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点估计的几种方法● 参数估计问题----如何根据抽取的样本观测值12,,,n x x x 估计总体分布中的未知参数θ● 参数点估计问题----如何选取合适的统计量12ˆ(,,,)nX X X θ 估计未知参数θ。
称12ˆ(,,,)n XX X θ 为θ的估计量,12ˆ(,,,)nx x x θ 为θ的估计值.引例1 设总体],0[~θU X ,现从该总体中抽取容量为10的样本,样本值为0.5, 1.3, 0.6, 1.7, 2.2, 1.2, 0.8, 1.5, 2.0, 1.6试问应该如何估计未知参数(0)θ>?引例2 设总体),(~2σμN X ,现从该总体中抽取容量为10的样本,样本值为0.5, 1.3, 0.6, 1.7, 2.2, 1.2, 0.8, 1.5, 2.0, 1.6试问应该如何估计未知参数2,μσ?1. 矩法估计用样本矩代替总体矩,从而得到未知参数估计的方法,称为矩估计法. 例1 设总体2~(,)X N μσ,求未知参数2,μσ的矩估计.解 因为()E X μ=,2)(σ=X D ,所以)(X E =μ,)(2X D =σ。
故2,μσ的矩估计分别为ˆX μ=,22ˆS =σ。
注:1)总体均值()E X 的矩估计是样本均值X ;总体方差()D X 的矩估计是样本方差2S ; 2)矩估计法直观、简便;估计总体均值和总体方差时不必知道总体的分布. 3)矩估计法需要总体的原点矩存在. 例2 设总体)(~λP X,未知参数0>λ。
求λ的矩估计.解因为λλ。
E=(XE,所以))=(X故λ的矩估计为Xλˆ。
=注:2S也可算是λ的矩估计。
2. 最大似然估计 (1)最大似然原理:一个随机试验如有若干个可能的结果A,B,C,….若在一次试验中结果A出现,则可认为试验条件对A出现有利,故应选择分布参数,使A出现的概率最大。
例3 设有外形完全相同的两个箱子,甲箱有99个白球1个黑球,乙箱有1个白球99个黑球。
今随机抽取一箱,再从此箱中随机抽取一球,结果是白球。
试问这个白球是从哪个箱中取出的?解 甲箱中取得白球的概率为99(|)100P =白甲;乙箱中取得白球的概率为1(|)100P =白乙。
可见,这个白球从甲箱中取出的概率比从乙箱中取出的概率大得多.根据极大似然原理,推断白球是从甲箱中取出的。
(2)似然函数:设样本12,,,nX X X 取自概率函数为);(θx p 的总体X ,12,,,n x x x 为样本观测值。
定义样本的联合概率函数为样本的似然函数,即∏==ni i x p L 1);()(θθ对离散随机变量总体X ,似然函数就是1()()nii i L P Xx θ===∏;即为样本出现的(联合)概率.对连续随机变量总体X ,似然函数为1()(;)ni i L f x θθ==∏。
即为样本出现的(联合)密度.(3)最大似然估计:选取参数θ的取值,使样本观测值12,,,nx x x 出现的概率最大,即使得似然函数()L θ达到最大值。
这样得到的估计称为参数θ的最大似然估计(MLE )。
求参数θ的最大似然估计值,就是求似然函数()L θ的最大值点。
在ln ()L θ可导时可以通过求解似然方程: ln ()0d L d θθ=得到.例4 设总体~()XP λ,未知参数0λ>。
求λ的最大似然估计.解 设样本观测值为12,,,n x x x ,则似然函数为111()!(!)niii x x nn ni i i i L e e x x λλλλλ=--==∑⎛⎫== ⎪⎝⎭∏∏故11ln ()()ln ln(!)nni ii i L x x n λλλ===--∑∑,有似然方程:1l n ()1ni i d L x n d λλλ==-=∑,解之得11ˆnii x xnλ===∑。
又ˆ1)(ln 12ˆ22<-=∑==ni ixd L d λλλλλ,故λ的最大似然估计为 X =λˆ。
例5 设总体~()Xe λ,未知参数0λ>。
求λ的最大似然估计。
解 设样本观测值为12,,,nx xx ,则似然函数为()11()niii nx x ni L eeλλλλλ=--=∑==∏故1l n ()l n nii L nxλλλ==-∑,有似然方程:1ln ()0nii d L nxd λλλ==-=∑,解之得11ˆnii nxxλ===∑。
又ˆ)(ln 2ˆ22<-==λλλλλnd L d , 故λ的最大似然估计为 X1ˆ=λ。
例6 设总体],0[~θU X ,现从该总体中抽取容量为10的样本,样本值为0.5, 1.3, 0.6, 1.7, 2.2, 1.2, 0.8, 1.5, 2.0, 1.6求参数(0)θ>的矩估计及最大似然估计.解: 因为1()2E X x dx θθθ=⋅=⎰,所以有矩法方程:2X θ=。
解之得θ的矩估计为 ˆ2X θ=,相应的矩估计值为68.22ˆ==x θ。
设样本观测值为 12,,,n x x x ,则 似然函数为()(0)(0)111()i n nx x ni L I I θθθθθ≤≤≤≤===∏其中()12m ax{,,,}n n x x x x = ,()(0)n x I θ≤≤为示性函数。
当()0n x θ<<时,()0L θ=;而当()n x θ≥时,()L θ为θ的严格单调递减正函数,故θ的最大似然估计值为()ˆn x θ=2.2=,最大似然估计是()ˆn X θ=。
例7设总体2~(,)X N μσ,求未知参数2,μσ的最大似然估计。
解 设样本观测值为12,,,n x x x ,则似然函数为222211()()222111(,)ni i i nx nx i L ee μμσσμσ=----=⎛⎫∑⎛⎫ ⎪== ⎪ ⎪⎝⎭⎝⎭∏故222211ln (,)ln(2)ln()()222ni i n n L x μσπσμσ==----∑,有似然方程组:221222241ln (,)1()0,ln (,)1()0.22n ii n i i L xL n x μσμμσμσμσσσ==⎧∂=-=⎪∂⎪⎨∂⎪=-+-=⎪∂⎩∑∑解之得11ˆnii x xnμ===∑,2211ˆ()nii x x nσ==-∑。
利用二阶导函数矩阵的非正定性可以证明2,μσ的最大似然估计分别是X =μˆ,∑=-=ni iX X n122)(1ˆσ。
注:最大似然估计的不变性: 若θˆ是θ的MLE ,则)ˆ(θg 是)(θg 的MLE 。
1.正态总体的标准差σ的最大似然估计是∑=-=ni iX X n12)(1ˆσ。
2.⎪⎭⎫⎝⎛-Φ=≤σμa a X P )(的MLE 是⎪⎪⎭⎫⎝⎛-ΦS X a 。
作业:P 291 4(2)(4);P 292 8(2)(3)例1 设总体],0[~θU X ,现从该总体中抽取容量为10的样本,样本值为0.5, 1.3, 0.6, 1.7, 2.2, 1.2, 0.8, 1.5, 2.0, 1.6则(1)θ的矩估计是1ˆ2Xθ=,矩估计值是68.22=x;(2) 最大似然估计是()ˆn X θ=, 最大似然估计值是2.2)(=n x 。
问题是谁好? §6.2 点估计的评价标准 (1)相合性(一致性)称 12ˆ(,,,)n n X X X θθ= 是未知参数θ的一致估计,如果对任意0ε>,有lim (||)1n n P θθε→∞-<=.注:样本均值X 是()E X 的一致估计;样本方差2S 是()D X 的一致估计。
定理6.2.2(P294)若n θˆ是θ的相合估计,)(θg 是θ的连续函数,则)ˆ(n g θ是)(θg 的相合估计。
定理6.2.1(P293) 若θθ=→∞)ˆ(lim n n E ,0)ˆ(lim =→∞n n D θ,则n θˆ是θ的相合估计。
例1(续)()ˆn X θ=的密度为 ⎩⎨⎧≤≤=-otherwisey nyy p nn ,0,0,)(1θθ故θθθθθθ−−→−+==⋅=→∞-⎰⎰n nnn n n dy yn dy nyy E 1)ˆ(1121121222)ˆ(θθθθθ+==⋅=⎰⎰+-n n dy yn dy nyy E n n n0)2()1()ˆ(22−−→−++=∞→n n n nD θθ,故)(ˆn X =θ是θ的相合估计。
(2)无偏性称 12ˆ(,,,)n X X X θθ= 为未知参数θ的无偏估计,如果()E θθ=.注:1)用无偏估计 12ˆ(,,,)nX X X θθ= 代替未知参数θ不产生系统误差; 2)样本均值X 是()E X 的无偏估计;样本方差2S 是()D X 的无偏估计。
3)无偏估计不唯一,当然应选方差较小者为好.例1(再续)从总体],0[~θU X 中抽取容量为10的样本,则 (1)矩估计1ˆ2Xθ=是θ的无偏估计:θθθ=⋅===22)(2)(2)ˆ(1X E X E E ;(2) 最大似然估计()ˆn X θ=是有偏估计: θθθθθθ≠+==⋅=⎰⎰-1)ˆ(11n n dy yn dy nyy E nnn 令)(21ˆn X nn +=θ,则它是θ的无偏估计。
(3) 有效性设1112ˆ(,,,)n X X X θθ= 与 2212ˆ(,,,)n X X X θθ= 都是参数θ的无偏估计,称 1θ比 2θ有效,如果12()()D D θθ<.如,2n ≥时,总体均值的无偏估计X 比1X 有效,因为1()()()D X D X D X n=<。
例1(三续)从总体],0[~θU X 中抽取容量为10的样本,样本值为0.5, 1.3, 0.6, 1.7, 2.2, 1.2, 0.8, 1.5, 2.0, 1.6则矩估计1ˆ2Xθ=的方差为:22131124)(4)(4)ˆ(θθθnn X D n X D D =⋅===。
因为)(ˆn X =θ的方差是 22)2()1()ˆ(θθ++=n n nD ,故)(21ˆn X nn +=θ的方差是 2)(222)2(1)()1()ˆ(θθ+=+=n n X D n n D n ;故当1n >时,)(21ˆn X n n +=θ比1ˆ2Xθ=有效;相应的估计值为42.21)(=+n x n n 。
例2 设样本nX X ,,1 来自总体X,μ=)(X E ;又n c c ,,1 为常数,且11=∑=n i i c 。
(1) 证明:∑=ni iiX c 1都是μ的无偏估计;(2) 在所有这些无偏估计中,试求方差最小的无偏估计。
例3 设参数θ有两个相互独立的无偏估计1112(,,,)nX X X θθ= 和2212(,,,)n X X X θθ= ,且方差12()2()D D θ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