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山奇石》(教案)

《黄山奇石》(教案)

学法
问题学习
教法
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爬山吗?(演示第2、3张幻灯片)
你们为什么喜欢爬山呢?
在我国有一座黄山,它上面的景色非常美丽,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黄山有三奇,你们知道是哪三奇吗?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黄山的“怪石”是怎样的“怪”吧!(演示第4张幻灯片)
(1)这里说的是什么石头?
“仙桃石”为什么加引号?
说明了什么?
(2)它特殊在哪了呢?
这里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有什么作用呢?
用“好像”写句子
①燕子的尾巴好像一把剪刀。
②太阳好像一个大火球。
5.接下来向我们介绍的是什么石头?(演示第18-22张幻灯片)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1.带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2-5段。
2.完成课后习题。
安徽省南部。
闻名中外。
秀丽神奇。
怪石。
仙桃石。
表示强调作用。
表明了这个石头的特殊性。
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
比喻。
把石头比作了桃子。
形象的把仙桃石的外形特点描写了出来。
猴子观海。
一座陡峭的山峰上。
抱、蹲、望。
仙人指路。
比喻
巨石比作了仙人。
(2)黄山风景区的是什么样的一个景区呢?
闻名中外:形容名声传播的很远。
(3)那里的景色怎么样呢?
秀丽:指风景清秀美丽。
神奇:非常奇妙的。
(4)这里说的是黄山的什么比较有趣?
4.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有趣的怪石。(演示第15-18张幻灯片)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2)用“真像”仿写句子。
①大象的耳朵真像两把大扇子。
②妹妹的脸蛋红红的真像一个红苹果。
(3)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7.仙人把路指到了哪呢?(演示第27-30张幻灯片)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着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胳膊陡峭翻滚手臂
二、精读领悟
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什么事情?(演示第9张幻灯片)
这篇课文讲了黄山的位置及黄山其中详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琴)。
2.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写了什么?(演示第10张幻灯片)
第一部分(1自然段):黄山的地理位置和风景特点。
(1)这座山峰上的这块巨石好像一条“天狗”,伸着脖子望着月亮。
在一座高高的山峰上,远远望去,有一块石头,像一条天狗一样。每当月亮升起,它就痴痴地望着月亮,似乎在期待着什么。这就是有名的“天狗望月”
(2)这块中间凸出巨石真像一个老僧背着药篓在采药。
(3)这块飞来的大石头好像喜鹊落在了梅枝上。
五、作业布置(演示第41张幻灯片)
喜欢。
在山上可以看到在山下看不到的景物。
想。
奇松、怪石、云海。
读课题《黄山奇石》
以学生喜欢的话题切入主题。
让学生知道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演示第5-8张幻灯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nán bù xiē jù wèi
南部些巨位
wén měi shēnɡ shǎn ɡǒu mínɡ
金鸡叫天都。
几块巨石。
每当太阳升起时。
用“变”不仅凸显了黄山奇石的奇形怪状,更加增添了巨石的灵性。
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
天都峰。
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中识记生字。
让学生明白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
让学生划分段落章节。
让学生走进黄山,了解黄山风景。
认识仙桃石
了解引号的作用。
体会修辞的运用。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1)这只“猴子”在哪?
陡峭:山势高而陡峻,比喻不平坦。
这里的“猴子”为什么要加引号?
因为它还是一块石头,只是看上去像猴子的形状,不是真正的猴子。
(2)这里怎样描写“猴子”的?
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3)找出描写“猴子”动作神情的词语是哪些?
“抱”“蹲”“望”三个词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2.学完这篇课文,谁能说说“黄山奇石”到底“奇”在哪里呀?
形态神奇,似物(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等)、似人(仙人指路)。
四、课堂练习(演示第37-40张幻灯片)
1.我会扩词。
闪(闪光)(闪电)
部(外部)(部分)
每(每天)(每个)
2.用“好像”或“真像”描写景色。
把“猴子”的神态、动作生动形象的描写了出来。
6.课文接下来向我们介绍的是什么石头?(演示第23-26张幻灯片)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1)为什么说“‘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
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认识猴子观海
体会描写“猴子”动作的词语的妙处。
认识仙人指路
仿写句子。
体会修辞的运用。
认识金鸡叫天都。
展开想象。
多音字导读。
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课文内容及其所含的道理。
课堂小结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黄山各种奇石的不同形态,在赞美石头的同时,也赞美了大自然造物的神奇,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热情。
闻每升闪狗名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部”的偏旁是“阝”
“位”的偏旁是“亻”
“每”的偏旁是“母”
“狗”的偏旁是“犭”
(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部”、“狗”为例指导。
2.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秀丽神奇安徽中外闻名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1)多音字
tán(弹琴)(弹奏)

dàn(子弹)(弹壳)
(2)文中哪句可以看出黄山的奇石多?
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3)同学们,学了这篇文章你们有什么感想?想不想去看一看黄山的美景呀?
三、归纳总结(演示第35、36张幻灯片)
1.《黄山奇石》主要描写了哪些奇石?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仙桃石
猴子观海似物
金鸡叫天都
仙人指路——似人
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讲的是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之奇石,景色奇美,生动有趣。课文由三幅图和六个自然段组成。课文围绕着“奇石”具体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四个景点,即四块奇石。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想象是孩子的特权之一,在教学中适当地启发学生去美妙地再创造想象和练习是要攻克的一难点,另外将观察图画或者和熟读课文结合起来,深刻体会黄山石的“奇”,也是本课要求达到的目的。
2017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9课《黄山奇石》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黄山奇石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二年级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学会认读12个生字,能够正确书9个汉字。会简单的看图说话。
2.过程与方法: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的观察和想象的能力,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第二部分(2-5自然段):细说“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特点。
第三部分(6自然段):概括介绍了其它怪石。
3.研读第一段,走进黄山。(演示第11-14张幻灯片)
中外闻名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1)黄山风景区在哪里?
黄山: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是世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能力目标
1.熟悉课文脉络及描写的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知识目标
理解词语,学会本课生字词。
重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介绍的黄山奇石的样子,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
难点
1.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2.通过对黄山石的描写,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1)这里把什么比作了雄鸡?
(2)什么时候会变成金光闪闪的雄鸡?
这里为什么用“变”呢?
(3)“金鸡叫天都”是怎样得来的名字?
这里的“天都”指什么?
(4)同学们,你们此时感觉到了什么?
黄山的石头活了,好像是人、动物、植物结合而成的生机勃勃的仙境。
8.课文最后还说了哪些有趣的石头的名字?(演示第31-34张幻灯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