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标:把握技法、感悟音乐、享受音乐二、学习重点:演奏方法、左右手技巧、音乐表现1、三、每日练习:原则,不同阶段应有不同要求和侧重解决问题,循序渐进。
技巧:音准、换把、揉弦、弓段、连贯歌唱的、音乐风格的演奏方法:技法、弦式、调与调式、节奏、节奏与节奏篇二:学习二胡的几个基本的特别重要指法和技巧学习二胡的几个基本的重要指法和技巧学习二胡的学生可以在老师的讲解后,用录影机录下老师对以下技巧的演奏,回家后反复练习,二胡水平的高低就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不用光花钱一直在老师那里学习,回家练好后,叫高水平的老师纠错就行,还省钱,还可随时自学。
(高水平的老师不太希望录音,得说服,但得记住下面的曲目)一、二胡指法技巧(1) 揉弦演奏技法练习曲示范(2) 颤指演奏技法练习曲示范(3) 滑音演奏技法练习曲示范(4) 装饰音演奏技法练习曲示范二、二胡弓法技巧(1) 揉弦演奏技法(2) 快弓技巧(3) 颤弓技巧(4) 抛弓技巧(5) 击弓技巧(6) 垫弓技巧(7) 波弓技巧(8) 跳弓技巧三、二胡特殊技巧(1) 泛音(2) 拨弦(3) 双弦奏法(4) 骏马嘶鸣的奏法四、乐曲示范与欣赏篇三:学习二胡的基本条件学习二胡的基本条件如同学习其他乐器演奏一样,学习二胡演奏也需要具备较敏锐的听觉、较轻松和较灵活的手指状态以及较好的音乐感觉等条件。
我们知道,二胡是没有任何品位和按音标记的拉弦乐器,演奏时包括内外弦的空弦定音在内,全部音高都要由演奏者自己调准和按准。
这无形中给学习二胡的人提出了一个先决条件,即具备较敏锐的听觉。
那么,什么事叫敏锐的听觉呢?就音乐的范畴而言是指具备能够辨别明显的音高和音色差异的听觉能力,这方面在平时聆听人们唱歌时的音准状态以及测试他们对于不同音高的听辨能力即可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
我曾在许多次的考级活动中看到一些考生在琴弦上贴胶布,有的甚至在琴弦上点满了白色的小点作为音位的标记。
在他们演奏的过程中也自始至终地歪着头,用眼睛盯紧琴杆或琴杆上的记号……有时,我也问一些学生:你们拉琴时能听出来音不准吗?大部分人回答是“听不出来”。
每当这时,我都感到一阵阵的悲哀。
我想,对于音高的敏锐辨别力除了先天的听觉条件之外,后天是完全可以训练和培养的,这在不少人的实践中已经被证实了。
问题的关键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训练和培养。
老师给学生在琴上做记号本意是帮助他们尽快掌握准确的按音位置,这完全可以理解。
然而在实践的过程中实际的效果往往事与愿违:学生不但掌握不好准确的按音位置,反而影响和耽误了有效的听觉训练。
这时因为二胡没有指板,在同一个位置按音时,力度的大、小不同,音的高低状态也不同;尤其是在琴杆上做记号更不保险:视角不同,手指按在琴弦上位置就有差异,实际上所按音高也不相同。
基于上述原因,除了最开始的启蒙阶段(有些听觉不够敏锐的学生一时记不住按音的准确位置)之外,我一般不主张在琴上做任何按音的记号。
除了能够辨别音高的差异之外,对于不同音色(如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人说话时的不同音色等)的听辨能力也是学习二胡演奏的重要条件。
这时因为在演奏的过程中,除了力度的变化和速度的变化之外,音色的变化是更为细腻地表现音乐情绪和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与标志。
如果演奏者对于音色的变化、甚至于不同音色之间的明显差异无动于衷,那么即使他们的演奏能力很强,充其量也只是在快弓等技术方面,而这样的演奏是不大可能充满变化和富有感染力的。
此外,手指的长短比例协调、手指(尤其左指)关节灵活自如和指肚的肌肉丰满、有弹性等条件对于顺利地掌握二胡演奏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因为拉二胡时左手除拇指之外的其余四指要不停地在琴弦上起落按音,在快速的乐曲或乐段中更是急速频繁地上下换把和按音。
此时如果按音的手指不灵活、手指(尤其小指)的长度也不够,就会力不从心地表现为“按音不准确”、“两手配合混乱”和“按音动作僵持”等技术障碍,破坏正常的演奏效果。
学习二胡还应该具备一定的音乐感觉,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乐感”。
可以说“乐感”几乎囊括了演奏者对于音乐的总体感受力,其中包括了“旋律感”、“音准感”、“节奏感”和“音乐表现”等诸多方面。
二胡是适合表现细腻情感和极富歌唱性的单旋律乐器,一个“乐感”好的人可以使演奏更具有歌唱性,因而也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
综上所述,学习二胡演奏和学习其他艺术表演一样,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但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听觉、音乐感和手指的机能等都是后天可以培养和训练的,关键在于科学的方法。
科学的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
篇四:二胡自学自练基本方法每天的练习顺序:长弓,快弓,其他弓法(自己拉不好的),音阶(每个调的五声音阶),小的综合练习曲,老师布置的乐曲。
长弓和快弓每天必练,快弓一定要由慢到快,最重要是每个音要清楚!这两个要15分钟左右。
音阶要每个调都练习,但重要的是一定要保证音准,下载一些音阶示范对比着练习,时间根据速度而定。
综合练习在考级的书上每级都有,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
练习乐曲的时候,最好化整为零,每天攻克一小段,千万不要一遍遍过曲子,由慢到快一点点练,特别是快弓,注意音准。
不管怎么练,时间是保证,至少每天一小时,如果还是觉得没有足够时间,就练基础的,打基础很重要,也许你有能力拉下一个大曲子,但是没有好的基础,你就会发现所有的曲子你拉的都有瑕疵,没有一首是满意的。
以上都是我的切身体会,希望你琴艺提高,加油!二胡自学自练基本方法五十年代学二胡的人大约都听到过“千日胡琴百日萧”的顺口溜,意指学二胡有一定难度,大约需要近三年时间,不能急功近利。
还有一句是“会拉的一条线,不会拉的一大遍”,指拉琴时弓毛在琴筒上留下的轨迹正确的方法应当保持一条线,错误的运弓方法在琴筒上的痕迹是乱七八糟的。
寥寥几字却极其通俗地说明了弓毛与琴弦保持垂直、贴近琴筒和臂腕配合的运弓效果。
涉及二胡技能的训练,网上已有众多专家发表了详尽的论述,值得我等业余爱好者去认真学习揣摸。
或许有人说,自学其实就是模仿,但在学习方法上无疑会各自有道,本人不仿借题发挥,将自己乱编的自学自练方法提供中老年胡友笑评,请不吝指教。
步骤/方法1. 入法万变不离其宗不管自习方法各持何道,总的说来,最有效的方法应遵循:“一个坚持,两项规律,三大克服,四不放过”的基本原则,万变不离其宗。
一个坚持作为业余自学者,由于缺乏专业培训形成的压力,因此首先要有坚持始终的学习精神,充满激情、自我施压,多听多唱多模仿,持之以恒。
“爱它一生不容易,持恒方称二胡情”两项规律一是对每首新曲,一定要遵循‘会唱才会拉’的规律。
人的一切动作靠大脑指挥,先消化入脑,动作反映才会敏捷不走弯路。
这里指的唱曲不仅是识谱,而是按一听二唱三放开的规律进行。
一听就是对全曲的演奏首先应对照曲谱反复收听,直到曲谱听熟、音韵入心,然后把该曲应有的风格和韵味哼出来,对乐曲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再动手大胆放开练习,首次能拉多少是多少,无需拘谨。
二是‘熟才能生巧’的规律,长弓稍快后慢解决力度均衡、短弓稍慢后快解决快捷清晰,某些章节甚至要一小节一小节地练习,在此基础上再逐渐达到要求的速率。
急于求成则欲速而不达,很可能高不成低不就,或迟迟不能过关,甚至丧失信心拉一辈子也残缺不全。
“律遵高一尺,艺出高一丈”。
三大克服即克服随意性、盲目性、浅表性等三性。
随意性:指法不按规矩,弓法随心所欲,兴致来了,猛拉一通,忘乎所以,不讲效果。
盲目性:没有目标,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曲曲缺臂、调调少腿;或自不量力,哪壶不开提哪壶,结果事与愿违,进展迟缓。
浅表性:不求胜解,自鸣得意,技无一所长,意不知所云,会拉一大筐,曲曲不咋样。
“三性为大害,自学难成才”。
四不放过音准失度不放过:每按一指,都要力求准确到位,这可是最基本的要求,一‘准’压三丑啊!节奏不符不放过:特别对于引子、华彩及自由部分,这是乐曲的精华之一,专家演示了最动听的优美节奏,老老实实模仿学练,即可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遇到难点不放过:对于疑难章节,如高难指法、重点弓法,一定要做到不到位不放过,切莫半途而废,坚持下去,技能必将水涨船高;贯气不够不放过:贯气是全曲演奏要尽力体现‘节奏有序、强弱分明、前后呼应、整体性好’,或荡气回肠、或行云流水,如同书法作品一样,要凸出神韵,才能挥手惊人。
“要想二胡拉得好,四不放过必经道”。
2. 基本功是骨架,感情是血肉二胡演奏其基本功技巧只是骨架,沉入意境奏出感情才能有血有肉地凸出神韵。
业余爱好者在技能上与专业人员相比,可以说有天壤之别。
科班培养的专业人才,一个学期只教练2~3首独奏曲,大部分时间是学拉枯燥乏味、奇难无比的练习曲,他们一年等于业余五年有余。
他们的基本功肯定让你自叹不如,高者可令业余人士无地自容。
但对乐曲的理解和表达,专业人士能达到的业余人士也未必不能达到,即所谓‘技拉不如,心拉作补’的道理。
笔者以为二胡曲通常可分为技巧(为主)型、意念(为主)型及混合型三类,演奏则分为技奏与心奏。
现以典型乐曲为例,技巧为主代表乐曲如:喜送公粮、草原三马(指赛马、奔驰千里草原、战马奔腾),空山鸟语、金珠玛等,曲韵通俗易达,其技巧高于意境,基本功达到什么程度,通常就可以模仿完成到相应的程度。
但对战马奔腾这类高难曲目,技能不够,勉为其难不会有好效果。
意念为主代表乐曲如:江河水、病中吟,汉宫、二泉、怀乡行;其类典型特点是全曲并无突出技术障碍,看似容易拉时难,即使专业人士也未必每次都能拉好,涉世不深,心力不够,靠单纯模仿不易成气。
还需要从模仿中去追寻演奏家所表现的曲意,同时也要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训练用意念去完成两手的配合,以全身心的投入来抒展乐曲的感情,如此练习提高心奏能力才会有实质性进步。
如做不到这一点,拉这类乐曲将会有气无力、平淡乏味。
混合型乐曲如:月夜、壮别、闲居吟,三门峡与豫北情,这类乐曲在技巧和意境都需要较高的表现力,缺一不可,否则必将成为让人烦心的一堆垃圾,若想练习随想曲、协奏曲之类更高级的乐曲,则更是如此。
显然达到以上要求并不容易,但中老年人有丰富人生经历和较强的理解力,这种优势运用得当,选择好适宜和喜爱的乐曲,坚持做下去必能更上一层楼,从而感到充实和陶醉。
对于歌曲类曲目的练习,大体上可按上述前两类进行,有的歌曲把音准、节奏、基本风格掌握好就能顺利完成;有些抒情歌曲韵味十足,不用心去练,也会事与愿违。
3. 将效果评价视作陶冶情操的添加剂作为二胡爱好者,当然希望通过展示自己的实力而得到恰如其分的评价,如参加考级活动等。
即便是中老年业余人士,大多虽无考级的愿望,但同样很想通过某种评价方式来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以保持和激发自学热情。
最简便易行的自我评价方法是:对于同一首曲子,即按前列的‘四不放过’的要求,每做到一项,就是一大进步。
但第四项一般很难自行判别,你可以跟着cd拉,如90—100%能跟上,说明其进步已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