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讲解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讲解




海洋倾倒法: 是利用船舶、航空器、平台等载
运工具,将固体废物投入距离和深度适宜的海洋区
域,利用海洋的容量和自净能力处理固体废物的方
法;

远洋焚烧法: 是利用焚烧船在远海对废物进行燃 烧,再将燃烧残渣和冷凝液直接排入海洋的固体废 物处置方法。
并不是所有的废物都可以采用海洋倾倒法进行处理,根据废 物的成分、有害物质的含量以及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程度,可 以将固体废物分为三类:
天然屏障隔离处置 (1)按隔离屏障划分
人工屏障隔离处置
天然屏障: • 处置场地所处的地质构造和周围的地址环境 • 沿着从处置场所经过地质环境到达生物圈的各
种可能途径对于有害物质的阻滞作用
人工屏障
• 使废物转化为具有低浸出性和适当的机械强度 的稳定的物理化学形态
• 废物容器
• 处置场地内各种辅助性设施(人工防渗工程)
B、地面法
在采石场、露天矿、峡谷、盆地或其他类型的洼地采用。该 法适于处置大量的固体废物。
C、斜坡法
斜坡法是把废物直接铺撒在斜坡上,压实后用工作面前直接 得到的土壤加以覆盖,然后再压实。
优点:进行少量的挖掘工作,即可满足第二天覆盖废物对 土壤的需要,由于不需要从场外运进覆盖材料,而且废 物堆积在原始表面下,因此斜坡法比地面法能更有效地 利用处置场地。
要考虑以下方面的因素
运输距离:运输距离是影响固体废物管理系统总体设计的重 要因素之一,同时又是填埋场地点选择的制约因素,运输 距离既不能太远,又要防止填埋场对居民区环境造成影响。
要考虑以下方面的因素
土壤和地形条件:填埋场每日卸料终了与最终封场均需用土 壤覆盖,因此,场地选址的土壤条件作为一重要因素,包 括土壤的可压实性、渗水性、可开采面积、深废、地下水 位与开采量等。这些资料均需通过实际勘探获得。
微生物的生化降解作用,会产生气体。
卫生填埋场中气体的迁移与控制: 填埋场中产生的气体随时日的延续不断增加,并沿士壤向各个
方向扩散。据美国对一典型填埋场测定之结果,距边沿120 米的侧向土壤中,CO2与CH4占孔隙气体含量的40%。由于 CH4密度小于空气,易向大气逸散;而CO2密度大于空气, 易向下部土壤扩散。直达地下水位,并溶于地下水,导致水 PH值下降,硬度与矿化度升高。其反应方程为:
地形条件对填埋方式起决定性作用,又制约采土方法。如选 用坡度平缓的平原地为填埋场时,其土质优良者,宜采用 开槽填埋,开槽挖掘的土方作为覆盖土。不宜开槽的平原 或峡谷,以及天然坑塘与矿坑作为填埋场时,则必需在场 外采土。此外,地形条件对填埋场地表径流的排泄也有较 大影响。
要考虑以下方面的因素
气象条件:填埋场选址应在居民立下风向,防止尘土、气味 等对居民区环境的影响。高寒地区冬季土壤封冻影响采土 作业。地区的气使干湿条件、雨量、风力与风向均属于填 埋场选址的评价因素。
(三)土地耕作法
概念:将固体废物分撒到耕作土地中,通过生物降解,植物吸 收及风化作用降低污染指数至背景程度。
特点:限量限质
对象:有机物含量较多的固废,如污泥、石化废物
过程:有机物分解

一部分留在土壤中改善土壤结构,增加肥效;

另一部分挥发到大气;

不分解部分永存在土壤中.
优点:费用低、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对环境影响小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哈尔滨学院 应用化学 薛凯
一、概述
(一)含义及要求
(1)含义:
因其富集不同种类的污染物质而对生态环境和人 体健康具有即时性和长期性影响
放置在某些安全可靠的场所,以最大限度地 与生物圈隔离
是固废全过程管理中的最重要的环节。
(2)目标
确保废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不至于对人
排气孔道的间隔20M以上,砾石层的厚度为30一40cm
2、阻挡层排气 在不透气的顶部覆盖层中安装排气管,如图 排气管与设置在浅层砾石排气通道或设置在填埋废物
顶部的多孔集气支管相连接。
(4)填埋方法
卫生土地填埋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沟槽法,二是地面法, 三是混合法(斜坡法)
A、沟槽法
长度为30—40m,深0.9—1.8m,宽4.5—7.5m
(5)填埋操作
填埋作业方式可根据场地的地形特点来确定
平坦地区,土地填埋操作可以由下向上进行垂直填埋,也 可以从一端向另—·端进行水平填埋
斜坡或峡谷地区填埋可以从上到下或从下往上进行。 一般采用从上到下的顺流填埋方法,因为这样既不会积 蓄地表水,又可减少浸出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卫生土地填埋场地的封场、维护、监测等参阅安全 土地填埋的技术规定。
比较好氧填埋、准好氧填埋和厌氧填埋
填埋方法
构筑单元 填埋场剖面图
升层
应考虑的问题
渗出液的处理、降解气的控制、臭味和病原菌的 消除、填埋场地的选择设计、填埋方法等
1、密封或底部和四周都密封的结构
人工屏障
衬里材料
无机材料:粘土、水泥等 有机材料:沥青、橡胶、聚乙烯、聚氯乙烯等
2、场地的选择
两项原则: —、是场地能满足防止污染的需要 二、是经济合理
进行处理.
争议:两种对立观点
(1)是处理多种工业废物的理想场所,不会危害环
境和人类。
(2)大量倾倒将会造成海洋污染,危及海洋生物,
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我国对海洋处置基本持否定态度。
海洋处置应考虑的问题

要有小型试验

对废物进行全面测试

相比其它方法的经济可行性
(五)海洋处置法
海洋处置法分为海洋倾倒法和远洋焚烧法两种。
有毒有害固体废物安全填埋场
有毒有害固体废物安全填埋场的结构与安全措施比卫生 填埋场更为严格。其选址要远离全地带;结构与管理措 施包括严密的人工或天然不渗透性材料防渗层,土壤与 防渗层结合部的渗透率应小于10-6m/s;填埋场最底层 应位于最高地下水位以上,必须辅设地下水位控制设施, 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地表径流水,配置严格的浸沥液收 集与监测系统;设置气体排放与监测系统;严格记录废 物来源、性质与处置量,并加以适量分类处置。若此类 废物在处置前预稳定化处理,填埋后更为安全。典型安 全填埋场结构示于图。这种填埋方法几乎可处理任何种 类的有毒害性固体废物。
填埋场封场后的最终开发和利用:一旦填埋场完成封场后, 场地即可考虑作为其它目的开发利用。最终开发场地利用 的途径将影响填埋场的设计与操作,因此,在设计前必须 先决定场地最终开发利用的目标。
3、场地的设计 (1)场地的面积和容量
城市人口数量、垃圾的产量、废物填埋的高度、垃圾与覆盖 材料量之比以及填埋后的压实密度有关。
填埋场封场及封场后维护 一、制定长期封场规划 1、覆盖及景观设计 2、填埋气体控制规划 3、渗滤液控制规划 4、环境监测规划
二、封场后管理 1、常规检查 2、设施维护 3、环境监测系统
综述:
卫生土地填埋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处置 量大,费用较低。在我国目前城市垃圾无机成分高、处 理利用率低、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卫生土地境埋是一种 较为可行的处理方法。它既消纳处置了垃圾,又可根据 城市的地形地貌特点将填埋场开发利用,封场后可以植 树绿化、建造假山公园。
(2)地下水保护系统 来源: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垃圾含水 填埋场水的收支平衡关系
浸出液的成分:
措施:设置防渗衬里、建立排水、集水设施
说明:
A、设置防渗衬里,就是在填埋垃圾和土体之间设 置一不透水层。渗透系数小于10-7m/s,厚度至 少1m
B、收集系统功能:将浸出液导向处理设施;向 填埋厂供应空气
对象:不扬尘、不腐烂变质、不溶解 场地:山沟、山谷、洼地等 2、筑坝堆存法 对象:粉煤灰、尾矿粉
等湿排灰泥
(二)填埋法(应用最广)
在陆地上选择合适的天然场所或人工改造出合 适的场所,把固废用土壤覆盖起来的技术。
卫生土地填埋 对象:城市垃圾、建筑垃圾、炉渣等 分为好氧填埋、厌氧填埋和准好氧填埋三种类型
类及环境造成不可接受的危害 (3)要求
废物体积尽量小;废物无较大危害性;处置场地适宜;设施结 构合理;封场后定期维护监测。 处置方法简便、经济,同时兼顾环境效益 (4)原则 安全化——使其最大限度地与生物圈隔离; 稳定化——防止其扩散污染环境; 无害化——保证现在和将来不对人类造成危害或危害最小。
(二)、处置方法分类
地表与地质水文条件:地表坡度、坡向与地表径流排泄能力 是影响建立填埋场排水系统的因素,选址时应充分考虑地 表径流特征与当地洪水泛滥的情况。地质与水文是指土壤 性质、地下水的埋深与流向等,一般选址的地质应是透水 性差的粘土或岩层。地下水位愈深愈好。
要考虑以下方面的因素
地区环境条件:一般填埋场多远离居民区与工业区。若选址 在邻近人口集聚区、必须采取严格措施,限制噪音、气味、 灰尘及漂飞物等的影响。
对于上述气体的迁移,甲烷易于控制,而二氧化碳比较困难。
危害: 爆炸、人员窒息、漏气可能引起燃烧、替代土壤中的空气
影响作物生长、二氧化碳溶于地下水,改变水质 措施:收集作为能源或铺管焚烧 收集设施:
注意:井口密封,覆土厚度4M以上, 地面出口用混凝土密封;集气管开 口适宜,外加尼龙网。
气体控制:可渗透性排气和不可渗透阻挡层排气 1、可渗透性排气
(2) 按处置场所
陆地处置 海洋处置
海洋倾倒 远洋焚烧
陆地处置
深井灌注 土地填埋 土地耕作
卫生土地填埋 安全土地填埋
工程库 浅地层埋藏
储留池储存
陆地处置的优点: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 陆地处置的缺点:离人群近、安全感差、易污染
二、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方法
要求:安全化、稳定化、无害化 (一)堆存法 1、土地堆存(原始)
①禁止倾倒的废物,包括生物试剂、化学试剂、放射性废物、 可能冲蚀海岸的永久性惰性漂浮物质等,如有机卤素、汞、 铬及其化合物、原油、石油炼制品、漂浮油脂类物质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