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对跨国经营的影响及策略分析
【论文字数: 15000 论文价格:300元(整套论文)论文编号:BA113】
文化差异对跨国经营的影响及策略分析
?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跨国经营已成为企业融入全球经济的必经途径。
跨国经营过程中,企业面对的是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民族。
这些国家和民族所独特的文化给了其成员独特归属感和特征,同时也给了他们规定对与错、善与恶等道德标准。
然而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的文化相遇,就可能产生差异,甚至产生碰撞和冲突,这些文化差异又给企业的跨国经营带来了诸多影响,那些由碰撞所产生的冲突甚至会导致跨国经营的失败。
事实证明,许多跨国经营的失败,都是由于忽视文化差异而造成的。
因此正确分析文化差异的影响,寻找适合跨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文化差异对策则显得尤为重要。
? 本文从影响跨国经营文化差异的主要要素入手,在霍夫斯泰德的文化差异维度理论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在跨国经营时内外部所面对的不同国家和民族在价值观、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文化差异。
对造成文化差异的本质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文化差异对跨国经营的影响,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跨国经营中解决文化差异的办法和对策。
关键词:文化差异;跨国经营;企业文化;文化差异管理
1 前言
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世界经济相互依存度的程度日益加深,特别是以市场一体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国际化、生产跨国化、经济网络化等为特征的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壮大,使全球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急剧增加,整合、改造、重塑了全球的生产、经营、流通、消费诸活动方式,世界经济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经济。
伴随而来,经济与文化的联系也日趋广泛,结合日渐紧密。
跨国经营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企业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东道国进行投资经营时,文化的差异必然会给企业的跨国经营和管理的带来诸多影响。
因此,跨国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不仅要适应他国的经济环境,更要适应他国的文化环境,由文化适应走向经济融合,推动跨国企业的健康发展。
如何克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利用文化差异的优势也是跨国经营企业走向全球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难题之一。
2 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差异
全球经济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推广和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跨出国门投入到世界市场的竞争中去。
几乎所有的企业,其业务都与其他国家企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或是与其他国家企业合作,或是与其他国家企业竞争。
这些跨国经营活动中都无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人口增长、都市化水平、居住条件、兴趣爱好、传统习俗、储蓄情况、宗教信仰、意识形态、中产阶级比例、女性化程度等独特的文化。
这些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下就会形成差异。
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化发生摩擦与碰撞,即形成“文化边际域”,在这个区域中由于文化环境不同,因此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也会形成较大的文化差异。
2.1 文化差异
2.1.1 文化差异的涵义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跨国经营企业是一种‘多文化的机构’,其经营管理基本上是把政治的文化的多样性结合起来进行统一管理问题”。
[1]根据他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文化差异就是指不同国家、民族之间文化的差别。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特性、延续性和非物质性的特点,因此,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语言、传统、性格和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与自己政体相适应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
它体现在文化的各个要素层面,主要包括:语言文字,物质文化,美学态度与价值观念、教育、宗教、风
俗习惯等。
[2]?
2.1.2 文化差异导致文化冲突
文化的差异性最终导致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的文化冲突。
文化冲突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者文化要素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过程,它既指跨国企业在他国经营时与东道国的文化观念不同而产生的冲突,又包含了在一个企业内部由于员工分属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而产生的冲突。
[3]事实上,在现实世界里,一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隔阂、对抗,以及一些骚乱、暴动,甚至战争,都是由于文化冲突所导致的结果。
而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则是不同的文化相互摩擦、碰撞到最后协同的过程,是文化冲突到文化共存,再到最终文化融合的过程。
2.2 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差异
2.2.1 文化差异的理论依据
按荷兰文化研究专家霍夫斯泰德的观点,文化不是一种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的教育和生活经验的许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
[4]他归纳出比较不同文化的五个纬度: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男性化与女性化、不确定性的规避和长期观—短期观。
[5]用文化维度分析文化差异是十分明显的。
文化差异是由各国的历史传统以及不同的社会发展进程所产生的,表现在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它对企业运行的影响力是全方位的。
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为我们分析文化差异提供了理论依据。
(1)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它体现的是一个人和他人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
个人主义是指在一种松懈的社会结构中,其中人们只关心他们自己和最亲近的亲属;集体主义是指在一种严密的社会结构中,其中有内部群体和外部群体之分,人们希望内部群体关心自己,同时他们也对内部群体热心帮助,绝对忠诚。
霍夫斯泰德曾发现,经济发达国家比贫穷国家更加注重个人主义。
(2)权力距离。
权力距离是指社会对权力在社会或组织中不平等分配的接受程度。
处于大权力距离中的人们逆来顺受地接触着一系列等级制度,每个人都毫无疑问地明确自己所处的地位;处于小权力距离中的人们饿为着权利的平等化而竞争并追究权力不平等的根源。
(3)男性化与女性化。
它是指社会中男性和女性分别所处的地位及所起的作用。
男性化指成就、金钱、英雄主义、自信武断等价值观在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程度;女性化指相对的人际关系、谦逊恭敬、对弱者的关切及注重生活质量的价值观在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程度。
(4)不确定性回避。
它是指如何对待永远存在的未来世界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回避指社会对不确定及模糊不清情境的不适感觉度,这种感觉迫使人们要去维护组织、保卫平安。
强不确定性回避是社会在维护既定的信念和行为规范时,不能容忍不同政见的人士和观点;弱不确定性回避是社会维持着一个宽容的气氛,现实性大于原则性,并能容忍异端邪说。
(5)长期与短期。
它是指一个民族对长远利益的价值倾向观。
长期导向性的文化与社会注重对未来的考虑,对待事物以动态的观点去考察,做任何事均留有余地;短期导向性的文化与社会则向过去与现在的利益着眼。
2.2.2 东道国与母国的文化差异
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时,必然会遇到东道国与母国文化的不同,这些不同也给跨国经营造成影响。
主要是:(1)不同文化传统所塑造的民族性格不同。
溶入民族性格之中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深层积淀,使各民族表现出不同的个性。
民族的责任、个性与人性的差异,往往构成跨国经营时沟通的困难。
(2)政治文化不同。
不同国家的政治体系有其特殊性质,信奉特殊的价值观,其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由与上述不同而不一样。
(3)民族文化所形成的处理问题方式不同。
行为模式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同也是东道国与母国文化差异的一大表现。
(4)语境不同。
语境是文化意义符号得以理解的环境,是意义符号所包含的信息的一部分。
可能相同的文字、符号在不同的语境中的意义也又很大的差别。
企业在跨国经营中不
同的语境也给其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5)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和宗教信仰不同。
不同的思维模式和宗教使社会和人的消费方式,生活愿望和追求目标不同。
跨国经营要考虑这些不同才能有效的进行跨国经营和管理。
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时不仅会遇到来自东道国文化与自身文化的差异,同时,还会遇到跨国企业内部的各种文化的影响。
[5]
2.2.3 跨国企业内部的文化差异
跨国企业各类具体的企业文化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和适宜的文化气候下形成的,它包括一组对立统一的基本生存样态:企业主文化与企业亚文化。
[6]从文化体层次阶段来看,跨国企业主文化是以母国文化为基础,在长期的跨国经营中结合其海外子公司的文化渐次形成的,在管理实践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文化。
跨国企业亚文化是跨国企业在东道国开展跨国经营业务时形成的,带有东道国特征的文化形态,它是跨国企业主文化的次级文化。
海外子公司的组织机构是结合东道国的具体情况设立的,带有东道国地域色彩的东道国文化,同时也带有母公司国家的文化特征,所以内部文化的差异主要是其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差异。
而这些差异从不同的维度上体现,在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中主要表现在价值文化上的差异,制度文化上的差异和劳动人事制度上的差异。
[7]我将这些差异总结成下面的表。
表1? 价值文化、制度文化、劳动人事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