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仪器分析练习题06(完美版)

2021仪器分析练习题06(完美版)

一、选择题1. 液接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 A. 两种溶液接触之前带电荷B. 两种溶液中离子迁移速率不同所导致C. 电极电位对溶液作用的结果D. 溶液表面张力不同所致2. 正确的饱和甘汞电极半电池的组成为( ) A. Hg ⎜Hg 2Cl 2(1 mol ⋅L -1)⎜KCl (饱和) B. Hg ⎜Hg 2Cl 2(固体)⎜KCl (饱和) C. Hg ⎜Hg 2Cl 2(固体)⎜HCl (1mol ⋅L -1)D. Hg ⎜HgCl 2(固体)⎜KCl (饱和)3. 甘汞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随KCl 溶液浓度的增加而产生什么变化( ) A. 增加B. 减小C. 不变D. 两者无直接关系4. 用AgCl 晶体膜离子选择电极测定Cl -时,若以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应选用的盐桥为( ) A. KNO 3B. KClC. KBrD. KI5. 离子选择电极产生膜电位,是由于( ) A. 扩散电位的形成B. Donan 电位的形成C. 扩散电位和Donan 电位的形成D. 氧化还原反应6. 离子选择电极中通常采用的内参比电极是( ) A. Ag 电极B. Ag/AgCl 电极C. 饱和甘汞电极D. AgCl 电极7. 用Ag 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含有Ag 离子的氨性溶液,能引起电极响应的是( ) A.B.C.D. 三种离子的总和+Ag ()+3NH Ag ()+23NH Ag 8. pH 电极的膜电位产生是由于测定时,溶液中的( ) A. H +穿过了玻璃膜B. 电子穿过了玻璃膜C. Na +与水化玻璃膜上的H +交换作用D. H +与水化玻璃膜上的H +交换作用9. pH 电极在使用之前需要在去离子水中浸泡24 h ,其主要目的是( ) A. 彻底清除电极表面的杂质离子 B. 形成水化层,使不对称电位稳定 C. 消除液接电位D. 消除不对称电位10. pH 玻璃电极产生的不对称电位来源于( )A. 内外玻璃膜表面特性不同B. 内外溶液中H +浓度不同C. 内外溶液的H +活度系数不同D. 内外参比电极不一样11. 在实际测定溶液 pH 时都用标准缓冲溶液来校正电极,其目的是消除( )A. 不对称电位B. 液接电位C. 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D. 温度影响12. 晶体膜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检出限主要取决于()A.响应离子在溶液中的迁移速度 B. 膜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C. 响应离子的活度系数D. 晶体膜的厚度13. 晶体膜电极的选择性取主要决于()A. 被测离子与共存离子的迁移速度B. 被测离子与共存离子的电荷数C. 共存离子在电极上参与响应的敏感程度D. 共存离子与晶体膜中的晶格离子形成微溶盐的溶解度或络合物的稳定性14. 活动载体膜电极的敏感膜为()A. 固态的无机化合物B. 晶体膜C. 固态的有机化合物D. 液态的有机化合物15. 活动载体膜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检出限主要取决于()A. 响应离子在溶液中的迁移速度B. 膜电阻C. 膜的厚度D. 响应离子与载体的缔合物或络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16.二氧化碳气敏电极是以0.01 mol L-1碳酸氢钠作为中介溶液,指示电极可以选择()A. SCEB. pH玻璃电极C. 中性载体膜钠电极D. 铂电极17.关于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响应时间,不正确的说法是()A. 浓试样比稀试样长B. 光滑的电极表面与较薄的膜相会缩短响应时间C. 共存离子对响应时间有影响D. 一定范围内升高温度会缩短响应时间18.离子选择性电极在使用时,每次测量前都要将其电位值清洗至一定的值,即固定电极的预处理条件,这样做的目的是()A. 避免存贮效应(迟滞效应或记忆效应)B. 清洗电极C. 消除电位不稳定性D. 提高灵敏度19. 用离子选择性电极进行测定时,需要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溶液,这是因为()A. 减小浓差极化B. 加快响应速度C. 使电极表面保持干净D. 降低电池内阻20.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系数可用于()A. 估计电极的检出限B. 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C. 校正方法误差D. 估计电极的线性响应范围21. 电位分析法主要用于低价离子测定的主要原因是()A. 相对高价离子,低价离子电极易制作B. 高价离子电极未研制出来C. 能斯特方程对高价离子不适用D. 测定高价离子的灵敏度低、准确度差22. 用玻璃电极测定溶液pH 值时,通常采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为( ) A. 校正曲线法B. 直接比较法C. 一次加入标准法D. 内标法23. 用离子选择电极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对加入标准溶液的要求为( ) A. 加入体积大,溶液浓度高 B. 加入体积小,溶液浓度低 C. 加入体积大,溶液浓度低D. 加入体积小,溶液浓度高24. 对于电位滴定法,下面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在酸碱滴定中,常用pH 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B. 弱酸、弱碱以及多元酸(碱)不能用电位滴定法测定C. 电位滴定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应用范围广等特点D. 在酸碱滴定中,应用电位法指示滴定终点比用指示剂法指示终点的灵敏度高得多 2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电位滴定是通过测量滴定过程中电池电动势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B. 滴定终点位于滴定曲线斜率最小处C. 电位滴定中,在化学计量点附近应该每加入0.1~0.2 mL 滴定剂就测量一次电动势D. 除非要研究整个滴定过程,一般电位滴定只需准确测量和记录化学计量点前后1~2 mL 的电动势变化即可26. 在极谱分析中,用来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极谱图是( ) A. 电流对浓度B. 电流对电压C. 电流对体积D. 电压对浓度27. 经典直流极谱波出现平台是由于( ) A. 电化学极化使电流上不去B. 浓差极化使电流受扩散控制C. 离子还原后,电极周围的电场发生了变化D. 汞滴落下,将电荷带走了 28. 经典直流极谱法中极限扩散电流与汞高的关系为( ) A.B.C.D.2/1d hi ∝h i d ∝2d h i ∝3/1d hi ∝29. 在经典极谱分析中,一般不搅拌溶液,这是为了( ) A. 消除迁移电流 B. 减少充电电流的影响 C. 加速达到平衡D. 有利于形成浓差极化30. 在加入支持电解质后、极大抑制剂和除氧剂后,极谱分析中的极限电流是指( ) A. 残余电流和扩散电流B. 残余电流、扩散电流和迁移电流C. 扩散电流和迁移电流D. 残余电流和迁移电流31. 极谱法中极限扩散电流是()A. 电极表面附近还原(或氧化)离子浓度趋近于0时所得到的扩散电流B. 电极表面附近还原(或氧化)离子浓度等于0时所得到的扩散电流C. 电极表面附近还原(或氧化)离子浓度最大时所得到的扩散电流D. 较长时间电解所得到扩散电流32. 极谱波的半波电位是()A. 扩散电流为极限扩散电流一半时的电极电位B. 从极谱起始电位到终止电位一半处的电极电位C. 极限电流一半时的电极电位D. 参与电极反应物质的析出电位33. 下面的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极谱半波电位相同的,都是同一种物质B. 半波电位是极谱定量分析的依据C. 极谱半波电位随被测离子浓度的变化而变化D. 当溶液的组成一定时,同一物质的半波电位相同34. 极谱法测定时,溶液可多次测量且数值基本不变是因为()A. 电极很小,电解电流很小B. 加入浓度较大的惰性支持电解质C. 外加电压不很高,被测离子电解很少D. 被测离子还原形成汞齐又回到了溶液中35.哪种方法不适合消除氧波()A. 在中性或碱性底液中加入亚硫酸钠B. 在微酸性或碱性底液中加入抗坏血酸C. 在碱性底液中通入CO2D. 在溶液中通入N2等惰性气体36.在极谱分析中,通常在试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明胶,目的是消除()A. 极谱极大B. 迁移电流C. 充电电流D. 残余电流37. 严重限制经典极谱分析检测下限的因素是()A. 电解电流B. 扩散电流C. 极限电流D. 电容电流38. 影响阳离子半波电位负移的主要因素是()A. 改变温度B. 改变酸度C. 加入配位剂D. 形成汞齐39. 脉冲极谱法和方波极谱法的根本区别是()A. 脉冲极谱所施加的极化电压是等幅的B. 脉冲极谱所施加的极化电压是不等幅的C. 脉冲极谱是在直流极化电压上叠加方波电压D. 脉冲极谱是在直流极化电压上叠加频率较低方波电压,即一滴汞上只加一个方波电压40. 对于不可逆极谱波( ) A. 不发生完全的浓差极化现象 B. 极限扩散电流等于零C. 表现出明显的过电位D. 极限扩散电流不与浓度成正比41. 不可逆极谱波在未达到极限扩散电流区域时,控制电流大小的因素是( ) A. 电极反应速度B. 扩散速度C. 电极反应与扩散速度D. 支持电解质迁移速度42. 伏安法经常使用三电极系统,即工作电极、参比电极与铂丝辅助电极,这是因为: A. 确保工作电极电位完全受外加电压的控制 B. 保证参比电极的电位始终为零 C. 增强极化电压的稳定性D. 提高方法的灵敏度43. 单扫极谱和循环伏安法中,关于峰电流i p 和扫描速率v 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不可逆电极过程, B. 对可逆电极过程, 2p v i ∝2p v i ∝C. 对不可逆电极过程,D. 对可逆电极过程,2/1p vi ∝2/1p vi ∝44. 方波极谱是在直流极化电压上叠加一个小振幅的方波电压并在其后期进行电流测量,其检出限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 增加了电解电流的值B. 减少了电容电流的值C. 提高了测量电流中电解电流对电容电流的比值D. 仪器对测量电流进行了高倍率放大45. 脉冲极谱法能用于那些电极反应较慢(不可逆反应)物质的微量分析因为( ) A. 采用脉冲方式加电压B. 采用了较短的脉冲持续时间C. 采用了较长的脉冲持续时间D. 采用了在滴汞生长后期施加电压方式46. 下列的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溶出伏安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是由于将大体积试液中的被测物质富集到微小体积的电极上,使浓度增大,快速溶出时,电流将大大增加B. 阴极溶出伏安法中,富集过程是电氧化,溶出过程是电还原;而阳极溶出伏安法中,富集过程是电还原,溶出过程是电氧化C. 富集过程中,电极反应物常以汞齐或难溶化合物的形式被富集D. 溶出都是极化电压以一定速度(一般大于20 mV/s )由正电位向负电位方向线性变化 47. 在溶出伏安的富集(即预电解)过程中,需要搅拌试液或者旋转电极,其目的是( ) A. 加快电极表面的反应B. 加速达到电极平衡C. 获得稳定的溶出电流D. 提高富集效率48. 在阳极溶出伏安法中,使用下列哪种工作电极是不合适的: A. 滴汞电极B. 汞膜电极C. 悬汞电极D. 碳电极49. 溶出伏安法时使用悬汞电极,适合于测定( ) A. 与汞生成汞齐的金属离子 B. 不与汞生成汞齐的金属离子 C. 变价的金属离子D. 形成可溶性汞盐的金属离子50. 下列哪种伏安法的检出限最低( ) A. 脉冲伏安法B. 经典直流极谱法C. 溶出伏安法D. 方波极谱法51. 若溶液中含有下列浓度的离子,以Pt 电极电解时,首先在阴极上析出的是( ) A. 0.01 mol ⋅L -1的Ag +(= 0.80 V ) B. 2 mol ⋅L -1 Cu 2+(= 0.34 V ) θ+ϕAg Ag θ+ϕCu /Cu 2C. 1 mol ⋅L -1的Pb 2+(= -0.13 V )D. 0.1 mol ⋅L -1 Zn 2+(= -0.76 V )θ+ϕPb /Pb 2θ+ϕZn /Zn 252. 用银电极电解1 mol ⋅L -1 Br -、1 mol ⋅L -1 SCN -、0.001 mol ⋅L -1 Cl -、0.001 mol ⋅L -1 IO 3-和0.001 mol ⋅L -1 CrO 42-的混合溶液,已知ϕθ(AgBr/Ag) = +0.071V 、ϕ θ(AgSCN/Ag) = +0.09V ,ϕ θ(AgCl/Ag) =+0.222V ,ϕ θ(AgIO 3/Ag) = +0.361V ,ϕ θ(Ag 2CrO 4/Ag) = +0.446V ,在银电极上最先析出的为( ) A. AgBrB. AgSCNC. AgClD. AgIO 353. 电解时,由于超电位存在,要使阳离子在阴极上析出,其阴极电位要比可逆电极电位( ) A. 更正B. 更负C. 两者相等D. 无规律54. 下列不是恒电流电解分析法特点的是( ) A. 电解速度快B. 选择性差C. 需要的分析时间长D. 电解过程中外加电压不断变化55. 在控制电位电解过程中为了保持工作电极电位恒定,必须保持( ) A. 不断改变外加电压 B. 外加电压不变 C. 辅助电极电位不变D. 电解电流恒定56. 法拉第定律和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A. 温度和压力B. 电化学物质浓度C. 电极材料或溶剂性质D. 电子转移数57. 下列不是库仑滴定法特点是( ) A. 需要标准物进行滴定剂的校准 B. 可用使用不稳定的滴定剂 C. 方法灵敏度和准确度高 D. 容易实现自动滴定58. 控制电位库仑分析的先决条件是( ) A. 100%电流效率B. 100%滴定效率C. 控制电极电位D. 控制电流密度59. 高沸点有机溶剂中微量水分的测定,最适采用的方法是( ) A. 直接电位法B. 电位滴定法C. 电导分析法D. 库仑分析法60. 由库仑法生成的Br 2来滴定Tl +,反应如下:Tl ++ Br 2─→ Tl 3++ 2Br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