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试卷(一)第一部分客观题1.教育有广义、狭义之分,以下属于狭义教育范畴的是(B)。
A.母亲指导小孩系鞋带B.老师在学校教学生英语C.去北京旅游参观了国家博物馆D.青少年崇拜明星偶像【解析】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它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其中,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
即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
学校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后才出现的教育形式。
它强调教育活动的组织性、计划性和专业性。
2.有学者研究发现,美国大多数教师出身于中产阶级,习惯用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作为奖惩的标准,即合乎他们的要求就受到奖励,否则就受到处罚。
这实质上是教师在利用教育对文化进行(B)。
A.传递B.选择C.交流D.创造【解析】教育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它必须对浩瀚的文化做出选择,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对社会现实的文化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去伪存真,向学生提供科学的、有价值的文化。
3.战国后期我国产生了一部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至今对教育的发展影响深远的教育文献,它是( C )。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说文解字》【解析】《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述。
5.在教育起源问题上,以下属于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是(A)。
A.劳动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里起源说D.经验类化说【解析】马克思主义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
6.素质教育认为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每个人获得发展,最主要的作用是开发人的潜能。
它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D)教育。
A.促进性B.选拔性C.提高性D.发展性【解析】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重在发展潜能、培养个性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7.英国哲学家(C)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A.杜威B.夸美纽斯C.洛克D.罗素【解析】1693年,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对后世有比较大的影响。
他还根据“白板说”高度评价教育的作用。
8.《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体现了教学的(C)原则。
A.直观性B.因材施教C.循序渐进D.巩固性【解析】“学不躐等”意思是学习不能超越次第,“不陵节而施”是说要依据学生的程度,不跨越进度,不超出其能力来教导,二者都强调要循序渐进。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施教者杂乱无章而不按规律办事,打乱了条理,就不可收拾,强调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的重要性。
9.(D)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是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应把教育理解为教育生活。
A.斯宾塞B.梅伊曼C.罗杰斯D.杜威【解析】这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观点。
10.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解析】教学要承担多方面的任务,包括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等,但首要任务还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1.夸美纽斯曾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
体现了教学的(A)原则。
A.直观性B.系统性C.循序渐进D.巩固性【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夸美纽斯所说的通过事物本身,即是直观的一种方式。
12.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C)。
A.教学目标明确;采用多种多媒体技术;教学内容正确;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B.教学目标明确;备课认真、准备充足;教学内容正确;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C.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组织严密,结构紧凑;教学内容正确;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D. 教学目标明确;采用多种多媒体技术;教学内容正确;板书规范,教态从容自如【解析】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很多,并且具细不一,但从基本要求来讲,应当从目标、内容、过程、方法、对象等几个方面来衡量,相对较而言,以上四个选项中,C是最基本的要求。
13.我国目前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的(C)。
A.个别教学B.复式教学C.班级教学D.现场教学【解析】尽管教学的组织形式有多样,如个别教学、现场教学、复式教学、班级教学、活动教学等等,但目前我国学校教学中最常用、最适用、最方便的组织形式还是班级教学。
14.(B)主张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把满足社会需要作为教育的根本价值。
A.生活本立论B.社会本立论C.个人本立论D.文化本立论【解析】与个人本位论相对,社会本位论主张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而不是人的兴趣、爱好、本性或需要。
15.教学过程的结构是指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其中(B)是其中心环节。
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解析】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引起学习动机是为了学生领会掌握知识,而领会知识又是后续巩固知识与应用知识的基础,因此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16.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要做好三项工作,即做好备教材,备学生和(C)的工作。
A.备学法B.备教案C.备教法D.备教具【解析】备课的三项工作是备教材、备学生和备教法。
17.教学媒体中,(C)具有简单、快捷、通俗、反馈等优越特性。
A.文字媒体B.印刷媒体C.语言媒体D.电子传播媒体【解析】语言媒体作为一种最古老的传播媒体,具有简单、快捷、通俗、反馈快等优越特性。
24.结束了沿用1300年的科举制度(605-1905),使我国教育向现代教育方向迈出了第一步的是(B)。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解析】癸卯学制是我国从封建教育向现代教育迈出的第一步,它结束了沿用1300年的科举制度(605-1905),使我国教育向现代教育方向迈出了第一步,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5.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句话反映了人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A)现象。
A.关键期 B.依恋期 C.混沌期 D.最近发展期【解析】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往往表现为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
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26.人的身心发展是在(C)过程中实现的。
A.自然发展 B.父母教育 C.社会实践 D.学习【解析】人的身心发展过程是在家庭、社会和学校影响下,通过个人的实践,使个体从一个软弱无能的新生儿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的知识、能力和思想观点,能独立参加社会活动的社会成员。
第二部分主观题四、案例分析题1.有一天,孙老师在楼下悠然散步,两个孩子在摇一棵新栽的小树,一位街道老大妈正在高声训斥的方法进行“镇压”,孩子做着鬼脸还在不停地摇,孙老师看在眼里,迈不动腿了。
他有教育家的独特方法:走上去,抱着小树,把耳朵贴在小树上,装作很认真听的样子,还不住地点头。
“您听到了什么?”“我听到了小树说话!”“它说什么了?”“它说你们刚才摇得它难受极了。
根都要断了,让我告诉你们不要摇了。
等它长大了好给人们遮阴凉。
行吗”“行!没问题!”两个孩子高高兴兴地走了。
老大妈直冲孙老师伸大拇指:“孙老师,您真有办法!”请结合所学的教育学知识,谈谈这则故事对你的启示。
【答案要点】(1)孙老师有正确的教育观。
教育观就是教师对教育的基本观点和看法。
在孙老师眼里,尊重、信任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
孙老师不是一味训斥孩子,而是通过自身的身教来对孩子进行教育。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就是一种唤醒,就是对孩子生命和精神的唤醒。
(2)孙老师作为一名教师,深深懂得运用教育机智的重要性。
孙老师把小树当成人,对待小树,就像对待人一样,这种博大的仁爱情怀,是孙老师成功教育孩子的重要基础。
(3)街道的老大妈是以“成人式思维”去教育孩子的,不是以“儿童式思维”教育孩子,所以难以奏效。
教育孩子,首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把孩子当孩子,而不是当成年人。
(4)孙老师作为一名教师,遵循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了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了因材施教。
(5)最难得的是,孙老师做到了将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摸索的经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说明作为一名老师,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教师,要把自己的教育人生与生活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6)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做到关爱孩子、理解孩子、信任孩子、帮助孩子,有高尚的师德。
2.李某有一女李萍,14岁,系农村某镇初中二年级学生。
李某认为女孩上学无用,还不如早出来赚钱,遂于2003年暑假将李萍送到邻镇一个体户处打工。
开学一周后,学校老师、领导、村干部多次上门家访,李某拒不说明其去向,有时还恶言相报:“孩子读不读书是自家的事,你们不要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请问:(1)该案例中有没有违法行为?如果有,违反了什么法律规定?【答案要点】有违法行为。
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第11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9条、第28条等规定。
(2)违法主体是谁?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答案要点】违法主体是李某及个体户。
《义务教育法》第15条规定,除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以外,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对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送子女或者监护人入学。
对招用适龄儿童、少年就业的组织或者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停止招用;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罚款、责令停止营业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9条规定,企业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由劳动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执照。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试卷(二)第一部分客观题1.教育有广义、狭义之分,以下不属于广义教育范畴的是( A )。
A.课堂教学B.书刊阅读C.看电影D.旅行【解析】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它通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它包括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有计划和无计划的、有系统的和无系统的、外在灌输的和自我提升的等各种形式。
如课堂教学、书刊阅读、影视观赏、听报告、行万里路等。
选项中,A属狭义教育范畴,当选。
2.教育存在“旧三中心”即课堂、教材、教师和“新三中心”即经验、活动和学生之说,他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