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我在教认识时间时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12大格,每个大格都分成5个小格,一圈共有60个小格。

时针和分针同时走,分针走得快,时针走得慢,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60小格,时针走一大格,即走了一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走60小格,就是60分,所以得出1时=60分。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1时=60分,我通过电脑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时针与分针同时走的情景,接着也可以手动操作多演示几遍,加深理解,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为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时针和分针之间的关系,我给学生提出:时针一天转几圈?学生已经知道1天=24小时,但是不知道为什么。

我这时加以引导,同学们已经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一圈有12大格,时针走一圈就走了12小时,那么时针走几圈就是24小时呢?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得出时针一天走2圈。

接着我又问:一天时针走2圈,分针走多少圈?时针走一小时,分针走一圈,时针走24小时,分针就走了24圈。

通过对比一天时针和分针所走的路程,很明显地看出,时针走得太慢,和分针相差了22圈,所以就把分针比喻成兔子,时针比喻成乌龟,使学生形象地记住分针、时针的快慢性。

本册认识时间是在学生认识了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教学生认识具体的几时几分。

这就要细分到小格。

我从半时入手,问学生:为什么8时半,也可以说成8时30分呢?有的学生知道,分针的起点在12上,分针开始走,经过1、2、3、4、5、6,12数到6,正好是30小格,所以是30分。

从旧知识入手,找到突破口,使学生对所学的旧知识,不仅从表面上知道是多少,现在要求学生从表面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在认识分针具体指到几分时,只能通过一小格一小格的数或5个5
个的数,来认识每个数字各代表几分,因为学生还没有学习乘法口诀,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点。

具体分针不在数字上指着就更难啦,首先确定分针所表示的几分在哪个范围之间,例如表示时间8时13分。

分针指到13分,在数字2和3的之间,即在10分与15分之间,这时就得让学生在找见范围的基础上,一分一分的数,可以接着10分开始,11分,12分,13分,分针又走过了3小格,或者倒着数,15分,14分,13分。

先看时针,时针超过8,表示8时多,再看分针,具体是几分,最后准确的读出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