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 时间40 分钟总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如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 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选C。

本题考查了温度计的使用。

温度计在使用时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 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相平,故选C。

2.生活与物理息息相关,小芳烧水, 她观察到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气”冒出来, 从水到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A.先液化后汽化B. 先汽化后液化C. 先汽化后凝固D. 先升华后熔化【解析】选B。

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判断。

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水沸腾时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但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水蒸气上升后遇冷液化形成“白气” 。

故选B。

3.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 )A.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 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B.炎热的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升华吸热C.烧水时, 壶嘴处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D.窗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解析】选C。

本题考查对物态变化知识的理解。

撒盐可以降低冰雪的熔点,更易熔化,选项A错误;洒水降温是利用蒸发吸热,是汽化过程,选项B错误;壶嘴处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选项C正确;窗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选项D错误。

4.2015 年11月24日晚,济宁下了57年来最大的一场雪,瑞雪兆丰年,但是也给我们学生上学带来了困难; 为了加速雪的熔化, 交通部门往道路上撒了盐和雪融剂。

对于这个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雪是水凝固形成的B.雪熔化放热C.撒盐和雪融剂是为了降低雪的熔点D. 雪的温度可能是5℃【解析】选C。

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判断及其特点。

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故A错;雪熔化过程中吸热,故B错;雪的温度在0℃以上时会熔化成水,故D错。

5.如图甲所示是新疆地区晾制葡萄干的房子, 图乙是房子的墙壁。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晾葡萄干的房子建在向阳的山坡上,而且没有屋顶,有利于接收阳光,吸收热量, 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B.晾葡萄干时把葡萄放在木头架子上摊开, 有利于增加葡萄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C.晾葡萄干时把葡萄放在木头架子上摊开, 有利于增加葡萄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减慢葡萄中水分蒸发D.如图乙所示,晾葡萄干的房子四周有很多小孔, 有利于屋内空气流通,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解析】选C。

本题考查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应用。

房子建在向阳的山坡上,而且没有屋顶, 有利于接收阳光,吸收热量,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故A正确;把葡萄放在木头架子上摊开,有利于增加葡萄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 故B正确、C错误;房子四周有很多小孔, 有利于屋内空气流通, 从而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 故 D 正确。

故选C。

6.某种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象如图所示, 该图象可以反映( )A.晶体的熔化过程B. 水的沸腾过程C. 晶体的凝固过程D. 非晶体的凝固过程【解析】选 C 。

由图知: 温度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 , 所以是凝固过程 ; 在温度变化过程中 , 有一条 平行于横轴 (时间)的线段,说明在此段时间内温度没有发生变化 , 所以此时间的温度值即为该 物质的凝固点 ,而只有晶体才有凝固点 ,故该图象可以反映的是晶体的凝固过程 ,故 A 、B 、D 错 误 ,C 正确。

7. 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 , 把碎冰装在大试管中 , 将大试管放在水中加 热。

水的质量相同 , 大试管在水中的深度也相同 , 用常温水而不用开水的好处是 ( )A. 缓慢加热B. 均匀受热C. 增大受热面积D. 缩短实验时间【解析】选 A 。

本题考查晶体熔化时的加热方式。

把大试管放入水中加热的方法称为水浴加热 , 目的是使冰受热均匀 ; 用常温水而不用开水的好处是缓慢加热。

8. 在严寒的冬天 ,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 ,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 ), 这是因为 ( )解析】 选 D 。

本题考查熔点和凝固点 , 沸点高低的影响因素。

液体的凝固点跟液体的种类、 气压、杂质有关 ,有杂质掺入时凝固点降低 ; 液体的沸点跟液体的种类、气压、杂质有关 , 有杂 质掺入时沸点升高 , 防冻剂中掺入了很多的杂质 , 凝固点降低 , 沸点升高 , 故选 D 。

二、填空题 (本题共 6小题,每空 1分,共17分)9. 如图所示 , 温度计的读数为 ℃;玻璃和铁属于晶体的是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 , 沸点比水的沸点低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 , 沸点比水的沸点高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 , 沸点比水的沸点低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 , 沸点比水的沸点高【解析】本题考查了温度计的读数和晶体的判断。

由图可知, 温度计读数应为-4 ℃,常见的晶体有各种金属,冰、海波等,而常见的非晶体有沥青、松香、蜡和玻璃,属于晶体的是铁。

答案: -4 铁10.利用如图所示的小纸锅,可以将水加热至沸腾, 但纸锅没有燃烧。

其原因是在加热过程中, 水不断吸热,当水沸腾后,水继续吸热,温度,也说明水的沸点(选填“高于”或“低于” )纸的着火点。

【解析】本题考查了水沸腾的特点以及水的沸点和纸的着火点的大小关系, 考查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水沸腾后, 水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沸点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纸没有燃烧, 说明还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 故纸的着火点大于100℃, 即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 因此纸锅不会燃烧。

答案: 不变低于11.利用雾森降温系统可以缓解暂时的闷热, 该系统自动向空气中喷洒水雾, 水雾在(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 导致周围温度明显(选填“升高”或“降低” )。

液化石油气是把可燃气体在一定温度下, 通过的方法使其液化,这个过程中石油气要(选填“吸热”或“放热” )。

【解析】本题考查汽化和液化现象。

系统自动向空气中喷洒水雾, 水雾实际上是很小的小水珠, 水雾喷洒到空气中,变成水蒸气,是汽化过程,汽化是吸热的,导致周围空气温度降低,使人感到凉爽。

液化石油气是把可燃气体在一定温度下, 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 液化过程中石油气要放热。

答案: 汽化降低压缩体积放热12.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 的神话已成为现实。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 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 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 容易升华, 快速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骤降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小冰晶, 小冰晶聚集变大而下落, 下落过程中吸收热量熔化为水滴, 形成雨。

答案: 升华凝华熔化13.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的规律” 。

为了完成实验,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温度和。

实验表明: 水沸腾过程中吸热, 温度。

【解析】本题考查水的沸腾规律。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温度和时间; 由实验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答案: 时间不变14.日常生活中, 炸油条用油, 煮面条用水, 是因为油和水的沸点不同, 可以对不同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要的(选填“温度”或“热量” ); 而在生活中要制造“无碘盐” , 只需要将食盐放在热锅中翻炒一会就行, 这是因为碘受热(填物态变化)了。

炎热的夏天, 从冰箱内取出-5 ℃的冰块, 冰块(选填“会”或“不会”)立即熔化; 在冰块上加些盐后, 发现冰立即开始熔化, 说明冰的熔点(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

【解析】炸油条需要较高的温度, 而煮面条需要较低的温度, 油的沸点比较高, 可以用于炸油条, 水的沸点比较低, 可以用于煮面条; 给食盐加热, 食盐中的碘就会升华为碘蒸气跑掉, 这样就会得到“无碘盐” ; 从冰箱内取出-5℃的冰块, 冰块在空气中吸热, 温度首先升高, 不会立即熔化, 达到熔点后继续吸热才能熔化; 晶体的熔点会由于杂质的存在而变化, 在冰块上放些盐, 这时发现冰熔化了, 这说明冰的熔点降低了。

答案: 温度升华不会降低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 3 小题, 共43 分)15.(12 分)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中。

解析】 本题通过冰的熔化实验考查温度计的读数、物质状态的确定及其实验技巧等知识点。

(1) 使用水浴法加热可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

(2) 温度计读数时 ,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故眼睛在 B 位置正确 ;由图知,温度计的 分度值为 1℃, 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 3℃,此时物质为液态的水。

答案: (1) 均匀 (2)B 3 液16. (15 分)如图甲所示 ,两名同学分别用完全相同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绘 制了 a 、b 两杯水温度 - 时间变化的图象 (如图乙) 。

压。

(1) 如图所示 , 将装有碎冰块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 ( 选填“均, 是为了使冰块受热(2) 如图所示 , 温度计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 选填“A ”“B ”或“C ”), 此时示数是 ℃, 试管中的物质呈 态。

(1) 实验时烧杯上覆盖硬纸板的目的是___,以便缩短加热时间。

(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通过实验得到水沸腾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②不断吸热。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两杯水加热至沸腾所需时间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压及水的沸腾实验。

(1) 加硬纸板减少热量从上方的散失;(2) 由乙图可知水的沸点为98℃, 小于100℃, 故此时大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3) 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 继续吸热;(4)b 杯水后沸腾, 说明该杯水的质量大, 需要吸收的热量多。

答案: (1) 减小热量损失(2) 小于(3)达到沸点(4) 水的质量不同17.(16 分) 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请你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一个实验, 对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其中一个因素进行探究, 并完成下列自主学习活动报告, 在小组内进行展示交流。

(1)写出你选用的物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简述实验过程及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得到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