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礼仪的反用现象与其作用
外交礼仪的反用现象与其作
外交礼仪在国家对外交往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较为平和的外交手段,然而由于外交活动的复杂性,出现了许多该手段难以妥善处理的事件,这时反用外交礼仪就显得有必要了。
本文将从对反用外交礼仪进行释义出发,通过指出反用外交礼仪具有表明实施国态度、掌握局势主动权的作用,从而分析反用礼仪的实施条件与注意事项。
一、外交礼仪与其反用
中国学者金正昆在其《外交学》中指出:外交礼仪,通常是指在具体的外交场合里,用以向交往对象表达尊敬友好之意,并用以维护自身形象的人际交往行为规范。
在外交活动中,外交礼仪是十分重要的。
外交礼仪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几个基本特征:其一,庄严性,指的是在外交礼仪的内容与形式上都必须体现庄重、严肃、崇高、神圣的一面,切忌轻浮与平淡;其二为职能性,因为外交礼仪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工作礼仪,它在外交场合与外活动中同时发挥作用。
同时,外交礼仪必须追求形式上的严谨与庄重,处处体现“尊重”二字;其三为礼宾性,其四为渐进性,其五是限定性。
这是外交礼仪自身所独具的五个特点。
诚然,在大部分的外交实践中,如果能够较好运用外交礼仪,则可在展示自身良好的外交素养与风度的同时维护自身国家利益,但这是建立在交往对象有一定的合作意愿的基础上的,如果交往双方并没有相类似的基础,那么是否还应该保持外交礼仪呢?在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社会,如果一个国家墨守成规地保持外交礼仪,可能会被认为“软弱”、保守,对这个国家的生存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在适当的场合与环境,国家或政府需要巧妙地反用外交礼仪,达成通过“正用”外交礼仪所不能达成的目的。
所谓反用外交礼仪,并不是站在礼仪的对立面,也不是不文明的体现。
一方面,反用礼仪仅仅是对于外交礼仪的部分反用,其主体仍需保持外交行为中体现礼仪的方面。
即仅限于外交礼仪的职能性与礼宾性部分,在职能性特征的反用上,执行者需通过某些行为或语言表达对交往对象的愤怒、轻视,从而达到先声夺人、激怒对方等目的;而在礼宾性特征的反用上,执行者需通过不对等接待等方式让交往对象感到自身被慢待,未得到应有的尊重并做出相关反应,从而掌握外交活动的主动权。
另一方面,无论是外交礼仪的常规应用还是反用,其根本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为了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实现自身战略目标,从而维护国家利益。
从这一点来说,二者的相互关系是“一体两翼”,相互协作的,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二、反用外交礼仪的具体作用
1.表达外交态度
反用外交礼仪可以较为明确的表达一个国家或组织对于某个事件的具体态度,从而旗帜鲜明的表达本方的观点,让交往对象感受到来自本方的意见与压力。
一般来讲,在会见外宾时,除了保持服装的得体之外,对于坐姿、言谈举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而抽烟、吐痰等行为更是被绝对禁止的。
但是,上个世纪一位著名领导人在开展外交活动时却反其道而行。
在与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就会晤时,他不但坐姿不端,还时常吸烟,甚至每当撒切尔夫人谈及主权问题与相关原则性问题时,他就将一口浓痰吐进了痰盂,直至撒切尔夫人停止关于此方面的谈论。
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领导人,这位伟人当然不可能不清楚相关外交礼仪。
他的吐痰、吸烟等不符合外交礼仪的举止是有其他含义的,在与撒切尔夫人会见时,他坚持主权问题不可谈判,每当英方触及到这一底线时,该伟人就通过这一举动向撒切尔表明本方的坚决态度。
而这一次礼仪的反用也的确收到成效,谈判最终以英方的失败而告终。
2.掌握主动权
反用外交礼仪可以帮助实施者于谈判或其他外交活动中在气势上压倒对方,从而控制局面,取得局势上的主动权。
对于外交官来说,在外交活动掌握活动节奏是相当重要的。
19世纪,美国希望从法国手上购买新奥尔良港口,谈判正在进行时,作为第一执政的拿破仑突然闯入会场,当场大声喝问美国特使如果是整个路易斯安那你们会出多少钱购买。
显然,这出乎特使预料,此时局面被拿破仑掌握,法国最后在成功脱身美洲的同时,也给英国在新大路上找了一个潜在对手。
按照一般的外交礼仪来看,拿破仑在此次谈判中的行为无礼的,他不但打断了谈判进程也冲撞了外宾。
然而,正是这样的行为使得拿破仑在气势上压倒对方,将谈判的节奏控制在自己手上,从而达成自身的谈判目标。
可以看到,反用外交礼仪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外交方式,它虽然有别于一般所提倡的外交礼仪,但是仍能通过一些巧妙的方式影响交往对象,起到表达自身态度、掌握局势的主动权等作用。
三、关于反用外交礼仪的几点思考
1.反用礼仪需以了解礼仪为基础
在国际社会交往中,主体可以适当反用礼仪,但是这必须以了解正式的外交礼仪为前提与基础。
从反用礼仪的概念上来说,其本身并没有站在外交礼仪的对立面,其仍然遵守外交礼仪的庄严性、渐进性与限定性特征,它将外交礼仪严格限定于外交“圈子”中,并未向外随意扩散,同时其也注重保持外交活动的庄严性,一直将外交的主体限定于国家或其他官方组织。
换句话讲,所谓反用,仅仅是在外交礼仪特征上的礼宾性与职能性进行反用,因此,我们说反用礼仪应以了解礼仪为基础。
2.反用礼仪需以国家实力作为保证
外交并非每一个国家或组织都可以反用,这背后需要一定的国家实力作为支撑。
国际社会一直奉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与话语权基本上取决于其国家实力。
对于一个弱小的国家来说,即使其通过反用外交礼仪来表达自身的某些态度,不但不会引起其他国家的重视,甚至可能招致个别大国的报复或制裁。
总的来说,国际社会一体化的加速发展对于外交礼仪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在开展外交工作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持外交礼仪,体现本国外交的庄严性、礼宾性、职能性等特征,让交往对象感受到来自本方的尊重。
但是,在不同的外交环境与条件下,外交人员也需要随机应变,根据双方的实力对比,在特定事件中反用外交礼仪,以不同的手段方式达成本国的战略目标,维护本国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