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一:由于我是KPMG的员工,我的回答至少在形式上就缺乏独立性。
我将尽量客观公正地回答这一问题。
但这仅是我的个人观点,不代表KPMG或任何人。
我也许会对PWC、EY以及KPMG 的一些事情提出批评,也请任何人把这些批评看作是就事论事的讨论,不要将我牵涉进任何争论或诉讼中。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我不认为有足够的理由选择四大中的一家而舍另一家。
四大各有优缺点,依每个人的想法不同,选择任何一家都是可能的。
PWC在全球是最大的,KPMG是四大中唯一一家在欧洲的业务超过在美国的业务的事务所。
其实这些都没有太大意义,因为这与它们在中国的业务无关。
以前,我见到不少毕业生选择AA,因为AA曾是全球最大的,但他们不知道AA在中国的管理层曾有过大的动荡,这不可避免地会影响AA在中国的业务,以及一个普通员工在AA中国的工作环境。
所以,在四大全球谁最大的问题上,除了能满足一下虚荣心外,没有别的用处。
一个毕业生应该重视的,一是宏观方面:四大在中国的业务前景;二是微观方面:具体的那一家四大的办公室的工作环境和其中的人。
然后在这对两方面进行了解后,思考一下你进去后能做什么。
毕竟,你进四大的目的是学东西和积累工作经验。
下面我将就这两方面做一下比较。
四大在中国的业务。
KPMG和PWC差不多,EY弱一些。
在大的外商投资企业方面,大家都是四大,各有千秋。
在中国国内企业方面,KPMG在大客户上领先,PWC在中小客户方面占优势。
EY在这一点上目前没有什么优势。
但它正在兼并国内所,可能会很快在这方面变强。
四大的办公环境和人员,我个人认为PWC在这点上目前最弱。
PWC太大了,它把AA 在中国的人员吸收了过去,但AA的很多全球客户却跑到其他四大那里了。
所以PWC的审计人员现在也许是四大中最闲的。
同时,PWC还要整合它的员工与AA的员工。
从公司文化、审计具体方法(原则上不会有大的出入,但具体操作会不同)、技术系统、工资体系、培训等各方面整合,这一过程一般至少要三年时间。
我在KPMG就见到不少前AA的员工以及一些PWC的员工要跳槽到KPMG来,原因是PWC内部现在比较乱。
EY在中国的业务发展模式与KPMG和PWC不同,它在积极兼并国内所。
所以,我在香港的朋友告诉我,EY香港有很多员工被要求到大陆工作,因为EY需要人员来监控和整合这些国内所。
所以,对于EY而言,这也是一个动荡的时候。
这也反过去证明EY在以前在开拓国内市场上做得不好。
KPMG,在我看来,有这样几个优点。
一是由于在中国业务规模足够大(与PWC相当)而人员又明显少于PWC,因此大家都会有事做;二是KPMG的员工本地化程度最高,比PWC 高一些,比EY和DT高许多。
在KPMG,审计经理几乎都是本地的,高级经理也有约一半是本地的。
没有在四大工作过也许很难体会这一重大差别。
如果你做的这个客户的审计经理是外籍(包括香港人),他在审阅你的工作底稿时可能问你一些在你看来是中国常识的问题,你不得不花时间回答那些问题。
很难说是你在向他学习审计,还是他在向你学习中国常识。
请认清这一点:即使在很多香港人看来,到大陆工作,就算是上海和北京,也是由现代社会到第三世界。
外籍(包括香港人)中的很多精英之才(不是全部的精英)是不会来的,就象我很难想象我会去KPMG越南工作一样。
另外,PWC和DT是要求新进员工即按行业划分的。
KPMG是要求至少在前三年让新进员工不做行业划分。
我想这是对新员工有好处的。
综上述,也许目前选择KPMG有更多的理由。
但PWC一旦度过了这几年的整合期,就可能又开始高速增长,而EY的兼并国内所,也是挺具挑战性的一个事业。
说了这么多,但有一点是任何人无法预料的:你去的那一家办公室的某一位经理或合伙人可能是个很好的经理/合伙人,这就够了,远胜过笼统地分析四大哪一家在中国最好。
文章二:为了让同志们更了解四大,首先让我介绍一下四大的工作吧。
四大都是以审计为主的公司。
四大的审计方法,与我们一般人对审计的理解不太一样,是比较注重从理解客户的业务出发,分析客户的经营风险和内部控制流程。
所以,即使你对翻阅会计凭证、核对数字这种传统意义上的“审计”工作完全没兴趣,你仍然有可能对四大的审计工作产生兴趣(我们国内自己的审计也在向这个方向做)。
四大也有管理咨询和税务咨询业务。
他们的工作思路与审计在宏观上是一致的。
在中国大陆,四大的主要客户是两类,一是外商投资企业,如摩托罗拉、西门子、微软等;二是海外上市公司,如中石化、中石油、中国电信、华能国际等。
其次,四大在全球和在中国的排名。
要说明的是,由于四大都是国际知名公司,排名前后对你的工作和收入没有任何影响,这里仅仅作为背景介绍。
以收入而言,普华在全球和中国都排名第一,这主要是由于普华在过去几年中连续两次合并的结果,先是在九五年前后在全球范围内合并了永道,由原来的“六大”中排名第五和第六的两家成为第一,再是在二零零二年在大中国地区接收了已出事的安达信,使其在大中国地区的业务大幅提升。
除了普华,其它三家在全球各有千秋,排名也是互有高低。
其中,德勤在美国较强,毕马威在欧洲较强。
在中国地区,毕马威是目前唯一能与普华并肩的公司,因为毕马威在香港是四大中实力最强的,而毕马威又利用这一优势在中国大陆取得了很多巨无霸级别的客户,如中石化、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原为安永的客户)等,其数量之多和规模之大,不仅让安永和德勤望尘莫及,也让普华咽口水。
其实普华自己也有如中石油、中国联通、中国铁通等中国客户,但看起来往往比毕马威的客户小一号。
不过在争夺中国大陆的中小型客户上,毕马威就不如普华了,甚至不如接收安达信之前的普华,而安达信又是原来在这一方面做的最好的。
据说毕马威正在检讨这一方面的工作,希望有所改进。
不过,以我个人意见,“有所得必有所失”,每家公司的人员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各家有各家的长处,垄断是最要不得的。
说到每家公司的人员,这是一个在择业时要考虑的因素。
目前普华在中国的人员是最多的,几乎是其他三家中任一家的两倍。
这是普华过去几年合并的结果,尤其是二零零二年接收安达信的结果。
所以现在进普华是要慎重考虑的,因为它正在整合过程中,内部的员工的工作饱合程度不高。
不过前不久普华的国际董事会在北京召开,说要全力开拓中国市场,不知几年后会有多大变化。
德勤进入中国市场比较晚,也没拿到太多大的客户,前一段时间甚至在裁人。
不清楚其下一步会做什么。
毕马威的巨无霸客户需要的人手太多,因此这几年一直尽力稳住现有员工,并招聘毕业生和其他四大的员工。
如果愿意做这些中国国企的审计工作的话,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说句玩笑话,毕马威有把国企审计工作做成“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倾向,去那里工作可能较累、出差在外地也较多。
安永也在大力开拓中国市场,但他走的是兼并国内所的路子。
年初刚兼并了中华所。
不知这是否会对其工作质量造成多大影响。
以公司的外籍管理人员(一般主要是香港人)的比例而言,毕马威是最少的,普华其次。
因为这两家在国内业务开展早,规模大,因此员工本地化程度高。
谈到工资和报酬,这是最难讲的话题,一是因为资料不多,二是因为各家的出差补贴都很高,有每天120元的,有每天180元的。
而毕业生刚开始工作,往往又出差多,有时一个月出差在外,补贴可达三五千元,相当于一个月工资。
另外,各家在加班费的发放、年假的天数和各项福利政策上(如住房公积金)的规定也不相同。
垄统而言,四大在这一方面的差距应该不大。
另外,听说普华和德勤的内部组织结构是按所审计客户的行业来划分。
这意味着有些毕业生一进公司就被定下来专门做某个行业。
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大脑进水”的做法。
一般情况下,一个新毕业生哪里知道自己对什么行业感兴趣。
这样“乱点鸳鸯谱,早订终身”是容易耽误人的。
(发布时间:2009-05-25)全面解读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金融业优势明显2013-02-05 11:25特点篇:普华永道:“四大”之首,全球500强中有32%是其客户,而内地在H股上市的企业中有40%都信赖PWC为其审计。
毕马威:在中国唯一有资格与PWC抗衡的公司,在金融业上优势明显,相对比较本土化,有很多local manager,且是四大中最多金的一个。
德勤:全球百强中30%是其客户,在发展日本客户方面有优势,但相对而在华规模较小、每年招聘人数远少于其他几家。
安永:在中国的业务逊于其他几家,本地化步伐较慢,以香港经理居多。
部门篇:普华永道:审计、SPA、税务、Advisory、其他后台支持部门毕马威:审计、税务、财务顾问部、其他后台支持部门德勤:审计、ERS、税务、Corporate Finance、DC、其他后台支持部门安永:审计、TSRS、税务、MAS(财务咨询)、其他后台支持部门审计为核心业务,可接触税收筹划等高端业务。
其次是税务与财务咨询,相对轻松,出差加班较少。
财务咨询主要从事企业重组以及并购中的财务尽职调查等业务,一般需要三年工作经验方可进入。
人文篇:普华永道:上海办事处位于新天地湖滨路的PWC中心,雇员年龄都在24到35岁之间,气氛轻松。
公司内的规矩是星期一至星期四着装较为正规,星期五和整个夏季较为随意。
咨询员的着装根据客户而变化(希望比客户穿得更好)。
毕马威:地处南京西路恒隆广场,企业内部多种文化兼容并蓄,氛围开放,经理可以随时解答员工提出的问题并提供指导,相比于社会人士,更青睐应届生白纸状态的良好开端。
德勤:办公地点设于外滩中心,新人加盟后都会有“伙伴计划”,配备教练和搭档展开工作。
德勤只分金融高科和传统行业两大组,具体分配项目时两组人员经常混用,有利于新人接触到尽可能多的行业,积累到尽可能多的经验。
安永:与德勤同在外滩中心,非常重视员工感受,特别是引导及积极帮助员工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与协调(Work Life Balance),经常组织文艺体育活动,鼓励员工与团队打成一片。
薪资篇:“四大”待遇之高,仅次于少数几家外资公司,仅以PWC当前的月薪为例,新人首年十三薪约为71500元,扣却税、金,每月到手约为四千左右,按照职级递增每年涨幅可达30%。
毕马威、德勤、安永的新人起薪也在5000元/月左右。
事实上,影响最终收入的另两项——出差补助和加班费,相当可观:毕马威和德勤的差补是180元/天,而安永和普华略逊,为150元/天。
“四大”内部统一采用overtime即OT制,以其工作强度,以全年加班300小时为例(保守估计),每小时加班工资平均按50CNY(综合1.5倍、2倍、3倍的情况),全年可得加班费,在万元之上。
PWC薪资阶梯A25500元/月A16750元/月SA310000-12000元/月SA215000-17000元/月SA118000-20000元/月入职篇:●专业:不限,审计和税务虽然是专业课程,但一般有良好能力和素质的毕业生,通过培训,也会很容易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