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医院建设项目现状环境影响报告书

人民医院建设项目现状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1章总论1.1项目由来××××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坐落在××省××县××镇人民大路2919号,为二级乙等医院,始建于1948年。

医院总占地面积1.8hm2,建筑面积3hm2,现有病床300张,医院的日门诊量平均为330人次左右。

在岗职工723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40人,有疾病治疗中心6个,医技科室12个。

院内设有保健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妇女保健科、儿科、小儿外科、儿童保健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医疗美容科、传染病科、肿瘤科、急诊医学科、临终关怀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中医科和感染(管理)科等二十余个科室。

医院配有核磁共振、乳腺钼靶机、DR、全自动生化仪、彩超仪、CT、全数字化彩色多普彩超、激光碎石系统、眼科手术显微镜、心血管成像系统、数字化摄影机、诊断X射线机等先进的优良设备。

医院于1948年成立至今未进行过环境影响评价,根据《××省环境保护厅关于不合规建设项目备案工作相关问题的通知》(××环管字[2015]16号)相关要求,现对××县第一人民医院开展现状评价工作。

根据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2014〕56号)、《××省环境保护厅××省人民政府政务公开协调管理办公室关于规范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服务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通知》(××环发〔2015〕11号)等文件的规定,××××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委托××省冶金研究院承担该院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评价单位在现场踏查、收集有关资料,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县医院项目现状环境影响报告书。

在环评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县环保局、××省××环保咨询有限公司、××县环境保护监测站、××××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的指导与协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9.1);(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1.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5.4.24修正);(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7.1);(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1);(9)《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4.1);(10)《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96]第31号);(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版);(1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部令第33号,2015年6月1日执行);(14)《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1]26号);(15)《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16)《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文);(17)《××省环保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通知》(××环管字[2013]1号文);(18)《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19)《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20)《××省环保厅转发环保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管字[2012]13号);(21)《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3]197号);(22)《××省地表水功能区》(××省地方标准DB22/388-2004);(23)《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2003.12.26);(24)《医疗废物分类目录》(2003.10.10);(25)《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10.15);(26)《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1999.10.1);(27)《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2003-380号令);(28)《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环发[2003]188号;(29)《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3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2014〕56号);(31)《××省环境保护厅××省人民政府政务公开协调管理办公室关于规范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服务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通知》(××环发〔2015〕11号);(32)《××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调度不合规建设项目清理整改工作情况的通知》(××环国合字[2016]2号);(33)《关于印发××省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环发[2016]23号);(34)《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35)《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36)《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3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2014]56号)。

1.2.2导则、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HJ610-2016);(6)《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1.2.3项目有关资料(1)××省冶金研究院与××××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签订的关于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咨询合同书;(2)医疗机构许可证;(3)县医院提供的其他资料。

1.3评价目的(1)分析该项目的工程特点及其污染特征,根据所用工艺及监测数据分析已采用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可靠性;(2)通过对工程建设所在地周围环境的现状调查和现场监测,了解和掌握该地区的环境污染现状;(3)由工程分析提供的基础数据,并结合现状实测数据分析项目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并以此为依据,针对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为环保治理措施提供反馈建议,也为工程环保设计提供依据;(4)分析是否存在风险源,若存在危险源对存在的突发性事故风险进行分析,并预测产生的后果,提出所采取的相应对策和措施;(5)贯彻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精神,确定本项目主控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指标,为今后该项目环保管理服务,使环评真正起到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作用;(6)根据当地环境保护规划,对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作出明确结论,为上级主管部门和环境管理部门进行决策、地方环境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进行环境管理以及设计单位优化其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1.4评价重点根据该项目的特点及排放污染物的污染特征,本着抓主要矛盾,突出重点,提高环评报告书实用性的原则,本环评将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以污染防治措施为重点,注重水环境影响与固废处理合理性的分析论证,对大气环境及声环境的影响及其它内容进行一般性评价。

1.5评价因子本项目主要评价因子见表1-1。

由于本院所在地人类活动极频繁,医院对空地进行了硬化处理,未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 2016)中附录A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中对医院的分类,本项目属于Ⅳ类项目(二乙医院)。

因此,本报告对生态及地下水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1.6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1.6.1污染控制目标在控制污染物满足达标排放标准要求的同时,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满足总量控制指标要求,污染控制目标详见表1-2。

1.6.2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详见表1-3。

1.7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1.7.1地表水环境⑴评价工作等级地表水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是由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受纳水体的规模及对它的水质要求而确定的。

本项目的地表水评价级别判据见表1-4。

本项目废水排放量仅为78.98m3/d,水质较为简单;且调查参数<7。

根据导则(HJ/T2.3-93)确定本次地表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⑵评价范围污水站建成后,医院废水经“一级强化+消毒”处理后排入××县污水处理厂,××县污水处理厂目前执行一级标准的B标准,根据规划,污水处理厂将升级改造,改造后区内污水执行一级A标准,医院污水进入××县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河。

地表水评价范围是废水入××河河口上游500m至入河口下游2.5km之间的河段,地表水评价范围详见附图1。

1.7.2环境空气⑴评价工作等级医院采用集中供热,无锅炉。

污水处理装置采用二氧化氯进行消毒,污水处理工艺中无曝气处理,故臭气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很低。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规定,大气评价的工作等级主要由项目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第i个污染物)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的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决定。

详见表1-5。

10%项目污水处理装置排放的臭气中各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见表1-6。

由上表可知本项目废气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占标率最大为0.044%,小于且远小于10%,确定本次大气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⑵评价范围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以污水处理装置为中心,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