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规定1 目的为规范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职责、流程、要求和方法,并确定公司的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特制定本规定及相关工作指导书。
2 术语和定义2.1 事故隐患: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2.2 重大事故隐患:简称重大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事故风险较高、影响范围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治理方能排除的事故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治理的事故隐患。
2.3 一般事故隐患:简称一般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企业发现后能够组织治理的事故隐患。
公司根据自身情况,将一般事故隐患分为:2.3.1 事故隐患发生现场、班组或岗位可以立即采取措施消除的隐患,不分级,不纳入台帐和统计分析;2.3.2 事故隐患治理需投入整改费用较少,责任部门能组织治理,且隐患风险不会导致重伤或死亡事故的,为部门级隐患;2.3.3 事故隐患治理需投入整改费用较大,责任部门组织治理有困难需企业组织治理的,或隐患风险会导致重伤或死亡事故的,为公司重点隐患,简称重点隐患。
3 工作职责3.1 董事会:负责根据总经理的提议,批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资金预算。
3.2 安委会:负责在每季度的安委会会议上,研究和讨论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事项。
3.3 总经理:按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负责组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各项工作,并具体负责:批准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和工作指导书,向董事会申报隐患排查治理费用预算,批准企业重点危险源清单和隐患排查重点部位清单,每季度至少参加一次公司综合安全检查,批准重大隐患和企业重点事故隐患的评估报告和治理方案,批准重大隐患和企业重点事故隐患的事故隐患治理验收报告,批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考核和奖惩结果。
3.4 分管安全副总经理:按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负责协助总经理组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各项工作,并具体负责:审核需总经理批准的文件和资料,批准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专业组名单,批准公司通用的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批准企业综合安全检查、专项安全检查、专业安全评估的计划方案,担任每次公司综合安全检查、节假日和季节性检查的带队组长并批准隐患整改通知单,担任重大隐患和企业重点事故隐患验收组组长,批准事故隐患年度统计分析报告。
3.5 其他分管领导:按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在分管的业务范围内负责协助总经理组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各项工作,并具体负责:审核业务相关的专项安全检查、专业安全评估的计划方案,参加业务相关的安全检查和其他隐患排查,参加业务相关的重大隐患和企业重点事故隐患验收,参加业务相关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考核和奖惩工作。
3.6 安全保卫部:按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负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各项工作的具体组织、协调,负责对各部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负责具体组织并参加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考核和奖惩工作,并具体负责:组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业技术组的日常管理和学习工作,审核需分管安全副总经理批准的资料、批准作业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组织并委托办理外部检测、评价和评审等手续,本规定确定的其他各项职责。
3.7 各部门:按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负责本部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各项工作的具体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并按本规定的内容具体负责:组织编制本部门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组织编制本部门专业的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组织本部门风险识别和隐患排查治理重点部位的确定工作,组织部门班组和安全员的日常安全检查,组织部门综合安全检查及其计划方案编制,及时报告本部门发现的重大隐患和公司重点隐患,组织部门级隐患的分析和治理措施制定,组织部门级隐患的治理和验收工作,建立部门级隐患台账并进行部门级统计分析。
3.8 工会和职工代表:按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负责组织职工参加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包括对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进行监督,并组织工会或员工代表参加相关工作,并具体负责:企业工会负责参加企业综合安全检查、节假日和季节性安全检查,参加重大隐患和企业重点事故隐患验收;部门职工代表参加部门综合安全检查,部门级隐患治理验收。
4 工作要求4.1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4.1.1 公司领导、各部门、班组长专兼职安全员、作业人员通用、工会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执行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
4.1.2 公司下列部门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重点部门,重点部门应将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的职责内容,分解到本部门相关岗位,形成部门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文本,由部门专兼职安全员负责职责编制,报公司安全保卫部负责人审核后,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安全保卫部;----公司办公室;----设备动力部;----物资储运部;----行政后勤部:----各生产车间。
4.1.3 部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文本内容,应符合以下要求:----部门主要负责人、安全主管领导的职责应单独规定,其他领导根据分工情况规定;----部门专兼职安全员的职责应单独规定,----部门设备管理员的设备隐患排查职责应单独规定,其他管理人员根据分工情况规定;----班组及班组长的职责应规定通用职责,并列出各班组不同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区域;----部门内负责相关方管理的岗位,应单独规定其对相关方隐患的排查治理监管职责;----部门内由被派遣劳动者组成的班组和岗位,其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应纳入部门责任制。
4.1.4 作业人员具体的岗位隐患排查治理职责,应在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内规定;具体执行公司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制和管理要求。
4.2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业技术组的建立和管理4.2.1 公司成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业技术组,由安全保卫部注册安全工程师任组长,具体名单见附件 1《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业技术组名单》;名单由公司分管安全副总经理批准,并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调整一次,具体由安全保卫部负责组织。
4.2.2 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业技术组的工作任务是:----按专业特长,参加专业相关的事故隐患排查活动,包括各类安全检查、专业安全评估等;----针对隐患排查发现的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隐患分类分级、隐患治理等建议;----参加或审查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或措施;----参加对事故隐患治理的验收,包括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价;----参加对事故隐患统计资料的分析,提出相关隐患预防、事故预警的建议。
4.2.3 安全保卫部负责专业技术组的日常管理和学习,专业组每月至少集中一次,交流隐患排查治理的情况,学习隐患排查治理的知识和方法,并保存会议记录。
4.3 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的制定和管理4.3.1 判定标准的制定依据:----国家及北京市相关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中规定的判定标准;----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和危险源辨识的结果。
4.3.2 公司通用的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见附件2《公司通用的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由安全保卫部负责组织制定、审核,公司分管安全副总经理批准。
4.3.3 公司专业设备设施及其作业的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由安全保卫部组织协调,设备动力部负责制定,由安全保卫部审核,公司分管安全副总经理批准;其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格式同附件2。
4.3.4 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每年组织评审一次,当国家法规标准有较大变化、设备和人员状态发生较大变更时,应及时评审;根据评审意见,判定标准如需修改,由安全保卫部负责组织、协调,按原流程和权限制定、审核,批准。
4.4 风险识别和隐患排查重点部位的确定4.4.1 风险识别,就是辨识生产经营活动之中的潜在的危险源及其风险,具体要求执行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管理规定》。
4.4.2 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结果,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重点部门每年年初负责提出本部门需重点进行隐患排查的部位意见,并提出重点部位隐患排查责任部门、排查方法和频次等建议,填写清单报安全保卫部;清单格式见附件 3《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清单》;其他部门有相关建议,可直接向安全保卫部报告。
4.4.3 安全保卫部负责汇总相关部门的清单后,负责组织各重点部门负责人、专兼职安全员、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业技术组进行评审,评审后形成的清单由公司分管安全副总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并下发各部门。
4.4.3 下列部位应列为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人的不安全行为频发、易发的部位,如实习生、大量劳务人员或季节工等特殊人群所在的部位;——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频发、易发的部位,如采取新工艺、新设备,或设备试运行等部位;——设备和作业风险较大的部位,如特种设备、特种作业、危险作业、易燃易爆品储存和使用部位;——可能造成急性职业病、突发群体性事故的部位;——以前发生过事故,且原因未得到彻底根治的部位;——根据专业设备设施及其作业特点,需重点监控的其他部位。
4.5 常态化的事故隐患排查4.5.1 公司设立事故隐患举报电话,电话为 010-××××;安全保卫部负责登记记录并组织处置。
4.5.2 重点部位的日常监控:由安全保卫部负责组织,重点部位所在部门参加,根据现场实际,确定监控方法,并填入《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清单》;监控方法应符合以下要求:----现场使用天然气,并有天然气主管道和主阀门的部位,设置天然气泄漏报警装置、现场监控摄像进行适时监控,并与公司监控室联网,一旦发生管道或阀门等泄漏、现场违章使用明火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置;----设备设施的运行参数与安全相关的,如储气罐压力、变配电运行电流、专业设备的温度等,应由运行值班人员随时观察,填写运行记录;如果该部位设置了摄像头,应将摄像信息通过信息化平台上传到监控室,实现远程适时监控;----消防重点部位、危化品储存部位等,应实施分级监控;由现场人员、保管人员每日班前、班后,班中每 2 小时,按巡查表的内容对库房门窗、电气、明火、消防设施等进行监控并记录;由公司保安队每日至少进行二次巡查;----发生人员、设备设施、工艺、场所用途、周边施工等变更时,如重点部位周边大量动火、重点部位有大量新员工进入现场作业、使用新设备和新工艺、技术改造时吊装设备等,应增加临时性的实时监控,防止由于变更带来的隐患。
4.5.3 日常安全检查4.5.3.1 重点部门班组长的日常安全检查:在每天班前、班中、班后进行,检查的内容是人员安全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的安全状态、作业安全管理的状况等;检查结果记录在交接班记录本内;现场发现的隐患应立即整改,无法整改的立即上报所在部门。
4.5.3.2 重点部门专兼职安全员的日常检查:每日巡查,每周覆盖现场各部位;检查的内容主要是现场安全,与班组长基本相同,检查的方法是抽样;检查结果记录在部门安全员日常检查记录本内;现场发现的隐患应要求责任人立即整改,无法整改的立即上报所在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