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之第三章定义共81页
换上了第三盘松仁玉米,猴子一尝,真甜,眉开眼笑,很快吃 完了。猴子吃完,拍拍屁股想走,傻熊追过来,您还没付钱 呢。
猴子说,我付什么钱呀。 傻熊说,您吃饭不需要付钱呀。 可我吃的松仁玉米是用蘑菇炖面换的呀。 您吃蘑菇炖面也要付钱呀。 可我的炖面又是用麻婆豆腐换的呀。 那麻婆豆腐也要付钱呀。 麻婆豆腐我没吃,给退了,我把它退了,付什么钱呢? 傻熊挠挠头,好像是这回事,于是让猴子走了。 猴子的话在逻辑上好像没有错误,请大家分析一下。
例2 甲、乙、丙三人因某案件而被传讯,当办案人
员问谁是作案人时,他们分别说道: 甲:“我没有作案。” 乙也否认自己作案。 丙:“甲才是作案人。” 现知甲、乙、丙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并且只有一 人作案,请问谁是作案人?谁说了真话?
例3 有一个岛上住着两种人,一种是说真话 的人,一种是说假话的人。一天,一个人 去岛上旅游,遇到甲、乙、丙三个岛上居 民,便问起来他们谁是说真话的人,谁是 说假话的人。甲说:“乙和丙都是说假话 的人。”乙说:“我是说真话的人。”丙 说:“乙是说假话的人。”这三个人中有 ( )个是说假话的人。
(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态。
对象与属性
• 对象:各种有形物和无形物,即各种物
质现象和意识现象。
• 属性:对象所具有的各种性质和关系。
性质 如颜色、形状、大小…… 属性
关系 如朋友、同学、大于……
特有属性与偶有属性
• 特有属性:决定某一事物之所以为该事物而
区别于他事物的属性,亦称“本质属性”。
• 偶有属性:对该事物不具有决定意义的属性,
A、甲:“厂里规定,工作时禁止吸烟。”乙:“当然,可我吸烟 时从
不工作。”
B、有意杀人者应处死刑 ,行刑者是有意杀人者,所以行刑者应处物主义,又不属于唯心主义,我看两者都 有点像。
例6 某家庭有6个孩子,3个孩子是女孩。 其中5个孩子有雀斑,4个孩子有卷发。 这表明有可能( )。
2、概念与语词
(1)联系:
• 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
(2)区别:
• 第一,凡概念都必须通过语词来表达,但并非所有
语词都表达概念;
• 第二,概念和语词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①不同语词在不同语境中可表达相同概念(语形不同而 语义相同)
例:既然宅女们都自称“居里夫人”了,那我也不想叫宅男 了– 请叫我毕加索(闭家锁) 。
你有什么了不起的
从前有一个人,他的爸爸做了大官,儿子中了状元, 唯独他什么官也没有做。因此,爸爸和儿子都看 不起他,平时难免对他说些讥讽、嘲笑的话。但 此人颇有自我解嘲的本领,当爸爸嗤笑他时,他 就对爸爸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我的儿子比 你的儿子强得多。”当儿子嗤笑他时,他就对儿 子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我的爸爸比你的爸 爸强得多。”一番话把爸爸和儿子都说乐了。
3、概念的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
• 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思维对象的特
有属性,又称概念的含义。内涵是概念的质的规 定性,它表明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什么”。
• 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
一类对象,又称概念的对象范围。外延是概念的 量的规定性,它表明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有哪 些”。
亦称“非本质属性”。
• 例如:
“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则是“商品”的 特有属性;而“吃的或穿的、大的或小的、 金属的或木材的”等属性,便是“商品”的 偶有属性。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人这个概念 的理解是没有羽毛的两脚直立的动 物。
• 柏拉图的学生第欧根尼就把一只褪
了毛的公鸡带到课堂上,说“那就 是人”。
A. 0 B. 1 C. 2 D. 3
例4 某地有两种人,分别是说谎族和诚实族。诚实族总说 真话,说谎族总说假话。一天,有旅行者路过此地, 看见此地的甲乙二人 。他问甲:“你是诚实族吗?” 甲做了回答,但旅行者没有听清,于是又问乙说: “甲是怎么回答的?”乙说:“他回答的是`是’。不 过你不要相信他,他是在说谎。”旅行者想了想,就 正确地推出了结论。
• 例如: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如汽车、自行车、 钢笔、手表、服装、电脑等。
案例
某甲看中了某乙房地产公司正在建设中的房子,于是 与乙公司签定了认购书,并交付了3万元定金。但在 认购书及收款收据中均写成了“订金”。后乙公司因 资金问题而导致工程停工,房子无法交付。某甲便要 求乙公司双倍返还定金,而乙公司认为3万元是订金, 不能适用定金罚则,仅同意原数返还。于是某甲将乙 公司告上法庭。经法院审理,认为双方将该3万元冠 名为“订金”,并且在认购书和收据中均无对符合定 金特性的定金罚则的约定,因此不能适用于特定的定 金罚则。于是判决乙公司返还某甲3万元并承担该款 同期银行存款利息。
A、两个男孩有卷发但没有雀斑
B、三个有雀斑的女孩都没有卷发
C、两个有雀斑的男孩都没有卷发
D、三个有卷发的男孩只有一个有雀斑
傻熊开了一家餐馆,他开的餐馆有一个特点,所有的菜价格都 是相同的。一天,猴子来吃饭。
猴子先要了一份麻婆豆腐,可菜一端上来,猴子一看就斯哈着 气说,太辣了,怎么吃呀,换掉吧。
换上了一份热气腾腾的蘑菇炖面,猴子又说,太烫了,再换一 份。
第三章
定义
第三章 定 义
• 第一节 概念和概念间的关系 • 第二节 定义的类型和方法 • 第三节 定义的规则 • 第四节 划分
第一节 概念和概念间的关系
一、什么是概念 二、概念的种类 三、概念外延间的关系 四、概念的限制法和概括法
一、什么是概念
• 1、概念的定义 • 所谓概念,就是反映思维对象特有属性
以下哪项是旅行者作出的判断?
A. 甲乙都是诚实族。 B. 甲乙都是说谎族。 C. 甲是诚实族,乙是说谎族。 D. 甲是说谎族,乙是诚实族。 E. 甲是说谎族,乙是诚实族。
例5 对同一事物,有的人说“好”,有的人说
“不好”,这两种人之间没有共同语言。可见, 不存在全民通用的共同语言。
以下除哪项外,都与题干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近似?()
②同一语词在不同语境中可表达不同概 念(语形相同而语义不同)
• 某老外苦学汉语十年,到中国参加汉语考试,试题如下:
请解释下文中每个“意思”的意思。 阿呆给领导送红包时,两人的对话颇有意思。 领导:“你这是什么意思?” 阿呆:“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 领导:“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阿呆:“小意思,小意思。” 领导:“你这人真有意思。” 阿呆:“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 领导:“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阿呆:“是我不好意思。” 老外泪流满面,交白卷回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