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粉碎. 筛析. 混合与制粒
第一节粉碎
一、粉碎的含义与目的
1、粉碎的含义:是指借机械力将大块固体碎成规定细度的操作过程,或
是借助其他方法将固体物碎成微粒的操作。
2、粉碎的目的:
①增加药物的表面积,促进药物的溶解与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②便于调剂和服用;
③加速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浸出或溶出;
④为制备多种剂型奠定基础,如混悬液、散剂、片剂、胶囊剂等。
二、粉碎的基本原理
粉碎是利用外加机械力,部分地破坏物质分子间的内聚力,使表面积增大,即将机械能转变成表面能的过程。
粉碎的难易与药物的性质有关,一般来说:
极性晶型物质具有相当的脆性,较易粉碎。
非极性晶体物质脆性差,易产生变形,可加少量挥发性液体,加液研磨粉碎。
非晶形药物具有一定的弹性,用降低温度来增加非晶形药物的脆性,以利粉碎。
植物药材粉碎前依其特性进行适当干燥。
对于不溶于水的质重药物如朱砂、珍珠等可在大量水中,进行水飞粉碎。
三、粉碎的方法及适用性(重点讲述)
干法粉碎系指将药物适当干燥,使药物中的水分降低到一定限度(一般应少于5℅)再粉碎的方法。
一般药物均采用干法粉碎。
湿法粉碎
含义: 系指往药物中加入适量水或其他液体并与只一起研磨粉碎的方法。
要求: 选用的药物遇湿不膨胀,两者不起变化,不防碍药效的液体.
特点: 水或其他液体以小分子渗入药物颗粒的裂隙,减少其分子间的引力而利于粉碎;对某些有较强刺激性或毒性药物,用此法可避免粉尘飞扬.
常见的方法有:
1. 传统的“水飞法”
2. 加液研磨法等。
低温粉碎
系指在低温条件下(低温增加物料脆性)粉碎药料的方法。
特点:
①适用于在常温下粉碎困难的物料,软化点低、熔点低及热可塑性物料,
如树脂、树胶、干浸膏等。
(如乳香、没药)
②含水、含油虽少,但富含糖分,具一定黏性的药物也能低温粉碎;(人
参、玉竹、牛膝等)
③可获得更细粉末;
④能保留挥发性成分。
超微(细)粉碎
系采用流能磨、微粉粉碎机等药材细粉粉碎的新型技术,可制得超细粉体(分为微米级、亚微米级和纳米级), 能大大提高丸剂、散剂等含原料药材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且粉碎效率高。
超微粉碎的关键是方法和设备,不仅要求粉体极细,而且粒径分布要窄。
四、常用的粉碎机械及应用
1、球磨机
最普通的粉碎机之一。
特点:密闭粉碎。
适合于粉碎贵重物料、细料药、毒性药、易熔化的树脂、树胶、非纤维性的脆性药物(如:松香、儿茶、五倍子)、挥发性药及有刺激性药(如蟾酥)等。
也常用于“水飞”某些矿物药。
2、万能磨粉机
适用于粉碎结晶性和纤维性药物。
不宜用于粉碎含大量挥发性成分及粘性或遇热发粘的药料,因粉碎过程中会发热。
3、流能磨(又称气流粉碎机)
适用于脆性及坚硬的矿物药料,但物料必须预粉碎。
4、其他粉碎器械
研钵、万能粉碎机等。
注意粉碎规则:
⑴、为了使机械能尽可能有效地用于粉碎过程,应将已达到要求细度的粉
末随时分离移去,以免部分药物过度粉碎,提高工效。
⑵、不应将不易粉碎的药材(难以粉碎的叶脉纤维)随意丢掉。
(3)、粉碎程度(粒度)应与剂型要求相一致。
(4)、粉碎毒性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注意劳动保护,并注意彻底清洗机械。
(5)、粉碎易燃易爆药物时,要注意防火防暴。
五、粉体学理论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1、粉体学(微粉)的概念
微粉又称粉体,是指固体细微粒子的集合体。
组成微粉的粒子可以小到
0.1um。
研究微粉和构成粉体的各个粒子的理化性质的科学称为粉体学。
2、微粉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微粉的特性对制剂工艺及某些剂型的稳定性、成型性及释药性能等均有显著影响。
1)、对粉碎混合的影响
2)、对分剂量、充填的影响
3)、对可压性的影响
4)、对片剂崩解的影响
5)、对制剂有效性的影响
3、粉体的特性(自学,重点讲解以下二个性质)
1)、堆密度(松密度):指单位容积微粉的质量。
(容积包括微粒本身、微粒内部孔隙及粒子间的空隙在内的总容积。
注意:很多粉末药物有轻质和重质之分(如氧化镁等),即指其堆密度不同。
轻质是指堆密度小,重质是指堆密度大。
2)、休止角:常表示微粉的流动性。
休止角越小,流动性越好。
第二节、筛分(又称筛析、分级)
1. 筛分的目的:
含义:筛即过筛,系指粉碎后的药料粉末通过网孔性的工具,使粗粉与细粉分离的操作;析即离析,系指粉碎的药料粉末借空气或液体(水)流动或旋转的力,是粗粉(重)与细粉(轻)分离的操作。
目的:
1/. 将粉碎好的颗粒或粉末分等,以满足制备各种剂型的需要;
2/. 起混合作用,保证组成的均一性。
药筛是筛选粉末粒度(粗细)或混匀粉末的工具。
2. 药筛的种类与规格
药筛系指按药典规定,全国统一用于药剂生产的筛,或称标准药筛。
在实际生产中,也常使用工业用筛,药筛可分为编织筛与冲眼筛两种。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所用的药筛,选用国家标准的R40/3系列,共规定了9种筛号,一号筛~九号筛( 孔径由大到小,即粉末由粗到细).
目前制药工业上,习惯常以目数来表示筛号及粉末的粗细,多以每英寸(2.54cm)长度有多少孔来表示。
例如每英寸有120个孔的筛号称为120目筛,凡能通过120目筛的粉末称为120目粉
3. 粉末的分等
粉碎后的粉末必须经过筛选才能得到粒度比较均匀的粉末,以适应医疗和药剂生产需要。
为了控制粉末的均匀度,《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了6种粉末规格:即
最粗粉:
粗粉:
中粉:
细粉:
最细粉:
极细粉:
具体内容参药典规定或教材P74。
4.过筛规则:
1、加强振动在静止状态下,药粉易成块而不易通过筛孔。
但振动速度
应适中,太快或太慢均会降低过筛效率。
2、筛目适宜根据需要细度,选用适当筛号的药筛。
3、粉末干燥含水量低,药粉不易阻塞筛孔。
粘性、油性较强的药粉应
掺入其他药粉一同过筛。
4、适宜厚度药粉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以免影响过筛效率。
5、离析器械与应用(自学)
第三节混合(关键工序之一)
1、混合的目的:
混合是指将两种以上固体粉末相互均匀分散的过程或操作。
混合的目的是使多组分物质含量均匀一致。
2、混合的原则
1)、组分药物比例量组分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不易混合均匀。
可
采用“等量递增法”混合。
“等量递增法”即先将量小的组分与等体积量大的组分混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体格量大的组分再混匀,如此倍量增加直至量大的组分加完并混合均匀。
2)、组分药物的密度组分药物密度相差悬殊时,难混匀。
应注意混合
操作中的检测。
3)、其他组分药物的粉体性质会影响混合均匀性,如粒子的形态、粒度
分布、含水量、粘附性等;组分的色泽相差悬殊,也应注意混合的均匀性。
第四节制粒(放颗粒剂讲解)
本章教学内容小结:
1.掌握药料粉碎、筛析、混合的目的
2.掌握常用的粉碎、混合方法及适用范围、操作应注意的问题
3.熟悉药筛的种类、粉末的规格
4.了解常用的设备
思考题
1. 何谓等量递增法?采用等量递增法的目的是什么?
2. 药筛的概念、种类、规格及与粉末细度的关系;工业用筛中“目”的
含义,目数与粉末细度的关系。
3. 如何根据药材的性质选择粉碎方法?
4. 粉碎、休止角、水飞法、堆密度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