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排水技术交底
1
搭接宽度(mm)
≥100
尺量:全部搭接均要检查,每个搭接检查3处
2
缝宽(mm)
焊接
两侧焊缝宽≥25
尺量:每个搭接检查5处
粘接
粘缝宽≥50
3
固定点间距(cm)
拱部
50-70
尺量:检查总数的10%
侧墙
70-100
4
接缝与施工缝错开距离(mm)
≥500
尺量:每个接缝检查5处
2外观鉴定
1)防水层表面平顺,无折皱、无气泡、无破损等现象,与洞壁密贴,松紧适度,无紧绷现象。
五、注意事项
1、防水板表面平顺,无褶皱、无气泡、无破损等现象。
2、当基面轮廓凸凹不平时,要预留足够的松散系数,使其留有余地,并在断面变化出增加悬挂点,保证缓冲面与混凝土表面密贴。
3、防水板搭接用热焊器进行焊接,接缝为双焊缝,焊接温度应控制在200~270℃为宜,并保持适当的速度即控制在0.1~0.15m/min范围内。太快焊缝不牢固,太慢焊缝易焊穿、烤焦。
14、止水带对称安装,伸入模内和外露部分宽度必须相等,沿环向每1m设φ8mm钢筋卡固定止水带,以保证止水带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位置的正确。止水带处砼表面质量应达到宽度均匀、缝身竖直,环向贯通,填塞密实,外表光洁。
15、浇注混凝土时,注意在止水带附近振捣密实,但不得碰止水带,防止止水带走位。施工中用用钢筋卡对止水带进行定位,避免其在混凝土浇筑中发生移位。
5)安装止水带:止水带采用钢筋卡固定,将止水带折成90°角,贴在衬砌堵头模上,另一侧在待浇衬砌的中心线位置,衬砌混凝土浇注并拆模后,将钢筋卡及止水带拉直,浇注下组衬砌。
6)拆模及养生: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等到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时,方可拆除堵头板;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可拆除模板台车。
隧道结构防排水施工工艺流程
2)接缝、补眼粘贴密实饱满,不得有气泡பைடு நூலகம்空隙。
1)防水实测项目见下表。
表二 止水带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纵向偏离(mm)
±50
尺量:每环3处
2
偏离衬砌中心线(mm)
≤30
尺量:每环3处
2)外观鉴定
(1)发现破裂应及时修补。
(2)衬砌脱模后,若发现因走模致使止水带过分偏离中心,应适当凿除或填补部分混凝土,对止水带进行纠偏。
5、止水带的材质、规格等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6、止水带与衬砌端头模板应正交,依次保证止水带的有效长度,同时止水带弯起部分应尽量密贴堵头模板。
7、纵向排水管按照设计坡度要求安装,保证排水顺畅;排水管上部填充3~5cm碎石,外部用防水板反包至管径2/3处。
8、环向排水管与纵向排水管采用三通接头连接,确保初支表面渗漏水汇入排水系统。
11、纵向排水管浇注30cm混凝土基座,用无纺布进行包裹,防止混凝土或杂物进入堵塞管道。
12、检查待处理的施工缝附近1m范围内围岩表面不得有明显的渗漏水,如有则采取必要的挡堵(防水板隔离)和引排措施。
13、按断面环向长度截取止水带,使每个施工缝用一整条止水带,尽量不采取搭接,除材料长度原因外只允许有左右两侧设置两个接头,接头搭接长度不小于30cm,且要将搭接位置设置在起拱线以下边墙位置。
8、模注混凝土时,严禁模板、堵头等损坏塑料板防水层。
9、在初支表面产生裂缝漏水均处敷设YAS排水半管,将水引致纵向排水管,通过横向排水管,汇入中心排水管(沟);在较长无水地段布设间距不大于5m,可间隔3~5米沿墙壁上下钻眼,敷设排水半管。排水半管用2~3厘米凝灰浆包裹固定。
10、集中出水点沿水源方向钻孔,然后将单根集中引水盲管插入其中,并用速凝砂浆将周围封堵,以使地下水从管中集中引出。
4、防水板铺设应减少接头,防水板搭接宽度不应小于l00mm。焊缝应严密,单条焊缝的有效焊接宽度不应小于12.5mm,不得焊焦焊穿。
5、绑扎或焊接钢筋时,不应损伤防水板。
6、振捣混凝土时,振捣棒不得接触防水板。
7、混凝土应连续浇注,宜少留施工缝,拱圈不应留纵向施工缝。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设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边墙的交接处。
技 术 交 底
施工单位:中交隧道局黄延高速扩能工程LJ-4标 项目部 编号:
工程名称
防排水
交底日期
交底单位
工程部
接受交底单位
交底内容:
现对本合同段隧道防、排水施工进行技术交底,要求你队认真学习并按照要求严格执行。
一、施工准备
1、认真熟悉图纸,复核设计坐标、高程,保证图纸的正确性。
2、初支交验合格,净空断面符合设计要求。
9、洞口200米范围内纵向排水管采用2cm厚SAC硬泡聚氨酯保温材料进行包裹,防止洞内排水管冻结。
10、拆除堵头模板后,如发现止水带有破裂现象,应采用粘结剂和新的止水带在破损部位进行修补。
四、质量检查及检验标准
1)防水实测项目见下表。
表一 防水层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排水结构物(现浇混凝土等)实测项目见下表。
表三 洞内排水沟断面尺寸质量标准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断面尺寸(mm)
±10
尺量:每100米随机检查5处
2
壁厚(mm)
±5
3
高度(mm)
0,-20
4
沟底高程(mm)
±20
水准仪:每20米侧高程
2)外观鉴定
水沟和检查井盖板平稳无翘曲。
三、施工控制要点
1、防水材料的质量、规格、性能等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且具有出厂合格证。
2、防水卷材铺设前要对喷射混凝土基面进行认真地检查,不得有钢筋凸出的管件等尖锐突出物:割除尖锐突出物后,割除部位用砂浆抹平顺。
3、隧道断面变化处或转弯处的阴角应抹成半径不小于50mm的圆弧。
4、防水层施工时,基面不得有明水;如有明水,应采用快封水泥封堵,用YAS排水半管引流至隧道排水系统。
2)割除外露超长的钢筋、锚杆,修整凹凸不平的表面以及渗漏水处理,防止防水板。
3)初支合格后安装环、纵向排水管。环向排水管与纵向排水管采用三通接头连接。
4)铺设土工布、防水板:土工布采用带热熔垫片的钢钉钉入初期支护中,防水板采用热熔焊机焊接在热熔垫片上,固定点间距拱0.5m~0.8m,边墙1.0m,呈梅花型布置。
3、制定安全环保措施、应急预案等,对班组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安全培训及技术交底。
4、防、排水材料已进场并通过检验合格,施工设备已调试完毕。
5、场地内各种标识醒目、齐全,机具设备调试性能良好。
二、施工工艺
1、隧道防水、排水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2、工艺要求
1)检查净空及初期支护表面情况,不合格时要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