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高考真题练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6年(2016•江苏卷)图4 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 年、第6 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
读图回答7 ~8 题。
7. 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 第6 年的流量峰值大B. 第1 年的流速峰值小C. 第6 年的河流含沙量大D. 第1 年的河流径流量大8. 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A. 蒸发B. 下渗C. 蒸腾D. 地下径流(2016•上海卷)(二十二)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呈现热带稀疏草原的自然景观,这一现象引起地理工作者的思考。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旱、雨两季。
专家研究认为,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旱季比岛内其他地区更干旱,是那里形成热带稀树草原景观的关键因素。
材料二:海南岛旱季以偏东风为主。
材料三:海南岛西部一些地方沉积岩透水性强,地表水易于渗漏。
51.海南岛西部“旱季更显干旱”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降水量低。
从风向、地形角度分析降水量低的原因,并概括造成这里“旱季更显干旱”的其他因素及其作用。
(6分)2017年(2017•新课标Ⅲ卷)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
图3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
据此完成7~9题。
7.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A.递减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D.递增8.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9.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第11题。
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
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
11.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2018年(2018年卷)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种数大增,有些物种在新环境中急剧繁殖扩散,严重危害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成为外来入侵物种。
图11为“我国各省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
读图回答19—20题。
19.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在我国的总体分布格局是A.高寒及荒漠地区少B.东部由低纬向高纬减少C.面积大的省区较多D.边境省区比较多20.省和省成为我国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省份的原因是A.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B.地形复杂,环境多样C.地处亚热带热带,水热条件优越D.交通方便,人口稠密(2018年卷)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
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
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2018年北京卷)36.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多米尼加等拉丁美洲的经济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读图16,回答下列问题。
多米尼加动植物种类丰富,东北部海域为大西洋座头鲸的洄游区。
中部山区的植物达数千种,西南部湖泊是世界著名鳄鱼保护区。
(2)说明多米尼加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8分)(2018年卷)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如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
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
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8分)2019年(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
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
图6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图6(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6分)(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6分)(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6分)(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4分)(2019年天津卷•节选)13.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省市(下图)是我国离海最近的陆城市,辖区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
图们江流域的森林曾被大量砍伐。
近年来由于保护措施得当,使流域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
(3)森林植被的恢复,会使图们江在俄、朝两国交界处河段的水文特征发生哪些变化?(6分)(2019年卷)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的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并有冰川融水补给。
发源于该地区的楚玛尔河是长江北源之一,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是该地区的重要湖泊。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可西里地区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增加。
2011年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的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依次贯通了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
下图示意卓乃湖周边地区地理环境。
(1)说明造成此次湖泊贯通的自然条件。
(8分)(2)指出卓乃湖湖水外泄对下游河湖的影响。
(4分)(3)如果未来气候持续暖湿化,导致盐湖与清水河贯通,推测该地区水系及水环境的变化。
(8分)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015年(一)(2015•安徽卷)下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
完成下列问题。
23、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A.荒漠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4、图示地区有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贸易通道。
该通道便捷地连接了()A.北美东岸与西欧B.东亚与南亚C.北美东岸与西岸D.西欧与南亚(二)(2015•浙江卷)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
下图中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3、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
与甲、乙两相对应的是()A、甲-①、乙-②B、甲-②、乙-④C、甲-③、乙-①D、甲-④、乙-③4、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B、距海远近C、洋流性质D、海拔高度(三)(2015•北京卷)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
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
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 米)。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太白山()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2.如果过度猎狼,将会()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15•广东卷)3.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
按此理解。
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2015•江苏卷地理)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白然景观是()A.针叶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一常绿硬叶林一热带雨林C.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一热带雨林D.针阔混交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8.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房屋形态最主要的原因是()A.安全防御 B.节约耕地 C.防雨保温 D.就地取材(2015•江苏卷地理)新疆牧民季节性的转场在冬、夏牧场之间。
下图为新疆某地冬、夏牧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四条转场线路最合理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2.牧民转场主要受()A.草场垂直分布影响 B.山前绿洲规模影响C.草场水平分布影响 D.聚落分布的影响(七)(2015•江苏卷地理)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
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5.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它地区。
其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气温较高 B.太阳辐射强,气湿高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1 6.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 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八)(2015•山东卷)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9、该山地可能是()A、秦岭B、南岭C、昆仑山D、喜马拉雅山10、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光照B、水分C、海拔 D热量(九)(2015•天津卷)读图3,回答第5题。
5.结合图3判断,在澳大利亚,基本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是()A.水系的分布特征 B.地形的东西差异C.热带荒漠的分布 D.矿产的分布特点2016年(2016•北京卷)图5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
读图,回答第7、8图。
7. 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A. 1月B. 4月C. 7月D. 10月8.该山地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D.山顶海拔低于1000米(2016•江苏卷)某教授参加了新疆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17 ~18 题。
17. 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A. 山地针叶林带B. 高山草甸带C. 高山苔原带D. 冰川带18. 阿尔泰山南坡A. 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B. 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C. 此时季节为冬季D. 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2016•新课标Ⅱ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