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1.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雪人变小C.草叶上的露珠D.湖水干涸2.今年二月初以来,为缓解旱情,我市多次适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即通过在空中喷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喷洒“干冰”的作用是( )A.使空气液化B.使二氧化碳液化C.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D.“干冰”熔化变为雨水3.以下温度最接近25℃的是(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人的正常体温C.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D.南京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4.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汽化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5.如图所示,表示晶体物质凝固过程的图像是( )6.夏天小明从冰箱里取出一瓶冰冻的矿泉水,放在干燥的桌面上.过了一会儿他发现桌面上有一摊水,你认为这些水的形成是( )A.液化现象B.汽化现象C.熔化现象D.升华现象7.下列做法是为了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A.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B.洗头后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C.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D.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人冰箱冷藏室8.下列是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防止菜被冻坏B.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了C.清晨花草上的小露珠是由于空气液化而形成的D.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的温度低9.使用冷暖空调的密闭轿车车窗玻璃上,无论盛夏还是严冬,都有小水珠凝结,实际情况是( )A.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玻璃的内表面B.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玻璃的外表面C.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凝结在外表面D.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凝结在内表面10.100℃的水蒸气比100℃的开水对人体造成的烫伤更严重,是因为( )A.水蒸气是气体,更容易进入人体B.水蒸气比开水更热C.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D.水蒸气烫伤的面积比开水更大11.云是这样形成的:空气中的大量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极小的水珠或凝华成极小的冰晶,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对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前者吸热后者放热B.前者放热后者吸热C.两者均吸热D.两者均放热12.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B.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C.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D.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13.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常常看到鸡蛋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A.先液化后蒸发B.先升华后蒸发C.先液化后升华D.先凝华后升华14.如图是对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不正确的是( )A.BC段是一个吸热过程B.冰的凝固点是0℃C.CD段表示该物质处于液态D.DE段表示已经停止加热15.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蒸发吸热产生危害的是( )A.没有汗腺的狗,酷暑时伸长舌头来散热B.身上的衣服淋湿后要换干衣服C.病人发烧时常用湿毛巾敷头部D.夏天在教室地上洒些水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6.寒冷的冬天,小明在跑步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_____现象;夏天起风时,人感觉凉快是因为风加速了皮肤表面汗液的_______(填物态变化).17.“祥云”火炬燃料为丙烷气体,为了便于储存或携带,常温下可采用_______的方法使其液化,这一物态变化过程要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18.冰块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降低”或“可能升高”,下同);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19.晾衣服时,充分抖开干得快,这是因为_______,蒸发越快;冬季的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发生_______形成的.20.在炎热的夏天中午,取两只相同的茶杯,盛入等量清水,将A杯盖上杯盖,B杯敞开,如图所示.将它们放在通风良好的室内桌上,经过两个小时,_______杯中的水温较低,这是由于这杯水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更快所致.21.如图所示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同时伴随着热;过程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同时伴随着放热.22.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在修建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多年冻土对路基的影响,夏天气温上升,冻土层中的冰吸热就要,上面的路基就塌了.而冬天温度降低,冻土层的水结冰,上面的路基和钢轨就会鼓起来,一降一升,火车极易脱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技术人员设计的几种方案中,有一种是在铁路的两旁插了许多叫做热棒的柱子,整个热棒是中空的,里面装有液氨.当路基温度升高时,液氨吸收热量发生现象,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此时气态氨放出热量发生现象,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制冷机”.23.夏天,剥开包装纸的冰棍会冒“白气”是_______(选填“汽化”或“液化”)现象;冰棍上出现白色的粉末,这是_______现象.24.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25.假如你身处偏远海岛,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办?小明为你提供一种简便的海水淡化方法.在地面上挖一水池,往池内灌海水,按如图所示完成设备的安装,即可收集淡水.则:(1)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_______,形成水蒸气.(2)水蒸气在塑料膜上_______,形成小水滴.三、实验题(共20分)26.(6分)下面是探究“海波熔化”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
(1)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沸水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和 。
(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细线和 。
(3)实验过程中,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 (填序号)。
A .水蒸汽B .小水珠(4)温度计A 和B 分别测量海波和烧杯中热水的温度。
根据两个温度计的示数,我们绘制出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
由丙图像可知,在第8分钟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第10分钟时,发现试管中仍有固态海波,通过分析图像,你认为第10分钟后海波的熔化将____(选填“继续”或“停止”)。
27.(6分)(1)在实验室里,三组同学测得纯水的沸点分别为97℃、93℃、102℃;有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不准确),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这一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关键词:将/温度计/测出/如果/则)(2)小星要自制一支能测水沸点的温度计,现有表中所列的两种物质,他应选用表中的_______做测温物质,原因是该物质的_______点 .28.(8分)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常用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 是操作过程,B 是读数过程,C 是读取的温度.①A 图中操作的错误是_______. ②B 图中读数的错误是_______.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 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_______℃.(3)小明同学在利用如图D 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 乙四、科学探究(共28分)29.(4分)小明发现,用如图方法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很容易造成碘的熔化.通过查询,他们了解到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500℃。
小明与他的同学们讨论后将实验进行改进:将装有固态碘的玻璃管放入沸水中,玻璃管中固态碘很快直接变成了紫色的碘蒸气,排除了碘熔化的可能性.(1)实验表明在碘升华和熔化时需要_________热量.(2)是什么因素影响碘的升华或熔化,你猜想的因素是____________.30.(5分)小明想从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中把酒精分离出来,他想,水的凝固点是0℃,酒精的凝固点是-117℃,于是他把混合液放人温度为-5℃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取出的仍是混合液体,水并没有凝固,酒精没能分离出来.(1)请先对此进行分析:酒精与水混合后,凝固点(仍然/并不是)保持在其各自的原有水平。
(2)小明就此提出一个问题:水中加入酒精后混合液的凝固点怎样改变?对此问题你的猜想是:混合液的凝固点可能是()A、0℃B、-5℃C、0℃~ -5℃之间D、低于-5℃(3)小明为了完成探究,接下来应该采取的措施是()A、重复刚才实验再做一遍。
B、将混合液放入-5℃冷冻室更长时间再取出。
C、将混合液放入温度更低的冰箱进行实验。
D、取少量的混合液放入-5℃冷冻室进行实验31.(7分)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的“白气”,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周围也有“白气”,如图所示.(1)这里的“白气”实际是。
(2)两种“白气”的形成属于。
(物态变化)(3)请仿照示例说明这两种“白气”的成因.示例:冰花是由室内玻璃窗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的“白气”:雪糕周围也有“白气”:32.(12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汽车防冻液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汽化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成本费用等因素,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1)汽车发动机水箱中加入防冻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关键词:升高/降低/凝固点/沸点)(2)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A.逐渐升高B.逐渐降低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3)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 )A.30% B.40%C.60% D.90%(4)请在图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_______℃.(5)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A、混合液体积减少,但防冻液含量不变,所以沸点不变B、混合液的沸点与混合液的体积有关C、防冻液更容易汽化,使防冻液含量减少D、水更容易汽化,使防冻液含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