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1. 锁骨、第12. 腋窝内主要有臂丛锁骨下部及其分支、腋动脉及其分支、腋静脉及其属支、腋淋巴结和 疏松结缔组织等。
3. 斜方肌深面有菱形肌、头颈夹肌、肩胛提肌。
翻起菱形肌,暴露上后锯肌。
4. 三角肌深面有一疏松结缔组织间隙,间隙中有腋神经和旋肱后动脉,旋肱后动脉与旋肱前动脉吻合。
5. ● 胸内侧神经 ● 胸外侧神经 ● 胸长神经 ●胸背神经● 肩胛上神经 ● 肩胛下神经(上、下支) ● 肩胛背神经 ●● 锁骨下神经 ● 前臂内侧皮神经 ● 臂内侧皮神经 ●●穿出:胸肩峰动脉、胸外侧神经●穿入:头静脉、锁骨下淋巴结群输出管●肩胛切迹上方有肩胛上横韧带,相当于“桥”,桥上是陆军(army),对应artery,桥下是海军(navy),对应nerve。
所以肩胛上动脉在上,肩胛上神经在下。
14.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的肌腱形成腱板围绕肩关节,称肌腱袖(肩袖)。
17.2条肱静脉伴行肱动脉,在臂中部有贵要静脉汇入肱静脉● 肌肉:肱二头肌(上界)、肱肌;肱桡肌(下外侧界)、旋前圆肌(下内侧界) ● 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 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 ● 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20.21. 前臂肌前群(起止点、作用见教材P304)● 第一层: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从桡侧至尺侧) ● 第二层:指浅屈肌;● 第三层:指深屈肌、拇长屈肌; ● 第四层:旋前方肌。
22. 前臂前区动脉(图谱P55)● 桡动脉、桡动脉掌浅支、骨间总动脉、骨间前动脉、尺动脉、尺动脉掌浅支 ● 桡动脉——在肱桡肌内侧缘行走;尺动脉——在指浅屈肌深面和内侧缘走行 ● 桡动脉←—肱动脉—→尺动脉→骨间总动脉→骨间前动脉 (右臂) 23. 24. X≠Y :正中神经旋前圆肌浅(肱)头 旋前圆肌深(尺)头尺动脉、静脉 尺神经25.26. 路。
PS 扭紧瓶盖,上紧螺丝等都为顺时针旋转,需要手臂旋后运动(力量较大)才能弄紧;旋开瓶盖,松开螺丝等都为逆时针,需要手臂旋前运动(力量较小),不易进行。
29.30. 31. *32.下肢1. 梨状肌上、下孔结构2. 股部肌肉(图谱P106、115) ● 前群:缝匠肌(踢毽子)、股四头肌(踢足球)● 内侧群:耻骨肌、长收肌、股簿肌、短收肌、大收肌(上述四块肌肉深面) ● 后群: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均起自坐骨结节) 3.股部动脉(图谱P108、109)腹壁浅动脉 髂外动脉→股动脉 旋髂浅动脉 升支阴部外动脉 旋股外侧动脉 横支股深动脉 旋股内侧动脉 降支 穿动脉(3~4支)4. 股三角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下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下界为长收肌内侧缘。
前壁为阔筋膜,后壁为髂腰肌、耻骨肌和大收肌。
5. 股三角内容物由外向内依次为: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股管、腔隙韧带。
6. 收肌管内容物由前向后依次为:隐神经、股动脉、股静脉、淋巴管。
7. 股动脉是股神经和闭孔神经支配区域的界标。
8. *闭孔血管神经束闭孔动脉、闭孔神经都分 前 后前后两支骑跨短收肌。
9. *腘窝境界● 内上界:半腱肌、半膜肌 ● 外上界:股二头肌● 下界:腓肠肌内、外侧头10. 腘窝由前向后为:腘动脉、腘静脉、胫神经 11. 小腿肌肉● 前群:胫骨前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第三腓骨肌 ● 外侧群: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后群:腓肠肌、跖肌、比目鱼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拇长屈肌 12. 踝后区踝管内毗邻(图谱P137)“胫趾动神拇” 前后足底观 小腿肌后群于是趾长屈肌腱和拇长屈肌腱交叉 13. 外 内足背观小腿肌前群14. *足底肌肉● 内侧群: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收肌● 中间群:趾短屈肌、蚓状肌、足底方肌、骨间跖侧肌、骨间背侧肌 ● 外侧群:小趾展肌、小趾短屈肌头面部1. 2. 3. 面静脉经眼静脉与海绵窦相通,出眼静脉伴行于面动脉后方,至下颌角下方与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
4. 海绵窦外侧壁内,由上到下依次为: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稍内侧有展神经(Ⅲ、Ⅳ、Ⅴ1、Ⅴ2、Ⅵ)5. 以穿过腮腺的面神经丛作为腮腺深浅部的分界。
6. 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舌咽、迷走、副、舌下神经共同构成“腮腺床”。
7. 颈深筋膜在腮腺后缘分深、浅两层,包绕腮腺形成腮腺鞘,在腮腺前缘融合,覆盖于咬肌表面,称为咬肌筋膜。
8. 三叉神经发出三大分支: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下颌神经发出4个感觉支:颊神经、耳颞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
9.10. 肪组织,内有颞中动、静脉。
11. 颅顶部的血管神经主要分布在浅筋膜● 眶上动脉:眼动脉分支,走于眶上神经外侧 ● 滑车上动脉:眼动脉终支,走于滑车上神经内侧 ● 枕动脉:颈外动脉分支,走于枕大神经外侧12. 经过眶上裂的神经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眼神经颈部1.2. 3. 4.6.Δ颈动脉三角(图谱P307~309)●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和颈筋膜浅层,深面为椎前筋膜,内侧为咽侧壁及其筋膜●境界: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二腹肌后腹●内容:颈总动脉、颈内静脉、舌下神经、迷走神经、膈神经和颈深淋巴结7.侧面观8.9.舌骨下肌群包括: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10.甲状腺前面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舌骨下肌群和气管前筋膜。
11.气管前筋膜包绕甲状腺形成甲状腺假被膜,甲状腺自身的外膜称纤维囊,即真被膜。
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侧叶后面的真、假被膜之间。
12.甲状腺血管神经(1)甲状腺上动脉●多数起自颈外动脉起始部,少数起自颈总动脉,自侧叶上极分为前、后腺支●前腺支有分支沿甲状腺峡上缘与对侧吻合;后支沿侧叶后缘下行,与甲状腺下动脉升支吻合(2)甲状腺下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的甲状颈干,分布于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食管。
(3)喉上神经(图谱P313)●迷走神经分支,舌骨大角处分为内、外两支●内支伴喉上动脉,分布于声门裂以上喉黏膜●外支伴甲状腺上动脉,支配环甲肌和咽下缩肌●结扎甲状腺上动脉应紧贴腺体上极进行,以免伤及喉上神经外支(4)喉返神经:左喉返神经勾绕主动脉弓,右喉返神经勾绕锁骨下动脉,两者沿食管气管间沟上行,至环甲关节后方进入喉内,称为喉下神经。
(5)甲状腺最下动脉:可起自头臂干、动脉弓、右颈总动脉或胸廓内动脉13.气管颈部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胸骨上间隙及颈静脉弓、舌骨下肌群及气管前筋膜,2~4气管软骨前有甲状腺峡。
14.环状软骨弓两侧平对第6颈椎横突,是咽、食管分界,也是喉、气管分界。
平环状软骨弓处将颈动脉结节向后压向第6颈椎横突,阻断颈总动脉血流,可止头部出血。
15.*颈动脉鞘16.第1颈神经前支构成颈袢下根。
颈袢发支支配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
17.颈丛由1~4颈神经前支构成,分支有皮支、肌支和膈神经。
18.枕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肩胛舌骨肌下腹上缘围成,内容副神经和颈丛、臂丛分支。
19.颈外动脉分支(图谱P330)●二腹肌后腹下缘处向后上方发出枕动脉●下颌颈处分为颞浅动脉、上颌动脉●甲状软骨上缘至舌骨大角,由下至上向前发出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20.锁骨上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后缘、肩胛舌骨肌下腹、锁骨围成,内容锁骨下动、静脉,臂丛,膈神经。
21.臂丛●第5、6颈神经前支合成上干,第7颈神经前支延续为中干,第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前支合成下干●各干分前、后两股,上干、中干前股合成外侧束,下干前股自成内侧束,三干后股汇合成后束●锁骨中点上方,为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点22.颈根部的血管神经包括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胸导管、右淋巴导管、迷走N、膈N。
23.*锁骨下动脉左侧起自动脉弓,右侧起自头臂干,被前斜角肌分为3段:①起始处至前斜角肌内侧缘;②前斜角肌后方;③前斜角肌外侧缘至第一肋骨外侧缘。
分支如下:(图谱P310)(1)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第1段,穿颈椎横突孔,经枕骨大孔入颅(2)胸廓内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第1段,经锁骨下静脉后入胸腔(3)甲状颈干:起自锁骨下动脉第1段,分支有:甲状腺下动脉、肩胛上动脉、颈横动脉(4)肋颈干:起自锁骨下动脉第1段或第2段24.右淋巴导管由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和右支气管纵隔干汇合而成,注入右静脉角。
25.锁骨下静脉续于腋静脉,与颈内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
锁骨下静脉壁与第1肋、锁骨下肌和前斜角肌的筋膜愈着。
临床经锁骨内侧端下方和第1肋之间行锁骨下静脉穿刺。
26.迷走神经下行于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之间,发出喉返神经分支后下行进入胸腔。
27.膈神经位于前斜角肌前面,膈神经前面有胸锁乳突肌、肩胛舌骨肌中间腱、颈内静脉、颈横动脉和肩胛上动脉,内侧有颈升动脉。
胸部1.*胸壁浅筋膜内结构(1)胸廓内动脉穿支:胸骨外侧缘穿出,与肋间神经前皮支伴行,女性第1~4支粗大,分支至乳房,乳腺癌手术时注意结扎(2)肋间后动脉分支:胸主动脉发出,与肋间神经外侧皮支伴行(3)锁骨上神经:颈丛发出后经颈部向下跨越锁骨前面,分布于胸前区上部和肩部皮肤(4)胸腹壁静脉:起于脐周静脉网,收集腹前外侧壁上部、胸前区和胸外侧区浅层的静脉血,汇入胸外侧静脉2.乳房淋巴回流●外侧部、中央部→胸肌淋巴结●上部→尖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内侧部→胸骨旁淋巴结●内下部→膈上淋巴结● 深部→胸肌间淋巴结、尖淋巴结3. 在肋角外侧,肋间神经和肋间血管开始分支,上位肋沟内自上而下依次为肋间后V 、肋间后A 、肋间N 上支;下位肋上缘自上而下依次为肋间N 、肋间后A 、肋间后V 。
4. 胸膜穿刺时,在肋角内侧,应于下位肋骨上缘进针;在肋角外侧,应于肋间隙中部进针。
5. 胸前区和胸外侧区肌层①胸大肌、腹外斜肌、腹直肌上部 ②锁骨下肌、胸小肌、前锯肌 ③肋间肌 ④胸横肌6. 胸廓内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第1段,至第6肋间隙分为肌膈动脉和腹壁上动脉。
沿途分支有:①心包膈动脉:与膈神经伴行,分布至心包和膈②肋间前支:行于上6肋肋间隙,与肋间后动脉吻合 ③穿支:与肋间神经前皮支伴行浅出7. 膈根据肌纤维起始部位分为胸骨部、肋部和腰部。
腰部与肋部起点之间为腰肋三角,胸骨部和肋部起点之间为胸肋三角。
8. 腔静脉孔位于食管裂孔右前方,约在第8胸椎平面;食管裂孔约在第10胸椎平面;主动脉裂孔约在第12胸椎平面。
9. 壁胸膜分为4部分: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胸膜顶10. 两侧胸膜前界在第2~4胸肋关节高度靠拢,上下各自分开形成两个三角形无胸膜区 ①上方为胸腺三角,内有胸腺②下方为心包三角,此处心包直接与胸前壁相贴11. 肋膈隐窝左、右各一,位于肋胸膜和膈胸膜转折处。
胸膜腔穿刺抽液时,常选择肩胛线第8或9肋间隙进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