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与教学论整理笔记

课程与教学论整理笔记

教学的定义: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优化教学:就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相对于一定标准而言的一种完善、完满的教学状态,它是改革探索、革故鼎新的产物。

优化教学的一般标准: 1 .个人: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

个人全面发展是现代教学的基本价值追求,也是当前优化教学总的质量标准。

2.高效率标准,即合理投入下的效益最大化.3.真善美的过程标准。

教学是否优化,还应从教学过程的角度进行评判,即考察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形式是否科学、道德和有艺术性。

过程标准的核心和灵魂就是教学应体现真善美的精神. 优化教学的基本策略:1遵循教学规律2开展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3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结果的标准和要求的规定或设想。

教学目标的功能:导向、激励、标准。

教学目标分类的意义: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局部,有利于全面实现教育目的,有利于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

布卢姆为代表的教学目标分类1.1956年出版专著《教育目标分类学》。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认知分为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奥苏泊尔将有意义学习分为四种类型:1.抽象符号学习。

主要词汇学习。

2.概念学习。

各层次学习的重要基础。

3.命题学习。

命题是以句子的形式阐释两个要素之间按的相互关系,4.发现学习。

教学目标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整体性、科学性、灵活性。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教学理论的演绎或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

1.教学模式的结构: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程序;运用策略;评价体系。

2.教学模式的特点:整体性;中介性;相对性;可操作性和效益性。

1.制约模式选择和应用的因素第一,教学目标和任务。

第二,具体学科的性质。

第三,学生身心发展水平。

第四,学生学习的特点和风格。

第五,教师自身的优势。

第六,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条件。

2.选择和应用教学模式的过程第一个阶段: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教学模式。

第二个阶段:对了解和掌握的各个教学模式进行比较。

第三个阶段:实际的运用和改造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1.所谓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额探究与求索、总结与概括,获得经验与体验,发展智慧和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实践活动。

2.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发展学生主体性,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第二,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养成探究的习惯;第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最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的总称。

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是指教师使用连贯的语言向小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发展其智力和能力的教学方法,也是使用最为普遍的教学方法。

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科学性思想性,启发性直观形象性,讲授的时间,语言艺术2谈话法也称为问答法。

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认任务和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在问与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所学知识的方法。

也是一种运用的最为普遍的方法。

注意设计好问题,善于提问,做好谈话后的总结工作3讨论法是指根据教学的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某些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辩论,辨明是非真伪,以此提高认识或弄清问题的方法。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教学手段:师生教学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教学手段的一般功能:1影响课程内容及其表现形式2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学生的关系3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4影响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手段现代化1.其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第一是技术的现代化,第二是教学理论的现代化。

教学手段现代化是指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与教学,使得教学手段不断朝着更能促进教学活动优化的方向发生变革的过程。

2.教学手段为什么要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可以创造使知识和学问来源多样化的文化教育环境。

这些技术的特点日益复杂,为人们所提供的可能性的范围越来越广。

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必然要求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必然结果。

制约教学手段现代化最现实的社会因素是经济因素,教学手段现代化还和教育系统自身面临的一些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有关。

3.怎样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观念更新和技术改造是关键。

概念更新,就是要学习和培养现代教学理论,树立现代教学观念.在教学模式上,要有多样综合的观念;在师生关系上,要有民主平等的观念,等等。

在技术改造方面,当前渗透到教学领域并影响着教学方式变革的新技术主要有: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虚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

教学手段现代化对教学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扩大教育规模b.提高教学质量c.提高教学效%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个别辅导和现场教学1.个别辅导是指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的情况给予引导、启示、咨询和指点,以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组织形式。

个别辅导的意义:a.辅导从学生的需要与问题出发,有的放矢,能具体解决他们的疑难,保证学习顺利进行;b.便于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给成绩优异者以特殊指导,给落伍者以补课,促进全面提高;c.可以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补救和改进。

在进行个别辅导时,应注意的问题,a.要着重解决学生的疑难和知识的系统化、深化问题,B.不仅要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予以帮助,帮助他们学会正确的学习和思维方法。

C.要平等对待学生。

2.现场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或社会生活现场去技能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现场教学的意义:a.它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深刻理解理论知识,b.它可以增强骄傲学的趣味性,使教学更为生动、丰富。

c.它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掌握知识、技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最后,它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组织现场教学应注意的如下问题;a.要明确教学目的。

B.要做好充分准备。

c要尊重现场指导。

D.要及时总结。

教学评价就是依据一定标准,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收集有关教学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教学评价:依据一定标准,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收集有关教学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1.教学目标。

A.要考虑教学目标是否清晰具体,B.要全面适当C,具有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2.教学内容。

A.呈现方式恰当。

B.要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具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C.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3.教学方法 a.教法得当,讲解清楚,示范正确,练习设计合理。

B.学法得当,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合理运用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

C.教学活动节奏恰当,店面结合,活动方式具有趣味性。

4.教学过程的组织。

A.组织形式恰当B.师生积极性高C.对课堂中问题行为处理得当5.师生关系6.教学效果$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有不同方法,按评价方式和手段分有量表评价法、综合分析法、调查法和听课评价法,从评价主体分有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自评等。

课堂教学管理: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次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则,有效的处理课堂上影响教学的诸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课堂问题行为的代表性定义就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

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向型问题行为,即攻击性的;一类是内向型问题行为,即退缩型。

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1.教师的教育失策 a.指导思想错误b.管理失范c.师生缺乏沟通d.教学的偏差2.学生的身心因素 a.身心发展不完善b.性别差异c.生理障碍d.心理缺失3.环境的因素a.家庭因素b.社会环境c.课堂内部环@ 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1.实施预防性管理,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2.运用行为控制策略,及时终止问题行 3.积极开展行为矫正,有效转变问题行为。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一、备课(前提)二、上课(中心)三、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四、课外辅导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班级授课制: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程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学校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特征是:1以班为单位,学生人数固定2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统一3教学进度与学习年限统一4分科教学。

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培养人才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4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教学检查。

弊端:1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2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的特征:指导性同整形、操作性,可控性,创造性。

教学设计的依据:现代教学理论、学生的特点、教师的经验、教材的特点、教学的实际需要。

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1确定教学目标2分析学生情况3制定教学策略4设计教学评价。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内容、措施、评价设计。

教学手段的选择原则:综合性、经济性发展性、教学最优化、健康和安全。

选择教学手段的制约因素:1教学任务和目标2学习者3教师4经济5实践资源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