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尸体解剖

尸体解剖

尸体解剖病理尸体剖检(AUTOPSY)(一)病理尸检的意义(The significance of autopsy)病理尸体剖检可直接观察死者各器官、组织的病变,对于搞清楚主要病症,判断死亡原因,验证临床诊断,分析诊疗措施是否合理得当,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医疗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另外,病理尸检还可发现传染病或新的疾病,且可积累教学、科研资料,是促进医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方法。

对医生而言,病理尸检与临床讨论会是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深刻认识疾病的良好学习方法。

(二)尸检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precautions)1.一般由临床主治医生提出并填写尸检申请单,并征得死者家属同意(必须有主治医师与家属签字),由病理医师负责,才能进行。

2.尸检应尽量争取及早进行,以免组织自溶。

一般死亡3-6小时最适宜于剖检。

若尸体腐败,则一般不作解剖。

3.病理医师在尸检前,须了解死者的临床诊治及死亡情况,以便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检查。

4.涉及法律或医疗事故问题,应由法医协同进行解剖,应请求有关领导派人到场。

5.解剖者应仔细核对死者的姓名、年龄、性别及其它情况是否相符。

若有疑问,应待查明后方可进行尸检。

6.解剖室除有关医务教学人员外,其他人非经病理教研室或医院领导同意不得参观。

进入解剖室的一切人员都应保持严肃和尊敬尸体的态度。

(三)尸检方法与大体观察及记录(The methods of autopsy)1.体表检查(1)一般状态:记录死者姓名、年龄、性别、身长、体重、观察其发育、营养状况、皮肤色泽、有无水肿、黄疸、淤点、淤斑、外伤等。

(2)死亡特征:①尸冷:尸体体温随死亡时间逐渐下降。

尸温下降速度与尸体大小、衣着、外界环境等有关。

如有衣物覆盖的成人尸体,气温在13℃左右,约经28小时,尸温降至与周围温度相同。

②尸僵:死后各部肌肉渐变硬,顺序为下颌至颈部、躯干、上肢及下肢②。

尸僵的程度与持续时间和死者生前的状态有一定关联。

急死或死前有痉挛者,尸僵出现早,程度强,持续时间亦长,老弱久病者则相反。

气温较高时尸僵出现早,消失也较快;寒冷时则相反。

③尸斑:死后血管内血液逐渐向尸体下垂部沉降,该处皮肤显出不规则的斑纹或斑块。

一般在死后3小时左右出现尸斑,呈暗紫红色,时间愈长,颜色愈深。

开始时,压之即退色,12小时左右压之不易退色,24小时后压之不退色。

④角膜混浊。

⑤尸体腐败:表现为腹部膨隆,皮肤变绿,舌眼突出,面部口唇肿胀,甚至全膨胀。

尸体腐败的快慢与温度,湿度等有关。

患细菌感染,尤其是产气荚膜杆菌感染者,尸体腐败可迅速发生。

(3)体表各部状态:自头部至四肢仔细检查并记录:头皮有无肿块;发长及颜色;两侧瞳孔是否等大;测量双侧瞳孔直径;结膜有无充血、出血;巩膜有无黄染;眼睑有无水肿;鼻腔及外耳道有无内容物流出;口腔有无液体流出;口唇颜色;齿有无脱落;腮腺、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是否肿大,胸廓是否平坦或隆起,左右是否对称;腋窝淋巴结是否肿大;腹壁是否膨隆;背部与骶部有无褥疮;外生殖器有无肿物或疤痕;腹股沟淋巴结是否肿大;肛门有无痔核或脱肛;四肢有无损伤及畸形;甲床颜色。

2.体内观察(1)胸腹壁切开:T字形切开法;其横切线自左肩峰起,沿锁骨,胸骨柄达于右肩峰,直切线自胸骨柄起,沿正中线,绕过脐左侧,止于耻骨联合。

注意检查皮下脂肪厚度,色泽,肌肉之色泽与性状,再可透过胸大肌切开乳腺组织。

(2)腹腔:检查大网膜及腹腔各器官的位置是否正常;肝、脾是否肿大;各自在右、左锁骨中线伸出肋弓下多少厘米;胃肠有无胀气;各脏器间有无粘连;有无腹水,记录其量及性状。

左右横膈膜高度,以锁骨中线为标准,正常时左侧达第5肋骨,右侧达第4肋骨或肋间隙。

(3)胸腔:若疑有气胸,可于胸壁之外胸廓之间注入水,而于肋间隙穿刺,如有气胸,则可见气泡从水底冒出。

用软骨刀自第二肋骨开始切断两侧肋软骨,于胸锁关节处以刀切断其关节囊,再以肋骨剪/剪断第一肋骨,暴露胸腔。

检查胸腔有无积液,肺膜与胸壁有无粘连,胸腺大小及脂肪化程度。

剪开心包,检查测量心包液(正常时约5-10ml)。

3.颈部器官的取出与观察将死者颈部垫高,用手术刀将颈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向左右剥离,暴露气管,检查胸腺并测量大小和重量,用刀沿下颌骨内侧,从正中分别向左右将口腔底部肌肉与下颌骨分离。

然后将手指探入把舌等器官向下挖出,再把软腭切断,这样便可将颈部各器官剖出。

(1)上消化道:观察舌苔、及有无溃疡,两侧扁桃体是否肿大及表面有无炎性渗出,食道粘膜有无溃疡,有无静脉曲张。

(2)呼吸道:喉头有无水肿或炎性渗出物,气管及支气管内有无内容物及炎性渗出物。

(3)甲状腺:称量,测量大小,观察是否对称,是否肿大,有无结节肿块;切面,有无结节。

(4)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大小、数目,是否融合。

颈部淋巴结肿大应考虑恶性淋巴瘤;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应考虑胃癌、肺癌转移;颈上深淋巴结肿大要考虑鼻咽癌转移。

4.胸腔器官取出及观察继颈部器官剥离后,切断无名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然后将气管连同心、肺一并拉出胸腔,一般可自横隔以上将食管、胸主动脉切断。

取出心肺,若怀疑主动脉有病变,可将心及主动脉与肺分离,待腹腔器官取出后,再将心连同主动脉整个摘出。

(1)心冠状动脉及主动脉若怀疑有先天性心脏病时,在原位剖检。

一般可将心脏与肺分离后剖检。

正常成人心脏大小约如死者右拳大小,重约270克。

常规按/血流方向先从下腔静脉将右心房剪开,沿右心室右缘剪至心尖部,再从心尖部,距心室中隔约1厘米将右心室前壁及肺动脉剪开,查看右心各部。

从左右肺静脉口间剪开左心房,再沿左心室左缘剪至心尖部,从心尖部沿心室中隔左缘向上剪开左心室前壁,在肺动脉干与左心耳之间剪开主动脉。

查看心房室壁有无缺损,各瓣膜有无增厚、粘连、损伤,测量各瓣口周长(正常成人三尖瓣口周长为12CM,肺动脉瓣口为8.5cm,二尖瓣口为10.4cm,主动脉瓣口为7.7cm)。

正常左心室肌壁厚约0.9 cm,右心室肌壁厚0.25cm,检查心腔有无扩张,心肌有无梗死灶及疤痕灶。

冠状动脉:查看左右冠状动脉口有无狭窄及闭塞。

冠状动脉的检查一般在心脏固定以后进行。

沿左、右冠状动脉走向每隔2-3cm作横切面,仔细观察有无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栓。

主动脉:沿长轴、前壁剖开,检查内膜。

(2)肺:检查两肺各叶有无肿大,叶间有无粘连,肺膜之色泽性状。

肺组织质地,有无捻发感,有无实变病灶。

沿肺长轴自外侧缘向肺门作一水平切面,观察有无病灶,支气管有无扩张,肺门淋巴结是否肿大。

5.腹腔器官取出及检查(1)脾脏,正常大小13×8.5×3.5厘米,重约150克,包膜是否光滑,有无增厚,有无梗死灶及疤痕,沿长轴向脾门切开,观察切面性状,是否能看到脾小体,脾髓用刀能否刮下。

(2)小肠及大肠,先检查肠系膜血管及淋巴结。

将大网膜及横结肠往上推开,在空肠与十二指肠交界处,用血管钳夹紧,切断空肠。

右手持长刃刀沿肠管割离肠系膜于回盲部处,因系膜较短可改用剪刀分离,之后继续分离全部结肠系膜,分离至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以双线结扎,于结扎线之间切断肠管,沿肠管之系膜剪开,查看肠腔有无狭窄、扩张、内容物之性状,有无寄生虫存在,管壁之厚薄,浆膜、粘膜之颜色性状,粘膜有无溃疡,息肉,测阑尾长短,且作横断面检查。

(3)肝、胆、胰、胃、十二指肠先用剪剥离肝右叶后面的软组织,割断肝与隔肌之联系,用剪刀将肠系膜,十二指肠及胰等与腹膜后的软组织分离,继而向上剪断腹腔静脉,割离肠系膜根部与脊柱之联系,割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和下腔静脉,则肝、胆、胰、胃、十二指肠一并联合取出。

胃、十二指肠:沿十二指肠及胃大弯向贲门剪开,观察内容物之性状,粘膜有无出血、糜烂,溃疡。

粘膜色泽及皱襞状态。

胆囊及胆管:先压迫胆囊,然后在十二指肠粘膜乳头处观察有无胆汁流出,检查胆道是否通畅。

于胆囊颈部沿胆囊之纵轴剪开,观察胆汁之份量、色泽,粘膜性状。

检查胆总管与左、右肝管,管腔有无扩张或阻塞,有无结石,寄生虫或肿物。

肝:切断肝十二指肠韧带和肝胃韧带,肝便与胃十二指肠分离,正常成人肝重约1300克,测量肝体积=肝全长×右叶宽×右叶厚,正常左右径为25-30厘米,前后径为18-21厘米,厚6-9厘米。

左叶仅侧量宽×厚。

亦可肝左右叶分别测量长×宽×厚。

用脏器刀从肝表面最凸处切向肝门以暴露最大切面,其余可与第一切面平行每隔数厘米做一切面。

观察切面颜色,小叶轮廓纹理,有无肿块等。

胰:称重量,测体积。

记录表面、切面之色泽、性状、胰管大小,有无出血、坏死、肿块等。

肾与肾上腺:剪开左侧腰部腹膜,剥离左肾上极脂肪组织;可将左肾上腺分离取出,右肾上腺因位于右肾上极与肝之间,须将肝向左上方提起,才易剥离。

正常成人双肾上腺共重7.6-8.4克,查看表面及切面性状。

切开两侧腰部腹膜,剥离肾周脂肪组织,即可将肾取出。

测量肾大小、重量。

一侧肾正常大小约11×5×3厘米,重约140克,以左掌握肾,使外侧面朝上,由上向下切向肾门,可作一最大切面,观察肾纤维膜是否易于剥离,肾表面有无疤痕和颗粒,切面皮质有无增宽或变窄(正常约0.6厘米)。

剪开肾盂、输尿管;注意有无扩张或狭窄。

6.盆腔器官膀胱:从膀胱底部开始,自膀胱前面纵直剪开查看尿液含量及性状,腔内有无结石异物,粘膜有无溃疡、出血、肿物等。

男性生殖器:测量前列腺大小及重量,检查其外形,查看阴囊有无肿大。

用刀先扩大腹股沟管内口,手提精索将睾丸拉出,剖检睾丸及付睾。

女性生殖器:测量子宫体,子宫颈之长度及子宫体积,沿阴道壁正中线依次剪开阴道,子宫体至子宫底部,再转向两侧剪开子宫角,检查子宫内膜、肌层,查看两侧输卵管是否对称,测量其长度与管径,检查其管腔有无狭窄或扩张。

剖检卵巢。

7.颅腔内脏器:自一侧乳突经颅顶至另一侧乳突作一切面,将头发之皮瓣各向前后翻转,锯线在额部平行于眶上缘并距该缘1-2cm,两侧延长,经颞肌向后会合于枕骨粗隆处,锯开颅骨。

以左手四指插入额叶与额骨之间,将额叶向后方拨开,依次割断嗅神经附着部,视神经,颈内动脉,脑下垂体柄及两侧3、4、5、6、7对脑神径。

继向两侧剪开小脑幕,再切断二侧之脑神径分支及脊髓动静脉等,最后于刀所能及的最下端将脊髓切断,将脑取出。

由蝶鞍取出脑垂体。

测量脑重,正常成人脑重约1400克,观察软脑膜血管有无充血,蛛网膜下腔有无出血或脓液,两侧大脑半球是否对称,脑回有无变扁或变窄小,脑沟有无变浅或变宽,脑底动脉有无粥样硬化。

脑的切开一般在固定一周后进行。

可经脑岛作一水平切面,检查脑基底核有无出血、软化灶,侧脑室有无扩张等,也可采用多数额状切面,每切面相隔约1cm。

(四)病理尸检诊断病理诊断是尸检工作最重要的内容:尸检后应尽快根据肉眼观察所见发出初步大体病理诊断报告,待组织学检查以后再发出正式尸检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