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热处理)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热处理)
流化床焚烧炉
流化床焚烧炉
流化床型焚烧炉是利用炉底分布板吹出热风将废 物悬浮呈沸腾状进行燃烧,并用石英砂作载体,加 速传热和燃烧。 适用于粉状或泥状废物焚烧处理。
优点:颗粒的剧烈运动使得颗粒和气体间传热、 传质速度快;采用热载体(石英砂),受热均匀 、加速传热和燃烧;结构简单,造价较低。 缺点:需破碎后才能燃烧,动力消耗大。
呋喃类物质(PCDFs)。
二噁英的来源可能三种,第一种是生活垃圾中可能含有微量二 噁英类物质或其前驱体物质;第二种是在垃圾焚烧过程中,一些 二噁英类物质的前驱体物质等可能会反应生成二噁英类物质,在 焚烧不完全时进入烟气;第三种可能的途径是炉外生成二噁英类
物质;
通过控制二噁英类物质可采用以下三个措施:一是严格控制焚 烧炉燃烧室温度和固体温度、烟气的停留时间,确保固体废物及 烟气中的有机气体,包括二噁英类物质的前驱体的有效焚毁率; 二是减少烟气在200~500℃温度段的停留时间;三是对烟气进行
2、焚烧温度
一般要求生活垃圾焚烧温度在850~950℃,医疗垃圾、危险固体 废物的焚烧温度要达到1150 ℃。
3、停留时间
进行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时,通常要求垃圾停留时间能达到1.5~ 2h 以上,烟气停留时间能达到2s以上。
4、供氧量和物料混合程度
焚烧过程的氧气是由空气提供的。空气不仅能够起到助燃的作用, 同时也起到冷却炉排、搅动炉气以及控制焚烧炉气氛的作用。
系
统
废水处理系统
灰渣收集及 处理系统
城市垃圾焚烧厂处理工艺流程图
1-倾卸平台 2-垃圾贮坑 3-抓斗 4-操作室 5-进料口 6-炉排干燥段 7-炉排燃烧段 8-炉排后燃烧段 9-焚烧炉 10-灰渣 11-出灰输送带 12-灰渣贮坑 13-出灰抓斗 14-废气冷却室 15-热交换器 16-空气预热器 17-酸性气体去除设备 18-滤袋集尘器 19-引风机 20-烟囱 21-飞灰输送带 22-抽风机 23-废水处理设备
可燃的低分子化合物; 焚烧产生的热能一般就近直接利用,而热解生成的
产物诸如可燃气、油及炭黑等则可以储存及远距离 输送。
三、热解过程
在热解过程中,其中间产物存在两种变化趋势:由 大分子变成小分子直至气体的裂解过程;由小分子 聚合成较大分子的聚合过程。
分解是从脱水开始的:如两分子苯酚聚合脱水;其 次是脱甲基或脱氢、生成水,架桥部分分解次甲基 键的再反应生成CO和H2。
炉排型焚烧炉
将废物置于炉排上进行 焚烧的炉子,有固定炉 排和活动炉排两种焚烧 炉
固定炉排:只能手工操 作、间歇运行,劳动条 件差、效率低,拨料不 充分时焚烧不彻底。只 适用于焚烧少量的易燃 性废物。
实际应用较多的是活动 式炉排焚烧炉,即机械 炉排焚烧炉。
活动式炉排有: (1)并列摇动式
一系列扇形炉排有规律地 横排在炉体中。炉排上下运 动,使物料向前运动,对固 体废物适应性强,可用以含 水量较高的垃圾和以表面与 分解燃烧形态为主的固体废 物燃烧。 (2)逆动式
有效的净化处理。
焚烧灰渣
一般,灰渣的主要成分是金属或非金属的氧化物,俗称矿
物质,其组成约为SiO2 35~40% 、Al2O310~20%、 Fe2O35~10%、CaO10~20%、MgO、Na2O、K2O各1~5% 及少量的Zn、Cu、Pb、Cr等金属及盐类。
减量化效果用减量比指标来衡量,并用MRC(热灼减量比)
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的燃烧,称为焚烧。 根据可燃物质种类和性质的不同,燃烧过程有蒸
发燃烧、分解燃烧和表面燃烧三种机理。
蒸发燃烧
蒸发燃烧是指垃圾受热熔化成液体,近而 转化成蒸气,与空气扩散混合而燃烧。
如蜡的燃烧。
表面燃烧
表面燃烧指固体废物不含挥发组分,燃烧只 在固体表面进行,而且在燃烧过程中不发生 融化、蒸发和分解等过程。
表示:
MRC
投加废物质量-焚烧残渣质量 投加废物质量-残渣中不可燃烧物质量
100%
残渣中不可燃物质量= 残渣烧失量×焚烧残渣质量
残渣(600± 25)℃ 3h灼烧后减少的质量占原焚烧残渣质量的百分数。
第二节 固体废物的热解处理
热解(pyrolysis)是指将有机物在无氧或缺氧状 态下进行加热蒸馏,使有机物产生裂解,经 冷凝后形成各种新的气体、液体和固体,从 中提取燃料油、油脂和燃料气的过程。
前处理系统主要指固体废物的接受、贮存、分选或破碎; 进料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向焚烧炉定量给料; 焚烧炉系统是整个工艺的核心系统。 其他工艺系统 是指固体废物焚烧系统还包括的灰渣系
统、废水处理系统、余热系统、发电系统、自动化系统 等。
饲水处理系统
发电系统
贮
废热回收
废气处理系统
存
系统
及
进
焚烧系统
料
空气系统
助燃空气可分为一次助燃空气和二次助燃空气。 一次助燃空气是指由炉排下送入焚烧炉的助燃空气,即火焰 下空气;一次助燃空气约占助燃空气的60~80%,主要起助燃、 冷却炉排、搅拌炉料的作用。 一次助燃空气分别从干燥段、燃烧段和燃尽段送入炉内,气 量大致约为15%、75%和10%。
二次助燃空气主要是为了助燃和空气气量的湍流程度。二次 助燃空气一般约为助燃空气总量的20~40%。 焚烧过程中通常要求预热空气的温度为200~280 ℃。
焚烧废液、废气时,m=1.2~1.3;焚烧固体废物时,m=1.5~ 1.9, 有时在2以上,才能较完全燃烧。
烟气停留时间、温度、湍流度和空气过剩系 数,统称为“3T+1E”。 它既是影响固体废物焚烧效果的主要因素, 也是反映焚烧炉工况的重要技术指标。
五、焚烧工艺
现代化焚烧工艺主要由前处理系统、进料系统、焚烧炉 系统、空气系统、烟气系统、灰渣系统、余热利用系统 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组成。
如木炭、焦炭的燃烧属于此类。
分解燃烧
可燃物质的碳氢化合物等受热分解,挥发为较小分子可燃 气体后再进行燃烧就是分解燃烧,如木材和纸的燃烧。
垃圾受热后首先分解,轻的碳氢化合物挥发,留下固定碳 及惰性物。挥发分与空气扩散混合而燃烧,固定碳的表面 与空气接触进行表面燃烧。
生活垃圾中含有多种有机成分,其燃烧过程是蒸发燃烧、 分解燃烧和表面燃烧的综合过程。
焚烧烟气
主要的污染物质
(1)不完全燃烧产物(PIC),碳氢化合物燃烧不良产生的副产品, 包括CO、炭黑、烃、有机酸及聚合物等;
(2)粉尘,废物中的惰性金属盐类、金属氧化物或不完全燃烧物 质等;
(3)酸性气体,包括氯化氢及其他卤化氢、SOx、NOx、H3PO4等; (4)重金属污染物,包括铅、汞、铬等的元素态、氧化态和氯化
一、热解原理
热解在工业上也称为干馏,是利用有机物的热不
稳定性,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使有机物受热分
解成分子量较小的可燃气、液态油、固体燃料的
过程。即:
无O2或缺O2
有机固体废物+热量
可燃气+液态油+固
体燃料+炉渣
二、焚烧和热解的区别
焚烧是需氧氧化反应,热解是无氧或缺氧反应; 焚烧是放热的,热解是吸热的; 焚烧主要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热解的产物主要是
3、旋转燃烧技术——旋转窑焚烧炉
它是一个略微倾斜而内衬耐火砖的钢制空心圆筒,窑体通常很 长,通过炉体整体转动达到固体废物均匀混合并沿倾斜角度向 出料端移动。
温度分布大致为: 干燥区 200~400℃, 燃烧区 700~900 ℃, 高温熔融烧结区 1100~1300 ℃
旋转窑焚烧炉
炉身为一卧式可旋转圆 柱体(外层为金属内层耐 火砖砌筑而成)。 转速一般为0.5-3r/min 物料加热是由燃烧过程 中产生的气体以及窑壁传 输的热量所提供。
优点:采用旋转式,搅拌及燃烧 效果佳;操作弹性大,可焚烧不 同性质废物;干燥兼焚烧、运转 费低;结构简单、自动出灰,可 连续操作。
缺点:热效率低,处理低热值固 废时需加辅助燃料。
四、焚烧的主要影响因素
1、固体废物的性质
粗(高位)热值(HHV) : 化合物在一定温度下反应到 达最终产物的焓的变化。
现代化的焚烧炉拥有较高效率的烟气净化装置,废物中的有 害有毒物质在800~1200℃的高温下深度氧化,燃烧产生的 余热用于供热或发电,产生的废渣作建材使用,可同时实现 废物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一、燃烧与焚烧
通常把具有强烈放热效应、有基态和电子激发态 的自由基出现并伴有光辐射的化学反应称为燃烧。
温度再高时,生成的芳环化合物再进行裂解、脱氢、 缩合、氢化等反应。
反应没有明显的阶段性,许多反应是交叉 进行的,热解总的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
热分解时固体废物中的有机可燃物质在高温作用 下进行化学分解和聚合反应的过程。
燃烧是可燃物质快速分解和高温氧化过程。 焚烧过程实际上是干燥脱水、热化学分解、氧化
还原反应的综合作用过程。
三、焚烧技术
1、层状燃烧技术
垃圾在炉排上着火燃烧,热量来自上方的辐射、烟 气的对流以及垃圾层内部。 连续的翻动和搅动,明显改善了物料的透气性,促 进了垃圾的着火和燃烧。 合理的炉型设计和配风设计,能有效地利用火焰下 空气、火焰上空气的机械作用和高温烟气的热辐射, 确保炉排上垃圾的预热、干燥、燃烧和燃烬过程。
(3)湿法工艺 是将过量的石灰浆喷入烟气净化反应器,净化烟气 中的酸性气体。
(4)半干法烟气净化工艺具有对酸性气体去除率高、系统简单、 设备成熟、废水零排放等特点,在生活垃圾焚烧处理中得到广泛 应用。
二噁英类物质是已知的毒性最大的物质之一。二噁英类物质主 要有两类,第一类是氯苯并二噁英(TCDDs);第二类是二苯并
净(低位)热值(NHV ): 意义与粗热值相同。不过粗 热值产物水为气态。净热值产物水为液态。二者之 差就是水的汽化潜热。
当生活垃圾的低位发热值3350kJ/kg时,焚烧过程 通常需要添加入住燃料,如掺煤或喷油助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