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洋流-教学设计
提出问题:中国“小鸭舰队”如何到达英国海岸?
这时学生能回答出玩具鸭是随着海水的运动到达的。
通过一些有趣的生活实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一、洋流的概念及分类
1、洋流的概念
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材料,找出洋流概念的几个关键词:常年、稳定、大规模
学生自己动手阅读课本所给材料,找关键词,从而理解洋流。
2、洋流的性质分类:介绍寒、暖流的概念,练习寒暖流的判断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洋流的概念,即把握关键词:大规模,一定反向,常年。同时指出洋流的立体性;运用地图,从洋流的分布位置、运动方向、寒暖流的位置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洋流的分类,除了常规的寒暖流分类外,还可分为:风海流(最常见),密度流(如地中海和大西洋),补偿流(如秘鲁寒流);
另一学生在板图上画出低纬、中纬和高纬海区的洋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洋流流向与盛行风向不是完全一致的?
用盛行风、副热带海区、副极地海区、大洋环流等词汇,描述全球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用设问的方式,环环相扣,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掌握利用手绘地图分析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一般方法,南北半球成“8”字型,气旋和反气旋型。同时对照世界气压带风带,总结出风是洋流的最主要动力;
4、洋流的影响,如污染物的减轻和扩散,世界主要两条航线,世界四大渔场的形成,最重要的是对世界气候的影响。
能力目标:
认识洋流,理解洋流,重点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影响。
4、洋流的分布:
设问1:促使洋流常年、稳定的、沿一定方向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设问2:在低纬信风、中纬西风和极地东风吹拂下的海域,洋流的运动方向如何?
播放“风带与洋流”动画。
设问3:南、北赤道暖流和西风漂流能够环绕地球一周吗?
设问4:从洋流的分布模式来看,影响洋流流向的因素有哪些?
引导学生说出学过的盛行风,板画全球风带模式图,一学生到黑板前补画出风向。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示说明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体动力;
2、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
洋流的分布规律与影响。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材料:“中国鸭舰队环游地球”:1992年,一艘从中国香港出发的货轮在太平洋海域遭遇风暴,船上近3万只塑料玩具鸭坠入大海,漂浮在海面上,形成一支庞大的“鸭子舰队”,并随波逐流。随后几年,玩具鸭先后抵达印尼、澳大利亚、美洲等地,平均每天漂流7英里。有人预测,其中的1万多只玩具鸭组成的“小鸭舰队”在海上漂流了15年后,将于2007年抵达英国海岸。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讲与练的结合;重要的结论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自己归纳出来,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在重法加以各个击破,进而获得对本节内容的掌握。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能活学活用旧知识,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通过教材的内容,分析洋流按性质分为哪两大类?各是什么?并说出其定义。
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和读图的能力。
3、洋流按成因分类: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让学生自由发挥,不怕说错,分别找出这几种洋流的典型例子,并使学生认识到风海流是最主要的洋流,密度流的典型例子(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补偿流(秘鲁寒流)。
学生动手,能很好的调动学生,使他们认识的更全面。
课题:《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科目:地理
教学对象:班
课时:2课时
提供者: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本节授课内容需要,安排两课时完成,本课是在前面课程《全球的气压带风带》,《自然界的水循环》的基础上学习的,《自然界的水循环》、《全球的气压带风带》这2课对本课有着承上启下的关系,洋流对后面世界气候的学习也至关重要,是气候的重要影响因子。因此,在学习本课时,有必要对前一节课的学习做一简单的回顾和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作为自然界重要的水体——海水,它的运动更加抽象,规模更大,也更宏观,对于它学生难以把握,可以说该知识点是必修一的重点和难点,可以结合很多知识点出题,如世界气候,航线等,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但由于其抽象性和宏观性,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掌握较差,也是考试失分重点。所以对于本节课,学生和老师都应格外重视。本课的学习应使学生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本课的学习中应落实在地图上,其中最主要的是教材图3.4“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图3.5 “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以及绘制的简图;在熟练绘出“洋流模式图”或“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图”的基础上,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也是最基本的地理思想。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强调抓住基本原理,重视运用原理解决类似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图为线索,培养学生的画图、读图分析能力。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本节授课内容需要,安排两课时完成,本课是在前面课程《全球的气压带风带》,《自然界的水循环》的基础上学习的,《自然界的水循环》、《全球的气压带风带》这2课对本课有着承上启下的关系,洋流对后面世界气候的学习也至关重要,是气候的重要影响因子。因此,在学习本课时,有必要对前一节课的学习做一简单的回顾和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作为自然界重要的水体——海水,它的运动更加抽象,规模更大,也更宏观,对于它学生难以把握,可以说该知识点是必修一的重点和难点,可以结合很多知识点出题,如世界气候,航线等,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但由于其抽象性和宏观性,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掌握较差,也是考试失分重点。所以对于本节课,学生和老师都应格外重视。本课的学习应使学生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本课的学习中应落实在地图上,其中最主要的是教材图3.4“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图3.5 “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以及绘制的简图;在熟练绘出“洋流模式图”或“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图”的基础上,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