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部别培智年级六年级科目数学备课人复习1教学目标:1、能够用计算器在教师的提示下,正确的计算2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2、提高学生的听读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能够用计算器在教师的提示下,正确的计算2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听读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启发法。
教学准备:电子课件、图片、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讲授新知。
引导学生用计算器按顺序计算出结果。
二、巩固练习。
让学生依照上面讲解的方法按顺序用计算器单独练习,教师引导程度差点的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三、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知道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前两个数,再用前两个数的结果加上或减去第三个数,得出计算结果。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初步理解2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2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这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程度好点的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程度差点的学生配合程度好点的学生写出运算结果,这样互动性比较大,学生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复习2教学目标:1、能够用计算器在教师的提示下,正确的计算20以内的文字题加、减混合运算。
2、提高学生的听读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能够用计算器在教师的提示下,正确的计算20以内的文字题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听读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启发法。
教学准备:电子课件、图片、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讲授新知。
引导学生先列式再用计算器按顺序计算出结果。
二、巩固练习。
让学生先列式再依照上面讲解的方法按顺序用计算器单独练习,教师引导程度差点的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三、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20以内的文字题加、减混合运算,知道了文字题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前两个数,再用前两个数的结果加上或减去第三个数,得出计算结果。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初步理解20以内文字题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20以内文字题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这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程度好点的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程度差点的学生配合程度好点的学生写出运算结果,这样互动性比较大,学生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复习3教学目标:1、能够用计算器在教师的提示下,正确的计算20以内应用题的加、减混合运算。
2、提高学生的听读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3、能够用计算器在教师的提示下,正确的计算20以内应用题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听读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启发法。
教学准备:电子课件、图片、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讲授新知。
引导学生先列式再用计算器按顺序计算出结果。
二、巩固练习。
让学生先列式再依照上面讲解的方法按顺序用计算器单独练习,教师引导程度差点的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三、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20以内应用题的加、减混合运算,知道了应用题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前两个数,再用前两个数的结果加上或减去第三个数,得出计算结果。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初步理解20以内应用题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20以内应用题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这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程度好点的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程度差点的学生配合程度好点的学生写出运算结果,这样互动性比较大,学生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1课远与近教学目标::1.理解远近的概念2.学会简单的练习3.培养学习兴趣,并把概念应用在生活中教学重点:教会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学生对于概念的建立教学课时:2课时一:复习1.出试图,请同学回答哪个快那个慢,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回答2.唱儿歌《十个手指头》:123爬上山,456翻跟斗,789拍皮球,伸出小手,10个手指头。
二:新授1.导入:师:请同学看看窗外操场上同学们在干什么?你们能不能看清楚他们的脸啊?(不能)他们离教室远不远啊?(有点远),在黑板上写上远走廊的啊在干什么啊?能不能看清楚阿姨的脸啊?(能)阿姨离我们近不近啊?(近),在黑板上写:近师:大家看黑板,一起跟老师读读这两个字,远近.上个星期我们学了快慢,这个星期我们一起学学远近!2.分析图,图上有什么?(厕所,跟两个小朋友)你们猜猜他们想干什么?(上厕所)你们想一想那个小朋友能先上厕所(穿红衣服那个小朋友)为什么?(因为这个小朋友离厕所近,那个小朋友离厕所远)请每个同学说一说:那个小朋友离厕所近,那个小朋友离厕所远3同学伸出小手,把手放在脸上,然后把手慢慢推开!师:手放在脸上离脸很近.推开就离脸远.4.实物演示:先把凳子放在门旁边,说现在凳子离门近.然后把凳子放在离门远点的地方说现在凳子离门远.堂上练习;看图说一说,小朋友离马桶和水抖,哪个近哪个远.要求每个小朋友都要说一说,说得不对的改正,说对的给予表扬.三:游戏请走近老师和远离老师,走近老师的时候跟老师拍拍手,远离老师的时候跟老师挥挥手.教学反思远、近这两个概念相对于快慢抽象,经过一个星期的学习,还是几个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两个概念。
或者教学不能很好的贴近生活,针对这一点,在平常生活中要注意教学,把概念融入生活中,让学生不知不觉理解概念。
第2课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教学目标:1、学会列竖式计算。
2、掌握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的要点。
3、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列竖式计算教学难点:掌握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的要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试一试先分别出示两份不同数量(23根、34根)的小棒,以整理学具的情最导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通过思考“共是多少根小棒”,帮助学生回忆已有的加法计算经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列出算式并用竖式计算小棒的总数。
二、学一学1、教学“23+34"利用学生熟悉的小棒进行算法的演示。
运用上下对齐(成捆的小棒上下对齐,单根的小棒上下对齐)的形式,分别摆出2捆小棒3根小棒和3捆小棒、4根小棒。
在计算小棒的总数时,引导学生学会将几根小棒和几根小棒相加(以1为计数单位),即将3根小棒和4根小棒相加;将成捆的小棒和成捆的小棒相加(以10为计数单位),即将2捆小棒和3捆小棒相加,从而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相加的运算规律。
在具体操作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数位对齐并列出竖式,并从个位开始计算23加34。
叙述加法的竖式书写与计算的具体步骤。
带领学生读一读。
相同数位对齐说明了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这是正确进行竖式加法计算的关键。
2、巩固知识点,交换加数位置的34加23的不进位加法计算,通过列竖式计算并填写计算过程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并巩固运算规律与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一练四、总结拓展总结本课的学习重点。
课后反思:当学生熟练掌握了具体的小棒计算操作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酌情加入计数器的计算演示。
通过借助计数器上的数位,使学生明白两个加数的个位都要在个位上拨珠,个位上是3加4;两个加数的十位数都要在十位上拨珠,十位上是20加30。
通过拨珠计算23加34,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运算规律。
第二课时一、算一算,填一填进一步巩固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先帮助学生理解图示的意义。
2、再根据图意列出竖式并计算。
二、根据题意列算式,并用竖式计算拓展延伸,让学生体验加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并更加熟练地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示或教师操作,以及听取教师口述内容等方式来理解生活中的问题,能根据问题列算式并用竖式计算。
三、总结点评总结本课的学习重点。
第三课时一、试一试情景导入,出示写有“42 +5=”“5+ 42=”的黑板图片,请学生思考“怎样列竖式”,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帮助学生回忆已有的计算经验。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尝试列出竖式,并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二、学一学1、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教学中,正确列出竖式是本例题需要突破的难点。
学生在写竖式时,始终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尤其是在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时,不理解数位对齐要求的学生就很容易出错。
可以从具体操作入手,借助小棒或计数器,向学生展示数位对齐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学会正确书写加法竖式,注意第二个加数的个位数5要和第一个加数的个位数2对齐,帮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抽象出正确的数位对齐写法。
运用学生熟悉的小棒计算法,引导学生思考计算42根小棒加5根小棒一共是多少根小棒,让学生学会先把根和根相加(2个一加5个一是7个一,即2根小棒加5根小棒是7根),接着是捆和捆相加(十位上只有4个十),最后把十位上的4捆小棒和个位上的7根小棒合并。
2、巩固,交换加数位置继续练习。
三、巩固练一练四、总结点评总结本课的学习重点。
第四课时一、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找帽子”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求学生在列出竖式且计算出帽子下的加法算式结果后,找到与之正确匹配的小朋友。
二、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同时,体验加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示或教师操作,以及听取教师口述内容等方式来理解生活中的问题,能根据问题列算式并用竖式计算。
三、总结点评总结本课的学习重点。
第五课时一、试一试出示加法文字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通过读题帮助学生回忆已有的文字题解题经验。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尝试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二、学一学引导学生学会解文字题的具体步骤。
1、要让学生读题,2、再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弄清以下问题:题中已知的条件有哪些(一个加数是72,另一个加数是6);题中求什么(求和);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加法)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两个加数相加就是求和)。
由此引出文字题中求和要用加法计算的解答方法。
最后,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用竖式计算,发展学生的分析与思维能力。
三、练一练1、读题并分析题意,帮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列出正确的算式,从而为解答文字题打好基础。
注意第2题,两个加数都是40是什么意思?2、独立解答文字题,巩固加法文字题的解题方法。
三、总结点评总结本课的学习重点。
第3课10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教学目标:1、学会列竖式计算。
2、掌握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的要点。
3、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列竖式计算教学难点:掌握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的要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试一试出示65根小棒,从实际问题导入,请学生思考“65根小棒减23根小棒,还剩多少根小棒”。