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建筑门窗玻璃幕墙工程热工设计计算书(完整版)目录第一部分、半隐采光区域立柱热工计算 (12)一、玻璃模型热工分析 (12)1、热工分析基本信息 (12)2、热工分析模型信息 (13)3、热工分析温度分布图 (13)4、热工分析U值计算 (14)5、热工分析热流分布 (14)二、热工有限元分析计算 (14)1、热工分析基本信息 (14)2、热工分析模型信息 (16)3、热工分析温度分布图 (17)4、热工分析U值计算 (17)5、热工分析热流分布 (19)6、框与玻璃系统(或其他镶嵌板)接缝的线传热系数计算说明 (19)7、线传热系数计算模型温度分布图 (22)8、线传热系数计算模型热流向量图 (22)9、框与玻璃系统(或其他镶嵌板)接缝的线传热系数计算. 22 第二部分、半隐采光区域横梁热工计算 (25)一、玻璃模型热工分析 (25)1、热工分析基本信息 (25)2、热工分析模型信息 (26)3、热工分析温度分布图 (26)4、热工分析U值计算 (26)5、热工分析热流分布 (27)二、热工有限元分析计算 (27)1、热工分析基本信息 (27)2、热工分析模型信息 (29)3、热工分析温度分布图 (31)4、热工分析U值计算 (32)5、热工分析热流分布 (34)6、框与玻璃系统(或其他镶嵌板)接缝的线传热系数计算说明 (35)7、线传热系数计算模型温度分布图 (37)8、线传热系数计算模型热流向量图 (38)9、框与玻璃系统(或其他镶嵌板)接缝的线传热系数计算. 39三、幕墙/门窗整体U值计算 (41)1、幕墙/门窗整体热工计算原理 (41)2、幕墙/门窗整体热工计算 (42)第三部分、半隐非采光区域立柱热工计算 (44)一、玻璃模型热工分析 (44)2、热工分析模型信息 (45)3、热工分析温度分布图 (45)4、热工分析U值计算 (46)5、热工分析热流分布 (46)二、热工有限元分析计算 (47)1、热工分析基本信息 (47)2、热工分析模型信息 (49)3、热工分析温度分布图 (49)4、热工分析U值计算 (50)5、热工分析热流分布 (52)6、框与玻璃系统(或其他镶嵌板)接缝的线传热系数计算说明 (52)7、线传热系数计算模型温度分布图 (54)8、线传热系数计算模型热流向量图 (55)9、框与玻璃系统(或其他镶嵌板)接缝的线传热系数计算. 55 第四部分、半隐非采光区域横梁热工计算 (57)一、玻璃模型热工分析 (57)1、热工分析基本信息 (57)2、热工分析模型信息 (58)3、热工分析温度分布图 (58)4、热工分析U值计算 (59)二、热工有限元分析计算 (60)1、热工分析基本信息 (60)2、热工分析模型信息 (62)3、热工分析温度分布图 (63)4、热工分析U值计算 (64)5、热工分析热流分布 (66)6、框与玻璃系统(或其他镶嵌板)接缝的线传热系数计算说明 (67)7、线传热系数计算模型温度分布图 (69)8、线传热系数计算模型热流向量图 (70)9、框与玻璃系统(或其他镶嵌板)接缝的线传热系数计算. 71三、幕墙/门窗整体U值计算 (73)1、幕墙/门窗整体热工计算原理 (73)2、幕墙/门窗整体热工计算 (74)第五部分、全明框采光区域立柱热工计算 (75)一、玻璃模型热工分析 (75)1、热工分析基本信息 (75)2、热工分析模型信息 (76)3、热工分析温度分布图 (76)4、热工分析U值计算 (77)5、热工分析热流分布 (77)二、热工有限元分析计算 (77)1、热工分析基本信息 (77)2、热工分析模型信息 (79)3、热工分析温度分布图 (80)4、热工分析U值计算 (80)5、热工分析热流分布 (82)6、框与玻璃系统(或其他镶嵌板)接缝的线传热系数计算说明 (82)7、线传热系数计算模型温度分布图 (85)8、线传热系数计算模型热流向量图 (85)9、框与玻璃系统(或其他镶嵌板)接缝的线传热系数计算. 85 第六部分、全明框采光区域横梁热工计算 (88)一、玻璃模型热工分析 (88)1、热工分析基本信息 (88)2、热工分析模型信息 (89)3、热工分析温度分布图 (89)4、热工分析U值计算 (89)5、热工分析热流分布 (90)二、热工有限元分析计算 (90)1、热工分析基本信息 (90)2、热工分析模型信息 (92)3、热工分析温度分布图 (94)4、热工分析U值计算 (95)5、热工分析热流分布 (97)6、框与玻璃系统(或其他镶嵌板)接缝的线传热系数计算说明 (98)7、线传热系数计算模型温度分布图 (100)8、线传热系数计算模型热流向量图 (101)9、框与玻璃系统(或其他镶嵌板)接缝的线传热系数计算 102三、幕墙/门窗整体U值计算 (104)1、幕墙/门窗整体热工计算原理 (104)2、幕墙/门窗整体热工计算 (105)第七部分、全明框非采光区域立柱热工计算 (107)一、玻璃模型热工分析 (107)1、热工分析基本信息 (107)2、热工分析模型信息 (108)3、热工分析温度分布图 (108)4、热工分析U值计算 (109)5、热工分析热流分布 (109)二、热工有限元分析计算 (110)1、热工分析基本信息 (110)2、热工分析模型信息 (112)3、热工分析温度分布图 (112)4、热工分析U值计算 (113)5、热工分析热流分布 (115)6、框与玻璃系统(或其他镶嵌板)接缝的线传热系数计算说明 (115)7、线传热系数计算模型温度分布图 (117)8、线传热系数计算模型热流向量图 (118)9、框与玻璃系统(或其他镶嵌板)接缝的线传热系数计算 118 第八部分、全明框非采光区域横梁热工计算 (120)一、玻璃模型热工分析 (120)1、热工分析基本信息 (120)2、热工分析模型信息 (121)3、热工分析温度分布图 (121)4、热工分析U值计算 (122)5、热工分析热流分布 (122)二、热工有限元分析计算 (123)1、热工分析基本信息 (123)2、热工分析模型信息 (125)3、热工分析温度分布图 (127)4、热工分析U值计算 (128)5、热工分析热流分布 (130)6、框与玻璃系统(或其他镶嵌板)接缝的线传热系数计算说明 (131)7、线传热系数计算模型温度分布图 (133)8、线传热系数计算模型热流向量图 (134)9、框与玻璃系统(或其他镶嵌板)接缝的线传热系数计算 135三、幕墙/门窗整体U值计算 (137)1、幕墙/门窗整体热工计算原理 (137)2、幕墙/门窗整体热工计算 (138)第九部分、石材幕墙热工计算 (140)一、玻璃模型热工分析 (140)1、热工分析基本信息 (140)2、热工分析模型信息 (141)3、热工分析温度分布图 (141)4、热工分析U值计算 (142)5、热工分析热流分布 (142)第十部分、明框立柱结露计算 (143)一、结露计算 (143)1、水(冰)表面的饱和水蒸汽压计算 (143)2、在空气相对湿度f下,空气的水蒸汽压计算 (143)3、空气的结露点温度计算 (144)4、有限元分析模型描述 (144)5、模型三角化及材料描述 (147)6、热流量信息分布 (147)7、温度分布 (148)8、幕墙玻璃内表面的计算温度 (148)第十一部分、明框横梁结露计算 (150)一、结露计算 (150)1、水(冰)表面的饱和水蒸汽压计算 (150)2、在空气相对湿度f下,空气的水蒸汽压计算 (150)3、空气的结露点温度计算 (151)4、有限元分析模型描述 (151)5、模型三角化及材料描述 (154)6、热流量信息分布 (156)7、温度分布 (157)8、幕墙玻璃内表面的计算温度 (158)第十二部分、隐框横梁结露计算 (160)一、结露计算 (160)1、水(冰)表面的饱和水蒸汽压计算 (160)2、在空气相对湿度f下,空气的水蒸汽压计算 (160)3、空气的结露点温度计算 (161)4、有限元分析模型描述 (161)5、模型三角化及材料描述 (164)6、热流量信息分布 (165)7、温度分布 (166)8、幕墙玻璃内表面的计算温度 (167)第十三部分、中空玻璃结露计算 (169)一、结露计算 (169)1、水(冰)表面的饱和水蒸汽压计算 (169)2、在空气相对湿度f下,空气的水蒸汽压计算 (169)3、空气的结露点温度计算 (170)4、有限元分析模型描述 (170)5、模型三角化及材料描述 (171)6、热流量信息分布 (172)7、温度分布 (172)8、幕墙玻璃内表面的计算温度 (172)第一部分、半隐采光区域立柱热工计算一、玻璃模型热工分析1、热工分析基本信息热工有限元分析采用的各项基本参数如下:室内空气温度:T=20℃;in=-20℃;室外空气温度:Tout室内对流换热系数:h=3.6W/(m2·K);c.in=16W/(m2·K);室外对流换热系数:hc.out该节点所采用的各项材料相关特性见下表:热工有限元分析的节点模型如下图所示:节点模型示意图XY2、热工分析模型信息热工有限元分析的节点模型材料如下图所示(各种材料按照颜色进行区分):节点进行三角化后的计算模型示意图如下:3、热工分析温度分布图经过有限元分析,得到节点模型的温度分布如下图所示:4、热工分析U值计算经有限元分析得到,热工节点模型整体热流为:15.3768W/m 节点模型室外部分长度为:0.25m节点模型室内表面温度为20℃节点模型室外表面温度为-20℃室内外温差为40℃所以该节点模型整体U值为: 15.37680.25×40=1.53768W/(m2·K)5、热工分析热流分布经过有限元分析,得到模型各单元的热流分布如下图所示:二、热工有限元分析计算1、热工分析基本信息热工有限元分析采用的各项基本参数如下:室内空气温度:Tin=20℃;室外空气温度:Tout=-20℃;室内对流换热系数:hc.in=3.6W/(m2·K);室外对流换热系数:hc.out=16W/(m2·K);根据《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2008 7.1.2 第2条规定,应用一块导热系数λ=0.03W/(m·K)的板材替代实际的玻璃(或其他镶嵌板),板材的厚度等于所替代面板的厚度,且嵌入框的深度按照面板嵌入的实际尺寸,可见部分的板材宽度bp不应小于200mm。
幕墙/门窗节点所采用的各项材料相关特性见下表:热工有限元分析的节点模型如下图所示:节点模型示意图XY2、热工分析模型信息热工有限元分析的节点模型材料如下图所示(各种材料按照颜色进行区分):节点进行三角化后的计算模型示意图如下:3、热工分析温度分布图经过有限元分析,得到节点模型的温度分布如下图所示:4、热工分析U值计算经有限元分析得到,热工节点模型整体热流为:31.0438W/m 节点模型室外部分长度为:0.591966m节点模型室外部分总投影长度为: 0.539m节点模型板材投影长度为: 0.464m节点模型框投影长度为: 0.075m 节点模型室内表面温度为20℃ 节点模型室外表面温度为-20℃ 室内外温差为40℃根据《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2008 7.1.2-1计算替代面板的U 值 替代板材厚度t=0.024m 板块热阻R = tλ= 0.0240.03= 0.800002m 2.K/W 替代板块总热阻R t = R + 1h c.in + 1hc.out= 0.800002 + 13.6 + 116= 1.14028m 2.K/W 所以替代面板的U 值 U p = 1Rt= 0.876978W/(m 2·K) 计算框的U 值Uf=L 2D f - U p × b pb f(JGJ/T151-2008 7.1.2-2) 其中L 2D f = q w × (b f + b p)T n.in - Tn.out (JGJ/T151-2008 7.1.2-3)= 31.043840= 0.776095W/(m ·K) Uf = 0.776095 - 0.876978×0.4640.075= 4.92237W/(m 2·K) 5、热工分析热流分布经过有限元分析,得到模型各单元的热流分布如下图所示:6、框与玻璃系统(或其他镶嵌板)接缝的线传热系数计算说明根据《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2008 7.1.3 第1条规定,计算框与玻璃系统(或其它镶嵌板)接缝的线传热系数ψ时,用实际的玻璃体系(或其它镶嵌板)替代导热系数λ=0.03W/(m·K)的板材,其它尺寸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