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兽医产科重点

兽医产科重点

MLT(褪黑素):产生部位:松果腺化学性质:胺类生理作用:(1)可使皮肤褪色;(2)抗性腺、抗甲状腺、抗肿瘤;(3)镇静、镇痛、应激、睡眠、调节生物节律、增强免疫力。

临床意义1.调节繁殖季节-表现松果体对性腺功能的季节性抑制作用2.治疗神经系统疾病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产生部位:丘脑下部化学性质:十肽生理作用1.GnRH控制促性腺激素,特别是LH的合成和分泌2.长时间或大剂量应用会出现所谓抗生育作用3.GnRH能刺激LH的释放4.调节基础的和促性腺激素刺激的类固醇激素的合成GnRH的应用⑴诱导母畜的发情、排卵,诱发发情增加排卵数和窝产仔数⑵提高受胎率⑶治疗母畜不孕症⑷GnRH 类似物对就巢鸡有“催醒”作用,可提高家禽的产蛋率和受精率⑸用于鱼类的催情和促排卵(6)用于公畜的化学去势(7)治疗公畜的少精症和无精症促卵泡素FSH产生部位:垂体前叶化学性质:糖蛋白生理作用1.剌激卵泡的生长发育2.引起排卵;3.剌激卵巢生长,增加卵巢重量4.对公畜使精子发育完成。

5.在LH和雄激素的协同作用下,使精子发育成熟。

6.能促使足细胞中精细胞的释放。

FSH的应用:1.用于胚胎移植中的供体母畜的超数排卵2.提早动物性成熟的年龄3.诱导泌乳期的母猪发情、排卵和怀孕;4.诱导泌乳乏情期的肉用母牛发情和排卵;5.增加同期发情母畜的排卵数;6.用于治疗疾病性不育7.用于治疗公畜的精液品质不良;8.用于治疗母畜卵巢机能减退、不全与萎缩9.用于治疗排卵延迟;10.用于治疗卵泡萎缩及交替发育。

LH促黄体素产生部位:垂体前叶化学性质:糖蛋白生理作用 1.对母畜:协同FSH促使卵泡发育、成熟;2.对公畜:刺激睾丸间质细胞,使其产生并释放雄激素;LH的应用:①诱导排卵;②防止流产;③治疗母畜卵巢囊肿;④治疗公畜不育症,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eCG)又称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产生部位:马胎盘的子宫内膜杯化学性质:糖蛋白生理作用:既有FSH样作用,又有LH样作用,但以FSH样作用为主。

对孕马:主要显示LH的作用,只引起排卵和促使成熟的卵泡黄体化;对其它动物:刺激卵泡生长发育,常用于诱导发情和超数排卵;对雄性动物,能促进细精管发育及精子形成。

临床应用1.超数排卵;2.治疗母畜乏情、暗发情、不排卵、卵巢静止;3.提高母羊双羔率;4.公畜睾丸机能减退、死精。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产生部位:胎盘绒毛膜化学性质:糖蛋白生理作用:既有LH样作用,又有FSH样作用,但以LH样作用为主。

对雌性动物的作用:能促进卵泡发育、成熟、破裂、排卵和黄体的形成,特别对排卵、黄体的形成和孕酮的分泌起主要作用;能短时间刺激卵巢分泌雌激素,而引起发情;对雄性动物:促进睾丸发育,并合成与分泌雄激素;临床应用刺激母畜卵泡成熟和排卵—提高受胎率;与hCG 或FSH合用,提高同期发情、超排效果;治疗母畜卵巢囊肿、排卵延迟、习惯性流产。

治疗公畜阳痿,维持性欲;性腺类固醇1.雌激素产生部位:卵巢、胎盘化学性质:类固醇生理作用1)刺激并维持雌性生殖道的发育;2)刺激性中枢,使母畜发生性欲和性兴奋;3)调节FSH和LH的分泌;4)通过耗竭PIF来刺激垂体前叶分泌促乳素;5)促进并维持第二性征;6)与孕酮协同,刺激乳腺发育。

7)可使催产素对子宫肌层发生作用,为开始分娩创造必需条件。

8)促使睾丸萎缩,副性腺退化,最后造成不育,可用于化学去势。

应用(1)治疗母畜乏情;(2)治疗母牛持久黄体;(3)牛、羊引产;4)与OXT配合,治疗母牛子宫疾病;(5)与P4配合,诱导泌乳;(6)用于公畜化学去势。

2.孕酮产生部位:卵巢黄体胎盘化学性质:类固醇生理作用1)孕酮能促进生殖道发育2) 对发情的作用,少量时使发情外部表现明显,并接受交配;大量时能抑制发情.3) 对妊娠的作用:保胎4) 对乳腺的作用:与雌激素协同,刺激乳腺发育。

临床应用:(1)作为同期发情的药物(2)治疗母畜的不发情或卵巢囊肿(3)可诱导母羊的母性行为(4)治疗因黄体机能失调引起的习惯性流产,维持妊娠3. 雄激素(睾酮)产生部位:睾丸化学性质:类固醇生理作用:1.刺激并维持公畜的性行为;2.维持精子的生成。

3.刺激和维持附睾的发育,并维持精子在附睾中的存活时间;4.刺激并维持副性腺及生殖器官的生长及其功能;5.维持公兽第二性征6.对丘脑下部和垂体前叶具有反馈作用。

应用1.治疗雄性性欲不强和治疗性机能减退、生精不足2.合成雄激素制剂。

3.促进母鸡醒抱4.催产素产生部位:神经垂体化学性质:九肽生理作用 1.促使输卵管收缩提高受胎率;2.引起子宫收缩3.参与分娩发动4.促使产后子宫复旧。

5.加强乳腺腺泡肌上皮的收缩,使乳汁从腺泡中排出;6.松弛大的乳导管和乳池,使乳汁蓄积;7.对PRL的分泌有促进作用。

8.小剂量催产素有促黄体的作用,大剂量则有溶黄体的作用;OXY的临床应用:1.用于催产:无胎位、胎向、胎势异常时用之;2.用于产后大出血的止血,可大剂量使用;3.用于治疗胎衣不下;4..用于催乳5.前列腺素PGs产生部位:各种组织化学性质:不饱和羟基脂肪酸生理作用:1.对雌性生殖的作用:溶黄体作用,影响排卵。

2.对子宫及输卵管的影响:对子宫使妊娠子宫平滑肌收缩,对输卵管运动的影响可以收缩子宫端的输卵管。

.3.对雄性生殖的作用:影响睾酮的生成,影响精子生成,影响精子运输和射精量,影响精子活力,PGs临床应用1、诱发流产、诱导分娩2、同期发情和人工控制配种3、治疗生殖机能紊乱4、排除木乃伊干尸胎儿5、治疗乏情6、可以增加公畜的射精量,提高受胎率生殖道随着卵巢周期性变化,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交替作用下,也发生周期性变化:1、发情前:黄体逐渐萎缩,孕酮分泌减少,卵泡开始发育,雌激素逐渐增加。

2、发情期:子宫颈分泌清晰、透明、牵缕性很强的粘液――吊线;阴门水肿、充血;阴道粘膜充血、潮红,上皮细胞层次大为增多。

3、排卵后:雌激素消失,新的黄体开始产生孕酮。

子宫颈收缩,且分泌粘稠分泌物胎水是羊膜腔里的羊水和尿膜腔内的尿水总称。

羊水来源:①羊膜柱状上皮细胞的分泌物;②胎儿唾液腺的分泌物。

颜色:透明粘液状,后期稍带浊白色。

成分:①混有脱落细毛,上皮,灰白色的胎饼(猪没有)。

②含有微量激素,包括PRL、OT。

③蛋白酶、淀粉酶、脂解酶。

④蛋白质、果糖、脂肪、盐类。

尿水来源:①膜柱状上皮细胞分泌1.胎儿尿液2.颜色:尿色。

成分:白蛋白、果糖、尿素胎水的作用 1.缓冲作用:使胎儿的身体各部位受压均匀,不致造成畸形。

2.缓和子宫外来压迫、撞击:3.防止胎儿与周围组织的粘连。

4.分娩时,扩大子宫颈管的作用。

5.天然润滑剂作用:以利胎儿产出。

胎盘按照形态分(1)弥散型胎盘代表动物:猪、马、骆驼、鲸、海豚等。

特点:绒毛和腺窝联系虽是紧密的,但不牢固,绒毛在分离时,不牵连子宫粘膜。

(2)子叶型胎盘代表动物:牛、羊属于此类。

特点流产要比弥散型胎盘发生少;联系紧密,产程长也不会造成缺氧而发生窒息;胎衣排出较慢,胎衣不下的比率较高。

(3)带状胎盘代表动物:狗、猫。

特点:分娩时母体胎盘组织脱落,子宫血管破裂,故有出血现象。

(4)盘状胎盘代表动物:见于啮齿类和灵长类动物,如兔、鼠和人。

胎盘的生理作用担负着胎儿的消化、呼吸和排泄器官的作用,而且还有内分泌机能。

1.胎盘的隔(屏)障作用:母子之间物质交换,通过胎盘,具有选择作用。

2.内分泌作用胎盘为一暂时性的内分泌器官,能分泌雌二醇、孕酮(马、羊)、PMSG、HCG(人)、PRL等。

3.酶促、酶解作用妊娠诊断(一)临床诊断法1.问诊:配种次数、最后一次配后是否返情、配后一定时期母畜食欲是否改善。

2. 视诊:(1)外表观察: (2)阴道视诊:3.触诊:4. 听诊系隔着腹壁听取胎儿心音。

5. 直肠检查:直肠检查:(1)牛的直肠检查:先摸到子宫颈,再将中指向前滑动,寻找角间沟,然后将手向前、向下、再向后,试把两个子宫角都掌握在手内,分别触摸。

寻找子宫中动脉的方法:将手掌贴着骨盆顶向前移,超过岬部以后,可以清楚地摸到腹主动脉粗大的两条分支,它们是髂内动脉。

子宫中动脉是和脐动脉共同起于髂内动脉的起点处。

子宫中动脉分出后不远即进入阔韧带内。

妊娠3-5月即可摸到孕脉,但要注意假孕脉。

(2) 马的直肠检查:怀孕早期检查,可先摸卵巢,然后向后触摸子宫角和体,亦可按钩底法直接找到子宫体和子宫角。

寻找子宫动脉的方法是手掌贴着骨盆顶向前滑动,超过岬部及髂内动脉的分岔后继续向前,可以摸到粗大的髂外动脉。

在髂外动脉的前缘,即可摸到子宫动脉。

实验室诊断法:激素测定:孕酮,eCG(马)特殊诊断法B超, X光等发情鉴定1、定义:利用各种手段将发情动物从群体中鉴别出来的方法和技术。

2、发情鉴定目的(1)发情正常否(2)适时配种,提高受胎率3、发情鉴定依据:主要根据动物发情时的行为表现、卵巢、生殖道和生殖激素变化情况等。

发情鉴定方法(1)、外部观察法是各种动物最常用方法,主要是根据动物的外部表现和精神状态即发情征状来判断。

如精神状态是否兴奋不安,食欲是否减退,外阴部是否肿胀、湿润并有粘液流出,以及粘液的数量、颜色和粘性,排尿是否频繁等(2)试情法利用试情动物(如结扎输精管、手术偏离包皮、雄激素处理的阉雄性、戴围裙等)对发情雌性进行鉴别的方法。

(3)阴道检查法通过检查发情雌性阴道的湿润程度、粘膜颜色和充血程度而作出鉴定的方法。

(4)直肠检查法:检查者经直壁触摸大动物(牛、水牛、马和驴)的卵巢,感觉其卵泡发育情况而作出鉴定的方法。

优点:可较准确地步判断卵泡发育程度,确定适宜的授精时间,并可在必要时进行妊娠诊断,以免给妊娠动物配种而引起流产。

(5)其他方法流产(abortion)由于胎儿或母体的生理过程发生扰乱,或它们之间的正常关系受到破坏,而使怀孕中断的一种疾病――流产。

常见的流产(一)隐性流产即胚胎早期吸收(二)早产:排出不足月的活胎(三)小产:排出死亡,未经变化的胎儿(在流产中最为常见)(四)胎儿干尸化,胎儿干尸分两种:干尸、半干尸。

(五)胎儿气肿性流产(六)胎儿浸溶分解胎儿浸溶(渍)分解:怀孕中断后,死亡胎儿的软组织被分解,变为液体流出,骨骼部分仍留在子宫内,称为胎儿浸溶(渍)分解。

病因:胎儿死亡后,黄体萎缩,子宫颈就部分开放,微生物(主要为腐败菌)从阴道侵入子宫及胎儿,胎儿的软组织分解液化而排出,骨骼则因子宫颈开放不够而排不出来。

症状:母畜经常努责,努责时流出由胎儿软组织分解,变为红褐色或棕褐色的粘稠液体,难闻、极恶臭,并可带有小的骨片,最后排出脓液,粘在尾巴或后腿上,干后成为黑痂。

严重时,并发子宫炎症,可使母畜表现败血证及腹膜炎的全身症状。

诊断:阴道检查:发现子宫颈开放,子宫颈内或阴道内可摸到胎骨。

直肠检查:子宫壁厚,可摸到胎儿的参差不平的骨片,触摸时还能感到骨片相互磨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