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互动,塑造品牌---搭建生物医药创新与合作平台作为国内外最有强大影响的生物技术和医药领域的国际学术盛会,上海国际生物技术和医药研讨会(Bio-Forum)自1995年以来,已成功地举行了8届,她对促进我国生物技术和医药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会议的特点1、政府重视上海国际生物技术和医药研讨会由上海市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办公室主办,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有关部委和上海市科委、市经委、市人事局、市卫生局、市药监局等有关委办的大力支持。
会议由上海市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办公室主任、上海市科委主任李逸平博士任大会主席,并建立了由上海生物医药领域的院士组成大会学术委员会。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研讨会”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政策,充分借助和整合各方资源做大做强“研讨会”,获得美中医药开发协会(SAPA)和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CBA)和上海生物工程协会等海内外相关协会的大力支持与合作,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生物技术和医药领域的国际学术盛会。
2、规模、层次及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在会议规模上,研讨会自举办以来,参会人数稳步上升,从最初的100多人到2006年的500多人;其中,2004年由于与美洲华人生物科学学会生技分会合办,更是创造了800多人的参会记录。
与此同时,同期举行的上海国际生物技术和医药展览会参观和参展人数也同步上升。
在会议层次和国际化程度上,大会先后邀请了10多位美国、俄罗斯和20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到会演讲;邀请了默克、诺华、罗氏、礼来、拜耳等跨国制药公司副总裁发表演讲;邀请到了全球比较有影响力的MPM、雷曼兄弟、Sofinnova、蒙哥马利和Toucan 等生物医药风险投资公司的金融和投资专家参会,并发表演说;同时,也邀请了国家药监局、科技部生物工程中心、美国FDA、NIH和BIO、英格兰经济发展署等政府和机构要员做精彩发言。
值得一提的是会议的国际化程度逐步提高,从最初的几个外国人发展到今天的80%以上的报告人和1/5以上的参会代表来自海外。
3、主题鲜明、贴近产业会议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聚焦国际生物医药的发展趋势与热点问题,每年设立不同的大会主题和分会研讨专题。
几年来,大会分别设立了“十五、十一五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战略”、“入世与后基因组时代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对策”、“全球化战略与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和“自主创新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机遇”等主题。
同时,围绕“干细胞与组织工程”、“基因组资源开发生物芯片”、“抗体药物与新型疫苗”、“基因工程药物与基因治疗”、“小分子药物的工业研发与平台建设”、“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和“生物医药创新与知识产权”等技术前沿,开展专题研讨;此外,会议还根据最新的热点问题,组织了“生物防御与SARS”、“新生传染性疾病与禽流感”、“中药标准与国际化”和“RNA干扰与生物治疗”等圆桌会议。
在服务产业方面,会议组织了“生物医药企业家峰会”、“非专利药物国际化策略”、“研发外包与CRO服务”和“创业投资与孵化器”等分会或专题,为产业发展把脉,为企业发展寻求资金和合作机遇。
二、会议产生的影响研讨会在内容设计上一直贯彻“聚焦前沿领域、推进产业发展、拓展区域合作、服务企业需求”这一宗旨。
通过学习BIO等国际会议的经验,逐步推进BIO-FORUM从学术研讨会向“学术+商务”的模式转变,因此在会议设计上做到了“学术更聚焦前沿、商务更贴近产业”。
从会议的效果看,不但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还吸引了企业界和投资界的关注,在促进科技交流和带动产业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1、研讨发展战略、聚焦学术前沿,“BIO-FORUM”的品牌效应逐步显现研讨会自创办以来,先后研讨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诸多战略和策略问题,以及新药审评与注册管理办法和中药标准等企业界和学术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邀请了500多名海内外专家到会演讲,涉及欧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会议充分利用上海作为这一长三角地区中心的地缘优势,依托中国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最具活力的华东地区,吸引了全国,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的3500多名专业代表出席,“BIO-FORUM”会议在国内外的品牌效应正逐步显现。
2、把握市场机遇、服务企业需求,推动产业发展的作用开始展现会议每年都邀请美国FDA、欧盟的相关官员为企业解答新药、中药、非专利药国际注册的问题,邀请山道士、Teva等国际知名非专利药物公司到会寻求交流与合作。
通过会前会的形式,为重点扶持企业和产品组织学术推广。
会议还组织了英格兰、美国的生物医药小企业、俄罗斯科学院生化研究所和荷兰TNO等机构与上海十几家企业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领域和中医药领域进行交流合作,受到了上药集团、复星医药、绿谷集团和迪赛诺等企业的欢迎和好评。
此外,会议设立了研发外包专题,研讨了中国参与生物医药研发外包的优势与挑战,为上海生物医药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合作提供机遇。
3、吸引人才与投资、促进区域合作,会议的平台功能作用已经凸现通过研讨会与美中医药开发协会(SAPA)和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CBA)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已经吸引了多位协会的会长来沪创业或工作。
如CBA的倪健和SAPA的李君麟在上海建立了创业公司;SAPA的陈力、CBA的杨大俊等促进在罗氏上海研发中心、美国Ascenta(上海)生物技术公司和美国药典委员会上海有限公司的建立。
会议通过“生物医药投资与合作”分会,先后邀请到了20多家欧美风险投资公司到会,与上海的生物技术公司进行对接,破解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
此外,会议还邀请了英格兰东北部经济发展署、美国新泽西州和圣地亚哥生物技术协会和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高新技术园区官员,分别就生物技术公司的国际合作、技术的国际间转移和园区合作发展进行交流,为上海生物技术公司去海外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三、关于明年和今后会议的设想由美国生物技术工业组织举办的生物技术年会--“BIO”,已经成为生物技术领域的全球盛会,已经成为科学家捕捉和交流生命科学前沿热点的舞台;生物技术企业展示其最新创新成果和吸引风险投资的展台;跨国医药公司寻找合作和兼并对象的前台和风险投资家发觉投资机会的平台。
上海要全力打造“BIO-FORUM”品牌,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会展合并,形成会议和展览的联合互动“BIO-FORUM”已举办了8届,会议规模稳步增长,影响力日益扩大。
BIOTECH & PHARM(中国国际生物技术和医药工业展览会)也已经举办了10届,规模也逐步稳定。
但是要想进一步提升会议和展览的层次和规模,有必要学习美国的“BIO”的成功经验,即展会并重,展会互动。
“BIO”会议规模大,层次高,很大程度受到展览会的带动。
展览会内容丰富,真正变成了技术与产品,投资与贸易的展示和交流平台,涵盖了技术、产品与设备的全方位、多元化展示。
而目前上海的展览会主要以生物技术产品和装备为主,不是一个综合性的展览。
参与者主要是:仪器、设备的制造商、使用和购买单位。
尽管“展”和“会”的时间安排一致,但限于场馆问题,“展”和“会”参加人员的类型差别较大,没有起到展会共同促动的实际效果,也不可能形成与会议的互动。
为此,加快资源整合,提升展览会的层次和内容已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展会互动、共同提高的“双赢”效果。
2、整合聚焦,共同做大“BIO-FORUM”品牌上海每年除了BIO-FORUM这一综合性生物医药会议外,还有很多生物医药领域的专业会议。
整合上海生物医学领域的人才、会议和资金资源,一方面,可以利用上海生物医药领域的专家渠道邀请到层次较高的报告人,在做好每年“BIO-FORUM”大会;另一方面,以“BIO-FORUM”为品牌,联合上海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的高校、研究机构、医院、学会和协会,合作召开各种生物、医学领域的国际专业会议,扩大“BIO-FORUM”知名度和社会效应。
3、加强宣传,形成稳定的专业听众和观众提升“BIO-FORUM”为品牌形象和知名度,不但要借助网站和平面媒体的形式,联合其他媒体,打造“BIO-FORUM”为核心的专业媒介,让国内外同行通过这一平台共同交流信息,促进合作;而且要定期出版“BIO-FORUM”专业会刊,通过会刊,建立与听众和观众的联系,吸引更多的人参与。
4、关于2007年研讨会的构想今后研讨会将:通过聚焦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与医药三个前沿领域;促进生物医药技术、资本和人才三要素融合;推动生物医药生产制造、研究开发和专业服务三个产业发展;努力将会议打造成为生物医药交流与合作、产业与资本对接、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信息沟通与中介服务的平台。
2007年,研讨会将继续围绕“前瞻、创新、合作、发展”的办会宗旨,确定了“生物医药创新与合作策略”作为大会的主题。
针对该主题,Bio-Forum 2007设立生物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创新药物与中药国际化、生物医药投资与合作机遇、医药经济信息与政策动向、农业生物技术与生物农药五大专题分会。
同时,大会探索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联合,同期举办“2007年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最大程度地扩大Bio-Forum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与会者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机遇。
附:历届研讨会(Bio-Forum)的经典回顾第一届上海国际生物技术和医药研讨会实际上是1995年在上海商城举行的“中国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学术研讨会”。
时任人大常委副委员长吴阶平出席会议,并邀请到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邹承鲁和杨胜利,以及美国FDA、默克和德国巴斯夫等11位研发和管理专家到会演讲。
此后,为了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上海市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办公室于1997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上海国际生物技术和医药展览会,它是中国唯一以生物工程、生物医药、生命科学为主题的国际性专业展会,以其品牌化、国际化、专业化的特点,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和追求,展会的规模和影响越来越大,专业水准越来越高,成为业内人士公认的中国乃至亚洲一年一度著名行业盛会,是国内外同行进行技术交流、贸易洽谈、交易合作的国际性平台。
根据美国生物技术行业组织——生物技术工业组织每年成功举办全球生物技术大会(BIO)会展互动的成功经验,上海从2000年起开始在展览会期间同时举办研讨会。
2000年在上海世贸商城进行了第二届“中国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工业研讨会”。
会议围绕“中国非处方药的法规与实践”、“当前世界生物技术与医药技术的发展与趋势”和“面向未来的医药信息技术的发展”三个主题,邀请了17位专家进行报告。
从2001年开始,上海每年举办一次国际生物医药研讨会。
01年会议邀请到Roche 公司总部研发副总裁Pieter Joubert、时任中国生物工程中心的刘谦主任和市科委产业办主任助理王建平分别就国际医药工业的现状与未来和国家、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十五发展规划发表主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