则。
第16章经济仲裁与经济 诉讼
2020/11/25
第16章经济仲裁与经济诉讼
n 【知识点】 n 1.了解仲裁法的特点及经济诉讼的基本内
容; n 2.理解并掌握经济仲裁的基本原则和基本
制度、仲裁组织、仲裁协议、仲裁程序; n 3.理解并掌握经济案件的管辖和诉讼程序。 n 【技能点】 n 能够运用有关的法律知识处理日常生活中
n (2)仲裁协议的法律效果 n ①排斥起诉权 n ②获取仲裁权并限定仲裁范围 n ③排斥司法管辖权 n ④ 仲裁协议的无效
第16章经济仲裁与经济诉讼
n 四、 仲裁程序
n 1.申请与受理 n (1)仲裁的申请 n 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仲裁法》规定,
当事人可以向双方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申 请仲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n ①有仲裁协议; n ② 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n ③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 n 此外,当事人还应当向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协议、仲 裁申请书及其副本。 n (2)仲裁的受理 n 《仲裁法》规定,仲裁委员会受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5 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当事人; 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不予受理, 并说明理由。
n 2.仲裁协议的内容和独立性 n 仲裁协议应当具有下列内容: n ① 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n ②仲裁事项; n ③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n 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
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 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 效。 n 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 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第16章经济仲裁与经济诉讼
n 3 .裁协议的效力
n (1)仲裁协议效力的确认机构
n
① 仲裁机构
n 许多国家的仲裁立法都规定仲裁机构有 权认定仲裁协议是否有效。
n ②受诉法院
n 如果双方当事人对其业已达成的仲裁
协议的效力发生争议,一方当事人就此问 题向法院起诉,受诉法院有权认定仲裁协 议的效力。
第16章经济仲裁与经济诉讼
第16章经济仲裁与经济诉讼
n 3.涉外仲裁的几项特别规定 n (1)涉外仲裁的证据保全由涉外仲裁委员会将
当事人的申请提交证据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办 理。 n (2)涉外仲裁的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 由《民事诉讼法》第260条第1款规定的情形之一 的,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可以裁定 撤销或裁定不予执行。 n (3)涉外仲裁委员会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仲 裁裁决,当事人请求执行,如果被执行人或其财 产不在我国境内的,应当由当事人直接向有管辖 权的外国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
第16章经济仲裁与经济诉讼
n 三、 仲裁协议
n 1.仲裁协议的概念和种类
n 仲裁协议是双方当事人以书面方式请求 仲裁委员会仲裁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纠纷 的共同意思表示。
n 仲裁协议包括:
n 仲裁条款
n 仲裁协议书
n 其他书面形式
即以电报、传真、信件等书面形 式形成的仲裁协议。
第16章经济仲裁与经济诉讼
理由不成立 在受理申请之日起 2个月内裁定驳回申请
第16章经济仲裁与经济诉讼
n 5. 裁决的执行 n (1)执行的条件 n 仲裁裁决的执行是指法院经当事人申请,采
取强制性措施将裁决书的内容付诸实现的行为和 程序。仲裁执行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n ① 必须有胜诉方当事人的申请。没有当事人的 申请,人民法院没有主动执行的职权。 n ② 当事人必须在一定期限内提出申请。当事人 应当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期限内申请执行,即双 方或者一方当事人是公民的申请期限为1年,双方 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6个月。超出了法定期限 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n ③ 当事人必须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按照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 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人财 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第16章经济仲裁与经济诉讼
n 2.仲裁的准备
n (1)仲裁庭的组成
n
仲裁庭的组成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3名仲裁
员组成的合议庭;一种是由1名仲裁员任独任仲裁
员。
n (2)仲裁员的回避
n 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 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
n ①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n ② 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第16章经济仲裁与经济诉讼
n (3)仲裁规则的送达和答辩 n 《仲裁法》第25条规定,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
请后,应当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将仲裁员名 册送达申请人,并将仲裁申请书副本和仲裁规则、 仲裁员名册送达被申请人。被申请人未提交答辩 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n (4)仲裁当事人的权利 n 在仲裁过程中,当事人享有以下权利: n ①申请人放弃或者变更仲裁请求的权利; n ② 被申请人承认或者反驳仲裁请求及提出反请求 的权利; n ③ 申请财产保全的权利; n ④ 委托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的权利。
发生的经济纠纷。
第16章经济仲裁与经济诉讼
第一节 经济仲裁
n 一、 仲裁法概述 n 1.仲裁和仲裁法 n 仲裁,亦称“公断”,是指双方当事人
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达成的协议, 自愿将其争议交付第三者居中评断是非并 作出裁决,双方当事人都有义务执行裁决 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 n 仲裁法就是调整在仲裁过程中发生的各 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第16章经济仲裁与经济诉讼
n 二、 经济诉讼案件的受理
n 1.案件受理条件
n
受理是指人民法院接受原告的起诉,决定立
案审理的行为。人民法院依法对原告的起诉进行
审定核实,并决定是否受理。
n 人民法院审查起诉后,对符合以下条件的起 诉应予受理:
n (1)原告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
第16章经济仲裁与经济诉讼
n 2.仲裁的特征 n ( 1 )自愿性 n ( 2 ) 专业性 n ( 3 )灵活性 n (4 ) 保密性 n (5 )快捷性 n ( 6) 经济性 n (7 )独立性
第16章经济仲裁与经济诉讼
n 3.仲裁的适用范围
n 《仲裁法》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 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 产权益的纠纷,可以仲裁。但下列纠纷不 能仲裁:①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 承纠纷;②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 政争议。
n (2)有明确的被告;
n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n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的诉讼范围和受诉人民 法院管辖;
n (5)起诉需在诉讼时效内进行;
n (6)起诉手续完备,起诉书内容明确具体。
第16章经济仲裁与经济诉讼
n 2.案件受理程序 n 人民法院经审查起诉后,针对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处理: n (1)人民法院认为起诉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
第16章经济仲裁与经济诉讼
n 4.仲裁法的基本制度 n 《仲裁法》在我国原有法律对仲裁的基本
制度作出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借鉴国际 通行做法,确立和完善了如下制度: n (1)协议仲裁制度 n (2)或裁或审制度 n (3)一裁终局制度
第16章经济仲裁与经济诉讼
二、仲裁组织 n 1 .仲裁委员会 n 仲裁委员会是组织进行仲裁工作、解决经济纠
n ③ 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 响公正仲裁的;
n ④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 代理人请客送礼的。
第16章经济仲裁与经济诉讼
n 3.开庭和裁决
n (1)开庭
n 仲裁应当开庭进行,但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仲裁庭 可以根据仲裁申请书、答辩书及其他材料作出裁决。仲裁 一般不公开进行,但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进行, 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决行为的。 n 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应当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6个
月内提出。
第16章经济仲裁与经济诉讼
(2)人民法院撤销 仲裁裁决的程序
人民法院受理
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
理由成立 在受理申请之日起 2个月内裁定撤销裁决
审查后认为可以由仲裁庭 重新仲裁的通知仲裁庭 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仲裁 并裁定中止撤销程序
第16章经济仲裁与经济诉讼
n (2)执行程序 n 义务方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自觉履行裁
决时,权利方当事人在符合执行条件的情况下, 有权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当事人申请执行时, 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请书,在申请书中应当说 明对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以及申请执行的事项和 理由,并向法院提交作为执行依据生效的仲裁裁 决书或仲裁调解书。 n 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执行申请的, 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民事诉讼规定的执行 程序予以执行。
第16章经济仲裁与经济诉讼
第二节 经济诉讼
n 一、 经济诉讼概述 n 1.经济诉讼的概念 n 经济诉讼是指当事人就经济争议向人民
法院起诉,人民法院依法进行审理并作出 裁判,解决经济争议的活动。 n 2.经济的受理机关 n 我国受理经济诉讼案件的审判机关是最 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各铁路 运输法院和海事法院。
n
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也可以撤回仲裁
申请,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撤回仲裁申请后反悔的,还
可以根据仲裁协议申请仲裁。
第16章经济仲裁与经济诉讼
n (2) 裁决 n 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当事人可以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