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赵作海案”看我国的冤假错案

从“赵作海案”看我国的冤假错案

从“赵作海案”看我国的冤假错案
生活在一个法制的国家,我很庆幸。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懂得了法律的重要性,很多事情仅仅靠道德规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法律规范成了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安全的可靠标准。

对于法律,我一直是很崇敬的,因为他神圣不可侵犯,因为他是正义的化身。

可是,有失公允的冤假错案却接连出现在我们的身边,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在惊叹这些严重错误,在为受害者抱不平,在声讨、谴责我们的司法人员失职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弄清楚的是到底谁该为这些错误买单,又该如何去买单。

上课时我们看了一个案例,这是一个“凶手”服刑十年后被害人“复活”的案子,这个被认定的“凶手”是一个叫赵作海的人。

他和被害人赵振晌是同村的村民,十多年前被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公安机关因涉嫌杀人逮捕,随后赵作海以杀害赵振晌的罪名被判刑,关押在河南省第一监狱,成为一名“杀人犯”。

2010年4月30日,被害人赵振晌完发无损的从外地回来了,当时村里人听到这个消息都惊讶不已、难以置信。

当看见赵振晌本人时才相信了这个事实。

然而羁押十多年的赵作海,房子塌了,妻子改嫁了,四个孩子2个带走了,落下个妻离子散、家破人流的悲惨现状。

看了案情综述,我哭笑不得,受害人没死却有人承认自己是凶手,并被关在了监狱,一关就是十一年。

这荒唐的一切是怎么造成的,到底这其中还有什么隐情,我详细了解了这个案子的缘由。

首先是什么因素使公安部门把赵作海认定为第一嫌疑人继而定罪的呢,这得从1997年10月30日讲起,河南省柘城县老王集乡赵楼村村民赵作亮向警方报案,说自个的叔叔赵振晌突然失踪了。

直到两年后有村民在挖井时发现了一具无头无肢的男尸,警方经过调查,认定了这具男尸就是失踪了的赵振晌,而警方更是把与赵振晌有过矛盾的赵作海列为了重点嫌疑人。

其实赵作海和赵振晌原是前后院邻居,两人从小一块长大,还曾经一起出去打过工,矛盾也就在这时候产生,赵振晌认为赵作海私吞了他1800元工钱,导致两人积怨越来越深。

1997年10月30日夜,赵振晌一气之下,趁赵作海熟睡之时,来到赵作海家拿刀砍伤了他。

因为害怕赵作海报复,赵振晌连夜离开了赵楼村。

离开之后,他先后去过安徽、湖南等地,后来大部分时间,他就在老家四周一百公里的范围内流浪,靠捡破烂为生。

因为2009年患了偏瘫,苦于没钱医治,也没人照顾,这才于2004年4月30日不得以回到了村里。

回到村里后,他才得知了赵作海因为杀害自己而被判刑坐牢的事儿。

遂当年5月,法院决定启动再审程序。

7月,商丘中院递交了对赵振晌身份确认的证据材料。

8日,省法院召开审委会,认为赵作海故意杀人一案是一起明显的错案,审委会决定:一、撤销省法院(2003)豫法刑一复字第13号刑事裁定和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2002)商刑初字第84号刑事判决,宣告赵作海无罪。

二、省法院连夜制作法律文书,派员立即送达判决书,并和监狱管理机关联系放人。

三、安排好赵作海出狱后的生活,并启动国家赔偿程序。

13日上午,河南省高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给予赵作海国家赔偿及生活困难补助共计65万元。

虽然道歉和赔偿都一时间朝赵作海涌来,但对于赵作海来说,应该都没什么感觉了。

就这样,赵作海重获了自由,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

然而回到了家的赵作海才发现一切都已经变了样。

原来的院墙已经坍塌,院子里长满了青蒿,破旧的屋顶上还有个大洞。

但是这些都不算什么,最惨的是赵作海的家庭早已破碎了,妻子已改嫁他人,并带走了他的两个孩子。

赵作海的孩子中,大儿子和二儿子留在了赵楼村,由本家和亲戚照顾,赵作海夫妇分到的9亩地,也交给别人种,代种的人每年供粮食给两个孩
子吃。

赵楼村距刘庄村不远,二儿子经常过来看望母亲。

大儿子读到小学毕业,二儿子读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女儿则一直没有上学,小儿子也是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

如今赵作海回来了,却没有孩子愿意去接他出狱,妻子也不愿意再见他。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都是由于赵作海当时承认了自己杀人的事实。

可为什么明明没有杀人,却愿意承认继而去面对可能是死刑的判决呢。

大家肯定都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刑讯逼供。

到底警方有没有刑讯逼供呢,结果是肯定了。

赵作海后来接受记者采访时,向记者回忆了一些大概的遭遇。

看到他描述的这些残酷手段,我不忍再写出来,因为这些手段对于一个常人来说,无论如何都是难以忍受的,除了心痛、愤恨,我更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对于赵作海来说,这自然也是生不如死,所以招供在所难免。

而那些办案的公检法人员到底是些什么样的人,怎能在证据不足,仅有简单的推测的情况下就断然认定赵作海的罪名,就实施这么残忍的方式逼供呢。

这就不仅仅是失职这一简单问题了。

我内心深处不止一次谴责这些办案人员,由于他们的行为使一个普通人的一生都毁了,十一年间不仅赵作海蒙受着冤屈在狱中度过,连自己的家人都遭受着别人的非议和异样的眼光,这是身体和内心的双重打击。

那些办案人员必将受到应有的惩罚和良心的谴责。

类似的冤案我看了好多,像印象比较深的内蒙古的呼格吉勒图,其悲惨程度比赵作海更深,不单单是呼格吉勒图被误判后很快被执行了死刑,早早离开了人世,更重要的是他的母亲至今仍通过各种途径努力着也未能还儿子清白。

真凶已落网,案情还没有查清的曙光。

这是何等的可悲。

我不禁要问,中国的司法何时才能在阳光下进行?
对于具体办案的这些失职人员,他们作为国家的法律的实际操纵者,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还在执法犯法,肆意侵犯公民合法的人身、自由权利,如果他们都不能为他们自己的行为负责,那么又怎能为中国老百姓的人身、财产安全负责。

同情也罢,心痛也罢,谴责也罢,愤怒也罢,我们不得不面对我国目前有些雷人的司法现状。

面对那些木已成舟的事实和受尽牢狱之灾的被害者,我们国家复杂而繁锁的司法程序以及经常的低效率,连还这些人一个清白的结果都是那么难,更不用提国家赔偿了。

另外即使撤销了错判,想要获得国家赔偿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因为很多被害人在被无罪释放后还得终日游走在公检法部门前向他们苦求赔偿,看他们的冷脸,此时他们的内心才是真正的孤独与无助。

面对这样冰冷的国家机器,人们对社会公平的希望和司法正义的追求也只能会最终消失、泯灭。

即便这些受害者拿到那些微不足道的国家赔偿,内心也无法平静。

他们损失的家庭和亲情,他们宝贵的青春年华是再多的钱都无法弥补的。

然而,最重要的是即使赔偿使各方都满意了,我国类似的冤假错案也无法就此终结。

因为错案的根源还在,我国司法部门的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解决的。

我国的司法建设,法律制度还需要不断完善。

虽然我们不能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但只要我们公检法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能秉公执法、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加强自己的职业操守,提高自身的办案水平,做对得起法律、对得起良心的执法人员,才能让人民放心,才能实现我国和谐社会、法治国家的理想。

还在想着赵作海不止一次指着身前的荒草说的话,“说是你拔的就是你拔的,不是你拔的也是你拔的”。

我更愿意相信赵作海经历了这么大的命运转折,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可以更好的过接下来的日子。

也祈祷和赵作海一样还在蒙受冤屈的人们有一天可以沉冤得雪。

我仍然相信、崇敬着法律,希望能一直看到法律发挥的公正之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