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简介一、县情简介松阳县位于浙西南山区,因地处长松山之南,故名松阳。
县域面积1406平方公里,总人口23.83万。
全县“八山一水一分田”,主要河流松阴溪贯穿全境由西向东汇入瓯江。
松阳历史悠久、人文鼎盛,是一个历史名城,作为丽水市最古老的县,建县于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距今有1800多年历史。
松阳田园秀美,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森林覆盖率达75%,自古有“桃花源”美誉。
县域中部是浙西南最大的山间盆地──松古平原,良田千顷,物产丰饶,素有“金瓯玉盘”、“处州粮仓”之称。
松阳茶香四海,饮誉全国,是一个名茶之乡,目前全县有茶园11.56万亩,8万多人从事茶产业,形成“全县人口三分之一从事茶产业、农业总产值三分之一来自茶产业、农民收入三分之一源于茶产业”的格局。
浙南茶叶市场2013年全年实现茶叶交易量7.15万吨,交易额达38.5亿元。
“十一五”以来,松阳实现了经济发展从人均GDP1000美元到5000美元、城乡发展从初步统筹到基本统筹、社会发展从温饱有余到基本小康的三大跨越。
今后五年,松阳将围绕“田园松阳”建设,努力推进“美丽中国”、“美丽浙江”在松阳的创造性实践,把松阳建设成为新型生态田园城市和新型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成为生活富裕、家园秀美、人文和谐的幸福家园。
二、名胜古迹(一)旅游景点卯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景区距县城14公里,总面积905公顷,主峰海拔403米,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四星级特色森林旅游基地。
卯山是唐朝著名法师叶法善修道之处,作为道家圣山,山顶建有通天宫、点易亭、试剑石、浴丹池、天师殿、俭公祠、通海古井等景观。
大木山骑行茶园:茶园核心景区面积2300余亩,区内建有多种路况骑行道路20余公里,其中休闲健身骑行环线8.3公里。
景区涵盖茶园观光、茶园品茶、采摘制茶体验、养生度假等功能,茶文化长廊、游憩平台、骑行观光台、游客中心等服务设施齐全。
2013年中国浙江自行车系列公开赛赛道之一。
四都寨头休闲摄影基地:位于四都乡境内,距离县城15公里,境内多仙霞山脉,全年云雾笼罩,高山云海景象极其壮观。
园内设有摄影作品、书画美术作品、工艺品艺术、松阳奇石艺术、根雕古玩藏品、松阳农耕文化等艺术展厅,建有摄影之家服务中心,农家乐活动中心,文化活动中心。
界首村(长寿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村中遍布古宅院,具有浓郁的古老文化气息。
史上为集官道、驿站、官渡、商埠于一身的松阳西关隘,为浙西地区食盐集散地。
界首村历来重教崇学,人才辈出,村中“震东女子学堂”为处州最早的女子学堂。
历史明清古街:地处县城西屏街道,临街两边分列明清风格民居店铺,街上商肆连绵、古风依旧,有祖传草药店、豆腐店、剃头店、铁匠店、画像店、打秤店、碳竹铺、锡箔铺等,俨然是当代的《清明上河图》。
竹源峡瀑布群:瀑布群位于竹源峡境内,距松阳县城14公里。
主要景观有泮殿源瀑布、五龙山、竹溪风情、竹源七漈、周岭根原始森林、千亩竹海。
竹源峡以“山峻、岩奇、水秀、潭幽”纯自然风光闻名,被列入首批“浙江绿谷〃十大峡谷”。
双童积雪景区:景区俗称“和尚背老婆”,位于松阴溪南面,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
山势奇峻,丛石如林,有石笋、石天桥、八仙坛、卧云岩、马蹄泉等名胜,有“小峨眉”之称。
(二)文保单位1、国家级:延庆寺塔:有“浙江第一塔”和“东方比萨斜塔”之誉,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
楼阁式砖木结构空筒体塔,六面七级,副阶重檐,顶部冠以铁质塔刹。
塔藏舍利,是江南诸塔中保存北宋遗物最多的建筑遗存。
普济桥: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横卧玉溪之上,系石礅二孔木廊结构,将楼阁式建筑融入桥梁建筑中,成为现存石墩木构廊屋桥中不可多得的典型范例。
国宝级馆藏文物:龙泉青瓷极品南宋凤耳瓶:粉青釉凤耳瓶,系南宋龙泉窑青瓷精品,浅盘口,筒形长颈,斜肩,筒腹,暗圈足。
筒形长颈两侧对称贴饰凤耳一对,胎白细腻,内外通体施粉青釉,釉层丰厚,状若凝脂,晶莹如玉,足尖无釉,口径10.4厘米,底径10.0厘米,高27.0厘米。
2、省级:进士牌坊:詹士兄弟进士牌坊、市口进士牌坊詹士兄弟进士牌坊:旌表詹雨、詹宝兄弟中举进士而立,牌坊建于明弘治九年(1496年),青石仿木结构,四柱三间五楼,歇山式坊顶,额枋正背面分别刻“兄弟进士”“父子贤科”,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市口进士牌坊:建于明弘治九年(1496),三间四柱五楼悬山顶石构建筑。
四柱用卷草纹夹杆石稳固,石雕斗拱承托,石构屋面,正楼中间嵌“世显”二字石匾,额枋浮雕双狮戏球,镂空凤凰牡丹等图案,阑额刻“乙卯科乡进士包傑”八字。
牌坊基本保存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黄家大院:建于清末民国初年,大院保存较好,总面积6460平方米。
大院总体布局为前中后院(百寿厅、武技楼、梅兰竹菊轩)共五座楼房和宗祠、门楼、花园组成,被誉为木雕艺术的殿堂。
松阳三庙:文庙、城隍庙、武庙(汤兰公所)文庙:建于清代,现存建筑二进二厢四合院式,现存建筑木构件基本保持原貌,内存“松阳重建儒学碑”一通,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城隍庙:建于清代,现存城隍庙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有大殿、后寝、厢房、后楼。
建筑平面布局和梁架结构保持原貌,做工精细,雕刻精美,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武庙(汤兰公所):建于清嘉庆十四年,中轴线上依次为砍磨砖砌八字门墙、前厅、游亭、厢房、后厅。
建筑木雕装饰十分精细,平面布局规整,梁架结构保存完整,木雕艺术构件保存完好,具有较高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石仓乡土建筑:位于松阳县大东坝镇石仓六村、七村、山边等地,为明末清初阙姓族人迁居石仓后繁衍生息,不断扩充建造的大型组合式建筑群,是研究当地民居演变与断代的重要实物例证,对了解浙西南地区古民居建筑手法具有较高的借鉴作用。
刘氏祖居门楼:刘氏祖居门楼建于明代,具有明显的宋代建筑风格。
门楼木构件基本完好,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1、国家级非遗名录:松阳高腔:有“戏曲活化石”之称,起源于宋元时期,是浙江八大高腔中唯一尚能演出的高腔剧种。
高腔音乐多源于道教音乐,唱腔独特,剧目繁多,在我国戏曲艺苑中占有一席之地。
2、省级非遗名录:松阳高腔:简介如上畲族叙事诗:畲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作出来的民族文化瑰宝,有反映本民族的斗争历史,歌颂民族祖先的英雄业绩,也有反映历代王朝兴衰成败及其封建统治者带给劳动人民无穷灾难的,一般由有名望的歌手在祭祀时歌唱,或由老族长边唱边讲述,如《高皇歌》《麟豹王歌》等。
竹溪锣鼓:属锣鼓乐,由民间多种锣鼓调扩变而成,鼓经变化多样、节奏稳健、风格独特。
雏形为松阳大竹溪村为纪念唐朝李太尉所奏之乐,后演变延续至今。
道惠夫人会:为松阳道惠、程路、程岭根等七个村庄共同纪念奉祀陈十四夫人的一种传统习俗,会期为农历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以全村祭祀供品制作比赛、全村聚餐、新丁人家分粽子、灯彩表演等几个方式进行,涵盖音乐,舞蹈,戏曲,文学,美术,工艺,礼仪社交等活动。
黄家大院木雕技艺: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完善于民国七年,由当时松阳首富黄中和祖孙三代历时六十余年精心规划构筑而成。
木雕技艺主要表现在黄家大院内部建筑的重要部位上,为梁枋、斗拱、牛腿、雀替、挂落、门窗、回廊、帘架、门罩等处,木雕艺术题材多样,技艺精湛,堪称一绝。
叶法善传说(民间文学):自唐以降,在处州各县及龙游、湖州、余杭、绍兴、天台及四川、陕西、江西、福建等地,人们以故事、戏剧高腔、鼓词、刊物等形式,广泛传诵叶法善的仙道传说、历史传说,最早见著于张鷟在唐开元初年的杂传体小说《朝野佥载》,以及700年前以叶法善为传主的《叶法善传》等。
道教音乐月宫调(民间音乐):唐开元年间,道教法师叶法善司授道教音乐,后演变而成。
道教音乐月宫调由宫廷法曲、宫廷音乐的因素组合而成,表演形式有唢呐鼓乐、丝竹鼓乐、有独奏、打镲吟唱、帮唱等。
演奏场面都规律有序、颇为壮观。
松阳端午茶(传统医药):又名百草茶、百家茶,松阳民间有个传统习俗,每逢端午时节,百姓们登高临深,采林泉百草,集天地芬芳,经洗、切、揉、炒、晒制而成,作家常必备之茶饮,有辟邪解毒、防病健身、解暑止渴、清热散风、暖胃消食功效。
三、主要特产(一)农副产品茶叶:全县共有茶园面积11.56万亩。
主打品牌“松阳银猴”被认定为浙江省著名商标,成为国务院会议、接待指定用茶,荣获“中华文化名茶”、“浙江省十大名茶”、“浙江省名牌产品”等称号,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跻身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之列,品牌价值现已达13.09亿元。
森尔牌花菇:花菇为香菇中的上品,因菌盖表面龟裂形成菊花状、鱼鳞状、伞骨状等多种形状的裂状纹而得名。
花菇菇质肥厚,鲜嫩,香味浓郁,菌盖完整,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农药肥料和任何激素,不受任何污染,营养积累丰实,具有丰富的营养和防病、健身、延缓衰老等作用。
松阳早熟梨:主要产自海拔在300-600米山区,早熟、优质,具有果形整齐、果面光洁、汁多味甜、肉质松脆、石细胞团小而少、可食率高等特点。
自2001年以来,15个样品被评为“全国优质早熟梨”,1个样品获“最佳果形奖”,38个样品获“浙江省优质早熟梨金奖”。
早上好鹊山野鸡蛋:采用放养方式饲养。
该鸡能飞善跑,以食草药籽、饮泉水为生,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及钙、钠、碘等多种微量元素。
获2005、2006年省农博会金奖、2007年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
“梦阳”脐橙:果色橙红,果面光滑,果实呈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多为闭脐,果肉细嫩而脆,味香汁多,口感清甜,平均单果重300-350克,大者达750克以上。
曾获中国国际柑桔文化节金奖、中国特产之乡农产品交易会金奖、浙江省农博会金奖等称号。
“张玉娘”牌吊瓜:吊瓜子引自长兴吊瓜品种并经过改良,具有生长时间长、颗粒饱满、口感好、香味浓厚、营养丰富等特点,全县建有生产基地1.5万亩。
2007年,荣获浙江农业博览会金奖。
(二)工艺品松阳青瓷:青如玉、明如镜,与龙泉青瓷同根同源,浙江“丽水三宝”之一,青瓷烧制技艺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松阳企业——浙江松州陶瓷文化有限公司致力于青瓷文化的弘扬,公司创始人阙美法的作品《泰山熊猫》、《和谐》等曾获得国内许多博览会的金奖和特等金奖,奖项数十个。
2013年5月香港卫视印象节目专访阙法美大师——专访专题片在68个国家播放。
松阳黑陶:松阳良渚黑陶采用原始社会最先进的快轮修制方式,采用氧化还原烧制而成。
其特征为不釉而黑、亮如漆、声如罄且古朴、胎质细腻、造型规矩。
手工创制黑陶作品双龙兽面樽、松鹤大瓶、京剧脸谱樽、仿明宣德炉等200多种。
松阳玉石:又名黄蜡石、龙王玉,因石表层内蜡状质感色感而得名。
为多晶石英质玉,其硬度在6.5到7.5之间,是传统赏石中质地最为坚硬致密的一种,在石玩界广为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