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政治制度_第四讲_英国政治制度及运作

西方政治制度_第四讲_英国政治制度及运作

➢ 英国议员享受的特权: • 为执行职务而发表的言论和在议会的表决不受追究 • 非经议会许可,议员不受逮捕或者拘禁 • 接受年薪的权利
➢ 下院院会的开会时间:星期一、二、三、四的下午,星期五上午; 全年开会175-200天
立法程序
➢ 法案的提出:议员个人和政府有提案权,议员提的法案称议员法案,政 府提的法案称政府法案。议员提案通常要经委员会的挑选,再经抽签方 式抽中者才可列入议程。通常,财政案必须在下院先提出,而有关贵族 的议案必须在上院先提出,其他法案可先在任何一院提出。
的主要承担者,英国下院的权力逐步向政府和内阁转移。
内阁的变化:内阁的地位不断提高并最终成为国家权力的主要承担者。
➢ 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后,把亲信、顾问组成一个中央管理机 关——御前会议,后发展成枢密院。英王常与举足轻重的枢密院外交委员会 少数亲信大臣秘密开会,处理内政、外交等事宜。威廉三世时,该委员会被 称为“内阁”。
英王亨利八世
坎特伯雷大教堂 自16世纪英国圣 公会与罗马分裂 以来,一直是英 国国教精神中心
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1603-1714)
➢ 1603年,都铎王朝的伊丽莎白女王逝世,没有直系继承人,由旁系亲属 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继英格兰王位,在英格兰称詹姆士一世,开始了斯 图亚特王朝在英国的统治。
都铎王朝的有限君主专制(1485-1603年)
➢ 都铎王朝由于不具有继承王位的血统合法性,不得不寻求议会的支持,以 民意作为权力的基础。
➢ 都铎王朝统治英国期间,虽建立了有限专制君主统治,但仍受到中产阶 级和下层贵族的欢迎。原因:国王比较尊重议会和民意;遏制了大贵族割据 势力;推行宗教改革(亨利八世),建立起受英国国王支配的英国国教—— 英国圣公会,分配了原属天主教机构的土地和财产……
区,熟练工人基本上获得了选举权,工商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取得主宰地位。 ✓ 1911年议会法规定了下院与上院的关系:确立了下院的财政立法权,且上院不
得否决。取消了上院的立法权力,下院事实上取得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地位, 上院从此成为一个议政机构。
➢ 议会制度由议会至上走向衰落。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议会的一些重要权力转移到内阁。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府的作用和首相的权力空前加强,内阁已成为国家权力
➢ 行政方面(任命首相、政府大臣、高级法官、高级官吏、高级军官、海 外属地的总督;制定文官管理法规)
➢ 司法方面(赦免犯人,减轻刑罚,停止刑事追诉等 ➢ 军事方面(统帅武装力量) ➢ 外交方面(对外缔结条约,承认新的国家和政府,宣战与媾和,派遣驻
外使节,代表国家出国访问) ➢ 英王个人的特权(法律除有明文规定外不适用于英王本人、不能强制执
英国宪政体制的特点:
➢ 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成文的完整的宪法。英国只有一些 带有宪法性质的文件,这些宪法性文件并不具有最高 的法律效力,它们与一般法律的效力同等,它们也没 有特殊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均可由议会一般的立法程 序制定和修改。
➢ 不成文的习惯法(惯例)在政治生活中作用重大。
(二)英国的宪政体制特点和宪法性文件
英国的宪法性文件:
➢ 《大宪章》(1215) ➢ 《权利请愿书》(1628) ➢ 《人身保护法》(1679) ➢ 《权利法案》(1689) ➢ 《王位继承法》(1701) ➢ 《选举改革法》(1832、1867、1884、1885) ➢ 《议会改革法》(1911 )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王权的变化:王权进一步衰落,英王最终成为国家的 “虚位元首”,不掌管实权。
➢ 1629年查理一世强行解散议会,此后11年里未再召开国会。其倒行逆 施引起普遍不满。1639年,英国内战爆发。
英国革命经过
➢ 第一阶段(1642-1645年):内战阶段
➢ 第二阶段(1645-1649年):温和派与激进派之争

➢ 第三阶段(1649-1660年):护国公统治时期
➢ 第四阶段(1660-1688年):王政复辟时期 ➢ 第五阶段(1688年):光荣革命
行,英王不能被起诉等)
2、英王在英国存在的理由及其实际作用
❖ 英王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象征 ❖ 英王是联系英联邦成员国的纽带 ❖ 英王是英国政治势力冲突的协调者 ❖ 英王政治经验丰富
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
英国女王及其丈 夫菲利普亲王
(三)中央政府体制
上院(House of Lords):代表特定人群(地区)的利 益。
英国议会上院
➢ 上院议员由各类贵族组成,终身任职,人数不定。 至2007年,英国上议院共有746席,其中615席是被任命的终身职,92席是世袭,
其它还有英国国教会的大主教和主教。 ➢ 上院议员的产生由内阁决定,由首相并列名单,再请国王颁授。上院议长在2006
➢ 1714年,德国汉诺威选帝侯继英国王位,称乔治一世。1717年,乔治一世开 创了一个惯例,即:英王不再出席和主持内阁会议,而指定一位资深大臣 (首相)主持会议。
➢ 英国第一位受命主持内阁会议的是辉格党首领(时任财政大臣)罗伯特·沃 尔波(连任首相21年)。在其任期内,内阁与下院的联系日益加强。沃尔波 第一个进驻唐宁街10号官邸,并开创了一个惯例:若议会通过对内阁的不信 任案,内阁全体成员或集体辞职,或提请英王解散议会重新大选。
➢ 1714年安妮女王逝世,德国的汉诺威选帝侯成为英王乔治一世,开 始了汉诺威王朝在英国的统治。乔治一世和后来的乔治二世因不了 解英国国情,对英国的事务不太热心,把国事交给枢密院(内阁) 大臣们掌管,逐渐形成责任内阁制。
➢ 内阁最初向英王负责,后转向议会负责,议会成了凌驾于国王之上 的真正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王失去了传统的行政管理权,其司 法权后来也转交给各级法院。至20世纪初,英王成为虚位元首。
第四讲
英国政治制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二)英国的宪政体制特点和宪法性文件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中世纪英国的君主制经过了三个主要阶段: ➢ 早期——盎格鲁-撒克森时代的贵族君主制(5-11世纪) ➢ 中期——封建集权君主制(11-13世纪) ➢ 晚期——等级-代议君主制(13-15世纪)。 从15世纪开始,英国进入了有限专制君主制(15-17世纪)
年以前由内阁提名、国王任命的司法大臣(大法官)担任议长。2006年7月4日英 国上院第一次采用选举的方式产生新议长。
➢ 上院的组成:皇家成年的亲王;世袭贵族;苏格兰、爱尔兰地区的贵族选举代表出 任上院议员;法官议员;宗教议员;首相与下院议长退职后大多被封为贵族,有资 格进入上院。
➢ 上院的主要职能:第一,参与行使立法权,主要体现在修改和否决议案以及对下院 的监督等方面。第二,单独行使最高司法权,上院除审理贵族案件和下院提出的弹 劾案之外,作为英国最高上诉法院,还有权受理除苏格兰的刑事案件之外的所有民 事、刑事上诉案件。

➢ 议员由普选产生,任期5年,期满全部改选。议员可连选连任,连任 届次不加限制。
➢ 下院的职权:质询权 ;财政权;倒阁权 ;立法权;对国际条 约和外交条约的批准权
2、议会的组织机构和立法程序
➢ 上院开会法定人数为3人,通过法案的法 定人数为30人;上院不 设常设委员会
➢ 下院设3类委员会:全院委员会(筹款委员会 )、特别委员会、常 设委员会
都铎王朝的有限君主专制(1485-1603年)
英王爱德华三世 (1327-1377年在位 )
➢ 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年,英国 的金雀花王朝与法国之间发生了一场 旷日持久的战争,战争断断续续进行 了116年,史称英法百年战争。
➢ 红白玫瑰战争:百年战争后,英国统 治阶级内部的两大集团(以红玫瑰为 标志的兰开斯特家族与以白玫瑰为标 志的约克家族)爆发了长达30多年的 红白玫瑰战争。最后兰开斯特家族的 亨利·都铎结束了战争,登上了王位, 称亨利七世,建立起都铎王朝的中央 集权君主专制。
英国革命的成果
➢ 光荣革命以议会的胜利告终,得胜的议会实质上代表的 是中产阶级的利益,因此议会胜利的结果是建立起代议制 立宪政体(议会君主政体)。
➢ 议会君主政体实现了在国王(君主)、上院(包含了贵 族制的一些残余)、下院(代表普通民众)之间的分权与 制衡。
(二)英国的宪政体制特点和宪法性文件
议会的变化
➢ 议会逐步由贵族的议会转变为资产阶级的议会
✓ 英国工业革命后,中产阶级、工人阶级不满于被排除在政治权力之外 ✓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扩大了公民权,降低了选民的财产限制;取消了上院提
名下院成员的权力;调整了下院的席位。 ✓ 1867年选举改革:进一步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城市选民人数超过农村选
➢ 英国政党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在议会中取得多数席位,从而获得组阁权。
二、当代英国政治制度
(一)议会 (二)国王 (三)中央政府体制
(一)议会(Parliament)
1、议会的构成和职权 英国议会采取两院制的组织形式:
下院(House of Commons):代表全国的利益,议员名 额按人口比例平均分配到全国各个地方。
英国传统的 大法官形象
2006年10月 24日, 中国全 国政协主席贾 庆林在英国伦 敦会见英国上 院议长海曼和 下院议长马丁。
英国议会下院
➢ 下院由议长、议会党团督导员、议员组成。议会的行政管理职权属于 议长。
➢ 下院议长由下院议员推选。上任后退出政党活动,表明是超党派的。
➢ 执政党和在野党均设一名议会党团督导员,其职责是在议会领导下, 根据本党领袖的意图,同议长商定议程安排,并督促本党党员出席议 会会议、尤其是出席重要议案的表决会,并在会上按本党领袖的要求 投票。
➢ 18世纪末19世纪初,内阁逐渐成为独立于王权之外、依附于议会下院的主管 行政决策的权力实体。19世纪后期,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
➢ 20世纪以来,内阁权力日益集中于首相之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