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电镀
实现的。
金属共沉积的理论及特点
在电镀液中加入适宜的配合剂,使两种
或两种以上金属离子的析出电势互相接近,而
得到共沉积,这是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络合可使金属离子的平衡电势向负方向移
动,还能增加阴极极化,从而使沉积电位变得 更负。其中电位较正的金属沉积电位变负的幅 度更大一些,最后达到共沉积。
金属共沉积的理论及特点
铅和锡(φ0Pb/Pb2+=-0.126V, φ0Sn/Sn2+=-0.136V)
金属共沉积的理论及特点
比较正的金属离子的浓度,使其电势负移;
或者增大电势比较负的金属离子的浓度,使它的
电势正移,从而使金属析出电势互相接近或相等
,从而达到金属共沉积的目的。
金属离子的平均活度每增加或减少10倍,其 平衡电势分别正移或负移29mV。很明显,这种电 势的改变是有限的。
仿金电镀
氰化物-锡酸盐体系电镀Cu-Sn合金 镀液的组成及工艺条件
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g/L) 氰化亚铜 锡酸钠 氰化钠 游离氰化钠 氢氧化钠 酒石酸钾钠 明胶 pH值 镀液温度/℃ 阴极电流密度/(A/dm2) 1 25 120 27 95 37 13.5 65 3 2 45 150 37 103 37 13.5 65 3 3 30-45 100-150 18-20 7-8 0.3-0.5 60-65 2-2.5
焦磷酸钾:主要用于微氰镀铜锌合金溶液以
络合锌离子。
仿金电镀
操作条件的影响 pH值:对铜锌合金镀层的外观有明显影响。 pH值高时,镀层中的锌含量提高,反之铜含 量增加。提高pH值一般可用氢氧化钠;降低 pH值则用碳酸氢钠溶液或酒石酸。必须在良 好的排风条件下操作,因反应时会产生剧毒 的氰化氢。
例如:
6Cu(P2O7)2
= Cu + 2P2O7
2O7)2 6-
2+
4-
其不稳定常数为 K不稳=[Cu ][P2O7
2+ 4- 2 ] /[Cu(P
]=10
-9
当不稳定常数比较大时,金属可能仍以简单 离子形式在阴极上放电,以浓度近似地代替活度 ,则平衡电势可以写成 Φ平 = φº+ (RT/nF)lnC 式中C为放电金属离子的浓度。
硬度更高、耐磨性好;
电镀合金通常可以再常温下得到,不需要高 温,节省能源;
电镀合金的特点及用途
电镀合金的用途及分类
电镀防护性合金
目前已在生产上应用的有锌镍、锌铁、锌钴、锡
锌和镉钛等。
电镀装饰性合金
如锡钴、锡镍和锡镍X(X代表锌、钴、镉等金属) 和锡钴X三元合金等,镀层外观似铬,可以代替装饰性。
肉眼不能区别开来,均可称为合金镀层。
形成合金镀层可采用热熔法、真空镀法、
离子镀法、溅射法、化学镀法和电镀法。
概 述
电镀合金是利用电化学方法使两种或两种
以上金属(包括非金属)共沉积的过程。一般
来说,电镀合金中最少组分含量应在1%以上。
有些特殊的合金镀层,如:镉钛、锌钛、锡铈 等合金镀层,钛和铈的含量虽然低于1%,但由 于对合金镀层的性能影响很大,通常也称为合 金镀层。
0.01 9.3-9.4 30 0.3-3.0 70-80
仿金电镀
电镀铜锡合金
电镀Cu-Sn合金和电镀Cu-Zn合金一样,
也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合金镀种之一。Cu-Sn
合金镀层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镀层外观色
泽随镀层含锡量的变化而呈现红色、金黄色、 淡黄色及银白色等各种色彩;镀层耐蚀性良 好,其耐蚀性可以和同厚度的镍镀层相媲美。
随着现代工业和科学技பைடு நூலகம்的飞速发展,
对材料表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表面
处理技术也随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表
面处理技术中,电镀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它所起的作用和发展趋势已受到人们的极
大重视。
概 述
合金镀层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金
属的镀层,不管这些金属在镀层中存在的
形式和结构如何,只要它们结晶致密,凭
金属共沉积的理论及特点
在镀液中加入配合剂
φº(Cu2+/Cu)=0.337V,φº(Zn2+/Zn)=-0.763V, 若通过改变离子的相对浓度来实现共沉积,Zn2+/Cu2+=1038
即当溶液中Cu2+离子的浓度为1mol/L,Zn2+ 离子的浓度为1038mol/L。由于Zn2+离子的浓度受 盐类溶解度的限制,这样高的浓度实际上是无法
电镀。镀层的种类主要包括Cu-Zn、Cu-Sn二元合
金。
合金电镀实例
仿金电镀 电镀锌镍合金
仿金电镀
氰化物电镀 电镀铜锌合金 无氰镀液电镀
仿金电镀
氰化物电镀
电镀铜锡合金
无氰镀液电镀
仿金电镀
电镀铜锌合金
铜锌合金镀层俗称黄铜镀层,一般含铜
68%-75%,含锌25%-32%。电镀铜锌合金在工 业上应用了100年左右。 除了由于它具有美丽 的金黄色外观用于装饰外,还作为提高钢铁件 与橡胶的结合力的中间镀层(0.5-2.5μm)以及
R为气体常数;
T为绝对温度;
Eº为标准电极电势;
η为极化过电势;
F为法拉第常数;
n参加电极反应的电子数; α为金属离子的活度。
金属共沉积的理论及特点
欲使两种金属离子在阴极上共沉积,它们的 析出电势必须相等,即:
E析 1 = E析 2
E析 1 = E 1 º + (RT/n1F)lnα 1+ η1
E析 2 = E 2 º + (RT/n2F)lnα2 + η2
15-30 4-6 5-8 12.6 30-50 0.5 9-11 20-38 0.2-0.4 0.01-0.02 9-11 50-55
仿金电镀
镀液中各成分的作用
氰化亚铜和氰化锌:是镀液中供给铜和锌离子的
主盐。铜和锌离子浓度的高低影响镀层中各金属
含量的高低和色泽的变化。 游离氰化钠:它可以使镀液稳定和保证铜与锌按 所需比例析出,并能使阳极溶解正常。
减磨镀层。
仿金电镀
氰化物电镀Cu-Zn合金 镀液的配制方法
在良好的通风条件下,将氰化钠溶解在30-40℃所
需体积2/3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中。
用水将氰化亚铜和氰化锌分别调成糊状,在不断
搅拌下分别慢慢的加入到氰化钠溶液中,使其溶 解。此时溶液会发热,如果温度升至60℃时,需 待冷却后方可继续加入,以避免溶液过热溅出。
该镀液的主要特点是:镀液的阴极电流
效率很高,甚至高于100%,电流效率随电流
密度的增加和镀液的pH值的升高而降低。该
镀液的分散能力较好,与氰化物镀液相当。
仿金电镀
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
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g/L) 硫酸铜 硫酸锌 甘油 氢氧化钠 镀液温度/℃ 2 阴极电流密度/(A/dm ) 阳极电流密度/(A/dm2) 镀层含铜量(WCu)/% 1 25 30 20 120 20-22 0.2-1.5 0.5-0.8 55-70 2 12.5 30 12 120 20-22 0.9-1.4 0.5-0.8 27-33
电镀合金的特点
电镀法得到的合金与热熔法得到的合金相 比,具有以下特点:
可获得热熔法制得合金图上没有的合金; 可获得热熔法不能得到的性能优良的非晶态合 金;
可获得水溶液中难以单独电沉积的金属;
电镀合金的特点及用途
溶液获得高熔点金属与低熔点金属形成的合
金;
电镀法得到的合金比一般热熔法得到的合金
金属共沉积的理论及特点
在电镀液中加入添加剂
在镀液中加入适宜的添加剂,一般对金属的
平衡电势影响较小,但对金属的极化往往有较大
的影响。由于添加剂在阴极表面可能被吸附或形 成表面络合物,所以对阴极反应常具有明显的阻 化作用。
合金电镀实例
由于金价昂贵,用于装饰及其不现实。而仿 金镀,尤其是仿金电镀则调节了价格与装饰要求 的矛盾,因此很多装饰品或制品都用装饰性仿金
仿金电镀
碳酸钠:适量的碳酸钠可以提高镀液的导电
性能和分散能力。
氢氧化钠:加入氢氧化钠可以增加镀液的导 电性能,但会使锌不容易析出,一般在滚镀 时加入少量。 氨 水:可以扩大镀液的阴极电流密度范围和 有利于获得色泽均匀的铜锌合金镀层。
仿金电镀
酒石酸钾钠:阳极去极化剂,可以溶解阳极
上的碱性钝化膜。
金属共沉积的理论及特点
仅有少数金属可以从简单盐溶液中预测出共
沉积的可能性。例如,Pb(-0.126V)与Sn(-0.136V)、
Ni(0.25V)与Co(0.277V)、Cu(0.34V)与Bi(0.32V),
它们的标准电极电势比较接近,通常可以从它们
的简单盐溶液中实现共沉积。
金属共沉积的理论及特点
等)虽然不能单独从水溶液中电沉积出来,但 可与另一种金属(如Fe、Co、Ni等)同时从水 溶液中实现共沉积。
金属共沉积的理论及特点
金属共沉积的基本条件是两种金属的析出电势要十 分接近或相等,即: E析 = E平+ η E析 = Eº+ (RT/nF)lnα + η
式中:E析为金属析出电势;
E平为金属的平衡电势;
仿金电镀
温度:对铜锌合金镀层中的金属组成和外观色
泽均有影响。温度高时,合金镀层中的铜含量 增加,同时也会加速氰化钠的分解,必须严格 控制。 电流密度:阴极电流密度高时合金镀层中的锌 含量增加,并降低镀液的阴极电流密度。
仿金电镀
无氰镀液电镀Cu-Zn合金
甘油-锌酸盐体系电镀Cu-Zn合金
实现金属共沉积的措施
改变金属离子的浓度
在镀液中加入配合剂 在电镀液中加入添加剂
金属共沉积的理论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