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练习题

古代汉语练习题

古代汉语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信、达、雅是严复提出的翻译的标准。

信,就是译文要忠实于原文,准确地再现原文内容;达,就是译文要通顺畅达,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规范;雅,就是译文的语言要雅正,能反映原文的语言风格。

2.句读又叫“断句”。

古书是不断句的,更无今天的标点,因而古人读书时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文章断句,古人使用的断句符号有两种,一是“、”,一是“し”“。

”。

“、”是句中语意未完而需作语气停顿的标志,称为“读”(dòu);“し”“。

”是语意完整的一小段的标志,称为“句”;合起来就叫作“句读”。

辨明句读是读懂古书的起点。

3.古书注释里的“正义”古书注释的一种体例叫“义疏体”,义疏体是一种经(古籍原文)、注(对古籍原文的注释)兼释的体例。

其中的“疏”,是疏通;“义疏”就是疏通经文、注释的意义。

对义疏进行整理分析,对其中的问题加以订正,就叫做“正义”。

4.反切法反切法是大约起自汉代,魏晋以后被广泛使用的一种给汉字注音的方法,它的基本方法就是取反切上字的声母、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相互拼读。

5.者字组词“者”字用为代词时,不能单独使用,它必须和动词、动词性词组、形容词、形容词性词组、数词、主谓词组、个别代词等相结合,组成“……者”,才能有所称代,这就是者字词组。

者字词组可以称代人,也可以称代事物。

者字词组具有名词性,用在句子里起一个名词的作用。

6.所字组词“所”字用于动词前、主谓词组的谓语动词前,组成“所……”,这就是所字词组。

所字词组用在句子里起一个名词的作用,并充当句子的一个成份。

二、填空题,请把下面各题正确的答案写在横线上。

1.在古代汉语里,“何……之……”这一句式是_________的疑问句,最贴近原文语气语意的语译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汉语的“他”也写作“它”、“佗”,是___________,与现代汉语的“他”或“它”完全不同,不是___________代词。

3.现代汉语的“所以”常用于因果复句中,表示结果的关联词,而古代汉语的“所以”是由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组成的,常用在动词前,它表示什么意义,取决于它在句子里与前后文的关系,如“此其所以败也”的所以表示“____________”,“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的“所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4.传注体是古代汉语以___________为主的注释体例,常用的名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文言文注释中,“如字”是_____的术语,它告诉读者,在特定语言环境中,这个字(词)要读________。

6. 古代汉语里取上字的声母、取下字的韵母和声调来给汉字注音拼读的方法叫做________。

7.给古书标点最忌的是“点破句子”。

点破句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在古代汉语里,无定代词是“_____”和“_____”。

9.连用的语气助词,一般是各自表示其常用语气,而语气重点落在___________。

10.“王顾左右而言他”中的“他”是古代汉语的________代词。

11.在对话中,古人常用谦称来称代_____,用尊称来称代______。

12.在文言文注释中,“读为”、“读曰”这两个术语,主要用来注明_________关系的,即用__________来注明正文中的_________。

13. 古代汉语反切注音法是取上字的__________,取下字的____________相互拼读。

14.义疏体是古书注解的一种体例,“义疏”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介词“与”同连词“与”的区别之一:介词前有疑问代词、能愿动词、副词、连词是常见现象,而表示联合关系的连词前不存在这种情况。

()2.一般情况下,不是动词的,用在“所”字后与“所”字结合为“所”字词组时,那个词就活用为名词。

()3.“保”的本义是抚育、抚养。

《说文解字》:“保,养也。

”金文写作像人负子状,以此表示抚养。

如《论贵粟疏》“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和现代复音词“保育”、“保姆”的“保”,用的就是“保”的本义。

()4.古书注解的体例主要有三类:传注体、义疏体和评说。

()5.“以”字用为连词,常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因果复句,可语译为“因为”;二是用于连用的动词之间或形容词之间,表示关联,可语译为“用来”、“来”、“以便”、“而”。

()6.“蚤救之孰与晚救之”这句话中的“孰与”在古汉语中常构成表示感叹的疑问句。

()7.古代汉语的“乎”字有不同用法:一是作形容词词尾,用法同“然”,表示“……的样子”;二是作介词,与介词“于”意义相同;三是作句末语气助词,表示疑问语气。

韩愈《答李翊书》中“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如是者,其亦足乐乎”,这些“乎”的用法即是如此。

()8.《<张中丞传>后叙》是韩愈给李翰所作《张中丞传》写的叙文,因置于正文之后,故名“后叙”。

文中对李翰的传表示“尚恨有阙”的“恨”是怨恨之意。

()9.《论贵粟疏》中“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的“之”是助词,用于主谓结构当中,取消主谓结构的独立性,使主谓结构作句子的成分,因而“吏之所卑”是主语,“法之所尊”是谓语。

又因谓语“所尊”是“所”字词组,所以这个句子是判断句。

()10.“曰”、“为”、“谓之”这三个术语主要用来区别同义词、近义词的差别。

()11.“耳”、“尔”、“而已”用于直陈句句尾,都用来表示限制语气,即表示句子所表达的内容“不过如此”的语气,可语译为“罢了”或保留“而已”。

()12.古代汉语的“然则”、“然而”、“虽然”中的“然”是连词。

()13.“得无……乎”这一句式由“得无”同句尾语气助词“乎”相配合,表示反问,但语气较为缓和委婉。

()14.“素车朴船,孰与加漆采画也”中的“孰与”是古代汉语中表原因的习惯句式。

()15.我国古代史书记日一般是用干支,如“癸酉,师陈于鞌”,或在表月份的数字后附以干支的办法,如“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如果只用数字与“日”字连用,多指具体天数,如“十六日”是指十六天,不是指日期。

()16.《陈涉世家》:“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这一句的标点有误。

《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这一句的标点也有误。

()17.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里“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这句话的主语是“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谓语是“如是”。

()18.韩愈《答李翊书》里“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的“恭”,古今都指恭敬,有礼貌。

不过,在古代汉语里,“恭”和“敬”虽为同义词,但还是有区别的,“恭”着重在内心的尊敬,“敬”着重在外貌的尊敬。

()19.古文今译首先要重视和做到直译。

直译就是忠实于原文的字、词、句,做到字、词、句翻译三落实,句式、语气也应大体和原文一致。

这种直译不求有文采,不用考虑字词用语的顺序,只求内容上的表达准确。

()20.古代汉语中常用的第二人称代词有“女”、“汝”、“尔”、“若”、“而”、“乃”、“公”、“子”、“君”。

()四、选择题。

1.下列加横线的词中,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A、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B、云将曰:“朕愿有问也。

”C、与不穀同好,如何?D、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而死乎!2.下列加横线的第二人称代词中作定语的是()A、吾以汝为死矣。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C、若所追者谁?D、我即呼汝,汝疾应曰诺!3.下列句子中,“之”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主谓结构独立性,使之充当句子成分的是()A、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

B、(许)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C、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D、惟陈言之务去4.“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中“施”的读音、意义正确的是()A、shī延续。

B、shī措施。

C、yì延续。

D、yì业绩5.“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中,“耳”表示()A、限制语气B、感叹语气C、决定语气D、确认语气6.下列“以”字用作连词的是()A、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

B、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C、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D、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7.下列“且”字不用作连词的是()A、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B、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C、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8.下列古注术语中,可以用于表示某种情貌的是()A、犹,犹言B、之言,之为言C、貌,之貌D、曰,为,谓9.根据“发(發)”字的形体,可以判定“发”的本义是() A、派遣 B、打开 C、出发 D、放箭10.“采”字所使用的造字法是()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11.“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孙膑》),句中“格”的意思是()A、打击B、格式C、推究D、阻碍12.下列古注术语中,可以用于声训的是()A、犹,犹言B、之犹言C、貌,之貌D、读若,读如13.“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

”此句出自()A、《平原君虞卿列传》B、《<张中丞传>后叙》C、《孙子吴起列传》D、《魏公子列传》14.根据“疾”字的形体,可以判定“疾”的本义是()A、疾病B、嫉恨C、嫉妒D、急速15.“益”字使用的造字法是()A、形象B、指事C、会意D、形声16.下列“于”字表示比较的是()A、赵急,请救于齐。

B、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C、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

D、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17.下列程度副词在古汉语中有程度轻和程度重两种用法的是()A、稍B、颇C、略D、少18.下列句子中,“是”字不做代词的是()A、人以自是,反以相诽。

B、是心足以王矣。

C、军中自是服其勇也。

D、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19.下列句子中,“而”字用于状语和中心词之间的是()A、子产而死,谁其嗣之?B、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C、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D、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20.下列句子中,“之”字不是助词的是()A、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

B、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C、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

D、遂散六国之从。

五、解释下列带横线的词语。

1.今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2.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3.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