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生托管中心现状分析

学生托管中心现状分析

学生托管中心现状分析
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托管中心作为一种新的校外教育形式正逐步发展壮大。

它以接送、照看孩子的生活及辅导孩子的学习为主要任务,较大程度地迎合了那些因工作繁忙而缺乏足够时间照顾孩子的家长的需要。

如何协调家长工作时间和照顾子女的时间是广大家长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研究托管中心教育便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托管中心的类型
当前,许多地区都开设了各式各样的托管中心,但从总体上看,无外乎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各种培训机构在寒暑假期开设的具有临时性质的托管中心。

对于大多数双职工家庭的子女,只要一到假期,他们面临的就是一个人在家的孤单生活,父母也担心他们一个人在家的安全。

而托管中心解决了假期学生的吃饭、安全、做功课等问题。

第二类是全寄宿托管中心。

学生除了在学校的学习时间以外,大部分时间都在托管中心里,这里相当于他们临时的一个家。

这类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家庭式学校、学校式家庭。

国内许多教育专家认为,社会托管实际上是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同时又兼有家长、家教,甚至保姆的职能。

第三类是随时都可以托管的临时托管中心。

由于其临时性强,家长可以随时把孩子送到托管中心,这就解决了一些工作时间、地点不固定家长的压力。

相对于全寄宿托管,这类托管中心家长可以有较多的时间与自己的孩子一起相处,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

二、托管中心盛行的成因透析
1.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
当前,人类已由工业社会步入知识经济社会,人们纷纷意识到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且把接受好的教育作为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因此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但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任何一个行业竞争都十分激烈,没有优良的素质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家长为了使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社会中具备高的竞争力,他们不再满足于孩子在学校正规时间里所学的东西,原本指望学校课外能多补充点知识,而国家又明令禁止中小学校教师不得以任何形式给学生补课乱收费,在求助学校无效后,他们只好求助于校外教育机构,这样托管中心等培训机构就应运而生了。

2.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从上面这句话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

首先,一些家长因为工作繁忙,无睱照顾孩子的生活学习,而把教育权让给他人,如爷爷奶奶,保姆或者是校外教育机构。

其次,有的孩子难以管教或是父母想过自由、清闲的日子,而把孩子送到托管中心里以逃避责任,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采取“旁观者”的态度。

最后,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很大,但由于他们在精力、能力等方面对子女教育的不利,拿不出具体的措施来教育孩子,只好求助于托管中心等校外教育机构。

3.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不足
由于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十分有限。

一方面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城市教育资源远远优于农村;另一方面,东西部地区教育资源差距明显,东部地区教育资源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均高于西部。

有限的优秀教育资源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要。

同时,社会各种培训机构依靠其雄厚经济实力往往又能吸收不少优秀教育资源。

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们不惜代价争得优质教育资源,这就形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紧张局面。

在无法争取到优秀的学校教育资源时,人们便不得不把目光投向托管中心等其它教育机构。

三、托管中心教育存在的问题
1.缺乏管理与规范,临时性、随意性强
从组织管理上看,托管中心可谓是良莠不齐,有些托管中心甚至是社会无业人员在简陋的居民楼里开办的。

大部分的托管中心没有在工商部门注册,没有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等相关手续,因此他们不具有任何法人资格,这种临时性、随意性强的校外教育机构的后果就是,其自身所负的责任少。

一旦有任何意外情况发生,这些托管中心的主办人就可能溜之大吉,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十分不利的后果。

在收费问题上,由于缺乏管理部门的统筹管理,各个托管中心的收费差距也是很大。

为了更好地吸引生源,不少托管中心甚至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依据家长需要盲目地开设英语强化班、奥数班,作文班等,以此来获得高额商业利润。

在从业人员构成上看,托管中心一般没有严格的教师聘用制度,进入托管中心的教师没有经过严格的资质筛选。

他们中有的是兼职教师,也有在校大学生,甚至还有没有经过任何培训的社会无业人员。

2.办学条件不足
当前,不少托管中心的办学条件有限,而且都是由个人自行设立的,办学场所
仅仅是租用一两间居民房,里面不但空间狭小,甚至连教学设施都很有限。

有的托管中心除了黑板和课桌外就没别的教学设施。

且大多数托管中心没有自己的活动场所,即使有,它的配套设施也很有限,学习者开展活动的条件十分有限。

在人员配置上,托管中心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其教师和后勤人员往往是临时招聘的,上岗前缺乏系统的培训和教育。

3.非专业的教学辅导弊端多
目前,不少托管中心开设的教育教学内容往往是依据家长们的喜好而设定的,完全不顾及自身的条件。

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少从业者完全根据自己的喜恶来进行教学,教学过程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计划,教学方式单一。

而且由于从业人员自身素质的原因,有的从业者甚至会给学习者传授错误的知识。

以托管中心的英语教学为例,有的托管中心招聘的英语老师并非来自英语专业,语言教学中语音语调存在偏差,这样带来的后果是很多儿童在早期就习得错误的语言,以致到后来很难纠正,带来学习者第二语言习得的“化石化现象”。

因此,非专业的教学辅导容易误导孩子,使他们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甚至成为他们厌学的始因。

四、规范办班的对策与建议
1.政府在规范办班中起主导作用
针对托管中心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监督和管理的情况,政府各职能部门首先必须在规范办班中发挥主导、核心的作用,将现有的托管中心纳入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现有托管中心进行有效的规范监督,规范托管中心的办学条件,督促托管中心限期到主管部门注册并上报办学条件,对逾期未进行注册以及办学条件恶劣的托管中心坚决给予取缔。

并且对托管中心进行定期检查,提高托管中心办学条件。

为了推进托管中心的办学质量,政府主管部门还必须提高托管中心的市场准入条件,明确举办托管中心的各项必备条件,从硬件、人员配置等方面规范托管中心办学。

2.明确责任主体
为了推进托管中心的办学质量,作为政府部门,要将托管中心等校外教育形式的管理工作纳入政府的日常工作中。

处理好各级政府的责任分担关系,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由教育部门统筹,齐抓共管,领导和协调托管中心等校外教育机构的工作。

同时,托管中心的负责人应与家长签订协议,以法律形式确定托管双方责任主体的地位,明确托管中心和家长双方的责任与义务。

在这样的情况下,托管中心必定会努力提升自己的办学质量,从而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而对于家长来说是,有了有效制度的保障,孩子受教育的权利便有了保障。

3.做出合理的专业定位,突出特色
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托管中心应改革其教育内容和形式,从具体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创办出自己的特色。

托管中心的举办者们应努力增强服务意识,明确服务方向,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

在活动项目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立足学生发展的需要,着眼于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办出自己的特色项目。

同时,摆脱围绕升学办班的办学模式,着眼于托管教育的真正意图,使其成为校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

托管教育过程中,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训练他们的思维和能力,培养专长,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的办学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