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产科学复习题一、产科生理学部分:1、兽医产科学:研究动物繁殖生理、繁殖技术和繁殖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主要内容包括动物发情、受精、怀孕、分娩到产后期一整个周期中的繁殖生理过程和怀孕期、分娩期、产后期疾病。
同时还包括新生子畜疾病和乳腺疾病。
2、细胞外信息传递方式:(6种)内分泌:其信息分子即为激素,由内分泌器官所合成及分泌,经血液流经全身作用于远距离的靶器官。
旁分泌,自分泌,近分泌或并置分泌,胞内分泌,逆分泌。
3、内分泌系统的生理作用:(1)保证集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A、控制消化道运动及消化腺的分泌;B、控制能量产生;C、控制细胞外液的组成和容量。
(2)调节集体与外界环境的相对平衡。
(3)调节生殖功能4、内分泌系统作用的调节:(1)内分泌腺功能的相互调节:腺体之间通过说分泌的激素表现协同、拮抗等复杂的相互关系(2)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相互调节(3)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体液之间的相互调节(4)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5、激素作用的特点:激素的生理作用是将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到其他细胞,作用有四点:(1)特异性:激素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虽然广泛接触各种组织、细胞,但却是有选择性的作用于该激素的靶器官、靶腺体或靶细胞。
(2)高效性:生理状况下,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很低,但却表现出了强大的生理作用。
(3)协同性与拮抗性:动物体各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主要作用表现为相互增强与拮抗性。
(4)激素的作用极为复杂,主要表现在:A、一种激素多种作用;B、一中功能多种激素。
6、激素的分类及其特点:(1)含氮激素:产生后贮存于该腺体,当机体需要时分泌到邻近的毛细血管中。
(2)类固醇激素:产生后立即释放,并不贮存,血液中含有各种此类激素的原因是蛋白类载体与之结合后限制了其扩散。
(3)脂肪酸类激素:目前所知,仅有前列腺素,他在机体需要时分泌,边分泌边应用,并不贮存。
7、生殖激素:能直接影响生殖机能的激素称为生殖激素,例如催乳素、前列腺素、等等。
它在哺乳动物的复杂生殖过程中骑着重要的的掉空作用。
由特殊的无管腺和由一定的器官组织合成的化学物质,它通过弥散或借助血液循环的方式运输到靶组织及靶器官而七作用。
作用特点:(1)生理效应很强;如前列腺素对(永久)黄体的消除作用,生产上用0.2mg/头600kg牛;(2)对靶组织和靶器官有高度转移亲和性;(3)借助血液循环或弥散作用产生生理效应;(4)投药处距靶器官越近,七作用越强烈(可据此减少用量);(5)具有相互协同或拮抗作用(雌激素对孕激素的协同作用,孕激素对雄激素的拮抗作用,对动物控制发情的控制)几种生产上常用的生殖激素:(1)FSH:即促卵泡素,属于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主要来源:垂体前叶,化学性质:糖蛋白,靶器官:卵巢、睾丸(曲细精管),主要作用:促使卵泡发育成熟,促进精子发生。
(2)LH/ICSH:即促黄体素或间质细胞刺激素,属于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主要来源:垂体前叶,化学性质:糖蛋白,靶器官:卵巢、睾丸(间质细胞),主要作用:促使卵泡排卵,形成黄体,促进孕酮、雌激素及雄激素分泌。
(3)HCG: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属于胎盘促性腺激素,主要来源:灵长类胎盘绒毛膜,化学性质:糖蛋白,靶器官:卵巢、睾丸,主要作用:与LH类似。
(4)eCG/PMSG:即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孕马促性腺激素,属于胎盘促性腺激素,主要来源:马胎盘的子宫内膜杯化学性质:糖蛋白,靶器官:卵巢,主要作用与FSH类似。
(PMSG易引起卵巢囊肿)PMSG与FSH相比:一般情况下二者可以相换,前者用药后半衰期长,后者多用药两次,发情配种后前者近期不易配种,前者多用引起多卵泡发育。
HCG与LH可完全互换,两颗稍大。
(5)PGs:即前列腺素,属于局部刺激素,主要来源:各种组织,化学性质:不饱和羟基脂肪酸,靶器官:各种组织和器官,主要作用: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PGF2α具有溶黄体作用。
8、母畜生殖功能的发展阶段:初情期:母畜初次表现发情并排卵的时期,幼畜发育到初情期,性腺才真正具有了配子生成和内分泌的双重作用。
性成熟:母畜生长发育到一定年龄,生殖器官已经发育完全,生殖机能达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基本具备了正常的繁殖功能,称为性成熟,但此时身体的生长发育尚未完成。
繁殖适应龄期:母畜达到性成熟又达到了体成熟(身体已发育完全并具有雌性动物固有的特征与外貌),开始配种时体重应达到成年体重的70%以上,生产上牛18月龄,350kg;饲养条件较好时,常采用16月龄,300kg。
繁殖年限:限制因素:动物衰老丧失繁殖功能;疾病使生殖器官严重受损或功能障碍,反之活动停止。
9、发情周期:母畜达到初情期以后,其生殖器官及性行为重复发生一系列明显的周期性变化称为发情周期。
发情期子宫变化:卵泡生长→雌激素↑导致:A乳房腺管↑,乳房增大;B大脑兴奋性↑;C子宫弹性↑,分泌物↑,子宫黏膜潮红。
排卵后,黄体↑→孕酮(拮抗雌激素)→负反馈丘脑导致LH、FSH分泌减少→发情停止,动物安静→子宫弹性↓→卵巢弹性↓→产生子宫乳,此时胚胎处于游离状态。
10、动物发情特点与发情鉴定:(1)阴道、子宫颈:阴道黏膜潮红充血,子宫颈弛张1-2倍,便于分泌物排除,精子进入。
(2)卵泡发育:此时卵巢上有较多各期发育程度不同的卵泡及黄体。
(3)分泌物:阴门黏液:发情时动物兴奋,黏液稀薄透明如蛋清;怀孕时(多在4月后)混沌,粘性稠,可拉长;子宫有炎症时,分泌物呈絮状,(条状)分泌物多是如豆花状:子宫内膜炎时分泌物检查:夜晚棉签挑起手电照射下清液中含有粉笔灰状沉淀物。
卵(泡)巢囊肿、永久黄体:长期、大量时变稀薄。
(4)直肠检查:可见子宫壁紧张,卵泡直径可达1-2cm。
(5)行为变化:狗四处乱跑找交配,猫怪叫,牛常表现出不安有排尿姿势,有爬跨动作。
有时候表现不明显。
母畜发情期生殖器官及性行为周期性变化参见P93。
11、妊娠识别与鉴定:A、牛妊娠鉴定:直肠检查参见P146B、妊娠时间:(从配种时开始算)黄牛:274-291天,平均285天;水牛平均307;奶牛250-305,平均280;山羊146-161,平均152;猪110-123,平均114。
C、母体妊娠识别:黄体和孕酮的作用,参见P109-111。
D、妊娠母体变化:(1)生殖器官变化:卵巢中有黄体的存在;子宫逐渐增大,有被推入腹腔在还纳至骨盆腔的过程;子宫中动脉孕侧、两侧逐渐变粗出现特有的妊娠脉动;阴道、子宫颈及乳房变化:阴道粘膜苍白,阴道先变长后变短而粗、充血而水肿;子宫颈缩紧,黏膜增厚,其腔内充满黏液(子宫颈塞);乳房增大,变实。
腺管增生,为泌乳做准备。
(2)全身变化:营养状况良好的动物一般皮毛光亮,骠形较好。
到一定的妊娠阶段,母畜腹围增大,胃肠容积减小,排粪尿次数增加,不喜运动,后肢多水肿。
(3)内分泌:大体趋势为:孕酮从妊娠开始至分娩前短时间,保持较高水平,雌激素则一直保持很低水平,在孕酮水平降低时逐渐升高,分娩后降低为几乎0。
12、分娩前动物体变化(分娩预兆):分娩:妊娠期满,胎儿发育成熟,母体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排出体外的生理过程。
分娩预兆:(1)乳房变化:(乳房进一步增大)乳房极度膨胀、皮肤发红,乳头中充满白色初乳,乳头表面被覆一层蜡样物质。
(2)软产道变化:分娩前1周阴唇开始变软、肿胀,增大2-3倍,前1-2d子宫颈开始肿大,松软,封闭宫颈管的黏液软化流入阴道,有事掉在阴门外,呈透明条索状(牛)。
(3)骨盆韧带的变化:骨盆韧带、荐坐韧带、荐髂韧带韧带变软,荐骨后端活动性增大。
在牛可见尾根“下陷”的情况。
(4)精神状态的变化:产前精神抑郁,徘徊不安,离群寻找安静地方分娩,乳牛产前体温升高至39-39.5℃。
(分娩机理:参见P153)。
13、决定分娩过程的要素、分娩过程:分娩取决于产力、产道及胎儿三者关系。
产力:胎儿从子宫中排出的力量,由子宫(阵缩)肌、腹肌和膈肌节律性收缩构成。
软产道:由子宫颈、阴道、前庭及阴门这些软组织构成的管道。
硬产道:即骨盆(骨盆入口、出口,骨盆腔和骨盆轴),助产应在产道充分扩张的情况下进行。
胎儿与产道的关系:胎向:A、纵向:胎儿纵轴与母体纵轴平行,包括正生和倒生;B、横向:胎儿纵轴与母体纵轴在水平方向垂直;C、竖向:胎儿纵轴与母体纵轴上下垂直。
正常的胎位:正生,上胎位。
分娩过程:(1)子宫开口期:子宫阵缩,此期无努责。
母畜表现出尾根抬起,频做排尿姿势,脉搏、心跳加快。
(2)胎儿产出期:子宫颈充分开大,胎囊及胎儿前置部分楔入阴道。
母畜有后肢踢腹的表现。
分娩时母畜多采取侧卧后肢挺直努责,便于骨盆开张,胎儿产出。
(在胎膜破裂后,应迅速将胎儿拉出,防止腹压减小,母畜停止努责,分娩中止。
)(3)胎衣(胎膜)排出期:胎儿产出后,阵缩及努责幅度减小,子宫阵缩(努责)将胎衣排出。
牛产后不起,可利用胎儿置于其前舔舐而诱导其站起。
14、接产:(1)准备:产房尽量宽敞、干燥安静通风良好无贼风。
药械:70%酒精,5%碘酒,消毒液,催产药液,注射器,无菌棉,体温计等。
人员:接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
(2)步骤:临产检查,及时助产。
(3)处理新生仔畜:A、擦干羊水;B、处理脐带(断脐消毒);C、帮助吃初乳。
15、产后变化:行为变化:舔舐仔畜,哺乳,护仔(孕酮激活中枢神经有关母性行为的调节系统)。
生殖器官变化:胎衣排出后子宫迅速收缩变小;产后卵巢有卵泡开始发育;阴道、前庭及阴门,骨盆及其韧带4-5d内复原,经10d左右妊娠浮肿消失。
牛的诱导分娩:从妊娠265-270d开始,一次肌肉注射20mg地塞米松或5-10mg 氟美松,母牛在30-60h后分娩。
16、人工催奶技术:A、测量母畜体重:胸围×体斜长/10800;B、苯甲酸雌二醇(雌激素、促性激素)0.1mg/kg;C、孕激素0.25mg/kg;D、利血平3-5mg/次/d。
B、C二步用至第7天,D步用第6至9天,可挤奶。
1号针剂为苯甲酸雌二醇,5 ml/支;2号针剂为利血平5 ml/支。
二、产科病理学部分:17、流产原因及处理:流产原因:(1)疾病引起的流产:如全身感染,生殖器官疾病等;(2)兽医诊疗错误引起;(3)药物性流产:A、全身麻醉;B、子宫收缩药:氨甲酰胆碱,麦角心碱;C、药物引起:地塞米松等;D、疫苗导致;E、饲料性:长期严重的维生素、矿物质缺乏(Va、Ve),品质不良:过酸、霜冻、霉变、有害、含雌激素过高饲料;F、管理性:打斗、摔倒,运输惊吓等刺激等。
处理:排出以上原因,主要在于预防流产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了流产的母畜,应采取:检查、分析病因,防流产保胎,促使死胎排出,排出子宫恶露,防止发生子宫内膜炎,生殖道感染。
18、孕畜截瘫、浮肿、假孕:孕畜截瘫:妊娠末期孕畜既无导致瘫痪的局部因素(如腰、臀部及后肢损伤),又无明显的全身症状,而后肢无法站立的一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