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10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时汇总

最新10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时汇总

10接种脊髓灰质炎疫
苗时
一、选择题
1、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时,正确的是( D )
A 接种对象是新生儿
B 初种次数为1次
C 用热水送服
D 需要复种加强
E 接种方法为肌内注射
2、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C )
A 葡萄球菌
B 肺炎双球菌
C 脑膜炎奈瑟菌
D 溶血性链球菌
E 绿脓杆菌
3 引起病毒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病毒是( B )
A 脑病毒
B 肠道病毒
C 腮腺炎病毒
D 疱疹病毒
E 流感病毒
4 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 C )
A 鼠疫
B 霍乱
C 麻疹
D 风疹
E 丝虫病
5 水痘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C )
A 食虫传播
B 虫媒传播
C 飞沫传播
D 消化道传播
E 血液传播
6 小儿初次感染结核菌是否发展为结核病取决于( A )
A 细菌的毒力
B 年龄
C 居住环境
D 性别
E 家族史
7 下列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 A )
A 霍乱
B 艾滋病
C 狂犬病
D 梅毒
E 麻风病
8 小儿肺结核最常见的类型( A )
A 原发型肺结核
B 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C 浸润型肺结核
D 结核性胸膜炎
E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9 原发型肺结核的转归最常见的是( A )
A 钙化
B 产生空洞
C 干酪性肺炎
D 结核性胸膜炎
E 支气管淋巴周围炎
10 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一型是( B )
A 粟粒性肺结核
B 结核性脑膜炎
C 浸润性肺结核
D 纤维空洞肺结核
E 原发型肺结核
11 患儿,6个月,接触水痘后,注射丙种球蛋白的主要作用是( D )
A 水痘病毒的特异性抗体
B 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C 机体被动免疫,阻止发病
D 若发病可减轻症状
E 活化补体,促进组胺等生物活性物质释放
12 患儿,8岁,因低热盗汗前来就诊。

为明确诊断需做OT试验,一般使用OT 稀释液的浓度是( E )
A 1:100
B 1:200
C 1:500
D 1:1000
E 1:2000
13 做结核菌素试验后多长时间看结果( B )
A24~36h
B 48~72h
C 33~4周
D 5~8周
E 20min
14 患儿,1岁,间断发热,伴痉挛性咳嗽半月余,夜间多汗,出生后未种卡介苗,体温38.2℃,X线胸片:可见“哑铃状”双极阴影,何种检查对诊断最有帮助( E )
A 胸部CT
B 血培养
C 支原体抗体
D 血沉
E 结核菌素试验
15 患儿,3岁,出生时曾接种卡介苗,2岁半时PPD试验为6mm×6mm,最近PPD试验为15mm×16mm,下列情况哪种可能性较大( C )
A 卡介苗接种后反应
B 曾经有结核感染
C 新近有结核感染
D 假阳性反应
E 免疫力低下
16 构成传染过程必须具备的3个因素是( A )
A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B 病原体、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C 病原体的数量、致病力、特异性定位
D 病原体、人体和病原体所处的环境
E 屏障作用、吞噬作用、体液作用
17 确定传染病检疫期的依据是( A )
A 潜伏期
B 传染期
C 症状明显期
D 恢复期
E 前驱期
18 麻疹早期诊断的依据是( A )
A 麻疹黏膜斑
B 未按时接种麻疹疫苗
C 发热3~4d后耳后出疹
D 接触麻疹患儿10~12d后发热
E 高热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
19 麻疹的传播途径是( A )
A 飞沫呼吸道传染
B 虫媒传播
C 血液传播
D 皮肤接触传播
E 消化道传播
20 水痘的传染期是( E )
A 发热至痂脱落
B 出疹期至痂脱落为止
C 潜伏期至结痂
D 前驱期至结痂
E 自出疹前1~2d至皮疹全部干燥结痂为止
21 猩红热的主要传染源是( E )
A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携带者
B 链球菌引起咽峡炎患儿
C 伤口感染患儿
D 猩红热患儿
E 猩红热患儿和带菌者
22 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途径是( A )
A 呼吸道传播
B 消化道传播
C 体液传播
D 接触传播
E 虫媒传播
23 结核性脑膜炎多由下列哪种结核播散所致( A )
A 肺部粟型结核经血行传播
B 脑膜结核干酪病变破溃
C 中耳及乳突结核灶
D 脑实质结核灶
E 支气管结核播散
24 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病变的是( B )
A 阿-斯综合征
B 脑膜炎
C 脑肿瘤
D 肝性脑病
E 休克
25 传染过程有5种表现形式,病原体侵入机体后,最少见的表现形式( C )
A 病原体被清除
B 隐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潜伏性感染
26 传染过程的表现形式中病原体侵入机体后,最多见的表现形式( B )
A 病原体被清除
B 隐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潜伏性感染
27 病原体在人体内生长、繁殖,并可排出体外,但不引起人体出现疾病的临床表现,称为( D )
A 病原体被清除
B 隐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潜伏性感染
28 下列有关结核杆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 属于志贺菌属
B 对人具有致病性的主要牛型结核杆菌
C 焚烧是最简单的灭菌方法
D 在阴湿处不能生存
E 痰液内结核杆菌用5%苯酚处理需经12小时才能被杀灭
29 最易诱发急性粟粒型肺结核的是( E )
A 麻疹
B 百日咳
C 猩红热
D 营养不良
E HIV感染
30 关于麻疹的流行病学正确的是( A )
A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B 以消化道传播为主
C 病后可获暂时性免疫力
D 恢复期病人存在携带病毒现象
E 发病以夏季为主
二、填空题
1 猩红热是由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炎、草莓舌、全身弥散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片壮脱皮为特征。

2 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要点:主要有两个重点环节,一是(抗结核治疗),二是(降低颅内高压)。

3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传染性较强的儿童期传染性疾病。

临床以轻度发热、全身性分批出现的皮肤黏膜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并存为特点,全身中毒症状轻。

4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人及带菌者都是传染源,夏、秋季为发病高峰,病原菌为痢疾杆菌,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2~7岁小儿。

5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表现以腮腺非化脓性肿瘤为特征,大多有发热、咀嚼受限,并可累及其他腺体组织或脏器的全身性的疾病。

三、名词解释
1 苯丙酮尿症
答: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过程中酶缺陷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而得名,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21-三体综合征
答:又称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是人类最早发现的常染色体畸变疾病,也是小儿染色体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主要临床特征是特殊面容、身体和智力发育差,并可伴发多发畸形。

3隐性感染
答:是指人体被病原体入侵后,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

4麻疹
答:是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粘膜斑(又称柯氏斑 koplik’s spots)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表现。

5脊髓灰质炎
答: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点为发热、咽痛、肢体疼痛,少数病例出现肢体弛缓性瘫痪。

因本病多发于小儿,故又称“小儿麻痹症”。

四简答题
1 简述结核性脑膜炎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答:1)潜在并发症颅内高压症。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及消耗增多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排泄物刺激有关。

4)焦虑(家长)与患儿病程较长、疾病预后较差有关。

2 简述结核菌素试验方法。

答:常用的结核菌素试验为皮内注射0.1ml含结核菌素5个单位的纯蛋白衍生物(PPD)。

一般在左前臂掌侧中下1/3交界处作皮内注射,使之形成6~10mm 的皮丘。

3简述结核病的治疗原则
答:1)早期治疗 2)适量剂量 3)联合用药 4)规律用药 5)坚持全程
6)分段治疗。

4简述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要点。

答:主要是全面支持和对症治疗。

其中,处理好“三关”即高热、惊劂、呼吸衰竭是抢救乙脑患者的关键。

5麻疹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答:加强护理,对症治疗,预防感染。

五、问答题
1、流行性腮腺炎的护理措施。

答案要点:
1)减轻疼痛(保持清洁,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局部冷敷或中药湿敷)
2)减低体温(保证休息,防止过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高热者给予降温措施,多喝水)
3)观察病情变化(有无脑膜脑炎、睾丸炎、急性胰腺炎等临床征象,并以相应治疗和护理)
4)预防感染传播(隔离措施,加强晨检,居室空气流通,消毒措施,对易感儿接种减毒腮腺炎活疫苗)
5)健康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