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防护标准
–年集体有效剂量不大于1人·Sv,或防护最优化
评价结果表明豁免是最优选择。
豁免水平
• 下列各种实践中的源经过审管部门认可 以后,可以被豁免:
–正常运行操作条件下,在距设备的任何可 达表面0.1m处引起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或定向 剂量当量率不超过1μ Svh-1;
–产生辐射的最大能量不大于5KeV。
有条件的豁免
• 应急照射emergency exposure
异常照射的一种,指在发生事故之时或之后, 为了抢救遇险人阻止事态扩大或其他应急 情况,而有组织地自愿接受的照射。
过量照射over exposure
• 应急或事故情况下,所受剂量超过年有
效剂量限值的照射。以全身均匀照射
l00mSv为界划分为轻度过量照射与明显
辐射防护相关国际组织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 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 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ICRU) 世界卫生组织(WHO) 国际劳工组织(ILO) 欧共体委员会(CEC)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核能机构(NESCEAR) 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国际辐射防护协会(IRPA)
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了镭,次年4月,贝可勒尔向 居里夫妇借来少量镭盐,放在衬衣口袋里走了几个 小时回自己实验室,几天后出现皮肤烧伤; 皮埃尔· 居里为了弄明白这种镭射线的生物效应,特意 在自己的手腕部用镭照射了几个小时,结果皮肤也 出现了潮红; 居里夫人长期从事镭等放射性物质研究,受到过量照 射,几乎双眼失明,造血组织严重损伤,1934年7月, 死于白血病; 居里的女儿伊伦娜· 居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发现者, 也死于白血病。
过量照射。
根据照射剂量率大小
• 急性照射 acute exposure
短时间受到高剂量的照射。
• 慢性照射 chronic exposure
持续存在的照射。
剂量限值内容
• 一、基本限值 二、次级限值
• 三、推定限值
参考水平
四、管理限值
五、
六、豁免水平
职业照射
• 不超过下列限值:
– 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但不可作 任何追溯性平均),20mSv; – 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50mSv;
• 内照射次级限值
– 放射性核素年摄入量限值
三、推定(导出)限值
• 定义:
– 根据一定模式从基本限值推导出的限值。
• 分类
– 推定空气浓度:年摄入量(ALI)/年吸入空气体 积(工作时间内) 单位 Bq/m3 – 浸没照射推定空气浓度:3H、惰性气体(Rn、 Th及其子体)
四、管理限值
• 为了管理目的,由主管部门或企业负责人根据 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制定的限值。通常它们应
积剂量而诱发过多的白血病、骨肿瘤、肝癌等恶性 肿瘤。 损伤对象: 接受超剂量辐射照射的病人。
第三阶段 近期辐射损伤认识时期
时间:1960年代~现在
特点: 早期的职业性急性辐射损伤,除事故外,巳 极为罕见了。 中期所见到的高发生率的恶性肿 瘤,得以避免。除事故外,只能用大群体的或
高人年的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才能发现辐射
急性照射的干预水平
器官或组织 全身(骨髓) 肺 皮肤 2天内预计吸收剂量 Gy 1 6 3
甲状腺
眼晶体 性腺
5
2 3
持续照射的干预水平器官源自组织 性腺 眼晶体 吸收剂量率,Gya-1 0.2 0.1
骨髓
0.4
紧急防护行动干预水平
• 如果在2天以内可有效防止10mSv,可采取
隐蔽行动。
• 如果在7天以内可有效防止50mSv,可采取
• 异常照射abnormal exposure
当辐射源失去控制时,工作人员或公众中的成员所接受 的可能超过为他们规定的正常情况下的剂量限值的照 射。可以分为事故照射和应急照射。
异常照射
• 事故照射 accidental exposure
在事故情况下受到的异常照射的一种,它是
指非自愿的意外照射,不同于应急照射。
• l911年,有人搜集了94例由辐射引起的皮肤癌和其 它恶性疾患,也有辐射致死的报道。 • 1922年,Ledoux-Lebard计算约有100名放射性工作 者死于恶性疾病。
• 1925年,Martland报告说美国新泽西州夜光涂料厂 标度盘绘制女工发生了职业性镭中毒,以至后来有 超过50人得了骨癌。
• 具有审管部门认可的型式; • 放射性物质是密封形式,能有效地避免放 射性物质与环境介质或人体皮肤直接相接 触和向包壳外泄漏; • 正常运行操作条件下,在设备的任何可以 达到的表面0.1m处引起的周围剂量当量率 或定向剂量当量率不超过1μ Svh-1; • 审管部门已经明确地规定了处置时必须满 足的条件。
平。
记录水平
• 高于此水平的监测结果被认为有重要意 义需记录在案,而低于此水平的监测结 果可被忽略。对于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 的记录水平,应当根据监测周期确定, 记录水平不能低于1mSv。
调查水平
• 达到或超过年有效剂量限值、年摄入量 限值、单位体积物质中活度浓度导出的 限值和单位面积上核素污染活度控制水
拉斯堡大学工作。1894年任维尔茨堡
大学校长,1900年任慕尼黑大学物理 学教授和物理研究所主任。1923年2
月10日在慕尼黑逝世。
Röentgen拍摄的第一张X 光片
居里夫人(1867 ~ 1934年)
• 1920年,美、英成立辐射防护委员会
• 1928年,“国际X射线与镭防护委员会”成立
• 1930年,出现加速器,防护跟不上
损伤或危害的增加 。
1845年3月27日生于德国。3岁 时全家迁居荷兰并入荷兰籍。1865年 迁居瑞士苏黎世后,入苏黎世联邦工
伦琴(1845-1923)
业大学机械工程系,1868年毕业。
1869年获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并担 任了物理学教授A.孔脱的助手;1870 年随同孔脱返回德国,1871年随他到 维尔茨堡大学和1872年又随他到斯特
– 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mSv。
妇女、学生的职业照射
• 对未怀孕妇女
– 职业照射控制与男性相同
• 对怀孕妇女(保护胎儿)
– 腹部当量剂量:2mSv – 放射性核素摄入量不超过摄入量的1/20
• 对于16~18岁的实习学生
– 年有效剂量:6mSv – 年眼晶体当量剂量:50mSv – 年皮肤四肢当量剂量:150mSv
平的水平。
干预水平
• 为减少非受控源或事故失控源对人员的 照射剂量而采取的行动,称作干预。针 对非受控源持续照射情况或针对应急照 射情况合理确定的可防止的剂量水平, 称为干预水平或称行动水平。
事故应急中的剂量控制
• 救生行动难以用剂量估计来限制 • 除外的应急及补救工作中的有效剂量不 得超过0.5Sv,皮肤当量剂量不得超过 5Sv。
• 1934年,国际X射线与镭防护委员会提出以每 天0.2R或每周1R作为“耐受剂量” • 1942年,美国建成反应堆,防护需要激增
• 1950年,“国际X射线与镭防护委员会”更名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 “耐受 剂量”下降为每周0.3R,同时易名“容许剂量”
• 1953年,导出90种放射性核素最大容许浓度 • 1958年,ICRP第1号出版物,公布剂量限值 5rem(50mSv) • 1977年,26号出版物,从放射生物学、剂量 限制制度、辐射防护标准等方面提出许多新 建议 • 1990年,60号出版物,我国新的防护标准等 效采纳其中剂量限值
• 历史事件
– 早期上层人士的“氡浴”享受;
– 1896年1月,美国格鲁柏在制造x射线管并进行x 射线实验时,手上发生放射性皮炎,晚年手和 手指部分切除; – 1896年3月,美国埃迪森在改进x射线管和制造x 射线荧光透视装置时,数小时后感到眼痛,继 而发生了放射性结膜炎。
– 1896年4月,美国丹尼尔在用x射线确定头颅中 异物位置时,发现X射线有脱毛作用。
– 1896年7月,德国马修斯记述了X射线透视后引 起了脱毛和皮炎。
• 历史事件
– 1897年,奥地利医生弗兰德用x射线治疗小儿背 部长毛痣,治疗后不久,患者皮肤出现了红斑 和脱毛,发生严重皮炎和溃疡。
– 1902年,有人报道x射线引起慢性溃疡并继而诱 发癌症。(x射线使用初期,透视和拍片时、工 作人员先把自己的手放在荧光屏和照相底片之 间试验,来判断x射线的透过度和剂量。因此, 他们的手和手指受到了严重的辐射损伤,甚至 有的人因辐射所致皮肤癌而死亡。)
慰问者及探视人员的剂量限制
• 对患者的慰问者所受的照射加以约 束,使他们在患者诊断或治疗期间 所受的剂量不超过5mSv。
• 探视食入放射性物质的患者的儿童
所受的剂量限制于1 mSv以下。
二、次级限值
• 外照射次级限值
– 浅表剂量当量指数(30cm等效球0.07mm~10 mm 的最大剂量):500mSv/a,防止皮肤确定性效应。 – 深部剂量当量指数(30cm等效球10mm以下的最 大剂量) :50mSv/a,20mSv/a限制随机性效应发 生。
严于基本限值、次级限值或导出限值,在个别
情况下也可等于导出限值。
五、参考水平
• 非剂量限值,是职业人员受照剂量达到最优化 指定的某一剂量限值的一个份数;和为避免在
持续照射情况下公众受到的增加照射,以及为
减少在应急照射情况下公众的受照剂量而确定
的剂量和活度浓度水平。
• 参考水平包括:记录水平、调查水平和干预水
放射防护标准
讲述内容
• 回顾防护标准历史 • 照射分类 • 剂量限值
历史回顾-人类对辐射损伤的认识
第一阶段:早期辐射损伤认识时期
– 时间:发现X射线~1930年代 – 特点:对辐射可能造成的损伤认识不足 – 损伤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