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火防爆基本知识

防火防爆基本知识


3.燃烧产物
它的成分由可燃物的组成及燃烧条件所决定。
无机可燃物多数为单质,其燃烧产物的组成较为简 单,主要是它的氧化物。如:氧化钠;一氧化碳;二 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有机可燃物主要组成为:碳;氢;氧;硫;磷;氮。 其中碳;氢;硫;磷在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水; 二氧化硫和五氧化二磷;氧在燃烧过程中消耗掉了; 氮在一般情况下不参与反应而呈游离状态析出。在特 定条件下,氮也能被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或与一些燃烧中间产物生成氰化氢等。
冷却灭火法(降低燃烧物质温度)
此法是常用的灭火方法,即将灭火剂直接喷洒 在燃烧着的物体上,将可燃物质的温度降到燃 点以下以终止燃烧。也可用灭火剂喷洒在火场 附近未燃的可燃物上起冷却作用,防止其受辐 射热影响升温而起火。
隔离灭火法(隔离与火源相近的可燃物质)
这也是常用的灭火法之一,即将燃烧物质与附近未 燃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疏散开,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质 而停止。这种灭火方法适用于扑救各种固体,液体和 气体火灾。
物质的性质进行使用,否则会适得其反,有时不但灭 不了火,而且还会发生爆炸,所以必须熟练掌握使 用火器的一些基本知识。
(1)火灾的分类
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灭 火器扑救可燃物质火灾划分为以下5种类型:
A类火灾 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
烧的火灾。
根据上述四种基本灭火方法所采取的具体灭火措 施是多种多样的,在灭火中,应根据可燃物的性质, 燃烧特点,火灾大小,火场的具体条件以及消防技术 装备的性能等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几种灭火方法。 一般说来,几种灭火法综合运用效果较好。
第五部分 常用灭火器的类型和使用方法
灭火器是扑灭初起火灾的重要工具,是最常用的灭 火器材,它具有灭火速度快,轻便灵活,实用性强等 特点,现在灭火器的类型较多,必须针对火灾燃烧
防火防爆 基本知识
主要介绍内容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物质的燃烧 物质的爆炸 防火防爆的基本措施 火灾扑救 常用灭火器的类型和使用方法 火场逃生72字口诀
第一部分 物质的燃烧
1.定义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 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和发光和(或)发烟 的现象。
锅炉的爆炸
第三部分 防火防爆的基本措施
(1)防火防爆的技低燃爆物质的浓度,使它 达不到爆炸极限;也可以用不燃或难燃物质来代 替易燃物质。例如用水质清洗剂来代替汽油清洗 零件,这样既可以防止火灾,爆炸,还可以防止 汽油中毒。另外,也可采用限制可燃物的使用量 和存放量的措施,使其达不到燃烧,爆炸的危险 限度。
如果因空气不足或温度较低,发生不完全燃烧时,
就不仅会产生上述完全燃烧产物,同时还会生成 一氧化碳;酮类;醛类;醇类;醚类等。例如木 材完全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灰分;而 在不完全燃烧时,除上述产物外还有一氧化碳; 甲醇;丙酮;乙醛;醋酸以及其他干馏产物。
第二部分 物质的爆炸
1.定义
爆炸是大量能量(物理能或化学能)在 瞬间迅速释放或急剧转化成功和机械,光, 热等能量形态的现象。但爆炸的本质,则 是“压力的急剧的上升”。这种压力的上 升,有的是物理因素引起的,有的则是由 于化学反应或物理化学反应引起的。
粉尘爆炸
企业生产过程中,有些工艺会产生可燃性固体粉尘或 可燃液体的雾状飞沫。当它们分散在空气中或助燃 性气体中,如果达到某种浓度,遇到火源,就会发 生粉尘爆炸。
例如:镁,铝,锌,塑料,木材,麻,煤等粉尘;又如 油压设备在高压下喷出机械油后,由于空气中含有 大量油雾,遇火源也会引起爆炸。
爆炸性化合物的爆炸
2.爆炸的种类
可燃性气体,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 可燃气体,主要有氢,乙炔,天然气,煤气,液化 石油气等;
可燃蒸气,主要有汽油,苯,酒精,丙酮,乙醚等 可燃性液体产生的蒸气。
这些气体和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在点 火源的作用下会发生爆炸。
这种可燃物质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混合物的最低浓度 叫爆炸下限,最高浓度叫爆炸上限。
应学会使用一般的灭火工具和器材,对于车间内配备 的防火防爆工具,器材等,应加爱护,不得随便挪用。
第四部分
火灾扑救
(1)基本原理和扑救方法 一切灭火方法都是为了破坏已经产生的燃烧条件(之
一),只要失去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燃烧就会停止。但由于在 灭火时,燃烧已经开始,控制火源已经没有意义,主要是消除 前两个条件,即可燃物和氧化剂。 (2)火灾扑救方法 窒息灭火法(减少空气中的氧含量)
不要将灭火器的盖与底对着人体,防止盖,底弹 出伤人。
不要与水同时喷射在一起,以免影响灭火效果。
扑救电器火灾时,尽量先切断电源,防止人员触 电。
第六部分 火场逃生72字口诀
本次培训到此结束
谢谢!
二. 干粉灭火器
用二氧化碳气体作动力喷射干粉的灭火器材。目 前我国主要生产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及磷酸铵盐
干粉灭火器。由于碳酸氢钠干粉只适用于扑救B,C类 火灾,所以也称为BC干粉灭火器;磷酸铵盐干粉适 用于扑救A,B,C类火灾,所以也称为ABC干粉灭火 器。
适用范围
主要用来扑救石油及其产品,有机溶剂等易燃液体, 可燃气体和电器设备的初起火灾。
防止产生着火源,使火灾,爆炸不具备发生的条件。 应严格控制以下8种着火源,即冲击磨擦;明火;高 温表面;自燃发热;绝热压缩;电火花;静电火花; 光热射线等。
安装防火防爆安全装置。例如阻火器;防爆片;防 爆窗;阻火闸门;安全阀以及防爆灯等。
(2)生产员工应遵守的防火防爆守则
应具有一定的防火防爆知识,并严格贯彻执行防火 防爆规章制度,禁止违章作业。
此法能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惰性气体稀释空气, 使燃烧物质因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
在火场上运用窒息法灭火时,可采用石棉布,浸湿的 棉被,帆布,海草席,沙土等不燃或难燃材料覆盖燃烧物或封 闭孔洞;用水蒸气,惰性气体通入燃烧区域内;利用建筑
物上原来的门,窗以及生产,储运、设备上的盖,阀 门等,封闭燃烧区,阻止新鲜空气流入等。此外,在 万不得已而条件又许可的情况下,也可采用用水淹没 (灌注)的方法灭火。
灭火器使用示意图.jpg 灭火器使用示意图2.jpg
三. 泡沫灭火器
适用范围
适宜扑救油类及一般物质的初起火灾。
使用方法
使用时,用手握住灭火器的提环,平稳,快捷地提往火 场,不要横扛,横拿。灭火时,一手握住提环,另一 只手握住筒身的底边,将灭火器颠倒
过来,喷嘴对准火源,用力摇晃几下,即可灭火。
(3)使用灭火器应注意的问题
放热,发光,生成新物质是燃烧现象的 三个主要特征。
2.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1)可燃物
一般来说,凡是能在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 中发生燃烧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否则称不燃 物。可燃物既可以是单质:碳;硫;磷;氢; 钠等,也可以是化合物或混合物:乙醇;甲烷 ; 木材;煤炭;棉花;纸;汽油等。没有可燃物, 燃烧是不可能进行的。
(2)灭火器的分类
正确使用灭火器是保证及时迅速扑灭初起火灾的关健。
一. 二氧化碳灭火器
充装液态二氧化碳,利用汽化了的二氧化碳灭火。
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扑救贵重设备,仪器仪表,档案资料, 600V电压以下的电气设备及油类等初起火灾。用于 扑救棉麻,化纤织物时,要注意防止复燃。
使用方法
手提灭火器提把,或把灭火器放在距离起火点5米处, 拔下保险销,一只手握住喇叭形喷筒根部手柄,不要 直接握喷筒式金属管,以防冻伤,把喷筒对准火焰, 另一只手压下压把,二氧化碳喷射出来。当扑救流动 液体火灾时,应使用二氧化碳射流由近而远向火焰喷 射,如果燃烧面积较大,操作者可左右摆动喷筒,直 至把火扑灭。灭火过程中灭火器应保持直立状态。注 意:二氧化碳灭火器要避免逆风使用,以免影响灭火 效果。
应在指定的安全地点吸烟,严禁在工作现场和厂区 内吸烟和乱扔烟头。
使用,运输,储存易燃易爆气体,液体和粉尘时,一 定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在工作现场禁止随便动用明火,确需使用时,必须报 请主管部门批准,并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对于使用的电气设施,如发现绝缘破损;老化不堪; 大量超负荷以及不符合防火防爆要求时,应停止使用, 并报告领导给予解决,不得带故障运行。
使用方法
手提灭火器把手,在距离起火点3-5米处将灭火器放 下,在室外使用时注意占据上风方向,使用前先将灭 火器上下颠倒几次,使筒内干粉松动,拔下保险销,
一只手握住喷嘴,使其对准火焰根部,另一只手用力按 下压把,干粉便会从喷嘴喷射出来。左右喷射,不能 上下喷射,灭火过程中应保持灭火器直立状态,不能 横卧或颠倒使用。
B类火灾 液体火灾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
煤油;柴油;甲醇;乙醇(酒精);乙醚;丙酮等燃 烧的火灾。
C类火灾 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乙炔;氢 气等燃烧的火灾。
D类火灾 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 燃烧的火灾。
E类火灾(带电火灾) 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3)氧化剂
凡是能和可燃物质发生反应并引起燃烧的物质都称
为氧化剂(传统说法叫助燃剂)。如空气(氧气), 氯酸钾,过氧化物等。可燃物质的燃烧,必须源源不 断地供给氧化剂,否则不可能维持燃烧。
以上三个条件,是物质进行燃烧必须具备的,缺一 不可的。而且它们之间还有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例 如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数量不多时,燃烧就不一定 发生。此外,它们之间还要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否 则就不可能发生燃烧。
化学抑制灭火法(消除燃烧过程中的自由基)
窒息,冷却,隔离灭火法,在灭火过程中灭火剂不 参与燃烧反应,属于物理灭火方法;而化学抑制灭火 法则是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中去,起到抑制反应 的作用。具体说就是使燃烧反应中产生的自由基与灭 火亮剂中的卤素离子相结合,形成稳定分子或低
活性的自由基,从而切断了氢自由基与氧自由基的联 锁反应链,使燃烧停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