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脑室室管膜瘤的CT_MRI影像表现_肖道雄

第四脑室室管膜瘤的CT_MRI影像表现_肖道雄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2 年第 31 卷第 6 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783· 显强化; 23 例 MRI 术前确诊; 另 2 例分别误诊为血 管母细胞瘤和胶质瘤。33 例中共有 22 例肿块内有 12 例肿块与脑干分界欠清晰, 29 例继发脑 囊变区, , 15 , 3 19 例伴有室旁间质水肿 例重度脑积水, 积水 例肿块几乎占满第四脑室且均表现为优势向下生 长。 3 讨论 在 2007 年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 室管膜瘤属神经上皮组织肿瘤中的第 4 类室 类中, ICDO 编码 9391 /3 , WHO 分级Ⅱ级, 管膜肿瘤, 室管 膜瘤又分为细胞型、 乳头状型、 透明细胞型和伸长细 胞型
[13 ] 围 2 ~ 68 岁, 其发病高峰年龄与文献报道相似 。 第四脑室室管膜瘤以细胞型室管膜瘤为主, 肿
天坛医院神经放射科 3 位高年资影像医师独立阅 片, 两位或两位以上医师统一意见后记录结果 。 2 结果 20 例 CT 检查中, 病灶密度以等 / 略高 / 略低密
CT 值范围 21 ~ 48 HU; 10 例发现钙化, 度为主, 呈多 1 例呈边缘线条样, 发点片状, 病灶钙化范围占肿块 总体积相对极小; 13 例发现“浇注 ” 现象 , 主要向 。 CT 双侧侧孔生长 增强扫描大部分病例实性部分 和( 或) 囊壁呈不均匀强化, 囊变坏死区无强化。 术 前 CT 准确诊断者 3 例, 其他误诊为髓母细胞瘤、 星 DTPA 增 形细胞瘤等。25 例行 MRI 常规平扫加 GdT2 WI 稍高 强扫描, 病灶大部分呈 T1 WI 稍低信号、 信号, 发生囊变和 ( 或 ) 钙化的肿块信号常混杂, 囊 T2 WI 均为高信号; 25 例均可发现不 变区可呈 T1 WI、 “浇注 ” 同程度的 现象, 横轴位 T2 WI 上可较好观察 到肿块向双侧孔生长, 甚至达桥小脑角区, 亦可向后 矢状位图像可较好观察肿块超 生长达小脑延髓池, 过枕骨大孔向下生长达延髓背侧或颈髓水平; 21 例 肿块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 以斑片状强化为主, 可有 3 例中重度强化, 1 例无明 环形强化, 但环壁不规则,
搜集
2008 年 4 月至 2011 年 7 月在北京天坛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33 例第四脑室室管膜瘤患者资料, 男 20 例, 女 13 MRI, 8 例单独行 CT 检 例, 年龄 2 ~ 68 岁, 回顾性分析其 CT 和( 或) MRI 表现。 结果 33 例中有 12 例同时行 CT、 13 例单独行 MRI。20 例 CT 检查中, CT 值范围 21 ~ 48 HU, 查, 病灶密度以等 / 略高 / 略低密度为主, 有 10 例发现点 “浇注” DTPA 增强扫描, 片状钙化, 有 13 例发现 现象, 术前 CT 准确诊断本病者 3 例。25 例行 MRI 常规平扫加 GdT2 WI 稍高信号, 25 例均可发现不同程度的 “浇注 ” 21 例肿块呈不均匀轻中度 病灶大部分呈 T1 WI 稍低信号、 现象, 3 例中重度强化, 1 例无明显强化, 23 例 MRI 术前确诊。33 例中共有 22 例肿块内有囊变区, 12 例肿块与脑干 强化, 29 例继发脑积水, 3 例重度脑积水, 15 例伴有室旁间质水肿, 19 例肿块几乎占满第四脑室 。 结论 分界欠清晰, 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 室管膜瘤 第四脑室 X 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第 MRI 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MRI 是目前诊断该病的最佳方法, MRI 表现, 四脑室室管膜瘤的 CT、 综合分析 CT、 可提高
DOI:10.13437/ki.jcr.2012.06.034
· 782·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2 年第 31 卷第 6 期
中枢神经放射学
MRI 影像表现 第四脑室室管膜瘤的 CT、
* 肖道雄,孙胜军 ,彭吉东,杨

【摘要】 目的
MRI 特征, 探讨第四脑室室管膜瘤的 CT、 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 方法
室管膜瘤起源于室管膜细胞, 约占颅内肿瘤的
作者单位: 341000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影像中心( 肖道雄、 彭 吉东) ; 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放射科( 孙胜军) ; 116027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 杨 超) ; * 通讯作者
1% ~ 4% , 主 要 发 生 于 脑 室 内, 以第四脑室最常 [1 ] [2 ~ 6 ] , 见 。关于第四脑室区肿瘤的报道较多 其中, 室管膜瘤较髓母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要少见得多, 在 [2 ] 影像学上易误诊 。笔者搜集近 3 年内在首都医科 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33 例第 四脑室室管膜瘤患者资料, 报道如下。
[8 , 9 ]
1 1.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搜集 2008 年 4 月至 2011 年 7 月在北京天坛医 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33 例第四脑室室管膜瘤患者
33 例中, 资料, 男 20 例, 女 13 例, 年龄 2 ~ 68 岁。大 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颅高压症状和小脑症状 , 如头痛、 头晕、 恶性、 呕吐、 行走不稳、 眼球震颤、 视物 模糊等, 间歇性、 反复发作, 后期持续性加重。 少数 吞咽、 构音等功能障碍。 患者有呼吸、 1. 2 检查方法 33 例中, 12 例同时行 MR、 CT 检查, 8 例单独行 CT 检查, 13 例单独行 MRI 检查。 头部 MRI 扫描采 使用 用 GE 1. 5 T 或 Siemens 3. 0 T 磁共振扫描仪, TE 9. 8 头部线圈。MRI 平扫行 T1 WI ( TR 2000 ms, ms) 矢状位、 TE 84 ms) 横轴位和 T2 WI( TR 4500 ms, 横轴位扫描。25 例行 MR 增强扫描, 对比剂为 GdDTPA 0. 2mmol / kg 体重, 经肘静脉快速推注, 注射后 矢状位、 冠状位 T1 WI 扫描, 扫描参 立即行横轴位、 数同平 扫 T1 WI。 CT 扫 描, 层 厚 为 4. 50 mm /9. 00 mm, 层间隔为 4. 50 mm /9. 00 mm。 1. 3 图像分析 使用 Neusoft 软件进行图像观察和测量, 由北京
CT and MRI Features of the Fourth Ventricle Ependymoma
XIAO Daoxiong, SUN Shengjun, PENG Jidong, et al. Ganzhou People’ s Hospital, Ganzhou, Jiangxi Province 341000 , P. R. China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7 ]
瘤细胞形态一致, 呈片状分布, 局部常可见血管周围 假菊形团。肿瘤细胞伸出细长的胞质突起附着在扩 张的薄壁血管周围, 形成血管周围无细胞核区。 在 部分病例还可见特征性的室管膜裂隙和室管膜菊形 区, 瘤细胞呈假复层排列成腺样或裂隙样。 室管膜 瘤细胞中等分化, 有丝分裂不活跃, 除间变型室管膜 瘤外, 无假栅栏状坏死。 室管膜瘤的特征性结构为 血 管 周 围 假 菊 形 团、 室管膜裂隙和室管膜菊形 [14 ~ 16 ] 。本组有 7 例病理诊断为间变性室管膜瘤 团 或部分呈间变性室管膜瘤结构, 其余均为细胞型室 管膜瘤。1 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GFAP 阳性, Olig2 散在 阳 性 细 胞, Vimentin 血 管 阳 性, EMA 阴 67 散在少许阳性细胞 性。1 例间变性室管膜瘤 Ki核。 第四脑室室管膜瘤常呈分叶状, 境界清楚, 形态 极不规则, 常突破脑室前后壁侵犯脑干及小脑 , 也可 经 侧孔和( 或) 中央孔向桥小脑角区 、 小脑延髓池方
。室管膜瘤起源于脑室或脊髓中央管室管
主要发生于脑室内, 以第 膜细胞或室管膜残余组织, [10 , 11 ] 。 四脑室最常见 第四脑室室管膜瘤的临床表现非常多样, 与其 大小以及是否有软脑膜转移密切相关 , 主 生长部位、 要表现为颅高压症状和小脑症状 。早期因肿瘤随体 头晕、 位变动堵塞中脑导水管可出现发作性的头痛 、 恶性、 呕吐、 行走不稳、 眼球震颤、 视物模糊等, 而后 间歇性、 反复发作, 持续性加重, 部分患者可有呼吸、 吞咽、 构音等功能障碍。 第四脑室室管膜瘤呈良性 [12 ] 过程, 生长缓慢, 病程可达 10 余年 。第四脑室室 5 岁前和 40 岁左右, 管膜瘤有两个发病高峰年龄, 较多见于儿童, 无明显性别差异。 本组病例年龄范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T and MRI features of ependymoma in the fourth ventricle. Methods 33 pa-
13 females, ging from 2 to 68 years) confirmed by surgery and patholotients with fourth ventricle ependymoma ( 20 males, gy were collected from April 2008 to July 2011 in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 The CT and ( or ) MRI feature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12 patients underwent both CT and MRI, 8 cases underwent CT scan and 13 cases underwent MRI alone. On CT images ( 20 cases) , the lesions showed equal, slightly high or slightly low density masses with CT value range of 21 - 48 HU. Punctate calcifications were found in 10 cases," Casting" phenomenon in 13 cases, and 3 cases were accurately diagnosed preoperatively. On plain and enhanced MRI images ( 25 cases) ,the lesions showed slight hypointensity in T1 WI and slight hyperintensity in T2 WI. “Casting”phenomenon in varying degrees was found in 25 cases. The images of 21 cases showed mild or moderate heterogeneous enhancement 3 cases showed serious enhancement, and 1 case showed no enhancement. There were 23 cases accurately diagnosed preoperatively. Among the total 33 cases, cystic areas were showed within the tumors in 22 cases ,unclear boundaries with brain stem in 12 cases,secondary hydrocephalus in 29 cases,serious hydrocephalus in 3 cases,paraventricular interstitial edema in 15 cases,masses filled the fourth ventricle in 19 cases. nostic accuracy. 【Key words】 Ependymoma 4th ventricle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nclusion Ependymoma in the fourth ventricle shows certain CT and MRI features. MRI is the best method to diagnose the diseas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CT and MRI performance could improve the dia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