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包括

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包括

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第6单元生命的延续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1节《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教案设计
重庆市万州区五桥中学程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正常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列举或辨别生物的不同性状,以及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列举或辨别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性状;
(4)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人体8种性状个体间的差异,识别生物的性状;
(2)通过苹果、梨辨别相对性状;
(3)通过对遗传性状的讨论,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的领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仔细观察和辨别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设计思路】
按照“目标引导,反馈矫正”课堂教学模式的“目标引导→自主探究→质疑点拨→反馈矫正”等四个基本环节进行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的制定
只有明确了学习目标,才能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高度注意,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一节课开始时,教师要向学生出示本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自学导引(每人一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并且了解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达标意识。

(二)自主探究
补偿教学:学生在拿到学习目标之后,不宜立即布置学生自学。

而是首先要引导学生回顾旧知,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认知初始状态和情感初始特征。

它能为新课的达标起到铺垫和迁移的作用。

学生自学: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目标和自学导引,认真而全面地通读整节教材或教师指定的部分教材,细致地进行筛选:哪些知识点能够按照要求掌握;哪些知识点似懂非懂;哪些知识点一无所知。

讨论交流:学生通过自学,每个人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领会可能不同,同一问题也会有不同的见解。

教师适时组织讨论交流,让学生提出质疑、明辨是非、相互补充或纠正,使自己归纳的知识更完善。

(三)质疑点拨
教师质疑:通过自读教材和相互讨论,学生对各具体知识点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往往不够深入,并且常常也缺乏对具体知识点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通过教师质疑就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的独立思考,深刻理解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

精讲点拨:学生经过自学探究、讨论交流、教师质疑后,可能有些知识点在头脑中还比较零散,很容易遗忘,同时在前三个环节的学习中,已最大限度地暴露出了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教师对所有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属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对带有共性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再针对本节内容的学习目标,确定“讲”的内容和方法。

教师精讲宜采用“点拨式”教学法,切实针对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确实需要帮助的问题进行点拨讲解。

(四)反馈矫正
应用反馈:经过学生自学,教师精讲点拨后,学生已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但尚未形成解题技能。

教师要及时运用预先选编好的学习目标(或称达标)检测题对学生进行检测。

矫正回授:如果说应用反馈是对学习误差的“诊断”,那么矫正回授就是对学习误差的“治疗”。

正如对疾病的治疗必须以诊断为前提一样,教学矫正也必须以教学反馈为前提。

不论是反馈信息,还是矫正回授,贵在及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个体间性状的比较活动;②遗传和变异现象。

难点:①遗传概念;②变异概念。

【教学方法】
概念图、比较、讨论、自学探究、讲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刚刚学习了生物的生殖,通过生殖可以实现生命的延续,在生命的延续过程中会表现出什么现象呢?我们来看一幅照片全家福(见下图),从这幅照片中,
大家能看到生命的延续过程中表现了什么现象?(课件:全家福照片),照片中子女和父母的相似和差异之处就是遗传和变异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两种现象。

(课件出示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和自学导引
“遗传和变异现象”自学导引三、教师质疑,精讲点拔
请同学们思考,我们怎样认识并了解新来的同学?(五官、肤色、身高)如何认植物?(看它的叶子的形状、颜色,茎的高矮,花、种子……)
(出示苹果)问:这个苹果你如何认识?(大小、形状、颜色、味道、气味……)你如何认出你的小狗?(看毛的长短、颜色、耳朵、眼睛等)
总结归纳出“性状”的概念:人体和生物体的形态和生理特征。

讲:不同种生物性状明显不同,易于区分,同种生物怎样去区分呢?请2名同学找出明显的外貌特征。

总结“相对性状”的概念。

举例:豌豆的圆粒和皱粒,番茄的红果与黄果,兔子的白毛与黑毛,鸡的玫瑰冠与单冠,都是相对性状(课件出示)
问:相对性状是不是只有2种表现类型?
课件出示:红、绿、黄、紫色的牡丹花。

讲:认识一种生物就要仔细观察它的各种性状。

完成活动:个体间性状的比较。

先请学生对照自己检查自己的特征,然后请一学生逐项报告自己的检查结果,课件出示讨论题。

讨论1:最后没有人和报告人一起站立,说明了什么?(个体间的性状表现不可能完全相同)
讨论2:如果有人与报告者一起站立,说明个体间的某些性状的表现是相同的,继续检查其它性状。

总结:同学之间同一性状的表现特征,有的性状相同,有的性状表现不同,各种性状完全相同的为零,现在请自觉说一下你有哪些特征与父母相似?又有哪些特征与父母、兄弟姐妹不同?
活动:欣赏和评价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

出示:漫画《新鼻子》、《旧砖上剥落的碎片》
讨论1:《新鼻子》中的钩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中的断腿有什么不同?
讨论2:哪幅漫画中表达的生物学现象是可能发生的?为什么?
归纳:遗传的概念、变异的概念。

四、课件出示巩固练习题
“遗传和变异现象”巩固练习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一、想想填填
1.生物的亲子间的相似性叫________;亲子间或子代个体与个体间的差异叫________。

这两种现象是生物界最普遍的现象。

2.生物的性状指的是生物的________或________。

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往往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遗传学家把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________。

二、自主决策
3.下列不属于遗传的是()
A.羊生下来的后代都是羊
B.父母高,孩子一般都比较高
C.感冒流行时,小明父子均患感冒
D.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打地洞
4.下列特征中不属于性状的是()
A.李×血型是O型
B.月季开红花
C.张×喜欢看电影
D.抗倒伏的小麦
5.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黄色和短毛
B.豌豆的绿色和圆粒
C.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D.狼的黄毛和狗的白毛
6.下列性状中能遗传的是()
A.小玮在实验室工作,皮肤较白,他的弟弟是渔民,皮肤较黑
B.北京人能讲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南方人的普通话都带有一定的家乡尾音
C.小强在中学期间未能严格要求自己,养成了抽烟、喝酒的习惯
D.欧洲人皮肤中黑色素很少,非洲人皮肤中黑色素很多,其肤色差异很大
7.下列哪一种现象不能作为变异的实例()
A.羊有角,马没有角
B.月季花的颜色有红色、白色等
C.奶牛产奶量高,役用牛产奶量低
D.人的视觉有正常、色盲之分
三、思考判断
8.人眼的眼皮的单双是一种性状。

()
9.举重运动员身体肌肉强壮,他的子女也一定肌肉强壮。

()
10.世界上两个人性状完全相同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
五、出示本节概念图(见后),梳理、小结本节内容。

【完整的概念图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万州区推行的“目标引导,反馈矫正”教学模式的展演,教学围绕“目标引导→自主探究→质疑点拨→反馈矫正”等四个基本环节进行,并适时创建了本节的概念图,使本节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相关概念,为进一步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初一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有待培养和加强,教师要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并适时进行学法指导。

在学生的自学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巡视,点拨、提示、疏导学生自学时出现的问题,同时指导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点的方法,使之逐步达到能独立完成。

【教学点评】
本节课围绕“目标引导,反馈矫正”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通过“目标引导→自主探究→质疑点拨→反馈矫正”等四个基本环节,立足于学生的“学会”和“会学”,组织和指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体现主动性、自主性和创新性,使他们活泼主动地学习,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提高了教学目标达成度。

在教学过程中,创建了本节的概念图,使本节知识内容系统化,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概念及内在联系,为继续学习本章新知打下了牢实的基础。

点评人:张世海(中学高级教师、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生物教研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